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根据副溶血性弧菌的耐热血素基因设计了2对引物、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所有18株神奈川试验阳性副溶血血性弧菌均呈阳性反应,而6株神奈川试验阴性副溶血性弧菌呈阴性反应,其中9种弧菌和8株其他革兰氏阴性菌也呈阴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根据副溶血性弧菌的耐热溶血素基因(tdh)设计了2对引物,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所有18株神奈川试验阳性副溶血性弧菌均呈阳性反应,而6株神奈川试验阴性副溶血性弧菌呈阴性反应,其他9种(34株)弧菌和8株其他革兰氏阴性菌也呈阴性反应。检测敏感性可达2CFU的副溶血性弧菌。  相似文献   

3.
副溶血性弧菌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松 《中国畜牧兽医》2011,38(8):233-235
利用TCBS琼脂培养基和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对细菌进行分离,采用糖分解试验、氧化酶试验、IMVi试验等生化试验鉴定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为防治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不同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岛与毒力基因的分布及相互关系,对来自临床和食物源的180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检测已知的毒力因子(tdh,trh)、系统性毒力基因(toxRS/new和orf8)和7个毒力岛(VPaI-1~VPaI-7)。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08株大流行株(食源株16株,人源株92株),有6株缺乏orf8。18株tdh阳性的菌株均含有全部或部分的VPaI-7基因。大流行株均含有VPaI-1,有107株大流行株含有VPaI-5。12株临床致病株均含有VPaI-7,但缺乏VPaI-1和VPaI-5。几乎所有大流行株含有全部或部分的VPaI-2和VPaI-3基因,多数致病株和非致病株还有部分的VPaI-2和VPaI-3基因;4株trh阳性的菌株均只有VPaI-3的VP1094阅读框。VPaI-4基因只存在于大流行株菌株中。所有菌株都有全部或部分的VPaI-6基因。食物链中出现大流行克隆是导致食物中毒的主要危害因子。  相似文献   

5.
副溶血性弧菌是水产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它能够感受外界环境的变化并迅速做出反应。在水产品的加工贮藏过程中,对温度的控制是最常用的方式,因此,副溶血性弧菌需要耐受各种温度的变化才能够生存并保持毒力给食品安全带来威胁。本文综述了副溶血性弧菌在面临低温和高温胁迫时的生存能力及其生理响机制,并对其未来研究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副溶血性弧菌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及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 溶 血 性 弧 菌(VibrioParahamolyticus)又名致病性嗜盐菌(Halophilic vibrio)。1951年藤野等在日本首先报告了这类细菌,随后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报道,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副溶血性弧菌是最常见的食物中毒菌之一。1 副溶血性弧菌的生物学特性 本菌为革兰氏阴性、多形态细菌,呈杆状或稍弯的弧状。在不同的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形态差异很大。一般是两极浓染,多单在,  相似文献   

7.
8.
加强海产品检验 预防副溶血性弧菌中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副溶血性弧菌广泛分布于海水及海产品中,如人们经常食用的沙丁鱼、蝶鱼、鲅鱼、带鱼、牡蛎、蛤蜊、梭子蟹、对虾等。在鱼体的带菌率低者达20%,高者达90%。具有致病性的菌株能引起人类的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为革兰氏阴性、多形态、无芽胞细菌,具有细胞色素氧化酶,分解葡萄糖发酵,不产气,不产硫化氢,不分解蔗糖;其主要特性是在含2~5%氯化钠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在无盐条件上不生长,故常被称为致病性嗜盐菌。本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在苏州市大型超市小水产品中的污染状况及耐药性,为建立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预警系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定期从苏州一大型超市抽取小水产品,根据GB/T4789.7-2008标准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应用K-B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在144份样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56株,检出率38.9%。所有分离菌株对先锋必素、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敏感;部分菌株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复方新诺明和头孢噻吩等具有较强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55.4%、42.9%、35.7%和32.1%;有9株菌株出现了多重耐药。结论苏州大型超市小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严重,应加强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预警,同时加强水产品抗生素使用的管理,防止其耐药菌株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应用常规细菌分离法对西宁市某几个农贸市场采集的70份仔虾样品进行了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经细菌形态观察、嗜盐性试验、细胞色素氧化酶试验和生化特性测定,结果鉴定为副溶血性弧菌。检出阳性菌株4株,阳性率为5.7%(4/70),同时通过致病性试验证明4株分离菌对小白鼠有致死效应。  相似文献   

