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与台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的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进行准确评估,并分析不同杂交组合、性别对胴体及肉质性状的影响。【方法】共选取同一批次杜洛克三元杂交猪203头,其中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118头,包含50头阉公猪和68头母猪;台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85头,包含57头阉公猪和28头母猪。统一饲养至(110±5)kg,在同一屠宰场屠宰,并测其宰前活体质量、胴体净质量、眼肌面积、背膘厚、眼肌厚度等胴体性状指标和肉色、大理石纹、PSE(Pale,soft,exudative)值、电导率等肉质性状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台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除瘦肉率以外的胴体性状均极显著优于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P0.01),且台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肉色主观评分、电导率、a*值也显著高于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P0.05);而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的PSE值、剪切力均优于台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P0.05)。就性别而言,阉公猪较母猪具有更高的背膘(P0.01)和更低的瘦肉率(P0.05);此外,台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母猪具有更高的电导率和L*值(P0.05),而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阉公猪的大理石纹则显著高于母猪、且眼肌面积更小(P0.05)。【结论】台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胴体性状整体上优于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而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的肉品质部分优于台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就性别而言,上述2种群体母猪的胴体性状整体优于阉公猪。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别以蓝塘猪作为父本和母本与长白猪杂交,比较其F1代胴体和肉品质的差异.【方法】以广东地方品种蓝塘猪与外来品种长白猪为模型,采用正反交试验分别获得杂交F1代,即蓝×长猪和长×蓝猪,并采用相同日粮饲养至180日龄,比较蓝×长猪和长×蓝猪的生长性能.试验结束后每个品种分别选择接近平均体质量的8头肥育猪(公母各半),屠宰测定其胴体性状,并分析背最长肌的肉品质性状和肌球蛋白重链mRNA表达水平差异.【结果和结论】蓝×长猪和长×蓝猪的胴体性状无明显差异.但从肉品质来看,蓝×长猪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长×蓝猪,而且公猪显著高于母猪(P0.05).蓝×长猪花生四烯酸(C20∶4)的比例显著高于长×蓝猪,但杂交后代肌纤维类型和肌苷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2品种和性别间MyHC-I、MyHC-IIa、MyHC-IIb和MyHC-IIx基因mRNA表达均无显著差异.由上述结果可知,以蓝塘猪为父本、长白猪为母本得到的杂交F1代肌内脂肪含量和花生四烯酸比例均较高,说明蓝×长猪可能具有更优的肉品质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桑叶粉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肌肉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胎次、个体质量、日龄和健康状况基本一致的56头二元杂交猪进行为期102 d的试验,所有试验猪随机分为4组,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组分别饲喂含3%、6%、9%桑叶粉的基础日粮.【结果】添加6%和9%的桑叶粉的日粮饲喂育肥猪的平均日增质量率显著增加(P0.05),分别增质量10.80%和8.80%;日粮中添加桑叶粉后育肥猪的胴体质量、屠宰率和背膘厚均有所降低,但变化不显著;日粮中桑叶粉含量为6%和9%时,猪肉的失水率分别显著降低了3.25%和3.66%.与Ⅰ组相比,3个试验组肌肉剪切力值分别降低19.29%、32.75%和23.27%;日粮中添加6%的桑叶粉使猪肉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和主要鲜味氨基酸总量分别增加了15.78%、4.25%和9.30%.【结论】综合各项指标,育肥猪日粮中添加6%的桑叶粉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圩猪与三元杂交猪在相同日粮和饲养期内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差异。【方法】选择体质量为(60±2.42)kg的圩猪和三元杂交猪(杜×大×长)各12头,每个品种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公母各半。按三元杂交猪的营养需要配制试验饲粮,采用种猪自动饲喂系统饲喂35和50d后各屠宰1组,比较其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差异。【结果】饲养50d的圩猪平均日增体质量显著低于三元杂交猪(P0.05),料体质量比显著高于三元杂交猪(P0.05)。相同饲养期内,圩猪肉的大理石纹评分、肌内脂肪、肌苷酸、必需氨基酸以及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均显著高于三元杂交猪(P0.05),而其肌肉滴水损失、硬度、肌纤维直径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则显著低于三元杂交猪(P0.05)。【结论】与三元杂交猪相比,圩猪生长速度缓慢,饲粮转化率低,但具有优良的肉质性状和风味特性。  相似文献   

5.
