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矿区土地复垦概况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矿区土地复垦工作与土壤科学、植物营养科学和环境科学等有着密切关系 ,是关系到生态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阐述了矿山开采中的环境问题 ,并对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现状、复垦类型、复垦工艺和复垦技术等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矿区土地复垦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导致的矿区土地受损及环境恶化一直是国内外研究关注的热点,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恢复也一直受到世界相关国家的高度重视。本文在概括国内外土地复垦历程及阶段特征的基础上,介绍了世界发达国家土地复垦新进展及我国在土地复垦理论、方法和技术方面取得的成绩;针对我国新发布的《土地复垦条例》,借鉴国外先进土地复垦的理论和技术,探讨了我国矿区土地复垦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大型露天煤矿土地复垦规划案例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大型露天煤矿土地复垦规划目前尚无明确的规范。根据 14年的土地复垦技术研究和工程实施的实践 ,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 2 0 0 0~ 2 0 10年的土地复垦规划为例 ,重点探讨了大型露天煤矿土地复垦规划所涉及的关键问题 :( 1)规划编制的法律依据和技术依据 ;( 2 )规划编制的服务年限、范围及深度 ;( 3 )规划区土地破坏状况及其预测 ;( 4 )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 ;( 5 )土地复垦规划的具体方案 ;( 6)复垦规划方案实施的保证措施。提出的论点可适用于工矿区剧烈扰动地貌待复垦土地规划和已复垦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4.
沙棘对黄土高原地区露天煤矿土地复垦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0-1997年,沙棘应用于晋陕镓接壤区安太堡露天煤矿废弃地复垦和建立试验示范区。试验结果表明,(1)沙棘是所选用的植物中了优秀的植物之一,它具有良好 适应矿区生态环境的特性,生长速度快、水土保护和土壤改良效果好;(3)沙束为众多的野生岛兽了栖息觅食的良好场所,使鸟兽数量有明显增加;(3)沙束雄性植株生长势和蘖生长株能力有明显优势,水土保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内邱县矿区土地复垦的物元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矿区土地复垦方案设计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物元特性的规划方案设计方法。在分析物元特性:发散、可扩、相关、共轭的基础上构建了矿区土地复垦的物元模型,该物元模型的特征值包括:自然状况、地质构造、复垦工艺、沉陷状况、开采状况、资金、政策措施以及保护意识。首先根据物元特性,对物元三要素:事物、特征、量值进行物元变换,得到多个物元模型,建立复垦方案集,并依据实测特征量值获得复垦初选方案;进一步建立以土地生产值、生产成本、农民人均增加收入、生态系统稳定性、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为特征值的物元模型,对初选方案建立关联函数,通过评价初选方案的优化程度获得最终方案。以项目区的冯村沉陷地块复垦为例,介绍了采用物元模型和优化程度评价方法进行矿区土地复垦规划的过程,体现该方法的推演性和逻辑性。  相似文献   

6.
铁法煤矿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综合治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位于松辽平原辽宁省铁法市的铁法煤矿是全国八大煤炭基地之一 ,该矿于 5 0年代开采 ,6 0年代出现沉陷 ,现已达到稳定沉陷期。最大沉陷深度为 12m ,≥ 3m的沉陷坑共有 2 0 0 0余个 ,分布面积 2 0km2 。因采煤沉陷的面积还在不断扩大 ,人均耕地面积越来越少 ,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发展。沉陷区复垦成为当务之急。通过分析沉陷区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提出综合治理的实施方案 :积水深坑建鱼池 ,土地复垦成方田 ,堤路植树防风固沙绿化环境 ,排灌结合保丰收。历经 3a的综合治理 ,总投资 12 0 0万元 ,动用土石方 10 6 .6 1万m3 ,积水深坑新建鱼池 32个 ,面积4 5 .5 5hm2 ,既解决积水深坑填平恢复耕地的困难 ,又增加了经济效益 ;土地复垦成方田 16块 ,净增耕地面积 2 6 6 .2 7hm2 ;综合治理后 ,基本形成了粮、油、果、菜、鱼齐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试论矿区的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矿山开发活动的加剧,以及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与保护工作的薄弱,导致矿区水土流失问题日益突出,矿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因此在矿区进行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的意义重大。通过阐述矿区进行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意义和重要性,针对矿产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土地复垦矿区的景观生态质量变化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为揭示土地复垦对矿区景观生态状况的影响,以徐州市贾汪矿区为例,运用RS、GIS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从生态系统稳定与干扰程度2个方面构建景观生态质量评价模型,并分析评价了该区的景观生态质量及变化。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贾汪矿区景观生态质量发生了明显变化,总体呈变好的趋势。2001年和2010年景观生态质量达到稳定和较稳定的面积分别为49994.86和56160.31hm2,2010年比2001年增加了6164.45hm2;从总体变化看,变好和略微变好的地区约占28.23%,主要分布在破坏较少的山区和煤矿复垦区,表明土地复垦工程对矿区生态环境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变差和略微变差的地区约占19.44%,表明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仍在下降,主要由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煤炭开采的继续,环境保护措施不及时以及复垦地区的二次塌陷、治理标准低等原因。因此,需加大对生态脆弱区的环境保护,完善矿区复垦技术规程,制定生态修复策略,从而实现矿区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煤矿开发活动的加剧,矿区水土流失问题日益突出,对采空沉陷区、排矸场、废弃厂区等区域进行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意义重大。重构土壤是保障生态重建的基础内容之一,以山西省乡宁县毛则渠矿区复垦土地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中的耕地、林地、草地进行了3个周期的监测,从土壤水分、土壤容重、全氮、全磷、全钾等方面分析和讨论了重构土壤特性在监测周期内的变化。总体而言,随着复垦时间的延长,土壤含水量会逐渐增加且高于原地貌水平,土壤容重逐年降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全磷、全钾、全氮含量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土地复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矿山地质灾害是由于自然地质作用和人为因素导致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恶化,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或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严重破坏的灾害事件。