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对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ha菌株在工厂化条件下的适宜生长因子和最佳栽培料配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丝发菌阶段最适温度为(23±0.5)℃,子实体生长阶段最适温度为(20±0.5)℃,湿度为(80±2)%,CO2浓度不高于0.075%,光照强度为20 lx~100 lx;最佳栽培料配比为棉籽壳20%、玉米芯60%、麸皮19%、石膏1%,为工厂化企业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筛选适合工厂化栽培的滑菇(Pholiota microspora)菌株,并研究培养温度、栽培料配方、搔菌处理和开袋时间对滑菇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最佳菌株为ph0012;最佳栽培料配方为51%木屑、30%银耳菌糠、18%麦皮,1%石灰;适宜的菌丝培养温度为22~25℃,出菇温度为15~17℃;搔菌和不搔菌处理,对滑菇产量无显著影响;适宜的开袋时间为接种后第90天;生产性栽培的第一潮菇平均产量为每袋186.38 g。  相似文献   

3.
张维瑞  周修赵 《食用菌》2002,24(6):31-31
滑菇是一种低温性的菌类 ,产区主要在东北 ,而南方由于气候的原因栽培较少。近年来 ,笔者在南方的高海拔地区 (海拔 80 0 m以上 )采用袋栽模式栽培滑菇取得成功。现将有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栽培季节 滑菇制袋期宜在 2月至 5月上旬 ,太早制袋温度低 ,发菌慢 ;制袋太晚 ,因夏季温度高易污染杂菌。菌种使用中晚熟品种。出菇季节为当年的 11月至翌年的 5月。2 制作菌筒2 .1 培养料配方 实践表明 ,许多培养料均可用于栽培滑菇 ,比较理想的配方 :1木屑 89% (适当添加或完全用污染的香菇废菌料 ) ,麦麸 (米糠 ) 10 % ,石膏 1% ;2木屑 40 % …  相似文献   

4.
对引进的11个滑菇品种(菌株)进行工厂化栽培比较试验。试验结果,滑菇126较其他品种表现突出,其菇蕾多、出菇齐、产量高,且栽培周期短,是工厂化栽培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5.
正滑菇(Pholita nameko),又名滑子菇,其外观亮丽,味鲜美,口感滑脆,是一种低热量、低脂肪的保健食用菌。菇盖表面所分泌的黏状物质是一种核酸,具有抑制肿瘤的作用,并对增进人体的脑力和体质均有益处,因此近几年深受消费者青睐。江西省鲜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过几年的努力,工厂化栽培滑菇获得成功,生物学转化率70%,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滑菇工厂化栽培技术总结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  相似文献   

6.
以采自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丁香蘑菇野生菌株为试材,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及驯化栽培条件,以达到野生丁香蘑菇驯化栽培出菇的目的。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中温度25℃、pH 6、碳源蔗糖、氮源酵母粉、生长因子蘑菇汁,无机盐为硫酸镁,有机物固体培养基为麦粒+牛粪是最佳条件;正交实验表明,4种因子对丁香蘑菇菌株影响程度不同,生长因子>氮源>碳源>无机盐,各因素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出菇栽培试验,分别将草炭土(主料)与羊粪、牛粪、发酵料、草木灰等按3∶1配比,菌丝生长时最适温度20~25℃,pH 6.5~7.5,出菇时最适温度17.5~22.0℃,湿度90%~95%。  相似文献   

7.
珍珠菇,又名滑菇。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风味独特的食用菌。新鲜的珍珠菇是汤料、凉拌的美味菜肴。在日本国年产量居食用菌第五位。工厂化栽培珍珠菇生产量大,出菇整齐,省工,省本(?)益高。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生产设备 800mL的塑料广口菌瓶,塑料筐(30×40×15cm),拌料机,装瓶机,灭菌室,蒸气炉,接种室,接种机,培养室(能调控温度、光线、氧气),出菇室(能调控温度、湿度、光照、氧气)培养架,搔菌机,菇分级筛选机,真空包装机。 2 培养基配方 木屑或野生牧草粉(五节芒粉)69%,麸皮7%,米糠5%,玉米粉15%,黄豆粉1%,砂糖1%,石膏1.5%,过磷酸钙0.5%。 3 拌料装瓶 按配方将料混匀,在拌料机内搅拌5~10分钟,加水再搅拌30分钟,调节水分和酸碱度,料含水量为65%,pH值5.5,偏酸可加石灰。料拌匀后传送到装瓶机上,瓶放在塑料筐内,每筐装12瓶每次装一筐,料装完后即加瓶盖,进入灭菌室。 4 灭菌消毒 用蒸汽消毒,料温达100℃后保持4~5小时。采用高压灭菌,温度达121℃保持1小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桂北大球盖菇高效栽培技术,分别从生长条件、高效栽培技术要点两方面阐述其生长过程对营养、温度、湿度、光照、pH值的要求以及其栽培季节、场地、配方、建堆发酵、铺料播种、发菌期管理、出菇期管理等主要栽培技术手段,并从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阐述大球盖菇效益,为大球盖菇在桂北地区的广泛栽培推广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滑菇菌株驯化筛选与栽培技术研究张维规(福建省南平市食用菌研究所353000)《滑菇菌株驯化筛选与栽培技术研究》,是1991年原南平地区料委下达的科技任务。从1991年冬引进滑菇品种,经过3年栽培试验,选育出适合本地袋料栽培的高产优质菌株,对其生物学特...  相似文献   

