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沟金针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临洮县冬春小麦、玉米、蔬菜等水浇地沟金针虫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沟金针虫以成虫或幼虫在土中越冬,3a完成1代,并从预测预报、农业防治和药剂使用等方面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
冬麦区春季沟金针虫的发生与防治山东邹城市农业局邢作山近年来,由于停用有机氯改用有机磷农药及耕作制度的变革等原因,已使沟金针虫成为地下害虫的主要种群。在冬麦区,沟金针虫为害时期跨越秋苗期和冬后生长期,而以返青期为害最重,造成缺苗断垄,影响产量。因此应根...  相似文献   

3.
1.金针虫 金针虫是叩头虫科幼虫的统称,在我国从南至北分布很广,是多食性为害严重的地下害虫。主要为害玉米的种子、幼芽和幼苗,能咬断刚出土的幼苗,也可钻入玉米苗根茎部为害,造成缺苗断垄。金针虫的主要种类有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宽背金针虫、褐纹金针虫等。  相似文献   

4.
金针虫的特征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金针虫的防治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通过对金针虫不断深入观察及参阅相关文献,对4类危害性较大金针虫(细胸金针虫、沟金针虫、褐纹金针虫和宽背金针虫)的危害、形态特征、发生规律进行介绍,鉴于金针虫独特的生活规律、习性及活动环境,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农业措施为控制金针虫的防治基础,多采用环保、高效、灵活的植物性杀虫剂开展防治。  相似文献   

5.
金针虫是鞘翅目叩头虫科的总称。作者在总结通渭县玉米田金针虫发生规律的同时,提出了农业、人工、化学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金针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金针虫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及其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为防治金针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介绍麦田金针虫生物学特性、发生条件,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以期为农民防治金针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地下害虫 近年来发生较重。去年9月上、中旬调查,全市挖土619m^2,见虫2048头,折合每667m^2有虫2206.8头,较前年同期增加22.5%。其中每667m^2有蛴螬1682头、金针虫425.6头、蝼蛄133.4头,前年同期每667m^2有蛴螬1274.2头、金针虫454.8头,蝼蛄56.3头,总体上蛴螬、蝼蛄重于前年,金针虫略轻于前年。  相似文献   

9.
金针虫是危害我市小麦的一种严重地下害虫,主要种类有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和褐纹金针虫三种,但因为过去宣传指导工作做得不够,所以好多农民对金针虫没有像对蛴螬那样了解和重视。常常造成小麦的缺苗断垄,严重时可使全田毁种,造成小麦的绝收,所以提醒广大农民朋友积极行动起来查治小麦金针虫,以减少其为害。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金针虫在郓城县呈上升趋势,通过调查,摸清了2种金针虫在麦田的发生规律,总结分析其危害特点及上升原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受气候和农民耕作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锦州市玉米苗期受金针虫危害较重,造成局部地块严重缺苗。笔者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对锦州市玉米金针虫的危害及防治加以总结,供广大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参考。1形态特征金针虫是叩头甲类昆虫幼虫的总称,属鞘翅目,叩头虫科,种类很多。危害当地玉米的金针虫主要有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个别地块有褐纹金针虫等发生。沟金针虫初孵化时体色白色,头部  相似文献   

12.
<正>沟金针虫属鞘翅目叩头甲科,成虫称叩头虫,幼虫称金针虫,俗称铁线虫。2004年11月,晋江市胡萝卜播种后发生大面积金针虫危害,面积达到80多公顷,田间调查平均  相似文献   

13.
金针虫是滨州市近年来发生危害逐年加重的麦田地下害虫,通过调查,摸清了金针虫在麦田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分析了影响发生趋重的5个关键因素,并制定了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防治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金针虫是花生田的一种重要地下害虫,因其在地下为害,不易防治。近年来,开封地区农作物秸秆大量还田和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给金针虫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和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加上连年重茬种植,致使金针虫在开封地区花生上的危害逐年加重,严重影响了开封地区花生的生产和发展。本文作者总结了花生田金针虫的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西宜州蔗区褐纹金针虫发生为害情况,为其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宜州市同德乡和刘三姐乡,选择代表性的蔗地5点取样,对甘蔗枯心苗数、褐纹金针虫和甘蔗螟虫的为害比例进行调查,计算枯心苗率.在同德乡蔗地采用挖地调查方法,计算褐纹金针虫的田间虫口密度.[结果]宜州市同德乡和刘三姐乡褐纹金针虫造成的甘蔗枯心苗率分别为10.02%和8.73%,均高于甘蔗螟虫造成的枯心苗率(3.44%和8.07%).同德乡褐纹金针虫幼虫的田间虫口密度为3125.00头/ha.[结论]宜州蔗区褐纹金针虫发生较普遍,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6.
<正>金针虫、吸浆虫均是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的害虫。河北省遵化市近几年由于耕作粗放,防治措施不科学,对二者的危害性了解认识不足,导致虫口密度及发生程度有逐年扩大的趋势。1 金针虫危害及防治金针虫是一种春季危害冬小麦的地下害虫,多发生在冬小麦返青后至灌浆期间。由于耕作粗放,疏于防治,近几年一些田块金针虫虫口密度增大,对小麦为害逐年加重。  相似文献   

17.
地膜覆盖改变了农田生态环境,显著地提高了旱地小麦的产量,与此同时,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危害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如病虫发生早,虫口密度大,危害加重.现就我市地膜小麦田金针虫发生危害情况、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浅析如下.   1 地膜小麦田金针虫发生危害情况   据1998年对洛川县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的调查,全县秋播小麦13 333 hm2,金针虫危害达8 000 hm2,占总面积的60%,其中6 800 hm2地膜小麦中发生危害面积5 067 hm2,占膜麦面积的74.5%,发生严重面积1 087hm2,特别严重   ……  相似文献   

18.
麦田沟金针虫药剂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年以来,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 Fald.)发生量逐年上升,麦子受害逐年加重,利用过去推广的药剂拌种、土壤处理方法已难控制其危害。在沟金针虫发生规律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其春季危害的特点,笔者于1989~1990年进行了春季麦田沟金针虫药剂防治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细胸金针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细胸金针虫在临洮县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细胸金针虫以幼虫越冬,大多数2 a多完成1代,少数3 a 1代.并从预测预报、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方面提出了其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0.
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对农作物的种子、地下根、茎等造成危害。作者对地下害虫的发生特点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