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筇竹无性系种群生物量结构与动态研究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Harper的构件结构理论 ,从群落和个体两个水平上研究了筇竹无性系种群的生物量结构与动态。结果表明 :(1)筇竹无性系种群分株的生物量优化模型为 :W =344 .0 96 3D - 2 2 .6 0 12。(2 )筇竹无性系种群中各分株生物量在 1  5年生的分配为 31.94 %、37.0 1%、13.30 %、16 .2 4 %、1.5 1% ;生物量在各构件单位的分配为秆 4 2 .72 % ,枝 5 .82 % ,叶 6 .5 2 % ,根 6 .70 % ,鞭 2 7.13% ,篼11.11%。(3)筇竹无性系分株生物量在笋 -幼竹生长时期符合Logistic增长 ;叶生物量季节变化明显 ,其峰值出现在 10月份 ,最低值出现在 2月份  相似文献   

2.
筇竹无性系地下茎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筇竹无性系地下茎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1采用形态特征、组织发育成熟度和生理活动的规律综合判断竹鞭相对年龄 ,具有准确、实用的特点 ;2初步了解地下茎形态特征及其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35 7.14%的 1~ 3龄鞭生长在 0~ 2 0 cm土层中 ,幼壮龄鞭有趋浅的动态 ,不利于筇竹无性系种群的克隆生长 ;4竹鞭鞭梢的生长在一年中 ,以 7~ 10月生长速度最快 ;生长过程中易出现断梢、腐烂 ,并萌生岔鞭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不同坡位对天然水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竹是我国优良的笋用竹和材用竹,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具的竹种.在一定海拔范围内,坡位是影响林木生长的关键因子,它代表着水分、养分等环境因素的生态梯度变化,直接影响着水肥的再分配.本研究对海子坪省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水竹林在不同坡位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坡位对水竹无性系种群密度、产量、胸径和高度有显著影响,即随着坡位的上升水竹无性系种群密度逐渐变小,而随着坡位的下降水竹无性系分株呈现纤细化和低矮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5.
坡位对毛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广东省九连山林场3个工区2000年营造毛竹林在不同坡位上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坡位对毛竹的生长影响显著,毛竹生长从好至差依次为下坡(含山谷)、中坡、上坡(含山脊)。不同坡位的毛竹生长在树高、胸径、竹产量3个指标上差异均达0.01显著水平。试验结果为毛竹造林时选择适生坡位及在不同坡位上毛竹林的经营管理措施和改造措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料慈竹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竹笋出土时间持续45天左右,以7月下旬至8月初为出笋高峰;竹笋—幼竹高生长时期为100天左右,遵循"慢—快—慢"的规律,且高生长的昼夜节律明显;地径生长期为32天左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不同坡位7年生杉木纯林生长的调查与研究,结果显示:坡位对杉木纯林各生长指标均有显著影响;林分的平均胸径、树高、冠幅、枝下高、平均单株材积、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等生长指标一致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坡位间以胸径和树高差异最为显著,下坡位林分平均胸径达到10.59 cm,高出中坡位的11.6%,高出上坡位的20.0%;下坡位林分平均树高为7.25 m,高出中坡位的16.7%,高出上坡位的25.4%。下坡位林分的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要远远高于中坡位和上坡位的,下坡位林分的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分别高出上坡位的75.1%,中坡位的44.8%。  相似文献   

8.
不同坡位对香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3年生和5年生香樟生长发育状况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坡位对香樟造林的初植期影响不明显,在幼林中后期(3-5年生)开始出现明显的坡位效应,表现为下坡位的香樟树高、地径、冠幅及根系量极显著地优于上坡位的,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差异现象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慈竹无性系种群生长与立地条件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调查资料,对昆明地区慈竹生长与立地条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性系株高与坡度、胸径与海拔呈负相关;无性系胸径、株高与土层厚度和湿度呈正相关.通过回归分析,建立无性系株高、胸径与坡度、海拔、土层厚度、湿度之间的方程,为慈竹造林地选择和立地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海子坪天然毛竹无性系种群地下茎生长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形态特征、组织发育成熟度和生理活动的规律综合判断竹鞭相对年龄,具有准确、实用的特点;天然毛竹无性系种群地下茎壮龄鞭的鞭径、节间长、芽数和鞭长均大于老、中、幼龄;天然毛竹无性系种群地下茎鞭梢生长始于4月,5月进入新鞭速生期,6—9月生长速度最快,到12月停止生长;天然毛竹无性系种群95%的鞭根系生长在0~50 cm深的土壤中,21~40 cm是天然毛竹无性系种群鞭根系的主要分布层,占整个剖面的60%。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分析及统计学方法对筇竹研究文献的数量、来源期刊、论文第1作者及其机构、主要内容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0年至2022年8月间共收集到93篇筇竹研究文献,文献数量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文献主要分布于国内37种期刊中,其中以林业类期刊居多,《世界竹藤通讯》是载文数量最多的期刊;在论文第1作者中,董文渊和吴义远是筇竹研究文献的重要贡献者,西南林业大学是筇竹研究的主要机构;筇竹文献内容分布在资源分类、生长机制、生理生态、遗传多样性、引种育苗及产品加工等领域。基于文献分析,文章认为随着“双碳”目标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与推进,筇竹研究将逐步转向生态环境、丰产培育、加工利用等领域,将不断加强筇竹林培育管理、环境利用、绿色产品和文旅融合的研究力度,促进筇竹资源优势向产业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12.
筇竹(Qiongzhuea tumidinoda)是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是滇东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灌木层的主要植物,筇竹笋是当地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为合理经营筇竹林,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文章通过调查滇东北筇竹生长的立地因子,确定影响筇竹生长的主导因子,对筇竹生长的立地类型进行划分。结果显示:1)土壤厚度、石砾含量、海拔、坡度是影响筇竹生长的主导因子;2)根据不同海拔的土壤类型及土层厚度,将筇竹林的立地划分为14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立地特征差异明显;3)不同立地类型的筇竹生长状况差异显著,其中位于中海拔区的筇竹生长表现较好,在相同海拔区以厚土层中的筇竹生长表现为最好。  相似文献   

