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装配式建筑与竹建材竹建筑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云南要大力发展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和混凝土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竹)结构建筑,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  相似文献   

2.
圆竹具有轻质高强、易于弯曲定型的特性,常用于建筑结构中,尤其是大跨度拱形结构这种具有曲线美感的建筑形式。文章以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竹藤馆为案例,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调研的方法,从原材料制备、建筑设计、节点构造、结构应力分散、拉结强化、装配式以及建筑健康监测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较为经典的大跨度圆竹拱桥梁和建筑建造关键技术,分析了拱形建筑的受力特性以及圆竹材用于大跨度拱形建筑的材料适用性,提出标准圆竹材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延长了圆竹拱结构的寿命;构件预制化不仅降低了工程难度,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竹建筑装配式进程;巧妙的节点构造和结构设计以及拉结强化均大大提高了竹建筑安全性;而后期健康监测和安全维护则进一步保证了大跨度圆竹拱建筑的安全性。本研究对圆竹标准材研究、圆竹拱形大跨度建筑技术体系建设、圆竹结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此外还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在我国颁布的诸多政策中,《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最具有指导意义,它提出,建筑行业要综合考虑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因素的影响,实行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并且对其进行管理。与此同时,施工单位要进行必要的技术更新,在最大程度上普及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基于此,根据自身经验,探讨了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希望对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竹材是一种天然可再生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历史悠久。然而传统竹建筑已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如何发挥竹材自身优势并融入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形成独特的建筑美学已成为广大建筑师追求的目标。建构理论是众多建筑理论之一,是一种关注于建筑建造的形式与功能之间理性协调的理论范式。文章解析了建构理论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对竹建筑的建构特征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通过研究现代众多前沿设计的竹建筑案例,分析了竹建筑中的竖向、横向、屋顶、空间结构的结构形态,阐释了现代竹建筑设计中呈现出的建构思维下的结构制造,梳理并归纳了现代竹建筑结构制造的4种特征:明晰逻辑、隐喻身体、融合自然、诠释文化;以期使竹建筑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宁的环境,成为人们全身心融入自然界的居所。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不断推进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受到众多学者广泛的关注,但受国家政策和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动向一直处于持续演化中。采用知识图谱可视化工具CiteSpace对中国知网1975~2021年间的装配式建筑相关的3938条文献进行了聚类分析和时间线图谱分析,总结了我国装配式建筑研究发展的文献数量及演化特征、研究机构和作者合作特征以及不同时段研究热点等。研究表明:我国装配式建筑研究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从2015年开始,我国装配式建筑研究迅速发展,随着国家的装配式建筑规划密集出台以及各种政策的支持,掀起了一股装配式建筑研究热潮;研究机构已初步形成合作网络,网络密度为0.0034,密切程度较低;装配式建筑与BIM技术的结合、预制构件、装配式施工技术等都是现阶段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6.
竹材具有生长快速、可再生、强重比高的优势,是热带及亚热带国家及地区重要的传统建筑材料。竹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形式,不仅满足人们的居住、生产、娱乐等多种需求,而且体现了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和尊重。文章分析了国外主要竹产区亚洲、美洲和非洲地区传统竹建筑的主要形式,总结了竹建筑构件的连接方式、防腐处理等基本建造技术特征,以及竹建筑与当地文化的适应性,为从传统、人文角度挖掘竹材作为绿色建筑材料的潜在价值、发展现代建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创新思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竹建筑以其舒适、美观、生态、环保、低碳等优势而成为未来环保建筑的发展方向。竹建筑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思维。文章以印尼巴厘岛"绿色村庄"竹建筑为例,详细分析了创新思维在竹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以期为我国云南少数民族传统竹屋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绿色建筑及木结构在我国的应用。2016年,发改委、住建部共同印发了《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我国绿色建筑推广比例达到50%的目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并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木结构建筑不仅是一种绿色低碳建筑,而且  相似文献   

9.
