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四翅滨藜具有抗寒、抗旱、耐盐碱、耐瘠薄、生物量高等特性,在国内不同生态环境类型中引种栽培,显示了其较强的适应性,发展潜力巨大。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并总结了四翅滨藜的利用价值,提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应放在四翅滨藜的耐盐性、耐旱性和耐寒性方面,以期对沙区四翅滨藜围垦退化的恢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属藜科滨藜属常绿或准常绿灌木,是优良的盐碱地改良树种。通过时张掖市引种四翅滨藜的生长状况调查、物候观测.重点对其耐寒、耐盐生理生化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四翅滨藜的耐逆性机理并进行适应性评价.从而为该树种在荒漠地区的引种与治沙造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藜科滨藜属,原产美国中西部地区,是一种常绿或半常绿灌木,具有耐干旱、耐盐碱、速生等优良特性,广泛应用于牧场改良和水土保持[1].1989年,中国林科院首次引进四翅滨藜[2].四翅滨藜的引种成功,为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增加了造林树种,同时因其枝叶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将会成为宁夏退耕还林工程中不可多得的理想饲用灌木植物.近几年来,对四翅滨藜引种、繁殖、栽培等有较多研究,但对幼苗形态与叶解剖结构方面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幼苗形态指标是苗木活力和质量的外在表现,通过对苗木形态特征的分析,研究其相关性,可以确定评价苗木质量的主要指标,从而为生产壮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美国四翅滨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四翅滨藜是美国选育出的改良品种,广泛用于牧场改良、造林绿化和水土保持,具有很多优良特性。 我国通过7年引种驯化取得成功,专家分析认为四翅滨藜可在宁夏、新疆、青海、西藏、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天津、山东、陕西北部、山西北部、甘肃、蒙古、中亚、西伯利亚等广大黄泛沙荒地、滨海沙碱地、西北沙质盐漠地带推广发展。四翅滨藜有望成为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干旱、半干旱、荒漠盐碱地带的优良造林绿化和木本饲料树种。 四翅滨藜为藜科植物,常绿灌木,耐寒、耐旱、抗盐碱,在年均降水量150~380毫米的干旱条件下  相似文献   

5.
四翅滨藜在宁夏地区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对四翅滨藜引种栽培的生长状况,抗旱性、耐盐性的测试试验,得知四翅滨藜在无灌溉条件下生长在年降雨量300~400mm的地区为宜;在有灌溉条件下可以生长在年降雨量200mm左右的地区。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四翅滨藜在宁夏引种栽培情况的调查,以及近10年生产上的验证,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旨在为今后四翅滨藜及其他同类树种的引种和推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四翅滨藜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种的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树形(分成匍匐型、半匍匐型、直立型)、树高、地径、分枝数与冻害程度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确定了树形是影响其冻害程度的主要因子。因此可判定,四翅滨藜在半干旱地区引种产生冻害的主要原因是春季风大,易产生生理干旱;匍匐型的由于贴近地面,受风小,冻害程度最轻,大部分可在试验地越冬;直立型的冻害程度最高。同时,对四翅滨藜的耐旱性、耐盐碱性及在试验地的生物量、物候等进行了系统测定,为今后高寒风沙、盐碱地区引种四翅滨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叙述了四翅滨藜的特性,新疆实施四翅滨藜节水灌溉的必要性,四翅滨藜和荒漠治理的关系,以及新疆种植四翅滨藜的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9.
四翅滨藜为藜科滨藜属植物,具备耐瘠薄、抗逆性强等特性,是植被修复、沙化治理、土壤改良的先锋植物,也是重要的牧草资源,具有很高的应用前景。为了充分挖掘及合理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本文从四翅滨藜的生物学特性、繁殖技术及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综述,讨论了其开发利用前景及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应在抗逆基因挖掘、优质品种培育、饲料研发及产业链化生产等方面开展研究的建议,为四翅滨藜在我国合理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四翅滨藜耐盐生理指标的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盐分胁迫下四翅滨藜耐盐生理指标,探明四翅滨藜的耐盐生理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进行盐胁迫,测定不同浓度盐胁迫下四翅滨藜叶片五项生理指标.[结果]四翅滨藜的致死盐胁迫浓度为2.3;~2.7;.随着NaCl盐溶液胁迫浓度升高,四翅滨藜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逐步增加,但在NaCl盐溶液浓度为2.7;时,可溶性糖含量保持平稳;四翅滨藜在较大浓度盐分胁迫下,四翅滨藜叶片游离脯氨酸保持较高的含量,整体趋势缓慢下降;四翅滨藜叶片过氧化氢酶含量不断增加,尤其在起始受到胁迫时含量明显增加,直至极限2.3;胁迫浓度时下降;丙二醛含量增加幅度较小;水势在逐步减小,且低于盐溶液渗透势.[结论]四翅滨藜耐盐生理机制研究表明,四翅滨藜是一种耐高盐的植物.  相似文献   

