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推广紫花苜蓿是云南发展草食畜的需要,是生产安全优质奶和牛羊肉的需要.云南不仅可以种植紫花苜蓿,而且可以获得高产.通过7年多的引种试验和示范推广,证明WL525HQ等一批高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适合在云南推广种植.全省2010年紫花苜蓿保苗面积达到7800万hm2,但还远不能满足需要,需要加大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2.
云南巍山县冬春牧草引种及混播组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巍山县,对引进的18个冬春牧草品种及3个混播组合进行了两年的观测.结果表明:冬春优良的禾本科牧草品种有杰威多花黑麦草、钻石T多花黑麦草、特高多花黑麦草;优良的豆科牧草品种有盛世紫花苜蓿、三得利紫花苜蓿和牧歌401+Z紫花苜蓿,优良的混播组合为盛世紫花苜蓿+特高多花黑麦草.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紫花苜蓿产业健康发展,该研究对引种的16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舍伯吐镇进行气候适宜性试验,对各苜蓿品种的生产表现、产量和营养品质进行研究,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品种苜蓿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6个紫花苜蓿品种中旱地、公农1号、金皇后、敖汉综合性能表现较好,适宜在通辽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4.
在云南四个不同气候带条件下,分别对国外引进的15个白三叶品种的相对干物质产量进行比较,同时,观测各品种的物候发育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在云南北亚热带至寒温带气候区域,最优良的品种为海法白三叶,其次为草地胡依阿白三叶和南迪诺白三叶.本文旨在为云南及相似气候环境草地建植中白三叶的品种选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紫花苜蓿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引进紫花苜蓿品种14个,在赤峰地区进行生态适应性试验,并对初花期和晚花期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国外引进紫花苜蓿品种与国内紫花苜蓿品种在气候生态型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国内紫花苜蓿品种越冬率均在98%以上,国外引进紫花苜蓿品种越冬率为84%~92%的占国外引进紫花苜蓿品种数的56%,越冬率为32%~46%的占44%;国内紫花苜蓿品种在赤峰地区生态适应性良好,而国外引进紫花苜蓿品种在赤峰地区的生态适应性相对较差。供试紫花苜蓿品种初花期和晚花期的粗蛋白和粗纤维平均含量分别为20.73%,24.37%,19.68%,26.77%。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紫花苜蓿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规范河北省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生产,针对河北省各个农业生态区域紫花苜蓿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依据国家、行业标准、对河北省各个农业生态区域中紫花苜蓿生产的环境条件、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贮存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尤其是针对河北省的气候条件,将紫花苜蓿播种时期划分为顶凌播种、春播、夏播和秋播4个播种时期,并对各个播种时期做出了具体要求.针对河北省坝上地区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对其紫花苜蓿生产中的品种选择、播种时期和收获时期进行了具体的规定.该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对河北省紫花苜蓿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将大幅度提高紫花苜蓿种植区农民的收入,促进河北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前言饲草是发展草食畜生产的物质基础,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因其适口性好,营养丰富,适应于云南大部分地区种植,是牛羊养殖中的一种优质牧草.为提高云南紫花苜蓿栽培和利用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规范紫花苜蓿栽培和利用,促进云南紫花苜蓿的规范化、标准化栽培和利用,特制定本部分.  相似文献   

8.
四川低山丘陵地区多年生冷季型优良牧草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2003年在四川省洪雅县对从国内外引进的15个多年生冷季型牧草品种的生育状况、产量、营养品质等指标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气候原因紫花苜蓿和百脉根不能结实;白三叶品种Ladino和紫花苜蓿品种Amerigraze702的产草量最高,而单位面积粗蛋白质产量最高的是红三叶品种Cherokee;所引进的禾本科牧草中只有鸭茅品种Pennlate可以越夏.  相似文献   

9.
云南早期紫花苜蓿引种试验结果表明,WL525HQ在产量、营养成分含量和生长特性等方面都有上好的表现.作为当下云南当家品种之一的WL525HQ,其推广种植、可利用的面积已逾5 733 hm2.  相似文献   

