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块状耳霉菌,商品名:杀蚜霉素、杀蚜菌剂,主要剂型:200万菌体/毫升悬浮剂。属活体真菌、低毒杀虫剂。适应小麦、棉花、花生、蔬菜等多种作物,可防治蚜虫、蝽象、白粉虱、潜叶蛾、蓟马、稻飞虱、叶蝉  相似文献   

2.
豇豆蓟马发生规律及防治药剂筛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在冬种豇豆的整个生育期内,为害豇豆的蓟马种类及各种蓟马的种群消长情况,于2014—2016年在海南三亚开展了冬种豇豆的蓟马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结果表明:为害豇豆的蓟马有4种,即豆大蓟马、花蓟马、棕榈蓟马和黄胸蓟马;其中,豆大蓟马与棕榈蓟马在豇豆的整个生育期内均可为害,花蓟马与黄胸蓟马仅在花期发生。豆大蓟马为豇豆蓟马的优势种,其发生高峰期在豇豆的盛花期;其次是花蓟马,其数量在豇豆生长后期逐渐增加;棕榈蓟马的数量在豇豆花期虽有所增加,但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黄胸蓟马仅偶尔出现,且数量极少。为了解新型杀虫剂对豇豆蓟马的防效,采用喷雾法,开展了豇豆蓟马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参试的5种新型药剂中,乙基多杀菌素和苦参碱对豇豆蓟马具有较好的防效,药后3天防效分别为79.14%和62.14%,高于对照药剂啶虫脒的防效。药后7天,所有参试药剂对豇豆蓟马的防效均不理想,除了乙基多杀菌素,其余药剂防效均小于50%。在参试的药剂中,乙基多杀菌素、苦参碱对豇豆蓟马具有较好的防效,可以与啶虫脒轮换使用,用于豇豆蓟马的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防治烟蓟马(Thrips tabaci Lindeman)的高效生物源农药,探究其对烟蓟马3种主要解毒酶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P450)、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和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棉田采集并室内稳定饲养的烟蓟马为供试虫源,用浸叶法测定7种生物源农药对烟蓟马若虫的毒力,选择活性好的3种药剂开展田间药效试验,并在这3种生物源农药亚致死浓度(LC25)剂量处理后测定烟蓟马体内3种主要解毒酶活性。【结果】(1)7种生物源农药对烟蓟马的毒力从高到低依次为乙基多杀菌素、多杀霉素、苦参碱、印楝素、除虫菊素、鱼藤酮、藜芦碱。乙基多杀菌素、多杀霉素和苦参碱对烟蓟马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0.011 mg·L-1、0.274 mg·L-1、1.479 mg·L-1。(2)田间药效试验发现,每666.7 m2用2 g、4 g、6 g的60 g·L-1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和10 g的5%(质量分数,下同)多杀霉素悬浮剂处理,施药后7 d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优于1.3%苦参碱水剂和对照药剂30%噻虫嗪悬浮剂各剂量的防效。(3)LC25剂量处理烟蓟马48 h后,乙基多杀菌素处理的烟蓟马体内P450、GST和CarE活性升高,苦参碱和多杀霉素处理后CarE活性升高,噻虫嗪处理后P450和CarE活性升高。【结论】乙基多杀菌素、多杀霉素和苦参碱对烟蓟马的毒力较高,可用于防控棉田烟蓟马;CarE可能参与了烟蓟马对多杀霉素和苦参碱的解毒代谢,3种主要解毒酶可能均参与了烟蓟马对乙基多杀菌素的解毒代谢。  相似文献   

4.
<正>为筛选出用于防治棕榈蓟马的有效药剂,北京市植保科技人员近期采用玻璃残留处理法测定了5种药剂对蔬菜上棕榈蓟马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杀虫活性最高的是乙基多杀菌素,其48小时的LC50值为0.19mg/L;其次是阿维菌素、溴氰虫酰胺和啶虫脒,LC50为54.45~76.48mg/L,呋虫胺的毒力最低。田间试验结果表明,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和  相似文献   

5.
<正>危害兜兰的病害主要有细菌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主要有褐腐病、细菌性软腐病、细菌性褐斑病等。真菌性病害主要有炭疽病、黑腐病、萎蔫病、根腐病、白绢病等。虫害有介壳虫、蚜虫、蓟马、红蜘蛛、蛾类幼虫、蜗牛和蛞蝓等。防治病虫害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生产过程中,应注意保持环境清洁,注意通风,及时检查,并清除病株残叶。兰株应定期杀  相似文献   

