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实验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香味剂中香芹酚和百里香酚的方法。试样经甲醇提取后,用HPLC测定香芹酚和百里香酚。结果表明:香芹酚和百里香酚的线性范围为1.0~500.0μg/mL,回收率分别为96.8%~99.2%和97.6%~101.4%,变异系数分别为1.0%和1.6%;方法定量限为50mg/kg。本方法对饲料香味剂中香芹酚和百里香酚的检测分析准确性高、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建立了同时测定饲料香味剂中肉桂醛、丁香酚、香芹酚和百里香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试样经甲醇提取后,采用C18色谱柱;以45%乙腈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5 nm,用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四种香味剂在25 min内得到良好分离,分离度R≥2.3,在两个数量级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7,高、中、低3个浓度添加回收率为95.0%~102.7%,RSD≤2.0%。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饲料香味剂中肉桂醛、丁香酚、香芹酚和百里香酚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研究建立了同时测定混合型饲料添加剂中肉桂醛、丁香酚、香芹酚和百里香酚含量的液相色谱方法。混合型饲料添加剂样品用甲醇提取,以C_(18)柱(150 mm×4.6 mm×5μm)为分析柱,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色谱条件下,空白载体中肉桂醛、丁香酚、香芹酚和百里香酚能达到很好的分离;丁香酚、香芹酚和百里香酚在1.0~500 mg/L内线性关系良好,肉桂醛在0.10~50.0 mg/L内线性关系良好;丁香酚、香芹酚和百里香酚最低定量限为50 mg/kg,肉桂醛最低定量限为5.0 mg/kg;加标回收率为83.7%~112%,变异系数为0.70%~6.39%。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简便可靠,可用于混合型饲料添加剂中肉桂醛、丁香酚、香芹酚和百里香酚的同步检测。  相似文献   

4.
研究通过添加回收试验和检测市场香味剂产品的方法建立了饲料香味剂中肉桂醛、香芹酚的同步测定方法。用无水乙醇振摇提取后,气相色谱进行同步测定,用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此方法前处理简单,回收率高,检测限为100mg/kg,可实现饲料香味剂中肉桂醛、香芹酚的同步测定。  相似文献   

5.
文章建立了饲料中2种香料香芹酚和百里香酚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样品中香芹酚和百里香酚经乙酸乙酯超声提取90 min,经GCB和PSA净化后,用GC-FID测定。在1~500μg/ml的浓度范围内,香芹酚和百里香酚的峰面积响应与其浓度呈线性相关(R≥0.99),香芹酚和百里香酚定量限为10 mg/kg,在10种饲料中3个不同添加浓度的回收率为77.97%~104.04%,RSD为0.63%~9.92%,并通过气质联用仪进行确证。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建立了气相色谱法测定饲料香味剂中大茴香脑、d-柠檬烯、香芹酚的方法。试样经丙酮提取后,用GC测定大茴香脑、d-柠檬烯和香芹酚。大茴香脑、d-柠檬烯和香芹酚的线性范围为1.0~500.0μg/mL。大茴香脑、d-柠檬烯和香芹酚在浓度为1~10 g/kg添加水平时的回收率分别在96.2%~101.5%、97.1%~102.5%和96.5%~99.8%,RSD分别为1.3%、1.5%和1.1%。方法定量限为50 mg/kg。本方法对饲料香味剂中大茴香脑、d-柠檬烯和香芹酚的检测分析准确性高、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7.