现代的生猪养殖中,仔猪(70 日龄)生长发育成出栏生猪(170~180 日龄),消耗的饲料占养猪饲料总消耗量的80% 以上。提高日增质量和饲料利用率,可以降低生猪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一、选择优良种猪及其杂交组合,利用杂种优势不同品种和品系猪的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瘦肉率、胴体品质和繁殖性能均有差异。不同的杂交组合所表现的配合力也有差异。要想取得好的肥育效果和胴体品质,使产品适应市场需要,选择好种猪及其杂交组合很重要。大多数生猪养殖场利用三元杂交生产仔猪,少数利用四元杂交和二元杂交生产仔猪。商品猪养殖场一般从种猪场购入长白猪与大约克猪杂交一代母猪(俗称长大母猪或大长母猪)和杜洛克公猪,繁殖生产三元杂交商品仔猪。这个杂交组合能够充分利用长白猪与大约克猪优良的繁殖性能及其杂交优势。长白猪与大约克猪的正反交杂交母猪(即长大母猪与大长母猪)的繁殖性能基本一致,胴体瘦肉率也较高,是优良的杂交母本猪。它与杜洛克公猪杂交生产的杜大长商品猪或杜长大商品猪具有生长快、饲料利用率和胴体瘦肉率高的优点,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2个不同基因型猪胴体糖酵解潜能(GP)、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的差异,分析胴体GP与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及肉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将7头汉普夏纯种阉公猪(体质量为(19.48±1.136)kg)和6头长撒公猪(体质量为(20.5±1.500)kg)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单圈饲养,待体质量达100 kg左右时屠宰,测定胴体GP、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结果】长撒猪的背膘厚、熟肉率和b值极显著高于汉普夏猪(P<0.01),pH2和剪切力显著高于汉普夏猪(P<0.05);长撒猪的眼肌面积和瘦肉率极显著低于汉普夏猪(P<0.01),胴体GP、屠宰率、滴水损失和失水率显著低于汉普夏猪(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考虑2个猪品种的综合效应,胴体GP与瘦肉率呈显著正相关,与背膘厚、pH2和b值呈显著负相关;与眼肌面积、屠宰率、平均日增质量和失水率呈正相关,与pH1、剪切力、L值和a值呈负相关,但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而与其他指标相关性不大。【结论】猪胴体糖酵解潜能是影响猪胴体品质和肉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在同等饲养管理条件下,利用中约克、大约克、杜洛克公猪分别与槐猪母猪进行二元杂交,其后代分别设为中×槐、大×槐、杜×槐三个试验组,分别对试验猪进行肥育性能、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研究。结果表明:槐猪的杂交优势明显。其中,生长肥育性能以大槐组最高,日增重472g,料肉比3.22:1;胴体性状以大槐组最佳,屠宰率76.11%,瘦肉率达50.97%;各组综合比较效果以大槐、杜槐较优。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富集环境对育肥猪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影响,将杜长大(杜洛克×长白×大白n=60)、大杜民(大白×杜洛克×民猪n=60)和杜长民(杜洛克×长白×民猪n=60)育肥猪分别饲养在富集和贫瘠环境圈舍,测定其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及肉质。结果表明,畜舍环境对育肥猪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但富集环境中育肥猪屠宰后24 h肌肉p H(p H24)显著高于贫瘠环境(P0.05);与大杜民和杜长民相比,杜长大生长至100 kg时间短(P0.001),日增重和胴体眼肌面积较大(P0.05),胴体平均背膘厚较小(P0.05);大杜民和杜长民p H24显著高于杜长大(P0.05)、肉色亮度(L*)显著低于杜长大(P0.05)。富集环境对育肥猪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无显著影响,但有助于改善肉质。民猪杂交育肥猪生产性能稍差,胴体脂肪比例偏高,肉多汁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2种不同饲养方式(常规饲养和测定站饲养)对杜洛克猪生长性能及胴体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饲养的杜洛克猪的料重比、胴体瘦肉率,肌肉L、b、L_(24)、a_(24)、b_(24)值,背最长肌中胱氨酸、蛋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肌肉硬脂酸和亚油酸含量均比测定站饲养的杜洛克猪高;而测定站饲养的杜洛克猪的胴体重、屠宰率、平均背膘厚、皮脂率、肉色、24 h大理石纹、肌纤维直径、肌内脂肪含量、肌肉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肌肉棕榈酸和油酸含量均比常规饲养的杜洛克猪高。  相似文献   

10.
