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兔抗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多抗作为包被抗体,BVDV NS3单克隆抗体作为捕获抗体,建立了检测BVDV抗原的捕获ELISA方法,对各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最终获得最佳工作条件为兔多抗1∶1 600稀释包被,NS3单抗1∶2 000稀释,酶标抗体工作浓度为1∶4 000稀释。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牛轮状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分支杆菌无特异性交叉反应,其最低可检测7.9×103个TCID50的病毒量,与RT-PCR方法的相比较,符合率为100%。所建立的BVDV抗原捕获ELISA方法快速、特异、敏感,可用于BVDV抗原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用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单克隆抗体包被酶标板,以兔多克隆抗体作为夹心抗体,建立BVDV抗原捕获ELISA(AC-ELISA)检测方法,优化反应条件并对该方法的稳定性等指标进行了测试和评价。结果表明,单抗最佳包被质量浓度为5μg/mL,兔多抗血清最佳质量浓度为10μg/mL;单抗在4℃包被12~24 h,多抗在37℃作用1 h为双抗体的最佳反应条件;酶标抗体最适稀释度1∶10000,最适作用时间为1 h;采用1%BSA和1%明胶分别在抗体包被后和加入待检抗原反应后进行两次封闭效果好。用AC-ELISA方法检测临床采集的11份牛腹泻病料和12份健康牛组织样品,同时以病毒分离和RT-PCR检测方法做对比,3种方法符合率很高。研究表明AC-ELISA方法稳定性好,可用于BVDV的临床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3.
ELISA在牛病毒性腹泻病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邓宇  王新华 《动物医学进展》2005,26(10):108-110
牛病毒性腹泻病呈世界性分布,在许多养牛业发达国家尤其严重,造成该病广泛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是牛群中存在持续性感染牛,因此建立起特异、敏感、简便且快速的诊断方法来检疫、淘汰持续性感染牛是防制该病的关键之一。ELISA因其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方法快速、简便,设备简单等优点,而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应用ELISA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已有不少研究,主要包括抗原捕获ELISA、间接ELISA、ABS-ELISA、双抗体夹心ELISA、单抗夹心ELISA、竞争ELISA以及M-ELISA等。文章就这几种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为进一步控制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重组E2蛋白作为抗原,建立了检测BVDV血清抗体的间接Dot-ELISA.最佳工作条件为:E2蛋白抗原的最适包被质量浓度2.0 mg/L(2.0 ng/点),酶标抗体的工作浓度为1:500,血清稀释度为1:100,3%明胶-TBS作为封闭液,封闭45 min效果最佳.通过重复性试验、交叉试验、特异性试验和稳定性试验等证明,该方法重复性好、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与用BVDV全病毒为抗原的IDEXX ELISA试剂盒相比,特异性96.67%,灵敏度90%,符合率95%.应用建立的检测方法对河北省4个奶牛场采集的178份腹泻奶牛血清样本进行检测,结果BVDV血清抗体阳性率40.45%,与IDEXX ELISA试剂盒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陕西省榆林市奶牛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感染情况。[方法]从5家奶牛场采集156份血清样品,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进行BVDV抗原检测。[结果]除1家未检测到BVDV,其余4家均存在BVDV感染,BVDV抗原阳性率0~6.38%,平均为4.49%(7/156),成母牛、犊牛、育成牛BVDV抗原阳性率分别为5.66%、4.44%、3.45%。[结论]陕西省榆林市5家奶牛场存在一定的BVDV流行和持续性感染牛,且感染率较高,建议奶牛场采取定期检测、引种检疫、免疫接种等综合防控方法,以有效净化BVDV。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本研究将BVDV 890病毒株(BVDV-2)浓缩并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经常规技术进行细胞融合并筛选得到一株稳定分泌IgG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3F9。以BVDV单克隆抗体(MAb)IgM为捕获抗体,生物素标记的3F9为检测抗体,初步建立BVDV特异的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BAS-ELISA)。采用建立的BAS-ELISA方法检测35份临床病牛血清样品,检出阳性样本13份;与RT-PCR的符合率达到94.29%;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BAS-ELISA方法可用于BVDV感染的临床诊断,为BVDV的免疫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用纯化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免疫蛋鸡制备出的卵黄抗体作为包被抗体,采用自制的单抗为一抗,建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原捕获ELISA方法。通过试验确定,抗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卵黄抗体最佳包被浓度为1:50;McAb最适稀释浓度为1:10,HRP-羊抗鼠IgG工作浓度为1:800。通过引入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质控血清进行质控检验,该方法所得检测结果均在质量控制范围内,达到预定标准化要求。标准化的抗原捕获ELISA方法具有特异、灵敏、可靠、方便、快捷等特点,可广泛应用推广,为我国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监测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依据F种肠道病毒(enterovirus species F,EV-F) SD-S67毒株的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引物,RT-PCR扩增出该毒株的VP1基因,并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的BamHⅠ/EcoRⅠ位点,表达出VP1重组蛋白。以纯化VP1重组蛋白为免疫原,制备兔源多克隆抗体,并以制备的抗体建立了检测F种肠道病毒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同时对山东和河南省部分地区牛群感染EV-F进行了初步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捕获抗体的最佳包被量为400 ng/孔,HRP酶标抗体的最佳稀释倍数为1∶400;确定的方法判断标准为样品的D490>0.217时判定为阳性。建立的ELISA方法可以特异性检测出EV-F病毒抗原,而EV-E和BVDV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表明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以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不同稀释倍数的阳性样品,结果稀释1 000倍后的样品检测结果仍为阳性,表明建立的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应用建立的方法检测部分样品,组内变异系数为1.05%~9.24%,组间变异系数为1.39%~6.78%,说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同时...  相似文献   

9.