肉桂醛、香芹酚、丁香酚、百里香酚等植物精油活性物质具有广谱抑菌作用,在兽用抗菌药物减量化使用试点行动推动下,以植物精油为核心的添加剂产品越来越多。本研究旨在比较市售的15种猪、禽用植物精油添加剂的热稳定性,并探究它们对畜禽生产中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作用,以期为植物精油添加剂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分别以多重耐药的猪源沙门菌、大肠杆菌和链球菌以及禽源沙门菌和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以大肠杆菌ATCC25922为质控菌,采用微量肉汤法体外测定肉桂醛、香芹酚、丁香酚、百里香酚和各精油添加剂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棋盘稀释法比较肉桂醛、香芹酚、丁香酚和百里香酚不同复配组合对猪源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将每种添加剂等量分为对照组和热处理组,分别经乙醚抽提和气相色谱仪分析后,对每种添加剂中肉桂醛、香芹酚、丁香酚和百里香酚及其总量进行测定比较。结果显示:6株供试菌株对肉桂醛、香芹酚、丁香酚和百里香酚均表现出高度敏感性(MIC值0.25~2 mg/mL);当香芹酚:百里香酚和丁香酚?百里香酚复配比例为2∶1时表现出协同作用(FICI=0.5);植物精油添加剂EG2对6株供试菌无明显抑菌作用,其余14种产品的MIC值为1~32 mg/mL。此外,15种添加剂含肉桂醛、香芹酚、丁香酚和百里香酚的总量范围在2.64~691.40 mg/g;15种产品热处理前后精油总量变化范围在0.2%~14.11%。综上所述,受试精油添加剂产品普遍热稳定性较好,并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且抑菌效果与产品肉桂醛、香芹酚、丁香酚、百里香酚和精油总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EG7、EG3、ES2、ES1、EAP2和EP1这6种产品的体外抑菌效果明显,有潜力用于预防和治疗多重耐药菌引起的猪禽疾病。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采用琼脂平板法,测定肉桂醛、百里香酚、香芹酚、牛至油、丁香酚和山苍子油对产肠毒大肠杆菌、宋氏志贺氏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从中选出抑菌能力较强的精油,继续测定其对产肠毒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宋氏志贺氏菌、痢疾志贺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抑菌效果,筛选出具有替抗潜力的精油并评估精油作为抑菌剂应用在饲料中的前景。本试验采用琼脂平板培养法,在固态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肉桂醛、百里香酚、香芹酚、牛至油、丁香酚和山苍子油,分别接种产肠毒大肠杆菌、宋氏志贺氏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初步筛选出抑菌作用较强的精油,利用同样的方法,继续测定其对产肠毒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宋氏志贺氏菌、痢疾志贺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最终筛选出抑菌能力较强的精油。结果表明:①通过初筛,发现肉桂醛、百里香酚、香芹酚、牛至油和丁香酚的抑菌效果较好,选择该五种精油进行复筛;②复筛结果表明,精油对供试菌株的抑菌能力由强到弱为百里香酚>肉桂醛>香芹酚>牛至油>丁香酚,其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为0.02%~0.07%、0.02%~0.08%、0.03%~0.07%、0.04%~0.09%、0.07%~0.18%;③百里香酚、肉桂醛、香芹酚、牛至油作为饲料添加剂具有极好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建立了饲料添加剂中百里香酚、香芹酚的气相色谱同步测定方法。用无水乙醇振摇提取后,气相色谱进行同步测定,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浓度在0.005~2.00 mg/mL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方法检测限为50 mg/kg,本方法前处理简单,回收率高,可实现饲料添加剂中百里香酚、香芹酚的同步测定。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as chromatography-flame ionization ditector,GC-FID)同时测定饲料样品中香芹酚、百里香酚、丁香酚、肉桂醛等4种香味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通过对样品前处理方法和色谱分离条件进行优化,确立了较优的检测方法。饲料样品先经去离子水润湿,加入乙醇超声提取2次,提取溶液合并后定容,得到的样品溶液使用HP-Innowax毛细管色谱柱(30 m×0.32 mm×0.25μm)进行分离测定。基于该法对不同饲料样品进行测定,4种香味剂在15 min内可实现基线分离,在1.0~500μg/ml时线性关系良好(R~2≥0.999),定量限为20 mg/kg,平均回收率为75.9%~108.5%,RSD≤8.1%。通过对实际样品分析,并将结果与现有文献报道方法比较,发现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灵敏度高,可对饲料香味剂产品进行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肉种鸡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肌苷酸(IMP)对生长后期(22~42日龄)子代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遗传背景相同、体重相近的20周龄健康爱拔益加(Arbor Acres)肉种鸡480只,随机分为4组,Ⅰ组(基础日粮)、Ⅱ组(基础日粮+0.2%肌苷酸)、Ⅲ组(基础日粮+0.5%肌苷酸)和Ⅳ组(基础日粮+1%肌苷酸)。