不同饲养方式对杜洛克猪生长性能及胴体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2种不同饲养方式(常规饲养和测定站饲养)对杜洛克猪生长性能及胴体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饲养的杜洛克猪的料重比、胴体瘦肉率,肌肉L、b、L_(24)、a_(24)、b_(24)值,背最长肌中胱氨酸、蛋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肌肉硬脂酸和亚油酸含量均比测定站饲养的杜洛克猪高;而测定站饲养的杜洛克猪的胴体重、屠宰率、平均背膘厚、皮脂率、肉色、24 h大理石纹、肌纤维直径、肌内脂肪含量、肌肉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肌肉棕榈酸和油酸含量均比常规饲养的杜洛克猪高。  相似文献   

11.
全早稻型猪用浓缩料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杜长大三元纯杂猪32头,杜大南城黑猪三元土杂猪36头,杜湖北白猪二元杂交猪40头,进行多品种饲养对比试验,探讨以早稻谷为主要能量饲料代替玉米的全早稻型猪用浓缩料产品技术。研究表明,通过全玉米型日粮水平,主要胴体性能指标及猪肉品质优于玉米型日粮,社会经济效益显。  相似文献   

12.
瘦肉猪生产配套体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商品瘦肉猪生产基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在甘肃白猪新品种育成的基础上,通过小试、中试和农村示范推广的系列研究方法,利用甘肃白猪群体数量大,遗传性稳定,整齐度高和生产性能优异的条件,经过配合力测定,筛选出的“杜洛克×甘肃白猪”和“汉普夏×甘肃白猪”组合的二元杂种具备700克以上的日增重和57%以上的瘦肉率。用杂交育种过程所建立起的“育种场选育提高亲本,农村纯繁区扩大母本繁殖,商品生产区杂交利用”的三级体系生产“杜×甘”或“汉×甘”二元杂种,以典型日粮和一定方式肥育,获得定型产品的“三级二元”模式,解决了甘肃省瘦肉猪生产的理论问题,奠定了生产基地建设的基础。用该模式可形成周期的生产能力,生产规格化的产品,宜长期应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PCR-RFLP(MspⅠ)方法分析了湖北白猪杂交后代共计228头猪的MyoG基因外显子2、3及内含子2和5′-端调控区域遗传多态性,利用最小二乘模型分析了杂交后代MyoG基因型对相关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CR1MspⅠ-RFLP位点上,杂交后代的优势基因型为AA型,没有发现纯合BB型;在PCR2MspⅠ-RFLP位点上,杂交后代表现为单态,没有发现梅山猪特异性MspⅠ多态性酶切位点;不同基因型间个体初生重、20日龄重、日增重、瘦肉率、肌内脂肪含量等生产性能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棉花去雄授粉简易器械研制和杂交制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去雄钳、授粉指套、集粉袋的研制,为棉花杂交种籽商品花开辟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与常规手工去雄杂交制经较,去雄速度提高2倍,成铃数提高117.8%,铃重提高12-20%,每铃种籽粒数增加5.1粒,用红叶指示性状鉴定异交率为97.1%-97.5%,采用该方法配套技术,大田示范杂交制种效果表明,制种田不减产,每人每天杂交成铃700-900个,生产F0代杂交种籽1.87kg,每亩母本产杂交种籽34kg.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大×长二元杂与桂科猪的肥育、屠宰性能及其肉品特性,为养殖户选择饲养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体重约55.0kg的大×长二元杂、桂科猪仔猪为研究对象,每个品种9头,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条件下饲养2个月后,比较两者的肥育、屠宰性能及肉品特性.[结果]桂科猪的试验末重和平均日增重分别为97.67±3.06和0.68±0.10kg,比大×长二元杂显著降低7.8%和2.5%(P<0.05,下同).