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以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3个优良无性系的基部萌条作为外植体,通过对枫香优良个体进行灭菌处理、诱导、增殖、生根以及移栽研究,建立了相应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枫香组培的最佳消毒方式为70%酒精20 s+0.1%升汞4 min;最佳增殖培养基:1/2 MS+6-BA 0.9 mg/L+IAA 0.5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1/2 MS+IBA 1.5 mg/L+ABT 10.3 mg/L+NAA 0.4 mg/L;最佳组培苗移栽基质:红心土︰泥炭土=1︰1。采用该技术体系的枫香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达93%。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出适合黄精组培快繁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以黄精带芽根茎为外植体,进行了黄精组培快繁技术研究。黄精外植体用0.1%HgCl2溶液消毒15 min较适宜,消毒后将其置于含不同配比激素的培养基中进行了培养,结果表明:培养基MS+1.0 mg/L 6-BA+0.2 mg/L IBA+0.2 mg/L NAA诱导不定芽生长状况最好;最适增殖、生根培养基为:MS+3.0 mg/L 6-BA+0.5 mg/L IBA+1.0 g/L花宝1号,平均增殖系数8.5,并能直接诱导不定根,平均根数为16.8;组培苗移栽后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  相似文献   

3.
以菊花妃冠嫩叶及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培育苗试验,确定适宜的外植体为带腋芽的茎段;适宜继代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1mg/L;适宜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5mg/L。以珍珠岩为移栽基质,成活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4.
分别用东北山梅花实生幼苗、生长季茎段、休眠芽为外植体,进行诱导、增殖、生根、移栽等组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山梅花以实生幼苗和休眠芽为适宜的外植体,启动培养基为MS+6-BA1.0 mg/L,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1.0 mg/L+NAA0.05 mg/L,增殖率在4倍以上。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1~0.5 mg/L或1/2MS+IBA0.1~0.5 mg/L,一般14天左右生根,平均生根量5~6条,生根率达100%;用菜园土∶珍珠岩=1∶2的基质进行东北山梅花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达94%。  相似文献   

5.
试验研究了龙头竹不同外植体类型、不同消毒药剂及消毒时间对组培效果的影响,以及不同炼苗时间、不同育苗基质、不同肥料种类及施肥方式对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和发笋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龙头竹播种苗秆芽是最适合的组培外植体,外植体消毒以0.1%氯化汞、消毒7 min效果最好;组培苗移栽后炼苗9 d,育苗基质宜采用20%蛭石和80%珍珠岩混合基质,移栽15 d后叶面施用0.3%氮磷钾复合肥组培苗生长状况最好。  相似文献   

6.
美国白蜡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美国白蜡饱满种子和幼嫩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0.1%升汞不同消毒时间、不同类型增殖培养基和所添加激素种类、浓度对美国白蜡组培快繁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饱满种子为外植体,0.1%升汞消毒10min,消毒无菌率达96.7%;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CP-PU0.15mg/L+NAA0.2mg/L,平均增殖系数达6.87;在1/2WPM+IBA1.0mg/L的生根培养基中,平均生根率达88.9%;生根苗驯化后移栽到装有基质细河沙?珍珠岩=2?1的育苗穴盘中,成活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7.
以濒危果树野生欧洲李当年生新梢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以期筛选出最优培养基配方及培养程序.结果表明:野生欧洲李初代培养时,以Bs为基本培养基优于MS培养基;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激素的外植体生长势明显优于不添加激素;以B5为基本培养基,6-BA质量浓度0.5~1.0 rag/L,并添加一定量的生长素(IBA、NAA)效果较优,能较快启动生长反应,并初步形成一定的增殖率;芽增殖培养阶段,6-BA质量浓度为0.5~I.0mg/L时,以NAA为生长素,NAA和6-BA适宜的比例为1·(1-3),以IBA为生长素,IBA和6-BA适宜的比例为1:(3~5)较适宜.  相似文献   

