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兽医学报》2020,(1):147-152
产后奶牛子宫内膜炎高发并导致严重的繁殖机能障碍使该病防治成为当前研究重点。胆碱能抗炎症通路为新药开发提供新的靶点,主要通过烟碱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发挥抗炎作用,但α7-nAChR能否成为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潜在药物靶点尚无数据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奶牛子宫内膜组织α7-nAChR是否参与抗炎效应。结果表明,LPS刺激子宫内膜组织8和12 h il-6 mRNA表达量最高,因此选择8和12 h作为本研究炎症模型最佳LPS作用时间;α7-nAChR特异性激动剂PNU-282987在5,10和15mmol/L浓度下可显著下调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及炎症趋化因子il-8 mRNA表达,同时环氧合酶-2(cox-2)和微粒体前列腺素E合成酶-1(mpges-1)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这种效应可被α7-nAChR特异性拮抗剂甲基牛扁碱(MLA)逆转。上述结果初步表明激动子宫内膜α7-nAChR具有抑制炎症效应。  相似文献   

2.
臭豆碱在大鼠组织中残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鼠按6.82mg/kg单剂量口服臭豆碱;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攻毒后不同时间肝脏、肾脏、脑组织中臭豆碱的质量浓度,数据经DASver1.0药代动力学软件处理.结果表明,臭豆碱在肝脏、肾脏、脑组织符合一室模型,其动力学参数分别为:(1)肝脏组织:Tmax2.5 min,Cmax12095.84μg/l,T1/2 118.55 min,T1/2ka0.000 min,AUC 1807361.08μg/l·min,Vd/F15.256 l/kg,CL/F 0.009l/min/kg;(2)肾脏组织:Tmax60 min,Cmax13747.80μg/l,T1/2 113.34 min,T1/2ka 16.19 min,AUC 3033978μg/l·min,Vd/F 16.193l/kg,CL/F 0.005l/min/kg.(3)脑组织:Tmax20 min,Cmax 1260.09μg/l,T1/2 142.05 min,T1/2 ka 16.90 min,AUC 319068.95μg/l·min,Vd/F9.82 l/kg,CL/F0.048 l/min·kg-1.臭豆碱灌服后,具有吸收快、分布迅速、消除快、蓄积时间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小鼠和大鼠口服氢溴酸槟榔碱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口服氢溴酸槟榔碱对小鼠和大鼠的急性毒性,为将其研究开发为新药奠定基础,为临床用量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选用昆明种小鼠及SD大鼠,经口灌胃一次给药,统计死亡率,用改良寇氏法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并观察毒性作用.结果氢溴酸槟榔碱对小鼠的口服LD50为691.83 mg/kg,95%可信区间为642.92 mg/kg~744.47 mg/kg;对SD大鼠的口服LD50为2 054 mg/kg,95%可信区间为1 908 mg/kg~2 210 mg/kg.表明氢溴酸槟榔碱属于低毒性的药物,按1 mg/kg~5 mg/kg临床应用非常安全.  相似文献   

4.
[方法]研究以小鼠为实验动物,用热板法研究不同浓度的7-脱甲氧基娃儿藤碱(DEM)对小鼠的镇痛作用。以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壳肿胀作用为模型,对不同浓度DEM注射剂的抗炎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30 mg/kg体重的DEM对热板法所致小鼠的疼痛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最小剂量在0.50 mg/kg时对二甲苯所致小鼠的耳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臭碱豆在大鼠体内的毒动学及组织分布情况。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臭豆碱在血浆、组织中的含量。结果:大鼠一次性灌胃臭豆碱6.82mg/kg后,体内呈单室模型,其肝、肾、脑中有较高浓度的分布。结论:臭豆碱灌服后,具有吸收快、分布迅速、消除快、蓄积时间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益母草碱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子宫内膜炎的抗炎作用。【方法】将60只6~8周龄雌性C57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益母草碱低、中、高剂量组及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经阴道灌注50μL PBS缓冲液,其余组经阴道灌注50μL LPS(1 mg/mL)建立小鼠子宫内膜炎疾病模型。造模后,益母草碱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7.5、15.0、30.0 mg/kg益母草碱,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5.0 mg/kg地塞米松,每6 h 1次,连续3次。造模24 h后处死小鼠,测定各组小鼠子宫指数;通过HE染色观察子宫组织病理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子宫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相关炎症因子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子宫指数、子宫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含量与MPO活性均极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不同剂量益母草碱能不同程度降低LPS诱导子宫内膜炎小鼠的子宫指数、子宫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  相似文献   

7.