子代肉鸡根据肉种鸡饲粮中肌苷酸添加情况相应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0只,子代肉鸡仅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为子代肉鸡22~42日龄。结果显示:与Ⅰ组相比,22~42日龄子代肉鸡各组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在子代肉鸡42日龄时,与Ⅰ组相比,Ⅱ组、Ⅳ组子代肉鸡血清中总蛋白(TP)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Ⅰ组相比,Ⅲ组、Ⅳ组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Ⅳ组血清中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降低(P<0.05)。以上结果表明,肉种鸡饲粮中添加肌苷酸对子代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饲粮中添加0.2%肌苷酸可显著提高生长后期子代血清中TP的含量,降低TG的含量,添加0.5%和1%肌苷酸可显著提高生长后期子代血清中LDL-c含量,且添加1%肌苷酸可显著提高TP含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鉴定贵州地区紫云花猪腹泻病原菌,分析其耐药性,试验采用细菌学常规鉴定、16SrRNA基因测序、K-B药敏纸片法对从贵州地区不同养猪场采集的患腹泻紫云花猪肝脏、肛拭子、粪便等样品196份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分析其耐药性。结果显示,从采集的196份样品中分离得到了60株大肠杆菌、35株沙门菌、20株志贺菌,分离的60株大肠杆菌对庆大霉素、阿莫西林、强力霉素等5种药物的耐药率在70.0%以上,对其他药物耐药率在15.0%~40.0%之间,耐11、10种药物的菌株最多,分别占分离菌株31.7%、23.3%;分离的35株沙门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氟苯尼考等5种药物的耐药率在58.3%以上,对其他药物耐药率在48.6%~17.1%之间,耐10、9种药物的菌株最多,分别占分离菌株25.7%、22.9%;分离的20株志贺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新霉素等9种药物的耐药率在65.0%以上,对其他药物的药物耐药率在25%~35%之间,耐9、8种药物的菌株最多,分别占分离菌株30.0%、20.0%。本研究为该地区紫云花猪细菌性腹泻的防控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儋州鸡的遗传多样性及其起源进化关系,本研究对36只儋州鸡样品的线粒体DNA(mtDNA) D-loop区全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结合GenBank中公布的部分品种鸡的mtDNA D-loop区全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儋州鸡的遗传多样性及其起源进化关系。结果显示,儋州鸡mtDNA D-loop区扩增片段长度为1 210 bp,A+T含量为59.9%,C+G含量为40.1%,变异区在167~1 215 bp之间,高变区主要集中在167~367 bp之间,存在6种单倍型,共有20个变异位点,单倍型变异度(Hd)为0.571,平均核苷酸差异(k)为6.449,核苷酸多样度(Pi)为0.00537,中性检验的Tajima’s D值为1.61643,6种单倍型可分为A、B、C 3个世系,以B世系为主。研究结果表明,儋州鸡群体遗传多样性和单倍型多样性相对偏低,结合群体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发现,儋州鸡的遗传组成来自3个母系祖先,缅甸红原鸡、爪哇红原鸡及红原鸡海南亚种均是其潜在的祖先,受外来鸡种影响较小,是一个较为封闭的原始鸡种。  相似文献   

14.
旨在获得牛支原体延伸因子EF-Tu蛋白,分析其在牛支原体菌体内的分布情况,建立EF-Tu间接ELISA法,为进一步研究牛支原体EF-Tu的生物学功能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建立牛支原体有效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和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参照Uniprot数据库中M.bovis PG45株EF-Tu基因序列,应用Overlap PCR扩增获得EF-Tu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MD19-T载体,测序正确后,构建pET32a-EF-Tu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表达菌,IPTG诱导表达,纯化后的表达产物免疫新西兰兔(New Zealand rabbit)制备多克隆抗体,利用间接ELISA测定高免血清抗体效价,用Western blot和间接ELISA法初步定位EF-Tu在菌体内的分布,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间接ELISA检测法。结果表明:重组蛋白EF-Tu约为66ku,主要以可溶性形式表达;采用间接ELISA测定的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6400;Western blot和ELISA表明该蛋白在牛支原体细胞质和细胞膜中均有表达,且含量相当。利用EF-Tu建立的ELISA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通过原核表达系统成功得到牛支原体延伸因子的重组蛋白,该蛋白分布于菌体细胞质和膜表面,且含量基本相当。本研究所建立的EF-Tu ELISA法适合大规模的血清学诊断检测。