梁嘉惠  钟畅  方海  张立 《林产工业》2020,57(7):15-18,54
归纳总结了现代竹材工业化利用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技术特征,介绍了两种常用竹木结构体系,在此基础上,综述了现代装配式竹结构工程竹材、竹结构构件、连接节点和竹结构力学性能方面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最后总结了现代装配式竹结构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可持续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林产工业》2021,58(9)
建筑木方是建筑模板工程中使用的大宗材料之一,长期依赖于进口。利用我国丰富的竹材资源,制备建筑用竹方材,生产建筑模板用楞梁材料,以竹代木,可节约大量木材与其他社会资源。对建筑木方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分析了竹质复合材料中常用的竹材单元形态,探讨了几种可能适合于建筑竹方材的竹质复合材料,提出了建筑竹方材的研究展望,为建筑竹方材、竹规格材的设计提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云南省勐海县竹类科技园的版纳甜龙竹笋用林进行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L9(34),即施肥、晒塘、覆盖、断顶4种处理,每种处理3个水平。结果表明,施肥可明显提高竹笋总产量,达到极显著差异;晒塘、覆盖和断顶都能明显提高提前发笋产量,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施肥、晒塘和覆盖都能提高经济效益,而断顶对提高经济效益没有达到显著差异。版纳甜龙竹笋早发多发技术措施最优组合为在春节后对竹篼晒塘30天,原表土恢复后,再用砻糠覆盖20cm厚,在10中旬施底肥(农家肥),3月中旬施第一次追肥(尿素+复合肥),6月中旬施第二次追肥(尿素+复合肥),能明显提高其发笋总产量、提前发笋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结合国家发展需求和云南省实际,阐述国家植物博物馆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其落户昆明市的先天优势:地缘优势、资源优势、技术优势、气候优势和人和优势。对博物馆的分类和植物园的发展历史进行分析,提出了"植物园就是活的植物博物馆"的"馆园一体"国家植物博物馆的基本形态,并探讨其展陈形式和建设布局,提出了国家植物博物馆选址的几大核心要素以及"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3.
杨清  吴展奎 《林业调查规划》2019,(4):139-144,156
依据国家植物博物馆建设国际咨询会的启示,对相关博物馆(植物园)进行对比研究,认为植物博物馆选址应从自然环境(地质水源、地形土壤、植被森林、发展空间)和社会经济(带动效应、基础设施、科研支撑、综合因素)两大系统八大因素综合考虑,经实地踏勘调研后,从8个备选方案中初步将茨坝片区、彩云湾片区定为候选地址,在对其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森林植被、交通状况、基础设施、气象、土地利用及社会经济现状等方面进行专业调研后,拟定茨坝片区为最终方案,并对该片区进行优劣势分析,提出了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选取资源要素价值、生态环境质量和开发建设条件3个综合指标及19个项目指标,构建了圣堂山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个层次和各个项目指标进行权重确定和评分计算。通过评分计算,圣堂山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分为9.13分,其中:资源要素价值得分6.74,生态环境质量得分1.65,开发建设条件得分0.74。表明圣堂山生态旅游资源质量优良,开发潜力巨大,但也存在区位优势不足、交通条件较差等不利条件。提出将瑶族村屯为主的乡村旅游与景区观光、休闲旅游相结合,以优越的生态环境为开发主导要素,改善交通条件、注重旅游产品的差异化等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5.
‘滇优1号’属于竹亚科Bambusoideae玉山竹属Yushania Keng f.的湿地玉山竹Yushania uliginosa Yi et J. Y. Shi。因湿地玉山竹具有独特的耐湿、耐寒特性,曾于2004年、2008年先后2次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海拔2 500 m处,小规模引种到海拔2 000 m的昆明金殿公园种植,其后曾经历数次淹没和浸泡,但依然生长良好。2015年5月,鉴于该竹的特殊价值,又在昆明呈贡滇池国际登录园苗圃继续扩大种植,规模达到4 000多株。经专家实地考察,发现该湿地玉山竹人工居群的各项特征与野生居群基本一致,除适应较低海拔的不同环境外,其竹丛明显矮小、叶片更纤细、节间更短、笋色更偏绿,但总体长势良好,各项特征表现稳定,因此确认为野生竹人工引种培育成功的一个栽培新品种,并定名为‘滇优1号’,学名为Yushania uliginosa ‘Dianyou 1’。  相似文献   

16.