按6.82㎎/㎏obow大鼠单剂量口服臭豆碱,用RP-HPLC方法测定大鼠肝组织中不同时间点臭豆碱的浓度。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大连产HYP-ODS柱(200mm×4.6mm,5mm),柱温30℃;流动相由水相-异丙醇-乙腈(150:15:20体积比)组成。水相部分每1000mL中含SDS 0.5g,三乙胺3.5mL,85%磷酸2mL(用三乙胺调至pH3.0);流速1.0mL.min-1紫外检测波长309nm。结果:经DASver1.0药代动力学软件处理数据。结果表明,臭豆碱在肝组织符合一室模型,其动力学参数为:Tmax(2.5)min,Cmax(12095.84)·g/L,T1/2(118.55)min,T1/2ka(0.000)min,AUC(1807361.08)·g/L.min,Vd/F(15.256)L/㎏,CL/F(0.009)L/min/㎏。结论:口服给药臭豆碱后通过血管很快扩散到肝脏,具有消除快、无残留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血根碱的安全性,采用改良寇氏法进行了血根碱的急性毒性试验。分别采用腹腔注射与灌胃两种给药方式,一次性对小鼠给予不同剂量血根碱,连续观察7 d。结果表明,小鼠腹腔注射血根碱的最大耐受量为15.0 mg/kg,其LD50为9.4 mg/kg,LD50的95%可信限为8.6-10.3 mg/kg;灌胃给药的最大耐受量为2 000 mg/kg,其LD50为1 029.7 mg/kg,LD50的95%可信限为903.7-1 173.2 mg/kg。该结果为血根碱临床剂量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预试验基础上,选用5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N-氨甲酰谷氨酸混悬液经口服灌药的剂量分别为1/2 LD50(每千克体重2500 mg)作为高剂量组经口灌服染毒,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灌服剂量分别为1/4 LD50(每千克体重1 250 mg)、1/8 LD50(每千克体重625 mg),另设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与无菌水阴性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采用30 h两次给药法,于第2次给药后6 h取材、制片,在油镜下观察微核,计算微核率。试验结果表明:N-氨甲酰谷氨酸对小鼠骨髓细胞的微核率无显著影响,表明N-氨甲酰谷氨酸无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硒化乌拉尔甘草多糖(Se-GPS)的抗炎活性,试验以地塞米松为阳性对照,给小白鼠灌服低剂量(100 mg/kg)、中剂量(200 mg/kg)、高剂量(300 mg/kg)Se-GPS和低剂量(100 mg/kg)、中剂量(200 mg/kg)、高剂量(300 mg/kg)GPS 0.2 m L/只,连续给药10 d,观察其对二甲苯和醋酸所致炎症的抗炎效果;用脂多糖(LPS)建立小鼠炎症模型,分别给小鼠灌服低剂量(100 mg/kg)、中剂量(200 mg/kg)、高剂量(300 mg/kg)LPS+Se-GPS和低剂量(100 mg/kg)、中剂量(200 mg/kg)、高剂量(300 mg/kg)LPS+GPS0.2 m L/只,连续给药10 d,测定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各剂量Se-GPS均能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显著降低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抑制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的分泌,其抗炎活性略强于甘草多糖,且高剂量Se-GPS抗炎效果最好。说明Se-GPS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1.
黏菌素的神经毒性是众所周知的。中药黄芩苷具有抗氧化、保护神经等作用。本试验通过设定正常组(生理盐水)、模型组(静脉注射15 mg/kg体重黏菌素)、黄芩苷高剂量组(200 mg/kg体重黄芩苷+15 mg/kg黏菌素)、黄芩苷中剂量组(100 mg/kg体重黄芩苷+15 mg/kg体重黏菌素)和黄芩苷低剂量组(50 mg/kg体重黄芩苷+15 mg/kg体重黏菌素)共5个剂量组,连续给药7 d后,进行氧化-抗氧化相关生化指标测定(MDA、SOD、CAT和GSH)、坐骨神经组织中凋亡相关因子表达(Caspase3和Bax)及碱性髓鞘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表达的测定。结果表明,黄芩苷干预组的小鼠氧化指标明显降低,提高小鼠的抗氧化能力;Caspase3和Bax以及Mbp蛋白表达量均有降低。  相似文献   

12.