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引起山羊肺炎的病原,本研究从病死山羊肺脏中分离纯化获得1株细菌,通过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海藻糖比伯斯坦杆菌。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MEGA6.0对巴氏杆菌科5个属细菌的白细胞毒素基因(lktA)和RNA聚合酶β亚基基因(rpoB)分别构建遗传系统发育树,可知分离株与海藻糖比伯斯坦杆菌(AF314526.2、CP003745.1、CP006955.1等)的lktA基因相似性最高,位于同一簇内;分离株和海藻糖比伯斯坦杆菌(CP006956.1、JACI01000002.1、CP003745.1等)的rpoB基因聚类为一簇,相似性最高;而与和葡萄糖苷曼氏杆菌(KU986490.1)的rpoB基因相似性最低。药敏试验显示,该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和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最敏感,对多西环素、阿莫西林和林可霉素等耐药。本研究为该菌致病机理的研究与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也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通过给育成牛肌肉注射维生素ADE注射液,检测血清生化相关指标变化情况,以深入了解肌肉注射维生素ADE对动物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为维生素ADE注射液临床应用提供依据。选取公母兼有的9月龄育成牛30头;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试验组各15头。试验组肌内注射维生素ADE(1.5mL/50kg体重),对照组不作处理。在注射第0、1、3、5、7天采集两组牛各3头牛血样进行血清相关生化指标检测。结果:①试验组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随给药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并在注射第7天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②试验组总抗氧能力(T-AOC)逐渐上升,在注射后第7天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③试验组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呈现波动变化,但均高于对照组,GPT活性在注射后第7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GOT在第1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④试验组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升高,在第7天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⑤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两项指标,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肌肉注射维生素ADE明显提高了育成牛血清总抗氧化能力,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机体脂质过氧化的发生,从而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分解产物MDA的生成,减轻了对细胞和机体损伤;ALP分泌量增加,调节了育成牛钙磷代谢水平,使骨细胞代谢活跃,促进了骨骼生长;同时GPT、GOT活性升高,反映了育成牛的蛋白质代谢水平提高;所测得的TG、TC含量没有显著变化,说明维生素ADE对机体脂肪酸的合成和分解代谢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添加果寡糖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营养素利用率、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选取384只65周龄、体重和产蛋率相近的健康海兰褐蛋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2%、0.4%和0.6%的果寡糖。试验预试期1周,正试期12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0.2%果寡糖显著降低试验后期(第7~12周)蛋鸡料蛋比(P<0.05),且料蛋比随果寡糖添加量的增加呈二次曲线变化(P<0.05)。2)试验期末(第12周末),蛋黄颜色评分随饲粮果寡糖添加量的增加呈线性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0.2%果寡糖显著提高了试验期末蛋鸡对饲粮的表观代谢能和粗蛋白质利用率(P<0.05),且表观代谢能和粗蛋白质利用率随果寡糖添加量的增加呈二次曲线变化(P<0.05)。4)试验期末蛋鸡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随果寡糖添加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加(P<0.05),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随果寡糖添加量的增加呈线性降低(P<0.05),其中0.4%果寡糖添加组和0.6%果寡糖添加组蛋鸡血清甘油三酯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0.2%果寡糖显著降低了试验第12周末蛋鸡空肠隐窝深度(P <0.05),显著增加了蛋鸡回肠绒毛高度(P <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果寡糖可改善产蛋后期蛋鸡肠道形态结构,提高营养素利用率,调节脂质代谢,从而提高生产性能和改善蛋品质,且在试验后期效果更加显著。以生产性能为判断依据,推荐产蛋后期蛋鸡基础饲粮中果寡糖的添加量为0.20%~0.25%。  相似文献   

18.
