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虫预报     
<正>预计安徽省油菜菌核病今年总体中等发生根据近年全省油菜病虫发生情况、油菜种植品种和天气预报等因素综合分析,日前安徽省植保总站预测全省油菜菌核病总体中等发生,感病品种偏重发生。预计,全省油菜主要病虫害发生总面积约为1000万亩次。防治建议:1.选用抗耐病性较强的品种。在油菜菌核病重发地区,可以推广种植目前对菌核病抗(耐)病性表现相对较好的品种,如秦优7号、秦优10号、秦优12号、蓉油11号、华油杂10号、华协102、皖油19、皖油24等。  相似文献   

2.
<正>一、连作1.连作方式分为两种连作,也叫重茬,是指在同一地重复种植同一作物或采用同一种植方式。连作方式分为两种:一种叫单一作物连作,例如连年种植小麦—花生,第二年种植油菜—花生,就是花生的连作;另一种叫复种连作,如南方地区连续多年的肥(绿肥)—稻—稻就属这一类型。西瓜在同一土地上连续种植1~2年后,如果再连续种植,在其开花结果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萎蔫"放痨"现象,最后导致整株枯萎死亡。油菜在同一地里连续种植2~3年后,菌核病就容易大发生,油菜茎秆会被菌核病的病菌"吃空"而枯秆折秆,最后倒伏,连作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3.
郑乃生 《种子科技》2011,29(7):30-32
1油菜菌核病油菜菌核病是世界性病害,在我国几乎所有油菜产区均有发生,其中尤以长江流域发生最为严重,发病率为10%~80%,产量损失5%~30%。该病病原菌的寄主范围广,包括大豆、向日葵、花生、烟草和10多种主要蔬菜作物等。  相似文献   

4.
<正>油菜菌核病从苗期到成熟期都可发生,但以终花期至接近成熟期发病较重,菌核病危害油菜叶片、叶柄、茎秆、花和荚,但以茎秆发病最重。感病植株其叶片、茎秆、花瓣、常易腐烂,病荚往往提早枯死,茎秆腐烂而造成大量倒伏。一般发病  相似文献   

5.
油菜菌核病在油菜生产过程中发生较普遍,严重影响油菜的品质和商品价值,给油菜产业发展造成较大威胁。通过典型调查与统计分析,油菜千粒重随着菌核病病级的增加而下降,产量损失率随着茎病株率病情指数的增加而加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选择抗病品种、轮作换茬、合理密植、科学肥水管理以及适时适量用药等防控措施,以促进油菜生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安徽省农委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切实抓好油菜菌核病防治工作。通知指出,油菜菌核病是本省油菜生产常见病害,一般年份因病减产1~2成,重发年份减产2成以上。近期调查,当前大部分地区已始见病害,菌核病叶病株率一般在0.9%~3.8%,发生基数与常年同期相近或偏高。据安徽省气象部门预报,3月中旬至4月上旬气候条件总体有利于菌核病发生。预计今年油菜菌核病在沿江、江淮中南部地  相似文献   

7.
<正> 油菜菌核病在江苏省通州市一直发生严重。药剂防治成为控制油菜菌核病害危害的主要手段。多菌灵(MBC)因其杀菌谱广,内吸性强,防病效果好,广泛应用于防治油菜菌核病,曾使油菜菌核病得到有效控制。但自1995年以来,多菌灵防治菌核病的药效大幅度下降,即使加大用药量,也难以控制其危害。为此,作者于1996~2002年通过室内测定和田间试验,开展了油菜菌核病抗性监测和综合治理技术研究。现将该课题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8.
《科学种养》2013,(3):63-64
安徽省植保总站分析预测,今年油菜菌核病总体中等发生,感病品种偏重发生。预计全省油菜病虫需防面积约为850万亩次。  相似文献   

9.
正多年来,南方通过发展油稻稻三熟制、油稻两熟制使油菜播种的面积不断扩大,但水田油菜菌核病发生重。油菜菌核病俗称"白秆子病",是油菜生产上常见的病害,一般年份损失菜籽10%~30%,重病年可达50%以上。病害识别:该病是核盘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多在油菜开花以后发生,植株各部位均可发病,以茎部受害最重。(1)叶部。通常叶片发病较早。在叶片上最初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病斑,慢慢地病斑中部变成黄褐色或灰褐色,边缘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油菜种植面积大、感病品种比例高,菌核病主发区菌源充足,田间子囊盘密度较高,且江淮北部、西南地区东南部4~5月份降水偏多。综合以上因素分析,3月24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印发了《2014年油菜菌核病发生趋势预报》(植物病虫情报2014年第7期)文件,预计今年秋播油菜菌核病偏重发生,程度重于上年,发生面积约5000万亩,其中,湖北江汉平原东部大发生,湖北大部、湖南、江西、安徽、浙  相似文献   

