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相互竞争对栽培稻和杂草稻形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杂草稻和栽培稻相互竞争对各自形态特征的影响,杂草稻和栽培稻按照2:1和1:2的比例各自插植在同一盆中,以单独插植杂草稻和栽培稻的处理为对照,分别测定他们的分蘖数、株高、叶片长宽、干物质积累和根系性状。结果显示:杂草稻与栽培稻的竞争对栽培稻‘沈农265’的株高、叶片形态影响不大,使分蘖数、干物质积累和根系性状显著降低;杂草稻与栽培稻的竞争对杂草稻‘WR04-12’的分蘖数、株高、叶片形态、干物质积累和根系性状都略有增加,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另外,在同一生育时期,杂草稻‘WR04-12’的分蘖数、株高和根系性状都比栽培稻‘沈农265’高,处于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而栽培稻受杂草稻的遮挡,处于劣势地位。因此,杂草稻和栽培稻相互竞争限制了栽培稻‘沈农265’的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造成栽培稻‘沈农265’减产。  相似文献   

2.
<正>防治适期9月10日前后对达标田块立即进行防治,一周后视虫情及时补治。防治重点区域沿淮稻区和江淮稻区的迟熟单季稻,沿江稻区的双季晚稻和单晚稻。  相似文献   

3.
<正>杂草稻是一种在水稻田不断自生、危害水稻生产、具有杂草特性的水稻,属于水田的恶性杂草。近年来,杂草稻在我国一些稻区发生越来越重,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威胁我国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多年组织有关省市开展杂草稻防除试验示范。为进一步交流杂草稻防除技术,研究对策,该中心近日在广东雷州市召开了杂草稻防除研讨会。  相似文献   

4.
不同稻菜模式技术经济效果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3种"稻—菜"不同耕作模式进行试验,采用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评价和对比分析,得出"稻—菜"模式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显著提高的结论。在经济发达资金富裕而劳动力短缺地区,可采用处理①稻—秧草(经济绿肥)模式;在经济欠发达资金不足而劳动力富裕地区,则可应用处理②稻—菜—菜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稻曲病发生程度与播种期、药剂防治间关系,选出适宜播种期和有效药剂。通过裂区试验方法,于4月26日、5月4日、5月13日分期播种,施用爱苗、井冈霉素、三唑酮、丙环唑防治稻曲病。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推迟,稻曲病发生有加重趋势,产量呈现下降趋势。但以4月26日和5月4日播种,施用爱苗、井冈霉素2种药剂,稻曲病发生程度轻,产量高。其每公顷理论产量分别比不施药处理增产幅度为9.05%~13.23%,每公顷实际产量分别比不施药处理增产幅度为9.95%~13.12%。由此得出,适时早播,有利于控制降低稻曲病的发生。选择爱苗、井冈霉素2种有效药剂防治稻曲病,结合适宜播种期4月26日—5月3日,具有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湖南省怀化市在沅陵县召开稻水象甲疫情现场观摩会。与会人员在稻水象甲疫情首发地沅陵县马底驿乡白雾坪村进行现场观摩,大家仔细察看了稻水象甲幼虫、蛹实体形态,对稻水象甲给农户稻田造成严重危害感到十分震惊,轻则造成水稻减产,重则导致水稻基本失收。稻水象甲是植物检疫对象中的二类检疫性害虫,危害重、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从湖南省农科院植保所传出喜讯,植保专家成功研制出用于防治水稻稻曲病的生防杀菌剂PSB-10。据了解,这是一种高效防控水稻稻曲病的生物制剂,成为"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的核心技术,尤其对稻曲病孢子萌发抑制率达100%。试验表明,该药剂对稻曲病的平均防效达76.32%,不  相似文献   

8.
<正> 受特殊气候条件影响,今年各种水稻病虫害均偏重发生。如何在破口期这一防治的关键时期,选用有效药剂及时防治水稻病虫害?现介绍如:水稻破口期重点应防治螟虫(二代二化螟、三代三化螟)、稻飞虱(褐飞虱)、稻瘟病(穗稻瘟)、稻曲病。  相似文献   

9.
垄稻沟鱼以稻田进水口挖10-20m^2的鱼坑,坑深1.5m以上,冬季存水养萍放养种鱼6-8条,鱼苗500-600尾,稻田1m宽起垄,宽窄行插植水 稻,能充分利用边行优势,实现晚稻和冬菜免耕栽培,节约人工,便于稻、鱼、菜(绿肥)管理、改善稻、鱼、菜(绿肥)生长环境,夺取稻、鱼、菜(绿肥)高产稳产,经济高效。  相似文献   

10.
<正>红米杂稻群众俗称野生稻、自生稻或红米稻等。近几年来,随着麦套稻、直播稻等轻简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红米杂稻的发生蔓延逐年加重,范围越来越广。据调查,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严重田块杂稻率高达50%以上。红米杂稻不仅产量低、米质差,而且与正常稻株争  相似文献   