11.
四翅滨藜是一种引种的多年生草本,具有良好的抗旱和水土保持能力。通过测定四翅滨藜草本地表植被的持水能力、土壤抗冲性指标,对该种草本的水土保持能力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四翅滨藜持水能力强,具有较高的土壤抗冲性,在环境较为恶劣的、缺水的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方面有广泛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电导法对扁艹蓄、白杨、苋菜、马尾松、扁扁草、麻黄、苦豆子、红柳、灰藜和四翅滨藜共10种地被植物的抗寒力进行了研究,其中前九种植物来自新疆寒冷地区。通过对低温处理后的各试验材料电解质的电导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翅滨藜抗寒性最强,苋菜抗寒性最弱。10种试验材料抗寒性强弱顺序依次为:四翅滨藜>灰藜>白杨>红柳>麻黄>苦豆子>马尾松>扁扁草>扁艹蓄>苋菜,以上列举的前7种植物在新疆地区可自然越冬,其余3种植物则需采取必要的越冬防护措施[1]。  相似文献   

13.
干旱沙区土壤水分胁迫下四翅滨藜的水分生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干旱沙区不同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观测了叶片水势、叶片水分饱和亏、相对含水量、自由水、束缚水含量以及叶片保水力等四翅滨藜抗旱水分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四翅滨藜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试验,采用野外动态监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植年限的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立地土壤的可溶性总盐含量、有机质、土壤养分、酶活性指标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可溶性盐分总量是随四翅滨藜定植年限的增长而降低;土壤速效磷、土壤全氮、全钾含量随定植年限的增长而降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全磷含量均随四翅滨藜定植年限的增长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随定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过氧化氢酶活性随四翅滨藜定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8月份的酶活性高于4月份的活性。  相似文献   

15.
电导法对8种地被植物抗寒性的测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电导法对双色锦带、伞房决明、四翅滨藜、亮叶忍冬、红叶女贞、木旬子、花叶扶芳藤、金叶过路黄共8种植物的抗寒力进行了研究,其中后7种植物为首次引入天津地区。对低温处理后各试材枝条电解质的外渗率及其临界致死低温的分析结果表明:四翅滨藜抗寒性最强,金叶过路黄抗寒性最弱。8种试材抗寒力强弱顺序依次为:四翅滨藜>双色锦带>亮叶忍冬>红叶女贞>花叶扶芳藤>伞房决明>木旬子>金叶过路黄,以上列举的前5种植物在天津地区可自然越冬,其余3种植物则需采取必要的越冬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灰毛滨藜叶解剖结构与抗逆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灰毛滨藜叶解剖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灰毛滨藜的叶具有旱生形态及结构特征,是一种抗旱、耐盐植物,适宜于我国干旱半干旱沙区生长。  相似文献   

17.
3种滨藜属植物幼苗叶片对NaCl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灰白滨藜变种1、灰白滨藜变种2和四翅滨藜的1年生实生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沙土盆栽试验,对不同质量浓度(0、0.1%、0.3%、0.5%、0.7%和1.0%)NaCl单盐胁迫条件下3种滨藜属植物幼苗叶片盐害指数、耐盐阈值及生理特性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盐胁迫提高了3种滨藜属植物幼苗各器官Na+浓度,降低了K+浓度,灰白滨藜变种2较其他2种植物各器官保持了相对较低的Na+和较高K+浓度,有利于维持较高的K+/Na+平衡;随着土壤盐浓度的增加,灰白滨藜变种2叶片受盐害起始浓度、耐盐阈值及耐盐极限浓度均高于灰白滨藜变种1和四翅滨藜,最终确定出灰白滨藜变种1、灰白滨藜变种2和四翅滨藜的耐盐阈值分别为0.59%、0.68%和0.63%;叶片丙二醛含量、细胞膜相对透性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加剧而增加。经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认为3种滨藜属植物耐盐性强弱顺序依次为:灰白滨藜变种2(0.686)>四翅滨藜(0.532)>灰白滨藜变种1(0.102);与灰白滨藜变种1相比,灰白滨藜变种2和四翅滨藜各项生理指标特征对盐土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pursh〕Nntt)在同仁地区栽培实验的调查分析,得出了同仁地区适于栽培在土壤容重较小,降雨量较大的魏界沟。  相似文献   

19.
对灰毛滨藜生物学特性和生长规律等方面的系统观测研究表明,引种后的灰毛滨藜基本保持了原产地的性状,在引种地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引种是成功的,并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