研究灵芝多糖(GLP)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分泌活性的影响。40只SPF级ICR成年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公母各半。分别设为生理盐水组、环磷酰胺(Cy)组(80 mg/kg)、灵芝多糖(GLP)低剂量组(50 mg/kg)、中剂量组(100 mg/kg)、高剂量组(200 mg/kg)。连续灌胃给药7d后,通过称重检测小鼠免疫器官指数,镜检腹腔巨噬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能力,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和腹水中炎性细胞因子IL-1、IL-6、TNF-α的含量。与生理盐水组相比,Cy组免疫器官指数和小鼠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明显下降,腹水中IL-1、IL-6、TNF-α和血清中IL-6、TNF-α的含量均降低。GLP以浓度梯度依赖性方式促进免疫器官指数上升,增强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GLP低、中、高剂量组均能增加腹腔液中IL-1、IL-6、TNF-α的含量,且随GLP浓度增加而逐渐上升。仅有GLP高剂量可增加血清中IL-1、IL-6、TNF-α的含量。GLP可明显促进小鼠免疫器官发育,增强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此外,其促进小鼠体内炎性细胞因子IL-1、IL-6和TNF-α的分泌。说明灵芝多糖可通过调节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性,增强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披针叶黄华碱对小鼠毒性试验的研究,复制出喹喏里西啶类生物碱中毒病理学模型。结果表明,小鼠一次性灌服总碱200mg/kg时,即出现急性中毒死亡,由此大致推断其LD50≤200mg/kg;对慢性中毒小鼠的血液生化检查中发现,披针叶黄华碱可使小鼠体内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数量升高,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含量升高,尿素氮(BUN)浓度下降;对慢性中毒小鼠的临床病理学检查中发现,以心、肝、肺、肾实质器官的细胞变性坏死为主,尤其是以肝脏、肾脏的损伤较为严重,也说明披针叶黄华碱毒性作用的靶器官可能是肝脏和肾脏。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蟹味菇多糖,应用环磷酰胺制作小鼠免疫抑制模型,采用高剂量(200 mg/kg)、中剂量(100 mg/kg)、低剂量(50 mg/kg)蟹味菇多糖对小鼠进行灌胃,通过检测小鼠体质量变化、免疫器官指数以及血清中IL-2、TNF-α水平,探讨蟹味菇多糖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蟹味菇多糖的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5,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1 h,蟹味菇多糖得率3.2%;环磷酰胺可致小鼠免疫抑制,蟹味菇多糖可浓度依赖性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体质量,并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脾脏指数下降具有显著改善作用,且可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血清中IL-2、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丹参多糖缓解肝损伤的机制,本研究将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LPS模型组(B),丹参多糖各剂量保护组500(C),250(D),125 mg/kg(E),每组10只。保护组用相应剂量的丹参多糖连续灌胃7d,1次/d。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以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模型组和保护组在末次灌胃1h后,腹腔注射LPS(10mg/kg)建立肝损伤模型;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各组小鼠于注射LPS 2h后,处死小鼠摘取肝组织。RT-PCR检测肝组织中CXCL-10和iNOS mRNA的表达;Westiern blot测定肝组织中NF-κB,CXCL-10和iNOS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LPS能显著性提高肝组织中CXCL-10和iNOS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量(P0.01),可显著性促进NF-κB中P65和IκBα的磷酸化水平(P0.01)。而丹参多糖提前处理可以并显著性降低肝组织中CXCL-10和iNOS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量(P0.01或P0.05),并能显著抑制P65和IκBα在体内外的磷酸化水平的表达(P0.01或P0.05)。结果表明,丹参多糖可以通过抑制炎症通路NF-κB和趋化因子CXCL-10的活性来降低炎症因子的释放达到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进而缓解免疫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16.