11.
杂草稻对栽培粳稻产量和品质及生长调节剂调节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杂草稻WR04-12和栽培稻辽粳294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杂草稻对栽培稻产量和品质及群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杂草稻密度的逐渐增加,栽培稻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显著减少,产量显著降低;栽培稻碾磨品质、营养品质、食味品质稍有下降,外观品质变化不明显;栽培稻群体日最低温度有所升高,日最高温度降低,温度日较差降低;日最小湿度显著升高,日最大湿度和湿度日较差显著降低;30 cm处照度受杂草稻密度影响相对较小,60 cm和90 cm处照度随杂草稻密度增大有降低的趋势。杂草稻对栽培稻群体微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可能是导致栽培稻产量和品质降低的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2.
江苏苏中地区水稻旱直播的风险防范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洪泽县水稻一直以传统的育苗移栽为主,但是随着2002年以来条纹叶枯病的大发生,再加上劳动力价格的飞速上涨,直播稻的面积扩张很快,现在几乎占本地水稻种植面积的70%以上.随着直播稻的扩张,这种粗放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现(产量潜力小、生产风险大).直播稻的风险具体表现为:苗期如遇连续性阴雨天气易烂种烂芽影响齐苗匀苗:中后期由于直播稻的群体大、根系浅,易倒伏;后期如遇低温会影响安全齐穗和灌浆:整个生育期中易受草害和杂草稻的危害.为了更好的服务生产,我们结合这几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降低直播稻生产风险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杂草稻WR04-12和栽培稻辽粳294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杂草稻对栽培稻产量和品质及群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杂草稻密度的逐渐增加,栽培稻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显著减少,产量显著降低;栽培稻碾磨品质、营养品质、食味品质稍有下降,外观品质变化不明显;栽培稻群体日最低温度有所升高,日最高温度降低,温度日较差降低;日最小湿度显著升高,日最大湿度和湿度日较差显著降低;30 cm处照度受杂草稻密度影响相对较小,60 cm和90 cm处照度随杂草稻密度增大有降低的趋势。杂草稻对栽培稻群体微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可能是导致栽培稻产量和品质降低的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4.
2017年河南省沿黄优质粳稻品种展示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桂珍 《中国种业》2018,(10):62-64
筛选了7个近3年国家和省审定或生产试验的优质水稻新品种(裕粳136、获稻008、新稻25、新稻69、新科稻29、玉稻518、鑫稻538)进行展示,以鉴定品种的丰产性、抗病性等综合表现。结果表明,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玉稻518>鑫稻538>新稻69>新科稻29>裕粳136>获稻008>新稻25,以玉稻518产量最高,603.78 kg/亩,新稻25产量最低,574.18 kg/亩。裕粳136、获稻008米质达国标优质2级,玉稻518、鑫稻538、新稻69、新科稻29、新稻25米质达国标优质3级。玉稻518和新稻25中抗稻瘟病,新稻69、鑫稻538、裕粳136、获稻008和新科稻29中感稻瘟。从高产量优质抗稻瘟病角度看,玉稻518、鑫稻538、新稻69这3个水稻品种表现较好。从生物多样性看,应根据每个品种的特性,结合地区环境条件、生产目的选定主导品种,有所侧重,其它品种也应适当种植,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苏中地区水稻直播方式条件下,对产量、品质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地区相同的栽培管理水平条件下,同一品种直播产量以及结实率、千粒重均低于手栽稻、机插稻、抛秧稻等稻作方式;直播稻与手栽稻、机插稻、抛秧稻等稻作方式相比,稻米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表现较差,营养品质表现较好,食味品质表现不一;不同稻作方式产量、产值、物化成本、纯效益、净效益均表现为机插稻最高,直播稻最低。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江西水稻常见的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以及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几种主要病虫害的为害症状和防治技术,总结了防治效果,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徐小荣  夏九云 《种子科技》2010,28(10):31-32
<正>杂草稻俗称野生稻、自生稻、红米稻等,而野生稻、红米稻是普通栽培稻的先祖,分布于我国南方各地,古书称之为"秜"、"稆"等,农民称之为"鬼禾",资源丰富,是我国水稻育种的种质资源,也是雄性不育系育成的  相似文献   

18.
水稻田杂草稻的发生特点和防控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免耕、直播稻技术的推广应用,杂草稻迅速蔓延,已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分析了稻田杂草稻的发生特点及形成原因,提出了合理耕作,破坏杂草稻的生存;及早拔除,降低杂草稻的为害;清洁种源,控制杂草稻的传播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周孝琼  郑桂维  杨世海  潘宗东 《种子》2007,26(8):102-103
中优85是四川省种子公司和中国水稻所等单位选育的一个三系杂稻新组合,通过在南方稻区多年试验示范,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具有超高产生产潜力,米质达国标3级。2003~2005年分别通过贵州省、云南省、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南方稻区,长江上游、中下游稻区以及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2005~2006年在黔东南三穗县对中优85进行大面积制种,获得250kg/667 m2产量,本文重点介绍了该组合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江西省231个稻农调查样本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影响稻农土地流转意愿的主要因素,并侧重分析农业补贴政策对稻农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最终发现:农业补贴政策对稻农土地流转意愿的积极影响不大,稻农对农业补贴资金的用途各异,农业补贴政策对农业补贴资金不用于水稻生产的稻农的土地流转意愿几乎没有积极影响,甚至存在一定负面影响;稻农的能力禀赋、社会经济禀赋、目标禀赋和外部因素均对稻农土地流转意愿存在不同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