文章旨在研究犊牛开食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苜蓿干草对犊牛生长发育、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选择45头刚出生的中国荷斯坦母犊牛,按照体重划分区组,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将新生犊牛分配到3个处理组中,每组15头犊牛。对照组犊牛开食料中不添加苜蓿干草;在试验组Ⅰ犊牛开食料中添加10%的苜蓿干草(干物质基础);试验组Ⅱ犊牛开食料中添加20%的苜蓿干草(干物质基础)。犊牛在60日龄断奶,断奶结束后试验继续进行20 d。试验期间,1~50 d为哺乳期,犊牛饲喂常乳(正常饲喂量)+开食料;51~60 d为断奶过渡期,犊牛饲喂常乳(减量)+开食料;61~80 d为断奶后期,犊牛饲喂开食料。犊牛7日龄时开始饲喂开食料,犊牛14日龄时,在开食料中开始添加苜蓿干草。每天记录开食料采食量,分别于试验第1天、第50天、第80天在早晨饲喂前称重犊牛体重,分别于第50天和第80天在犊牛采食开食料3 h后采集瘤胃液,测定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NH3-N浓度。于试验最后3 d,采集粪便进行消化试验,测定营养物质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犊牛开食料中添加苜蓿干草显著提高了犊牛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干物质采食量,而且与添加剂量呈线性相关,以20%的添加量组犊牛具有最佳的生长性能,而对犊牛的饲喂效率没有显著影响。犊牛开食料中添加苜蓿干草显著改善了瘤胃发酵功能,增加了瘤胃液pH,提高了瘤胃液乙酸与丙酸的比值。苜蓿干草对犊牛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因此,本试验结果表明,犊牛开食料中添加20%的苜蓿干草显著提高了犊牛生长性能,改善了犊牛瘤胃发育和发酵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集约化饲养条件下育成鹅对粗饲料(黑麦草)的最适添加量,以180只扬州鹅为研究对象,1~28日龄饲喂精料,29日龄随机分为3组:组Ⅰ(29~56日龄,黑麦草∶精料=1.5∶1;57~70日龄,黑麦草∶精料=0.5∶1)、组Ⅱ(29~56日龄,黑麦草∶精料=2∶1;57~70日龄,黑麦草∶精料=0.5∶1)、组Ⅲ(29~56日龄,黑麦草∶精料=3∶1;57~70日龄,黑麦草∶精料=0.5∶1),每组60只,于70日龄进行生长性能、肠道发育及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在育成期随着黑麦草添加比例的增加,可取得理想的育肥效果,但对鹅肌纤维直径和肌纤维密度影响不大;添加一定比例的黑麦草对鹅肠道发育有一定的改善,可以显著增加盲肠长度;高比例的黑麦草对鹅血清中的蛋白、能量以及脂质代谢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组Ⅲ中总蛋白、白蛋白和尿素氮显著高于组Ⅰ、组Ⅱ(P<0.05),葡萄糖与甘油三酯显著低于组Ⅰ、组Ⅱ(P<0.05)。研究表明,添加黑麦草对扬州鹅生长性能、肠道发育及血清生化指标有重要影响,集约化饲养条件下扬州鹅育成期黑麦草添加量占日粮的3/4为佳。  相似文献   

20.
周芬  吴东  陈胜  李杨 《中国饲料》2019,(13):114-117
为研究黄曲霉毒素B1(AFB1)对肥育猪生长性能及血液肝脏功能的影响,选取体重为(80±2)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肥育猪28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7头),分别饲喂4种不同处理日粮,即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0、100、200 μg/kg AFB1,预饲期7 d,试验期28 d。结果发现:日粮中添加AFB1,高剂量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下降了9.1%(P < 0.01),而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1.9%、3.3%(P < 0.01)。添加AFB1高剂量组血清红细胞(RBC)比对照组提高14.6%(P < 0.05),低、中、高剂量组血红蛋白(HGB)含量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4.4%、13.6%、18.7%(P < 0.01);高剂量组白细胞(WBC)比对照组降低了22.9%(P < 0.05),低、中、高剂量组血小板(PLT)分别比对照组降低36.5%、45.0%、51.2%(P < 0.01)。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分别提高33.8%、65.5%、93.2%(P < 0.01),谷草转氨酶(GOT)活性分别提高24.1%(P < 0.05)、137.7%、195.5%(P < 0.01),中、高剂量组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分别提高25.8%(P < 0.05)、62.2%、131.0%(P < 0.01)。而肝脏中AKP、GOT、GPT活性随AFB1添加量增加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GOT活性分别降低16.9%、23.1%、25.1%(P < 0.01),AKP活性分别降低19.1%(P < 0.05)、42.2%、43.9%(P < 0.01),GPT活性分别降低5.0%、6.8%(P < 0.05)。以上结果表明,日粮中AFB1超标,尤其是含量达到100 μg/kg以上时,肥育猪生长性能下降,并且肥育猪的血液肝脏功能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