6.
临潼是我国六大石榴产区之一,随着该地区石榴品种不断丰富,近几年,西花蓟马对该地为害日趋加重,严重影响石榴品质和产量。文章采用物理防治和药剂防治两种方法,通过对比4种粘虫板诱集效果和3种药剂防效,对临潼石榴花期西花蓟马防治进行了初步探讨。花期试验结果表明:信息素蓝板对西花蓟马成虫的诱集效果最好,普通蓝板次之,花型黄板和普通黄板诱集效果不及蓝板,但花型黄板略优于普通黄板。16%多杀·吡虫啉悬浮剂600倍液与1.8%阿维菌素微乳剂1 000倍液混合配制防治西花蓟马速效性较差,但持效性较强,在第三天防效可达85%以上,第七天防效可达97%以上。因此,本研究建议使用安全无污染的粘虫色板日常防治西花蓟马成虫,药剂可对其他虫态进行使用或作为备选、应急使用。  相似文献   

7.
<正>为筛选出用于防治棕榈蓟马的有效药剂,北京市植保科技人员近期采用玻璃残留处理法测定了5种药剂对蔬菜上棕榈蓟马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杀虫活性最高的是乙基多杀菌素,其48小时的LC50值为0.19mg/L;其次是阿维菌素、溴氰虫酰胺和啶虫脒,LC50为54.45~76.48mg/L,呋虫胺的毒力最低。田间试验结果表明,6%乙基多  相似文献   

8.
<正>据了解,今年江苏等地茄子上蓟马发生和危害严重,生产上应及时采取药剂防治等措施控制其发生和危害。吡虫啉、噻虫嗪、烯啶虫胺等烟碱类杀虫剂,丁硫克百威、杀虫单、杀虫双等沙蚕毒素类杀虫剂以及马拉硫磷、阿维菌素等药,对蓟马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效,可以用于茄子、番茄、辣椒等茄科作物防治蓟马。其中有多种药对烟粉虱等害虫也有良好的兼治效果,可以根据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9.
正多杀霉素是一种天然生成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作用模式独特、自然分解快、对动物和昆虫天敌安全等优点,能有效防治鳞翅目、双翅目和缨翅目害虫,如小菜蛾、甜菜夜蛾、蓟马、菜青虫、棉铃虫、水稻螟虫等,也能防治鞘翅目和直翅目中某些大量取食叶片的害虫,对捕食性天敌昆虫安全,对植物安全无药害,适用于蔬菜、果树、水稻等作物,尤其适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大豆田蓟马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田蓟马原属次要害虫,近年来逐渐上升为主要害虫。现已知2亚目3科12属21种,少数种类为捕食性;大部分为植食性,且寄主植物范围广泛。植食性蓟马不仅在大豆上取食或产卵为害,还能传播植物病毒,栖花的蓟马是大豆不育系的传粉媒介之一。从大豆出苗到结荚期均有发生,尤以苗期为害严重。在大豆田节肢动物群落中,植食性蓟马的优势度较高;在不同生育期,蓟马空间分布型有所差异。有害蓟马综合治理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治理策略。总结大豆田蓟马种类、生物生态学特性及防治方法方面的研究现状,可为大豆田有害蓟马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蓟马在四川省韭菜上发生愈发普遍,严重影响了韭菜的产量和品质。为此,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等单位研究人员鉴定了韭菜上蓟马的种类,研究了蓟马在韭菜田间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结果表明,韭菜上的蓟马形态特征为西花蓟马,ITS分子鉴定结果显示扩增片段520bp,与西花蓟马的碱基序列相似度达到99.81%。西花蓟马在韭菜田间离地80厘米高度的空间分布较集中;晴天时,在下午15:00~17:00时间段上西花蓟马出现频率较高;雨水对西花蓟马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低温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occidentalis(Pergande)]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全面了解西花蓟马的生活习性,为其综合防治提供依据。将西花蓟马分别置于5℃、10℃低温培养箱中,每天观察记录2种环境温度下西花蓟马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研究表明,5℃下西花蓟马不能完成生活史,卵不能正常孵化;1龄若虫可以发育到2龄,但2龄若虫不能继续发育至蛹;蛹能够发育至成虫但成虫不能产卵;10℃下西花蓟马能够完成生活史,但是发育历期显著延长。上述结果表明,低温导致西花蓟马的发育速度减慢,后代数量骤减,但西花蓟马转移至室温环境后,能够恢复正常生长,说明其具有很强的低温耐受性,防治中应充分注意西花蓟马的这一低温耐受特性,在早春温度回升和其种群数量开始上升时及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3.
蓟马类害虫综合治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蓟马是缨翅目(Thysanoptera)昆虫的统称,虫体微小,常隐匿于花与嫩叶中为害。蓟马繁殖力强,世代重叠严重,爆发频次高,全球贸易和气候变暖加速了蓟马害虫的扩散和为害,蓟马类害虫已逐渐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业害虫类群之一。国内外有关蓟马害虫的发生为害及防治方面的研究已有许多报道,但缺乏系统性归纳总结。笔者分别从蓟马生物生态学特性、发生为害现状及综合防治技术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蓟马害虫的综合治理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协调使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以及合理利用农业防治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是实现蓟马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蓟马是玉米苗期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危害逐年加重,对平舆县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介绍了夏玉米蓟马的危害症状,总结了发生特点,并对夏玉米蓟马重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药剂防治方面提出了夏玉米蓟马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5.
<正>芦笋蓟马为缨翅目蓟马科,为害芦笋的主要是花蓟马和烟蓟马,是刺吸性害虫,寄主极广,且为害严重。今年芦笋蓟马虫发生严重,给芦笋嫩茎及幼苗生长发育造成很大影响,笋农务必注意察看并及时防治。一、为害特点芦笋蓟马以成虫和若虫为害芦笋的拟叶、笋尖、嫩茎、鳞片、花瓣等,主要是吸食嫩茎汁液,收获的嫩茎笋尖松散,易散头,严重降低商品品质。放秧后  相似文献   