两品种猪的屠宰率无明显差异,大×长二元杂的胴体斜长、眼肌面积和瘦肉率分别为91.66±1.15 cm、56.61±4.73 cm2和(68.01±2.63)%,分别比桂科猪显著提高了9.68%、89.39%和41.42%.桂科猪背膘厚和脂肪率为4.02±.0.53 cm和(30.28±1.09)%,分别比大×长二元杂显著提高了42.53%和52.04%.两个品种的pH、肉色、剪切力、系水力等主要肉品性状及肉中主要风味前体物如肌苷酸、风味氨基酸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大×长二元杂的眼肌粗蛋白比桂科猪显著提高10.80%,但桂科猪的干物质和肌内脂肪含量较大×长二元杂显著提高了56.79%和8.86%.[结论]虽然桂科猪的肥育和产肉性能不及大×长二元杂,但其肉品风味优于大×长二元杂.  相似文献   

16.
利用野猪(♂)与家猪(♀)进行杂交的后代称为野家杂交猪.结合黑龙江省野家杂交猪养殖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杂交大额牛肉质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选择健康、年龄1~2岁的大额牛×云南黄牛的杂交大额牛4头,对其在pH 值、失水率、剪切嫩度、熟肉率、肉色、风味等肉质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pH值在6.05~6.26,失水率在10.65%~20.94%,剪切嫩度腰大肌的值为3.08,熟肉率为63.84%。pH值、剪切嫩度、风味等指标,达到优质中高档牛肉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试验组和对照组选择黑黄一、二代,西黄一、二代及本地黄牛5个小组,每组5头,共50头进行去势肥育及屠宰试验。结果:日增重以试验组西黄二代最高,达748.5 g,其排列为西黄二代>西黄一代>黑黄二代>黑黄一代>当地黄牛。西黄二代、西黄一代比黑黄二代、黑黄一代和本地黄牛饲料报酬高。在对照组(群众一般饲养水平下),西黄一代、黑黄一代明显优于西黄二代、黑黄二代和本地黄牛。在肥育及屠宰试验中,试验组杂种牛屠宰率和眼肌面积均高于本地黄牛,肉成分中干物质、蛋白质、灰分优于本地黄牛。  相似文献   

19.
前已报道了一种新型杂交罗非鱼吉奥罗非鱼(新吉富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生长性能和遗传差异的评估,继续报道它们在形态上的异同。基于4个可数性状、9个可量性状及24个框架性状,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分析的结果表明:(1)在可数性状方面,吉奥同其它4种遗传型罗非鱼[新吉富尼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奥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相比没有显著差别;(2)在可量性状和框架性状方面,吉奥同其它4种遗传型罗非鱼相比,在21个可量性状和框架结构性状方面有显著差异;(3)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结果一致表明,吉奥与其母本新吉富罗非鱼的形态接近,奥尼则与其母本尼罗罗非鱼的形态接近,表明在形态上存在较强的母本遗传效应;(4)吉奥与奥尼是仅仅亲本在品系水平上有异的、非常接近的杂交鱼,本研究方法也能发现两者有显著差异,表明以可数性状、可量性状及框架性状为丰富内容基础的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三者结合的综合分析具有高度灵敏的形态差异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20.
肉用繁殖母羊养殖生产成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西省一些养殖场和养羊农户所饲养的肉用繁殖母羊养殖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的分析,估算出在现有市场行情下,山西省种羊场繁殖1只母羊的经济效益大约为907.7元,农户舍饲养殖1只繁殖母羊的经济效益约为240.1元,这为养殖场和养殖农户提供了一些养殖效益方面的数据,以便更好地推动山西省养羊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