近年来,我国矿山地质灾害有明显上升的势头,灾害防治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面对日趋紧张的人地关系,矿山土地复垦问题也在近年来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通过分析矿山因开采而产生及诱发的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及防治,总结了闭坑后潜在的灾害类型及其可能对已复垦土地产生的危害,提出了在矿山开采与土地复垦规划中应相互结合应用,采用矿山“开采和复垦工程同步”的现代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攀枝花市位于长江上游,拥有全国最大的钒钛磁铁矿。主要探讨了攀枝花市近年来在矿业废弃地的土地复垦方面的现状,大量数据表明土地复垦已经在该市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然而多年的矿业开发带来的环境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就此亦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可供政府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演替前期8块样地进行了群落间异质性和群落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群落间异质性大于群落异质性,且群落间异质性与环境因素差异多数为正相关,说明环境对撂荒演替前期群落组成与结构起到了一定的塑造作用。典型相关分析进一步表明,群落间异质性主要是群落组成异质性,有49.6%是由环境差异引起的。土壤全氮、磷和钾含量与群落间组成异质性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氮、磷和钾肥对撂荒演替中群落组成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草地植被恢复与重建工作中应注意肥料施用,特别是氮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3.
弃耕地苜蓿耗水规律及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弃耕地苜蓿生长过程中水分变化的研究,发现在苜蓿生长的苗期、分枝期和花期,日平均耗水强度依次表现出递增的趋势,结实期则有所下降;水分变化与生长过程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初步给出了弃耕地苜蓿生长过程中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14.
以煤矿区井采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以自然环境条件、采矿条件、煤矿赋存条件3项为约束层,地形坡度、土地利用规划、煤层厚度等11个影响因子构成指标层的土地复垦成本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及YAAHP(V 6.0)软件确定了各项指标因子的权重。通过权重比较得出约束层的影响程度:煤矿赋存条件> 采矿条件> 自然环境条件,煤矿赋存条件中影响程度依次是:煤层厚度> 煤层倾角> 深厚比;采矿条件中各因子影响程度依次为:顶板管理方法> 采煤工艺> 采动程度;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土地利用规划> 有效土层厚度> 年降水量=土壤质地> 地形坡度。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为煤矿井采复垦成本修正系数的确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废弃地是在剧烈人为干扰下形成的一种特殊景观类型。城郊废弃地造成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但废弃地恢复后又可成为土地利用效率较高的景观类型,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以世利农业生态园为例,着重阐述了城郊废弃地恢复后所具有的景观美学价值、文化教育价值、休闲旅游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和环境保护价值及其利用方式。进行了经验总结并提出了城郊废弃地恢复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用去除根系法对山西省天龙山自然保护区弃耕地的根系呼吸进行了为期2a的研究。结果表明,弃耕地的根系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与土壤温度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夏季高冬春季低。2007和2008年3—12月的根系呼吸总量(以C计)分别为329.5和392.5g/m2。土壤温度是影响根系呼吸速率的主导因子,可以解释根系呼吸速率季节变化的79%~88%,土壤水分对根系呼吸的影响较小。包括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两个变量的双因素模型可以解释根系呼吸季节变化的81%~89%;根系呼吸占土壤总呼吸的比例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为24%~54%;2007和2008年3—12月根系呼吸比例的平均值分别为24.9%和30.9%。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赣南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使用江西省赣南地区1980年、1998年、2008年三期遥感影像,运用计算机分类方法,配合实地考察和文字资料提取了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末和当前的土地利用图。将数字高程模型(DEM)作为地形表达数据基础,对改革开放30年来赣南地区的土地利用分布、变化和地形格局进行分析,并根据水利部土壤侵蚀分级标准(SL190-2007)进行了土壤侵蚀评价。结果表明:赣南地区30年间居民地、果园增长快速,土地综合利用程度不断提高;草地大量转化为林地类型,提高了植被覆盖度;耕地在平地上的变化非常剧烈,陡坡耕地减少,耕地总量有所减少。草地向林地的转化在各种地形上均有发生,但25°附近的低山丘陵地区最为强烈。随着土地利用的变化,赣南地区的土壤侵蚀程度得到控制,2008年中度及以上侵蚀面积小于14%。  相似文献   

18.
国外工矿区地复垦动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就国外工矿区破坏土地的复垦研究现状与进展,包括复垦方向、复垦地生物适宜性、土壤改良、造林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动态进行了分析及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中国省域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的空间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空间回归模型方法,对中国省域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的空间特征,以及土地出让纯收益对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的空间相关性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9年和2003年中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呈离散布局,空间分布规律不明显,2007年从东到西主要在江苏-河南-陕西-甘肃一线呈现阶梯状递减。通过空间回归分析表明土地出让纯收益对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度并不是特别高。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除了受土地出让纯收益影响外,还受土地后备资源禀赋、政策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