16.
蓟马在韭菜上发生十分严重,影响了韭菜的产量和品质。本文鉴定了韭菜上蓟马的种类,研究了蓟马在韭菜田间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韭菜上的蓟马形态特征为西花蓟马,ITS分子鉴定结果显示扩增片段520bp,与西花蓟马的碱基序列相似度达到99.81%。西花蓟马在韭菜田间离地80cm高度的空间分布较集中;晴天时,在下午15:00~17:00时间段上西花蓟马出现频率较高;雨水对西花蓟马的致死作用明显,致死率为29.30%;田间防治试验筛选出20%呋虫胺可溶性粒剂和40%啶虫脒粒剂对田间韭菜西花蓟马的防治效果较好,其中20%呋虫胺可溶性粒剂1500倍液的喷雾防治效果最佳,达92.56%。  相似文献   

17.
<正>问:水稻播前可以用什么药拌种防病?答:用药处理水稻种子,主要目的是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这两种种传病害,通常可以选用氰烯菌酯、咯菌腈、精甲霜灵、甲霜灵、乙蒜素、咪鲜胺等药浸种或拌种防治恶苗病,加用杀螟丹防治干尖线虫病。部分地区的恶苗病病菌已对咪鲜胺产生了较强的抗性,在这些地区应换用咯菌腈等药处理种子防治恶苗病。必要时可以加用吡虫啉、噻虫嗪等药处理稻种防治苗期蓟马等。目前登记用于水稻防病的种衣剂产品,  相似文献   

18.
9种杀虫剂对芒果蓟马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常用药剂对芒果蓟马的毒力及田间防效,在室内采用叶管药膜法,分别测定了9种常用农药对茶黄蓟马2龄若虫及成虫的毒力,并开展了田间防效试验。室内结果表明:9种药剂对茶黄蓟马2龄若虫和成虫的LC_(50)以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的最低,分别为0.90、0.91 mg/L;其次为6%乙基多杀菌素SC,分别为0.91、0.92 mg/L;LC_(50)以4.5%高效氯氰菊酯最高,分别为471.38、1626.92 mg/L。除2.8%阿维菌素外,其余供试药剂对茶黄蓟马2龄若虫的LC_(50)值都小于成虫,说明茶黄蓟马2龄若虫对上述供试药剂的敏感度均大于成虫。田间结果表明:10%啶虫脒ME、6%乙基多杀菌素SC、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480 g/L毒死蜱EC、20%吡虫啉SL及12.5%阿维菌素·啶虫脒ME供试浓度对芒果蓟马复合种具有良好的速效性;22.4%螺虫乙酯SC供试浓度对芒果蓟马复合种的速效性较差,但添加哈速虅助剂后的持效性较好,可考虑与速效性较好且相溶性好的药剂合理混配使用,以提高药剂对芒果蓟马复合种的综合防效。  相似文献   

19.
<正>为明确江苏省无锡市常见园林植物上的蓟马种类及优势种蓟马对杀虫剂的抗性,为防治园林植物上的蓟马提供参考,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等单位研究人员对无锡市常见园林植物上的蓟马种类进行调查,并选取了3种常用杀虫剂对优势种蓟马进行了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无锡市常见园林植物上的蓟马种类共计13种,其中黄胸蓟马和黄蓟马为本地优势种。阿维菌素、吡虫啉、高效氟氯氰菊酯等3种杀虫剂对黄胸蓟马的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捕食螨对烟草蓟马的防治效果,本文调查了云南泸西中枢育苗期蓟马发生情况及种类,并对比研究了不同捕食螨释放数量、释放方式及携带微生物菌剂的防治差异。结果表明:蓟马种类主要为西花蓟马,其次为八节黄蓟马,发生高峰期在4月中旬左右;捕食螨投放100头/盘防治效果最好;均匀撒施捕食螨对蓟马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开袋放置及空白对照(P<0.05);捕食螨搭载球孢白僵菌对蓟马控制效果最好,搭载金龟子绿僵菌与不带菌相差不大,但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