《中国兽医学报》2017,(4):653-657
应用本实验室分离的国内首株羊肠道病毒(CEV)-JL14VP1重组蛋白制备的兔源多克隆抗体和抗CEV-JL14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建立了检测CEV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并对吉林省和内蒙古地区羊群感染CEV进行了病原流行病学调查。方阵试验确定了CEV VP1鼠源IgG捕获抗体的最佳包被量为0.2μg/孔,酶标抗体的最佳稀释倍数为1∶1 000。对大量CEV阴性粪便样品进行检测与统计学处理,确定了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CEV的判定标准为样品D490值≥0.216判定为阳性。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检测CEV抗原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快速和重复性好等特点。以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对吉林省和内蒙古不同地区的羊群粪便样品进行了检测,发现不同地区的羊群都存在着严重的CEV感染,感染率高达12%~100%。本研究为今后CEV感染的诊断、检疫及防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和流行病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区规模化奶牛场牛病毒性腹泻病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北京郊区6个未进行牛病毒性腹泻病(BVD)免疫牛场的546份奶牛血清样品,使用牛病毒性腹泻抗体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并对其中3个牛群进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血清抗原筛查。共检出阳性血清514份,总阳性率94.1%,其中5个牛场的场内血清抗体阳性率在95%以上。牛病毒性腹泻持续性感染牛(PI牛)筛查的3个牛群均有阳性牛检出。结果表明,北京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存在牛病毒性腹泻感染和接触史,应采取净化措施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1.
生酮饮食(KD)已被证实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其机制尚不明确。本试验以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为细胞模型,利用2 mmol/Lβ-羟基丁酸酯(BHBA)对HT22细胞进行处理,通过荧光定量PCR,免疫蛋白印迹和信号通路阻断试验,观察BHBA对HT22细胞ACE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参与调控的信号通路。结果表明,2 mmol/L BHBA可通过激活HT22细胞内GPR109A受体和ERK1/2信号通路进而增加HT22细胞中ACE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采用PCR方法扩增猪细小病毒7型(PPV7)衣壳蛋白基因保守区域493 bp,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构建重组质粒作为标准阳性质粒,以其为模板建立用于检测PPV7的SYBR GreenⅠ实时PCR检测方法,并验证其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在2.85×10^1~2.85×10^8拷贝/μ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5,斜率为4.158,灵敏度可达到2.85×10^1拷贝/μL。该方法对于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病常见病原如PRRSV、PCV2和PRV未出现特异性扩增,表明特异性好。所有标准曲线在溶解温度为83.103℃时出现单一的特异峰。使用本方法检测了2017年山东地区7家养猪场216份临床样品,总阳性率为12.5%。  相似文献   

13.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特异、敏感的检测牛支原体血清抗体的方法,对牛支原体(M.bovis)P48膜蛋白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并在编码基因两端加入酶切位点。利用生物学软件对P48蛋白进行抗原位点和亲水性分析,选择P48蛋白的主要抗原表位区和亲水性区域以及全基因进行原核表达。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重组蛋白进行鉴定及反应原性分析。结果显示,表达的P48全蛋白、28~185、221~455位氨基酸区域蛋白均能与牛支原体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P48(221~455)效果最好。采用Ni-NTA对目的蛋白进行纯化,并基于纯化的P48(221~455)蛋白建立了一种间接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组内及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7%,重复性较好。临床样本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检测方法符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选择具有显著抗炎效果的甘草总黄酮为受试化合物,考察其抗产气荚膜梭菌所致鸡坏死性肠炎的效果,为甘草总黄酮在坏死性肠炎的治疗应用提供依据。