10.
云南苜蓿品种筛选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云南特殊的土壤与气候条件,对10个苜蓿品种进行了初步的筛选,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在参试的10个紫花苜蓿品种中,德宝、塞特、游客、三得利表现良好,丰宝、盛世、多叶王居中,CW300、CW301、CW1351表现较差。在云南省也可大力发展苜蓿作为奶牛的主要蛋白质青饲料。  相似文献   

11.
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异花授粉植物,自交则衰退,品种内个体间基因型杂合,因此品种鉴定的难度较大。本文以苜蓿地方品种、育成品种和引进品种为材料,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研究和鉴定供试苜蓿品种。结果表明:采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PCR产物分离可以避免非特异带的出现,降低了实验误差;在品种鉴定方面,AFca1位点片段大小为148 bp的等位基因在龙牧系列品种中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其它品种,可作为品种区别的依据;在其它品种之间或与杂花苜蓿品种之间,多数的SSR位点有基本相同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品种间的区别主要在于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而大部分品种之间频率的差异很小,不能作为鉴定的依据,即仅靠有限的SSR位点很难区别供试苜蓿品种;通过某些品种特有性状相连锁的分子标记与其它品种之间的差异作为鉴定的依据进行探索研究,或许能真正将某些苜蓿品种与其它品种区别开。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温室种植苜蓿的生产性能,对6个苜蓿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6个苜蓿品种中, WL323苜蓿的干草总产量最高,为18758.33 kg/hm2;阿尔冈金苜蓿的平均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品种,可达1.44 cm/d;阿尔冈金苜蓿在留茬高度为5 cm时的茎叶比最高,为0.8732;抗蓟马苜蓿在留茬高度为5 cm时的鲜干比最高,为12.8465;苜蓿王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为21.98%。  相似文献   

13.
不同品种紫花苜蓿酚酸类化感物质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0个品种紫花苜蓿地上部和根水浸提液中的绿原酸、香豆酸、羟基苯甲酸、咖啡酸和阿魏酸5种酚酸类化感物质的含量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无论是地上部还是根水浸提液中,不同品种的紫花苜蓿酚酸类化感物质的含量存在差异,艾丽丝地上部和根水浸提液中绿原酸的含量分别为94.72和23.98μg/g,咖啡酸含量分别为30.49和6.33μg/g,与其他品种相比均较高;艾格地上部和根水浸提液阿魏酸含量分别为48.97和6.75μg/g,均明显高于其他品种。紫花苜蓿地上部和根水浸提液羟基苯甲酸含量分别与咖啡酸、绿原酸、阿魏酸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紫花苜蓿地上部水浸提液中,香豆酸含量分别与咖啡酸和阿魏酸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羟基苯甲酸与香豆酸呈显著正相关;根水浸提液中,咖啡酸含量分别与绿原酸和阿魏酸含量、绿原酸含量与阿魏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另外,同一品种紫花苜蓿地上部与根水浸提液中同一种酚酸类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魏淑花  曹春婧  朱小芳  张蓉  王颖 《草业科学》2017,34(12):2569-2574
应用刺探电位图谱(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技术研究了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在6个不同抗蚜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上的取食行为及不同苜蓿品种的抗蚜机制。结果表明,豌豆蚜在刺吸取食不同抗性苜蓿品种的过程中,均产生8种波形,8种波形在6个苜蓿品种上持续的时间分别不同。与苜蓿品种抗性有关的是豌豆蚜在苜蓿品种韧皮部刺探取食过程中产生韧皮部分泌唾液波(El波)持续的时间,在6个不同抗蚜苜蓿品种上刺吸取食过程中产生E1波持续时间差异显著(P0.05),抗性越强的苜蓿品种,E1波持续时间越长,在抗性品种MF4020上持续时间最长,为36.8min,在低抗性品种巨能牧歌37CR持续时间最短,为1.50min。本研究从电生理方面进一步说明了不同苜蓿品种的抗蚜机制,从而为苜蓿品种抗蚜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指纹图谱技术在紫花苜蓿品种鉴定中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毛培胜  王颖 《草业科学》2005,22(2):26-29
品种鉴定是确定品种真实性的一种重要质量检验手段,通过分析比较指纹图谱技术在紫花苜蓿品种鉴定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指出在我国现阶段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品种鉴定应在现有常规技术基础上不断提高完善,并深入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制,才能为我国紫花苜蓿草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16.
袁柱  孙彦  陆继肖  冯子蓉 《草地学报》2015,23(1):194-199
采用比色法测定5个不同品种苜蓿(Medicago sativa)在2种含水量与添加剂处理条件下青贮前后总皂苷含量,研究其总皂苷含量的变化规律,以期为苜蓿青贮质量安全方面提供一定的依据.结果表明:青贮前5个不同品种的苜蓿总皂苷含量在8.0~10.0 mg·g-1之间,其中‘402MF’含量最高,为9.93 mg·g-1,‘Dormancy 6'最低仅为8.27 mg·g-1,表现出遗传差异.青贮后的总皂苷含量显著高于青贮前(P < 0.05),青贮前后‘多叶'紫花苜蓿总皂苷含量相差最大,达5.82 mg·g-1.含水量高青贮总皂苷含量高于含水量低青贮(P < 0.05);而同一含水量青贮下植物乳杆菌剂和干酪乳杆菌剂总皂苷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 < 0.05),其中含水量高青贮下,‘多叶'紫花苜蓿变化最大,干酪乳杆菌添加剂比对照低20.6%.表明苜蓿青贮后会增加其总皂苷含量,高含水量青贮要比低含水量的青贮变化大.  相似文献   

