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国模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
对雷竹覆盖保护地栽培林地经营状况、竹林结构和土壤微生物调查表明:覆盖保护地栽培技术的干扰,导致竹林不能及时更新,立竹生长严重衰退,土壤微生物状况失调,影响了雷竹地下部分的生长环境;受母竹留养障碍和立竹生长衰退的影响,立竹结构严重失调,林分生长势显著下降,单位面积林分的叶面积指数较一般丰产竹林低10%左右,严重衰退林分要低50%以上,开花现象严重;地下结构状况恶化,总鞭长和幼壮鞭的比例明显下降,鞭芽绝对数量显著降低,仅为丰产竹林单位面积芽数的53%.这说明雷竹覆盖保护地竹林的持续生产力已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3.
桃江发展雷竹笋用林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雷竹原产浙江的西北部,是通过人们长期栽培而筛选出来的笋用竹优良品种。在浙江得到了大面积发展,成为了当地的支柱产业,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桃江盛产毛竹,产地条件适宜竹类生长,但缺少优质笋用竹种。为了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引种优良笋用竹种很有必要。桃江县林业局经过几年的雷竹引种试验研究,初步获得了成功。雷竹笋品质好,营养丰富,味美可口。据测定,每1009鲜笋中,含水分89.959,蛋白质2.749,脂肪0.529,』总糖3.549,可溶性糖1.689,粗纤维0.559,灰分0.869。另外含磷53mg,铁1.omg,钙4.Zing。营养成分比一般… 相似文献
4.
5.
6.
7.
宁国县雷竹笋用林生产区域化布局研究储德传(安徽宁国县林业局,宁国,242300)1雷竹生长情况雷竹,别名雷公竹、早竹、早园竹、天雷竹等,为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竹种。由于其早春打雷即出笋,故称之为雷竹,其竹笋称为雷笋。雷竹是长期人工栽培的优良笋用品种,... 相似文献
8.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竹笋的产量和地径为指标,对施有机肥、加客土、深翻松土、除草等措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施有机肥60~75t·hm-2、加客土5cm、1a深翻1次、1a除草2次的竹林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竹笋的产量和地径为指标,对红壳竹笋用林施有机肥、加客土、深翻松土、除草等措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施有机肥60~75t/hm^2,每年加客土3cm,每年深翻1次并除草2次的竹林经济效益最好,且成本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0.
11.
运用跟踪监测方法,针对集约栽培雷竹林生长立地条件和覆盖技术措施,分析以砻糠为物料的覆盖措施下林地土壤养分和物理结构的变化状况,揭示其与栽培措施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耕作层0~15cm的土壤养分状况好转,表现为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等含量增加,土壤保肥能力增强;土壤结构状况深受覆盖措施影响,颗粒直径为0.25 mm和0.25~0.5 mm的团聚体颗粒含量明显增加,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形维数为2.453~3.113;连续覆盖3次以上的土壤容重下降至0.93~1.07 g/cm3。研究表明,生产上应根据雷竹林覆盖状况和养分变动特点,对栽培措施做出调整,避免雷竹林因生长负荷增大而引起土壤退化。 相似文献
12.
雷竹林地覆盖对竹笋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5的双层覆盖法(下层用新杂草为发热层,上层采用发热增温性能好的新鲜砻糠为覆盖物作为保温层),探讨雷竹林地不同覆盖厚度、覆盖时间对竹笋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雷竹林地不同覆盖厚度、覆盖时间处理间的出笋数、鲜笋产量差异极显著,林地覆盖处理比没有覆盖处理出笋时间早、出笋数多、鲜笋产量高。以12月中旬林地覆盖厚度25 cm效果最好,雷竹的笋产量达6.75 t·hm-2,产值10.80万元·hm-2·a-1。 相似文献
13.
14.
土壤类型对雷竹出笋数量和鲜笋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在寿宁县中海拔地区研究不同土壤类型雷竹林的出笋数量和鲜笋产量。结果表明:各种土壤类型的雷竹林出笋数为18 006~23 813个/hm2、鲜笋产量达3.86~6.79 t/hm2。土壤类型对雷竹的出笋数和鲜笋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耕作土壤,尤其以红土和黄泥土出笋数量最多,鲜笋产量最高,其鲜笋产量分别为6.79和6.42 t/hm2、分别比平均值(5.19 t/hm2)大30.8%和23.7%。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测定未覆盖、2~3a覆盖、4~5a覆盖和6~7a覆盖4种不同经营方式早竹竹鞭内源激素含量和比值的变化来研究早竹因覆盖提早衰老的规律,结果表明:①从未覆盖到6~7a覆盖,竹鞭ABA含量明显增加,而GA3、IAA、Zr、iPA含量则减少,其中,Zr、iPA含量减幅较小,上述激素含量均在从4~5a覆盖到6~7a覆盖有较明显的变化。GA3/ABA、IAA/ABA、Zr/ABA和iPA/ABA比值均随覆盖时间增加而下降,特别是GA3/ABA,IAA/ABA,GA3+IAA/ABA比值较大,且从4~5a覆盖到6~7a覆盖时均有显著下降,与竹鞭衰老时间相吻合;②竹子衰老不是由于根部CTK合成降低向地上部分供应减少造成的,而是由GA3/ABA、IAA/ABA、GA3+IAA/ABA比值决定的,比值高抑制衰老,反之比值低则促进衰老,其中以GA3/ABA比值为主,以IAA/ABA比值为辅。 相似文献
16.
17.
北京开花竹林土壤主要养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比分析法,研究了北京市早园竹开花竹林和正常竹林土壤主要养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开花竹林土壤中氮肥和磷肥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竹林,钾肥含量没有明显差异;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土壤中氮、磷、钾肥含量明显降低,尤其是竹鞭和竹根集中分布的10~30 cm深的土层,土壤养分严重亏缺。因此,在竹林经营中,应以"补氮提磷"为土壤养分管理目标,同时将10~30 cm深的土层作为竹林施肥的"目标土层",积极探索有效的竹林施肥和土壤改良技术。 相似文献
18.
应用连续浸提的方法研究了浙江省富阳市主产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的7个乡镇的8片雷竹试验林的土壤硒含量及其形态分布。结果表明,永昌镇测试土壤0~15cm土层自然总硒含量达到0.4856mg/kg(风干土),超过我国表层土壤中硒含量的平均值0.29mg/kg,其他几处土壤硒含量均处于平均值左右。雷竹林0~15cm土层总硒含量极显著高于15~30cm土层总硒含量。土壤各形态硒分布中,有机物-硫化物结合态硒及元素态硒是采样土壤中硒的主要存在形态,且与土壤总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态硒含量除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含量呈负相关外,与其他形态硒均没有相关性,而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竹笋与竹鞭硒含量与0~15cm土层有效硒含量之间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9.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了海拔高度、坡向和坡位对雷竹林出笋数、鲜笋产量和平均单笋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拔、坡向、坡位3个立地因子均极显著地影响雷竹林的出笋数、鲜笋产量和平均单笋质量,雷竹笋用林造林应选择低海拔、阳坡和下坡的立地,其出笋数比平均值增加27.3%,鲜笋产量比平均值增加88.4%,单笋质量比平均值增加51.8%。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