选择AA^+肉鸡,经口给予产气荚膜梭菌ATCC13124菌悬液建立肉仔鸡坏死性肠炎模型,之后使用甘草总黄酮对造模成功的肉鸡进行治疗,通过剖检考察肉鸡肠道的病变情况、病变评分、日增重及器官指数等指标以评估甘草总黄酮对坏死性肠炎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通过经口攻菌成功建立了肉仔鸡坏死性肠炎模型;剖检发现,经甘草总黄酮治疗的模型鸡其肠道病变程度明显缓解,病变损伤评分显著低于感染组,炎性因子含量显著降低;治疗组肉鸡日增质量及器官指数与健康肉鸡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甘草总黄酮能够缓解产气荚膜梭菌所致坏死性肠炎对肉鸡肠道的损伤,具有作为抗生素替代品治疗坏死性肠炎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探究复合中草药添加剂对芦花雏鸡生产性能、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1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芦花鸡600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3%复合中草药添加剂,预饲期7 d,试验期为35 d。结果表明:(1)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显著提高,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试验组血清IgA和IgM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IL-2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3)试验组14、28、42 d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均提高(P>0.05);(4)试验组变形菌门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软壁菌门丰度均提高(P>0.05);试验组拟杆菌属和别样杆菌属丰度提高,Butyricimonas属和螺旋杆菌属丰度降低(P>0.05);(5)脾脏IL-2 mRNA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0.05)。综上可见,该复合中草药添加剂不仅促进了芦花雏鸡免疫器官发育,改善了肠道菌群组成,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且提高了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6.
新孢子虫病是由犬新孢子虫引起的一种原虫病,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然而因对新孢子虫病的研究起步较晚且认识较浅,对该病的防制手段较为有限。随着对新孢子虫介导宿主免疫应答反应及虫体抗原等多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新孢子虫病的疫苗研制不断取得进步。本研究从宿主抗新孢子虫感染的免疫应答及其在疫苗研制的应用方面进行概述,以期为新孢子虫病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Cu/Zn SOD为目的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分别构建了组成型过表达系统pBBR-trc-sod和诱导型过表达系统pBBR-lacPtrc-sod,在布鲁菌S19疫苗株中进行了Cu/Zn SOD的过表达。同时,以大肠杆菌为宿主表达纯化的重组Cu/Zn SOD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对2种过表达系统中Cu/Zn SOD蛋白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诱导型Cu/Zn SOD过表达系统的表达量更高,且能与所制备的多抗发生特异性反应。结果表明,构建的过表达系统能够实现Cu/Zn SOD蛋白在布鲁菌S19疫苗株中过表达;同时,该试验也提示我们这种表达系统可应用于布鲁菌S19疫苗的抗原改造。  相似文献   

18.
利用CRISPR/Cas9系统构建敲除Prdx6基因的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系,为探讨Prdx6与布鲁菌感染及胞内寄生的关系构建细胞模型。针对Prdx6基因的第1外显子设计sgRNA,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rdx6-pX459-sgRNA,将重组质粒转染RAW264.7细胞,嘌呤霉素初步筛选。单细胞接种并扩繁,提取基因组DNA,PCR及测序鉴定。结果表明,在敲除细胞株基因组中存在碱基缺失,导致移码突变。说明成功获得敲除Prdx6基因的RAW264.7细胞系。  相似文献   

19.
沉默信息调控因子2样蛋白3(SIRT3或Sirtuin3)是位于线粒体的主要去乙酰化酶,是机体脂代谢及抗氧化防御的重要调节者。SIRT3对脂肪酸β-氧化关键酶长链酰基CoA脱氢酶(LCAD)等进行脱乙酰化修饰调节脂代谢,还可活化AMPK通路调节脂代谢。SIRT3还可对抗氧化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SOD2)和异柠檬酸脱氢酶2(IDH2)的赖氨酸活化位点脱乙酰化增强抗氧化防御。论文总结SIRT3在脂代谢和抗氧化防御的调节作用,以期为揭示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启示,进而为探寻防治新靶标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的分析野黄芩苷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e E.coli,EHEC)感染的保护作用,本研究通过原核表达,亲和层析的方法纯化志贺毒素(Stx),利用细胞表型,通过LDH方法检测野黄芩苷对Stx活性的抑制作用。32 mg/L的野黄芩苷对Stx的抑制率为67%。通过动物试验,发现野黄芩苷对Stx中毒小鼠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保护率为70%。本研究中,我们筛选到了一种常用的中药黄酮类化合物,野黄芩苷可显著降低stx2引起的细胞死亡,同时有效抑制肠出血。基于以上结果,野黄芩苷可以作为抗Stx的潜在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