17.
苜蓿自交亲和性、授粉方式及后代性状分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份不同苜蓿Medicago sativa材料的自交亲和性及授粉方式的研究表明:参试苜蓿材料的自交亲和性存在较大差异,自交亲和指数为0~1.39,其中有2个自交亲和材料(自交亲和指数>1.00),5个自交不亲和材料(1.00≥自交亲和指数>0)和1个极端自交不亲和材料;2个自交亲和材料自交所得S1具有出苗后分批逐渐死亡的自交衰退现象,最终叶片多叶型和枝条高且分枝多型成活率分别仅为34.80%和32.30%;在4种自交授粉方式中兄妹自交结实率最高,适宜在苜蓿自交授粉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昆明地区紫花苜蓿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云南昆明地区引进的26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的株高、生长速度、产草量、茎叶比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四季旺、维多利亚、WL-525HQ 3个紫花苜蓿品种在株高、生长速度、产草量、茎叶比方面均优于其他23个品种,适宜在云南省北亚热带地区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9.
陇东野生紫花苜蓿的遗传特异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雪婷  师尚礼 《草地学报》2009,17(3):343-348
为初步判定陇东野生紫花苜蓿(Native Medicago sativa L. cv. Longdong)的遗传特异性,及与其他苜蓿材料的亲缘关系,借助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包括该材料在内的41个紫花苜蓿材料进行POD同工酶酶谱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共出现22条酶带,最多9条,最少5条;陇东野生紫花苜蓿出现6条酶带,其特征谱带为Rf0.26;将0,1二态性矩阵转化为遗传距离矩阵进行聚类,陇东野生紫花苜蓿单独聚为一类。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陇东野生紫花苜蓿与其他40个材料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为其在形态学上与其他苜蓿的差异提供了有利支持。  相似文献   

20.
苜蓿根系生长性状及其与产草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13个秋播苜蓿品种的根系生长性状进行调查研究,结合产草量分析表明:不同苜蓿品种间根系生长参数差异显著(P〈O.05),其中Prime和WL323的根系植物量最高,大于32g,WL323的侧根数最多,为17.8枝,综合评价以Prime、WL323、Super7和L90品种的根系生长性状最佳。在一年进行的3次刈割中,苜蓿自身根系的生长发育与第1次扣第2次地上生长形成相互促进关系,而与第3次生长形成竞争关系,进入越冬时苜蓿根系的好坏制约着次年的产草量,特别是次年第3次的产草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