11.
菌核病是由核盘菌引起的常年严重危害油菜生产的真菌性病害。通过收集贵州油菜种植区田间菌核,对其进行培养繁殖获得大量核盘菌;利用繁殖的菌核对2 000份甘蓝型油菜恢复系种质资源进行连续2年田间鉴定,从中筛选出51份抗菌核病恢复系材料,其中39份材料的菌核病发病率、病情指数和相对发病指数均低于抗性对照中油821。结合油菜种子品质分析,结果显示,种子芥酸含量与油菜菌核病抗性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当前小麦和油菜病虫发生动态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业导刊》2010,(3):16-16,20
近期小麦和油菜病虫害在我国西南、江准和黄淮等地由南向北相继发生和发展,小麦病虫害以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蚜虫和麦蜘蛛为主,油菜病虫害以菌核病和蚜虫为主。西南地区虫害重于病害,小麦、油菜蚜虫发生较重,小麦条锈病、白粉病、油菜菌核病缓慢扩展;江淮和黄淮等地病害重于虫害,小麦纹枯病普遍发生、病情上升快,麦蜘蛛和蚜虫大部零星发生、局部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3.
40%多菌灵悬浮剂防治油菜菌核病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2009年度在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梁平试验站进行了40%多菌灵悬浮剂防治油菜菌核病效果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在油菜花荚期施药和不施药菌核病都在不断发展,施药对菌核病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40%多菌灵悬浮刺和对照药剂对油菜菌核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两者之间的药效没有显著差异;40%多菌灵悬浮剂在油菜上的最佳用量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栽培油菜品种菌核病抗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对四川盆地主栽油菜品种抗菌核病性进行监测评价,为品种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于2018、2019连续两年在田间病圃内,对31个油菜市场品种采用人工菌丝块组织接种法接种核盘菌,调查油菜茎秆、分枝角果等组织菌核病发病程度,评价各品种菌核病抗(耐)病性。结果表明:有21个品种抗性稳定,即两年抗病性表现一致。其中‘德虹油1号’高抗(耐)菌核病,‘德名油100’和‘科乐油998’中抗(耐)菌核病;‘科源油2号’、‘宜油17’等10个品种低抗(耐)菌核病。‘油研11’、‘德油5号’等8个品种低感菌核病。‘德油9号’、‘宜油19’等10品种抗(耐)性菌核病性不稳定或丧失。综上,‘德虹油1号’、‘德名油100’和‘科乐油998’3个品种可作为抗病育种亲本或利用品种进行病害防控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核盘菌诱导下甘蓝型油菜防御相关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田田  彭琦  陈松  张洁夫 《作物学报》2014,40(3):416-423
菌核病是油菜主要病害, 至今尚未在油菜及相关植物中找到抗性基因。本研究利用qRT-PCR法比较了抗病品种宁RS-1和感病品种APL01在接种核盘菌后0~48 h内11个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 以揭示抗病品种宁RS-1的抗病机制。结果表明, 4个基因(PGIP、Cu/ZnSOD、OXO和GLP)在核盘菌诱导前后抗、感品种内表达量均较高, 且抗病品种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感病品种, 尤其是PGIP基因, 抗病品种宁RS-1在24 h的表达量为诱导前的170.4倍, 而感病品种仅为诱导前的3.5倍, 该时期抗病品种PGIP的表达量为感病品种的1299.4倍;2个基因(LOX2和PDF1.2)在诱导前后抗、感品种内的表达量均较低, 但抗、感品种间表达量差异显著;5个基因(FeSOD、PAL、EDS1、PR1和EIN3)诱导前后抗、感品种内的表达量均较低, 且抗、感品种间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推测抗病品种宁RS-1对菌核病的抗性可能是由于PGIP的上调表达, 抑制了核盘菌PG蛋白对侵染部位油菜组织细胞壁的降解, 从而抑制了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蔓延。  相似文献   

16.
降水,温度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及防病指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菌核病是里下河地区的首要病害,常年发病指数约20%,损失产量二成左右。通过对兴化、扬州8年的油菜菌核病发生情况的连续观测,结果表明:油菜开花期的降雨量是导致并加重菌核病的决定因素,而且均气温对菌核病的影响不大。病害不仅使千粒重降低,导致增产,而且使含油率下降,影响品质。本文还对防治指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油菜菌核病发生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是锦屏县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 ,常年种植面积 0 .2万hm2 左右 ,随着城乡人民群众对食油量的提高 ,油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相继而来的菌核病发生较严重 ,每年给油菜生产造成一定损失。开展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研究 ,寻求防治办法 ,意义重大。自 1981年以来 ,对该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观察 ,现整理如下。1 研究方法为了解菌核萌发、子囊盘抽生与油菜生育期同发病的相关性 ,于油菜播种之时 ,在观测圃四周播种菌核 5 0~ 10 0粒 ,覆盖浅土 ,来年早春每 2~ 3d观察记录菌核萌发、子囊盘抽生时间和数量 ,对油菜生育期进行观察登记 ,…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杂交油菜新品种对菌核病的抗性鉴定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德奎  杨政水 《种子》2004,23(7):73-74
对贵州省油料科学研究所近年选育并通过审定命名的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7号、8号、9号、10号抗耐油菜菌核病进行了综合鉴定,结果表明:4个油菜新品种都具有一定的抗耐性,但彼此差异不显著,均介于抗病对照中油821和感病对照中油低芥3号之间,适应性较广,在省内外各地栽培均能达到理想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正辣椒烂秆,对辣椒的产量影响较大,严重时会导致辣椒死棵,尤以大棚内发生较多,造成烂秆的原因可能有疫病、菌核病、细菌性软腐病、灰霉病危害等,要根据这些病害的发生条件和规律,仔细辨别,提早防控,把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20.
咪鲜胺锰盐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油菜菌核病防治药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一项研究表明,咪鲜胺锰盐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油菜菌核病防治药剂。科研人员研究比较了油菜菌核病菌——核盘菌对咪鲜胺锰盐和其余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以探讨咪鲜胺锰盐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潜力,筛选菌核病防治新药剂。他们先后在实验室测定了不同杀菌剂对核盘菌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的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