8.
麻疯树优良单株茎段组培试验结果表明:茎段消毒以夏季5-6月取材效果最好;用75%酒精浸泡10 s,0.1%升汞消毒12 min,可有效地控制污染率,污染率可降至16.7%.对外植体诱导,最佳的诱导培养基为MS基本培养基附加6-BA0.3 mg/L,芽诱导率可达63.9%;最佳的继代增殖培养基为改良MS附加6-BA 0.5 mg/L,增殖系数可达4.1.诱导生根的最佳基本培养基为MS附加NAA1.0mg/L,诱导生根率达到86.7%.运用珍珠岩与黄心土1:3比例混合的基质,生根瓶苗移栽成活率达到91%.添加适宜浓度的Vc,可以较好解决麻疯树接种培养的褐化问题,添加的适宜浓度为50 mg/L.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杉木无性系发育技术体系,以广西杉木为试验材料,选择树势基本相同、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杉木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外植体最佳消毒方案是使用70%酒精浸泡15 s,灭菌后采用无菌水洗涤3次,再用0.1%升汞浸泡消毒8 min后采用无菌水洗涤5次;(2)初代诱导最佳培养基为1/2MS+6-BA0.6 mg·L-1,该培养基有利于增加培养基的诱导率和萌芽率,提高培养基的培养效果;(3)增殖诱导最适培养基为1/2MS+6-BA0.6 mg·L-1+IBA0.3 mg·L-1,获得的组培苗芽多,茎粗壮;(4)生根最适培养基为1/2MS+IBA0.8 mg·L-1+IAA0.1 mg·L-1;(5)杉木组培苗移栽的最适基质是泥炭土∶菜园土∶蛭石=4∶2∶1,其幼苗成活率达到91.93%,幼苗健壮,叶色深绿。  相似文献   

10.
以紫毛野牡丹茎段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不同的激素种类和浓度配比,对紫毛野牡丹组培快繁体系建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表面消毒用70%乙醇浸泡30s,无菌水冲洗2遍,0.1%升汞浸泡5-7min,无菌水冲洗5遍消毒效果最好,污染率仅为21%;最佳初代培养基配方是MS+6-BA1.0mg.L-1+NAA0.5mg.L-1;继代培养最佳配方为MS+6-BA1.0mg.L-1+NAA0.1mg.L-1,平均增殖率达到3.4;最佳生根配方为1/2MS+NAA(IBA)0.1-0.2mg.L-1;生根苗移栽于黄心土以及混合基质中,成活率达到80%。  相似文献   

11.
林木植物组织培养及存在问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外植体选择及分化途径、影响增殖、生根的主要因素三方面,概述了近年来林木植物组培的研究进展,外植体3种分化途径(腋芽萌发途径、间接器官发生途径、体细胞发生途径)有其相应的最适外植体类型,林木组培首选腋芽萌发途径。培养基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影响增殖的两大因素,对培养基的探索已从对林木植物组培常用培养基的筛选发展到无糖培养基的探索,出现了光自养、开放组培等概念;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生根的关键因素,外源激素与内源激素的相互作用对增殖有较大影响。阐述了组培中褐化、玻璃化、污染三大难题的起因和解决措施,对褐化和玻璃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植体的生理状态和培养环境方面,提出无糖组培通过对培养环境进行改善,有望改善褐化、玻璃化问题;传统组培希望从无菌技术层面解决污染难题,这也造成了组培成本偏高的问题,进而对开放组培和无糖组培的探索,通过抑菌剂的添加及糖的剔除有望降低组培对无菌操作的要求。随着组培技术的发展,在抑菌剂加入的条件下,不进行高温高压灭菌,进行开放式的组培;利用植物自生的光合能力,剔除培养基中的蔗糖,同时改变光照条件、培养环境中的CO_2浓度、湿度,以促进外植体光自养微繁殖生长;二者均着眼于降低组培成本,简化组培程序,有望使组培技术得到革新。本文对林木组织培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开展林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观音莲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音莲的顶芽或侧芽在MS+6-BA2.0 mg.L-1+TDZ0.03 mg.L-1培养基中,可诱导产生大量丛生泡叶状不定芽。以此作为增殖培养,每28 d增殖率达6.0以上。壮芽培养基宜用MS+6-BA0.3 mg.L-1+Y(多效唑)0.2 mg.L-1,周期30~35d,由此获得的合乎生根标准的不定芽比率约80%左右。切取3 cm以上具完全展开叶的芽在MS+6-BA0.3 mg.L-1+Y(多效唑)0.2 mg.L-1培养基中,根的诱导率(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13.
Somatic embryos were obtained from young, isolated cotyledons of Picea abies. A bud-inductive treatment for one week before transfer to a callus induction medium, resulted in a tenfold increase in the percentage of cotyledons in which embryonic tissues could be induced. The degree of expression of somatic embryogeny depends on whether cotyledons are first subjected to a callus-inducing medium or first exposed to a cytokinin treatment followed by a callus-inducing medium. It is hypothesized that two populations of cells exist, both with the inherent potential of becoming embryogenic after treatment with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相似文献   