2014—2018年共4年的冬季(11月至次年3月间),利用样线法、同步统计、定点观察等方法对昆明翠湖公园内越冬红嘴鸥的觅食生境选择开展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红嘴鸥在翠湖公园水域的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由西南向东北方向递减,且形成典型的聚集分布型。对水域面积、水面漂浮物、投食人数、植被和建筑物盖度4个觅食生境因子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向红嘴鸥投食的人数(P<0.01)和水域开阔度主要决定了红嘴鸥觅食地的选择结果。其它生境因子影响不显著。针对研究结果提出开展文明喂鸥活动,倡导节约环保喂鸥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竹亚科(Bambusoideae)箣竹属(Bambusa Retz.corr.Schreber)是丛生竹类植物中环境适应性较强、分布范围较广、也是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的一个类群。由于其历史上与分布区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均十分突出,一直被广泛栽培和应用,不仅拥有种类繁多的物种类群,而且拥有数量可观的栽培品种。全世界的箣竹属植物约100余种,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连同引种在内已知有71种之多,主产华南和西南地区。依据国际上业已公布的权威资料和《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的规则和要求,经系统整理,目前全世界可认定为箣竹属栽培品种的竹类植物有57个,分属于14个不同竹种。此外,还有22个栽培品种暂时无法确认,有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18.
昆明市引种的园林树木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依据对昆明市现有园林树木(包括外地园林树木和本地野生树种引种的种类)的生物学、生态学习性以及生活力表现等的调查资料,对其引种园林树种的适应性作出了初步评价。昆明市栽培的园林树木计有84科240属623种(包括变种、变型及品种)。其中531种适应或基本适应昆明的园林环境条件,占总数的85%。在原产于北热带的树种中,适应或基本适应的占36%,不适应的占64%,其中濒死或死亡的占30%;原产南亚热带的树种,适应或基本适应的占70%,不适应的占30%;原产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树种均能适应或基本适应昆明的园林环境条件;在原产温带的树种中,适应或基本适应的占88%,不适应的占12%。昆明野生树种适应性较好,而原产高海拔地区的树种适应性较差。在原产国外的树种中,引自北美洲西南部、中美洲高原、澳洲东南部、日本、欧洲地中海沿岸、印度、缅甸的树种适应性较好;而引自非洲、美洲、澳洲、东南亚、南亚热带地区的树种适应性差。  相似文献   

19.
竹亚科(Bambusoideae)单竹属(Lingnania McClure)是竹类植物中的一个特殊类群,由于其节间较长,特别适于劈蔑编制生产和生活用品,历史上一直都是其分布区居民不可或缺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被广泛栽培和应用。单竹属植物种类较少,全世界近20种,中国产14种,主要分布于华中及华南部分省区。越南有少量分布。为适应国际竹类栽培品种登录工作的需要,依据《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ICNCP)》的规则和要求,经系统整理,已确认单竹属传统栽培品种4个,新登录栽培品种1个,再加上2个原栽培品种,共计7个栽培品种,分属于2个不同竹种。现将这些栽培品种及其相关信息整理,以便查阅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昆明特殊的气候条件下,总结昆明独特的秋冬季季相景观表现特点。由此提出可应用"现代巴洛克式"手法、构建复层群落组合模式、利用昆明丰富的植物资源,建设具有昆明地方特色的专类园(色叶植物专类园、观果园、冬花园)来营造昆明独特的秋冬季季相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