13.
在云南省大关县木杆镇选择4种筇竹林分类型:天然筇竹—阔叶树混交林、天然筇竹—山茶混交林、天然筇竹—人工黄皮树混交林、人工筇竹—黄皮树混交林等,研究不同筇竹林分类型、不同土层深度(0~20、20~40和40~60 cm)的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结果表明:1)天然筇竹—阔叶树混交林的土壤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高于其他3种林分类型,人工筇竹—黄皮树混交林的土壤蔗糖酶活性高于其他3种林分类型,说明人工施肥处理对提高蔗糖酶活性有一定的作用;2)除天然筇竹—阔叶树混交林的蔗糖酶外,4种林分类型的土壤酶活性在土层0~20 cm达到最大值,并且随着土壤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3)除天然筇竹—人工黄皮树混交林的蔗糖酶和脲酶与过氧化氢酶、人工筇竹—黄皮树混交林和天然筇竹—山茶混交林的酸性磷酸酶与过氧化氢酶、天然筇竹—阔叶树混交林的酸性磷酸酶与蔗糖酶无显著相关外,其他酶活性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P<0.05或P<0.01)。研究表明林分类型和土层深度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对筇竹种子主要内含物成分及不同种源种子的播种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筇竹种子主要有机养分为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维生素C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2.54%、8.26%、2.48%、3.81%和12.97%,其中粗脂肪含量最高,可溶性淀粉含量最低;2)筇竹种子中氨基酸含量在0.36~10.50 g/kg,占总营养成分的1.23%~35.78%,其中天冬氨酸含量最高;3)筇竹种子矿质元素含量:钾含量最高,达到3 280 mg/kg,其次是磷,为672 mg/kg,铜的含量最低,为2.14 mg/kg;4)不同种源筇竹种子,在千粒质量、含水量和发芽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形态特征上差异不明显;5)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筇竹种子发芽率不同,其中在室内无菌条件下发芽率最高,为90.00%,在苗圃带菌环境下发芽率最低,为86.66%。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筇竹与黄皮树人工混交林中筇竹地上部分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1~4年生分株地上部分各构件生物量及含水率,建立人工筇竹分株地上部分各构件的生物量及总生物量模型,以期为人工筇竹林的经营管理及其碳汇项目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筇竹分株年龄的增加,各构件含水率和生物量均逐渐减少,筇竹1~4年生分株地上部分平均含水率分别为57.62%、53.40%、50.01%、42.66%,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33.99、123.31、109.76、85.39 g/m2;各年龄分株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分配均呈现出秆>枝>叶的变化规律。不同年龄分株的胸径与秆、枝、叶生物量及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均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以胸径为自变量建立的各年龄筇竹分株地上部分总生物量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在0.93以上,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也有着较强的适用性,可用于类似立地条件下的筇竹分株生物量估测。  相似文献   

16.
筇竹(Qiongzhurea tumidinoda)是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竹种,是国家三级保护的稀珍竹种,其笋品质上乘,被誉为“笋中之王”。云南省昭通市是筇竹的自然分布中心,其天然筇竹林面积占中国天然筇竹林面积的73.18%。由于管理缺失,大部分筇竹林长期处于低产、低效状态,资源浪费严重。为充分发挥筇竹资源优势,提高竹笋产量,对低产筇竹林开展了科学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能使筇竹发笋时间提前,笋期延长,发笋数量增加,单位面积笋产量明显提高,肥料以尿素+复合肥+厩肥混合施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筇竹光合日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筇竹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光合日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筇竹春季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单峰曲线,没有光合"午休"现象;夏季和秋季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筇竹光合"午休"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非气孔因素所致;夏季的净光合速率最高,光合能力最强,是筇竹枝叶生长旺季。影响筇竹不同季节净光合速率的最稳定环境因子为光合有效辐射和大气温度。筇竹夏季和秋季蒸腾速率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双峰曲线,春季为单峰曲线;夏季和秋季均有蒸腾"午休"现象,春季则没有。光合有效辐射、大气温度和气孔导度是影响筇竹不同季节蒸腾速率的最稳定因子。  相似文献   

18.
筇竹是云南省昭通市及水富市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但目前随意采笋的现象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筇竹笋的产量和筇竹林的质量。通过随机采集125株筇竹笋并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筇竹笋带壳长度与净笋长度的关系方程,对制订采笋的规格标准,加强采集筇竹笋的管理,科学采集筇竹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