14.
以平卧菊三七茎段为外植体,对其进行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增殖培养MS+6-BA 0.5~1.0 mg/L+NAA 0.1 mg/L,增殖倍数可达4以上。生根培养1/2 MS+NAA 0.1~0.5 mg/L,生根率99%以上。掺15%河沙的红壤土作为栽培基质,生根苗移栽30 d后,苗高4 cm以上,成活率98%以上。  相似文献   

15.
红掌不同品种产生愈伤组织的差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0个红掌品种2种外植体、4种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的组培试验结果:H3、H4、H10、H6、H1等5个品种愈伤组织的平均直径(叶片外植体依次为5.0~3.8mm,叶柄外植体依次为6.6~4.9mm)明显大于H5、H2、H9、H8、H7等5个品种(叶片外植体均为1.0mm,叶柄外植体依次为1.2~2.0mm);叶柄外植体愈伤组织平均直径明显大于叶片外植体;参试培养基B、D产生愈伤组织的直径大于培养基A、C;愈伤组织大的5个品种经增殖、继代培养成完整植株,而愈伤组织小的5个品种愈伤组织在增殖培养中逐渐褐变,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6.
改进培养方法提高组培快繁技术的初探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通过简化培养基成分,去除有机物、琼脂等,可降低试管苗成本;采用自然光替代日光灯,并结合黑暗培养,可减少设备投入.有利于工厂化育苗生产。  相似文献   

17.
海南龙血树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海南龙血树优株顶芽和茎段为外植体,通过不同细胞分裂素、生长素以及培养基不同浓度的组合对诱导芽的分化、增殖、伸长及生根的对比实验及试管苗移栽管理,筛选出MS 蔗糖30 g/L 6-BA 3.0 mg/L NAA 0.01 mg/L培养基诱导芽的形成,MS 蔗糖30 g/L 6-BA 2.0 mg/L NAA 0.01 mg/L培养基用于芽的增殖,MS 蔗糖30 g/L 6-BA 0.5 mg/L培养基用于壮芽伸长;1/2MS 蔗糖15 g/L NAA 0.2 mg/L用于诱导芽生根;选用泥炭土、椰糠和珍珠岩混合基质,于晚春和秋季移栽试管苗,成活率达90%左右,达到工厂化苗木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北美红杉优良无性系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美红杉(Sequoiasempervirens(Larnb )Endl )简称红杉。又名世界爷、美国红杉树,为杉科(Taxo diaceae)单种属植物,世界上稀有的孑遗树种,也是世界著名的速生珍贵大径级用材树种和巨大锯木工业的主要原料[1,2]。国外对北美红杉的组培研究较多,并进行了老树复幼工作[3,4]。由于目前红杉在国内尚属引种阶段,种源极少,且种子繁殖后代分化较为严重,2000年4月云南省林科院从法国引进了63个优良无性系,为使这些无性系得以扩繁,结合前期已引种的红杉开展了北美红杉组织培养研究,以便为批量生产优良无性系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1 材料与方法1 …  相似文献   

19.
活性炭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作用概述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经常要用到活性炭。培养基中活性炭的加入可以促进或抑制离体生长。活性炭给培养物创造了暗环境,产生了对生长抑制物的吸附作用,对生长调节剂及其他有机物的吸附作用,还有对其所吸附附的生长促进物质的释放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大花蕙兰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进行试验。采用幼叶、茎基和茎段作初代诱导,发现带侧芽的茎段诱导效果最好;在MS培养基中添加6-BA3.0mg/L最适宜原球茎的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