11.
舟山沿海贝类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与毒力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舟山沿海贝类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情况,我们于2008年3个不同季节,从不同的农贸市场采集贝类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和常规培养方法,对舟山沿海贝类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了检测,同时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60份贝类产品中,采用常规的分离培养方法,阳性率为83.33%,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全部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对分离到的50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耐热溶血素(tdh)基因检测,结果4株tdh阳性。监测结果表明舟山贝类海产品中携带副溶血性弧菌情况比较严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13.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if transferable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MR) genes are present in commercial animal probiotics. DNA was extracted from 50 probiotics, tested for the presence of bacterial DNA, and analyz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for the presence of 8 transferrable AMR genes, including tetracycline, erythromycin, aminoglycoside, sulfonamide, and trimethoprim. Samples that were positive by PCR were confirmed by genome sequencing. Forty-seven (94%) products contained bacterial DNA. Of these, 97% contained at least 1 AMR gene, and 82% contained 2 or more.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urther evaluation of the risk for transmission of these AMR genes may be warranted.  相似文献   

14.
15.
本研究建立了快速检测鱼源副溶血性弧菌的BA-Dot-ELISA方法.用该法可检出每毫升接种10个菌,增菌18h的培养物.该法敏感性为10~4个/mL,比Dot-ELISA敏感10~100倍.不与溶藻性弧菌、亲水气单胞菌等13种杂菌发生交叉反应.增菌前杂菌多于副溶血性弧菌10~6时,对检测结果有影响.可在22~24h报告结果,比常规培养法快4~6d以该法对带鱼、小黄花鱼、马面鱼、鲤鱼等311份样本进行检测,检出率分别为47.0%、41.7%、14.8%和11.8%,与常规培养法相差不显著(P>0.05).生化试验复检结果表明,检出的阳性可凝菌株均为副溶血性弧菌.该法适用于在短时间内对大批样本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aemolyticus)是一种致病性嗜盐菌,常引起人类食物中毒,通过对四种不同海产品的检测,发现该菌检出率很高,其中,海虾中的检出率高达90%,海产鱼为70%,贝类为60%,海蟹为40%,平均检出率为65%,动物试验证实,该菌致病性较强。  相似文献   

17.
Studies have been completed for the detection of Vibrio(V.) parahaemolyticus and V. alginolyticus in Baltic Sea fish. The author had prepared for that purpose a liquid culturing medium and a solid substrate. The percentage of positive findings is remarkable. The results so far recorded should be a good reason for further studies.  相似文献   

18.
副溶血弧菌基因分型和检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baemolyticus,V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嗜盐杆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重要病原之一,可导致患者腹泻、肠痉挛、恶心、呕吐、发烧等典型胃肠炎反应。1998年以来的资料显示,副溶血弧菌引发的食物中毒的发生规模及人群暴露规模呈明显上升趋势,均已超过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跃居首位。为了便于进行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调查、食品中微生物检测及医院感染监控,微生物的分型与诊断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工具。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因分型与诊断方法以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分型率和分辨率佳的优点,逐渐取代传统的表型分型技术,在微生物的分型与诊断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在副溶血弧菌的基因分型与检测方法上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建立一种基于TaqMan探针法同步定量检测副溶血弧菌和霍乱弧菌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根据副溶血弧菌toxR基因和霍乱弧菌ompW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与TaqMan探针。toxR和ompW探针5'端分别标记FAM、CY5荧光报告基团,3'端均标记BHQ1荧光淬灭基团。结果显示:该方法的副溶血弧菌和霍乱弧菌最低检测限均达到10 CFU/m L,灵敏度高;特异性试验表明这两种细菌与其他病原菌(大肠杆菌O157、沙门氏菌、拟态弧菌、创伤弧菌)无交叉反应;批间和批内重复性实验表明变异系数均小于1.5%,说明重复性好。采用人工染菌虾肉样品,副溶血弧菌和霍乱弧菌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00 CFU/m L和50 CFU/m L,人工染菌贝类样品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50 CFU/m L和50 CFU/m L。两种细菌在虾肉中富集2 h后的最低检出限均为1 CFU/m L。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双重荧光PCR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重复性好的特点,包括DNA提取的整个检测过程可在1至3 h内完成,是同时快速检测副溶血弧菌和霍乱弧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