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LPS模型组,丹参多糖高、中、低(500,250,125mg/kg)保护组,每组12只。保护组用相应剂量的丹参多糖连续灌胃7d,1次/d。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以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模型组和保护组在末次灌胃1h后,腹腔注射LPS(10mg/kg)建立肝损伤模型;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各组小鼠于注射LPS 2h后,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测定其血清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T)的活性和TNF-α、INF-γ、IL-6、IL-10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RT-PCR检测肝组织中TNF-α、INF-γ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模型组小鼠血清AST、ALT活性和TNF-α、INF-γ、IL-6、IL-10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丹参多糖各保护组(500,250,125mg/kg)均可显著降低AST、ALT的活性和TNF-α、INF-γ、IL-6、IL-10的含量,并可减少肝组织中TNF-α、INF-γmRNA的表达。且丹参多糖对肝损伤的这种保护作用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果表明,丹参多糖对免疫性肝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且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丹参多糖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探讨刺糖对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小鼠肝组织TNF-α和TLR4表达及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将42只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水飞蓟宾阳性组、刺糖高、中、低剂量组。模型组以500mL/L酒精造模,空白对照组(15mL/kg生理盐水)、刺糖高、中、低(600、300、150mg/kg)、水飞蓟宾(300mg/kg)灌胃,每日药物处理后用500mL/L酒精(10mL/kg)灌胃2次(分别为药物处理后2h和药物处理后10h),连续3d,末次灌胃酒精12h后,取肝脏提取mRNA,制备肝脏标本进行HE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TNF-α和TLR4mRNA表达。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小鼠肝脏中TNF-α和TLR4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各刺糖给药组均抑制酒精引起的TNF-α和TLR4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增强。刺糖高、中、低剂量组均能够改善酒精所引起的肝脏病理变化。可推出刺糖对酒精引起的小鼠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和TLR4基因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PYY对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的调节作用,本试验分离培养健康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不同浓度PYY预处理后,以LPS刺激。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L-6含量,半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胞中TNF-α、IL-6mRNA表达变化。结果显示:高浓度的PYY1-36(10-910-7 mol/L)和PYY3-36(10-810-7 mol/L)和PYY3-36(10-810-7 mol/L)对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分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PYY1-36对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6分泌无明显作用(P>0.05);不同浓度PYY3-36(10-1110-7 mol/L)对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分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PYY1-36对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6分泌无明显作用(P>0.05);不同浓度PYY3-36(10-1110-7 mol/L)对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6分泌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表明PYY对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因子TNF-α及IL-6的分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提示PYY可能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而抑制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灵芝多糖硫酸酯(GLPS)对D-半乳糖致衰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本试验对灵芝多糖(GLP)进行硫酸酯化修饰,将50只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吡拉西坦片50 mg/kg体重·d)、GLP给药组(50 mg/kg体重·d)、GLPS给药组(50 mg/kg体重·d),建立D-半乳糖致衰小鼠模型。进行跳台试验,并检测小鼠脑组织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免疫印迹检测小鼠海马组织Bcl-2和Caspase-3的影响。结果发现,GLP和GLPS组均能够明显延长小鼠跳台潜伏期,减少5 min内出现的错误次数,且均可升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但GLPS组效果明显优于GLP组;免疫印迹结果表明,GLPS组能够明显降低Caspase-3的表达,增强Bcl-2蛋白的表达,而GLP组影响不明显。说明GLPS可以显著改善D-半乳糖致衰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增强Bcl-2的表达及抑制Caspase-3的表达,抑制海马组织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复方杨树花口服液在体内的抗炎作用。试验取4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8只/组,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 6 ml/kg),阳性对照组(阿斯匹林: 200 mg/kg)和复方杨树花组(高剂量组(12 ml/kg)、中剂量组(6 ml/kg)、低剂量组(3 ml/kg))。左耳涂抹20 μl二甲苯计算耳肿胀率;取40只小鼠做相同处理后,左足注射0.1 ml 10%蛋清制造小鼠足趾肿胀模型,计算小鼠足趾肿胀度。另取4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8只/组,分别是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给药组(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其余组注射15 mg/kg LPS腹腔注射制作小鼠炎症模型,测定血清中TNF-α,IL-1,IL-6含量。结果表明:高剂量复方杨树花口服液能显著性抑制小鼠的耳肿胀率和足趾肿胀度(p<0.01);并能显著性抑制LPS引起的小鼠血清中TNF-α,IL-1,IL-6含量的升高(p<0.01),与阿司匹林效果相似(p>0.01)。说明:复方杨树花在小鼠体内具有一定的抗炎效果,以12 ml/kg灌胃体内抗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