10.
绣球菌工厂化栽培工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绣球菌(Sparassis crispa)为材料,对绣球菌工厂化生产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栽培因素(含水量、温度、装袋量和摆袋方式)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绣球菌工厂化生产的最佳栽培料含水量为65%,最佳装袋量为400 g·袋-1,最佳发菌温度为24℃,垂直摆袋好于水平摆袋。  相似文献   

11.
木耳菌糠袋栽滑菇配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不同比例的木耳菌糠替代部分木屑袋栽滑菇,以培养料(木屑89%、麦麸10%、石膏1%)为对照,探讨木耳菌糠栽培滑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木耳菌糠添加量25%~45%时,可缩短发菌天数,其中菌糠添加量为45%时,满袋天数仅需52 d,并且长势较好;但菌糠添加量为55%~65%时,则延长了发菌天数,而且菌丝稀疏,长势也弱。对照(CK)与木耳菌糠添加量是25%~45%时,子实体生长良好,并且出菇整齐;菌糠添加量为55%~65%,则出菇不整齐。CK的生物学效率最高,但配方4(菌糠45%、木屑34%、麦麸10%、石膏1%)的生物学效率与CK差异不大,从成本和生态效益考虑,配方4栽培滑菇具有可行性,并已在广灵县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研究设计了植物工厂人工环境控制栽培室。该栽培生产车间内部布置3组4层栽培架,每层栽培架装有人工补光灯组和分段式栽培槽。整个内部系统采用PLC控制原理对设施内的各种环境因子,包括温度、相对湿度、光照、CO2浓度、营养液循环等进行自动控制和调节,使植物生长完全处于人工可控的状态下,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精确可控环境下,植物生长周期缩短,植物生长外观及品质整齐一致,同时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比较9个滑菇菌株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出菇性状和生物学效率后发现,Pn-s03、PJ-ns和Pn-s01综合性状较优,适合陕西关中低纬度地区(北纬34~37度)代料栽培.  相似文献   

14.
以黑平8号平菇菌株为材料,采用工厂化瓶栽生产方法,设置不同出菇温度,通过测定原基形成时间、密集度、色泽,子实体颜色、朵形和菌盖光亮度,采收时间、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等指标,比较不同出菇温度对平菇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出菇温度越低,原基形成时间越长、颜色越深,子实体朵形越紧凑。随着出菇温度的升高,菌盖光亮度变差,子实体采收时间变短,产量和生物学效率下降;最终确定以16℃为黑平8号在工厂化瓶栽条件下的适宜出菇温度。  相似文献   

15.
采用代料栽培对秦巴山区野生桑黄进行人工驯化研究,比较了不同温度、湿度、光照、通气等条件对桑黄子实体生长的影响,确定了出菇期的管理关键技术。结果表明,桑黄人工栽培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湿度90%一95%,光照300lx,早中晚各通风10min,平均每袋产桑黄干品36g。  相似文献   

16.
高原地区大球盖菇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通过在高原地域栽培大球盖菇的菌种培养基选择和生产模式探索,重点对两种栽培配方,三种播种时期的研究分析,总结出一套高原地域大球盖菇声东栽培的高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高产的技术关键是选择适合的栽培季节;杂木屑和草木灰对大球盖菇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原材料要新鲜,播种量要大,采用混播,光照要足:发菌期的温度和出菇期的湿度调控是环节。大球盖菇单产可达8kg/m^2,生物学效率可达40%多。  相似文献   

17.
以10株烟色离褶伞菌株为试材,按照拮抗、固体和液体菌落生长、农艺性状栽培试验的方法,进行不同烟色离褶伞菌株亲缘关系和菌株生长特性研究,以期为烟色离褶伞工厂化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通过拮抗试验初步判定出A、B、E、F、I菌株是各自独立菌株,C、D、J、G、H菌株为同一菌株。F菌株综合性状最佳,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时,菌丝生长均匀,且生长速度最快,达到(4.45±0.01)mm·d-1;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时,菌球密度最大,为188个·mL-1。菌球直径最小,单个菌球直径为1.23 mm,生物量为253 mg·(10mL)-1。在出菇栽培试验中,F菌株的污染率最低,出菇整齐,生物学效率显著高于其它菌株,达到55%。  相似文献   

18.
针对未来城市家庭蔬菜栽培和种植的需要,研制了一种适合于家庭使用的JPWZ-1型微型植物工厂。该微型植物工厂主要包括栽培区、营养液循环区、电气控制区、环境控制区。通过对该微型植物工厂栽培情况进行初步试验,探索JPWZ-1型微型植物工厂种植叶用莴苣的栽培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创新生姜栽培技术模式,以传统遮光栽培和裸地栽培为对照,研究弥雾栽培对姜田小气候及生姜生长、产量和叶片水气交换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弥雾栽培可通过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植株冠层气温及叶温,增大叶片气孔导度,显著增强叶片的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弥雾栽培生姜植株地上部生长量虽不及传统遮光栽培,但根茎生长量较大,产量可达2688.68kg·(667m2)-1,较裸地栽培增产31.30%。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设施吊袋栽培刺孔形状、刺孔口径、刺孔深度、环境湿度、环境温度、遮阳度、二氧化碳浓度、吊袋离地高度、吊袋间距等技术参数的探究,确定适宜的刺孔形状为"O"字形或"1"字形,刺孔口径为0.5 cm,刺孔深度为0.8 cm~1.2 cm,催芽环境湿度为85%~90%,耳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