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意义】明确农村居民社会公平感对政府信任的影响机制,为提高农村居民对政府的信任提供实证依据。【方法/过程】利用CSS2019数据中农村居民的样本数据,构建包含政治认同与政府工作满意度的链式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农村居民社会公平感影响政府信任的机制,并比较不同路径中介效应的大小。【结果/结论】结果显示,社会公平感显著正向影响农村居民对政府的信任;政治认同与政府工作满意度分别起到了中介作用,并且共同构成了链式中介作用。其中,政府工作满意度的中介效应最强。由此,建议以多渠道促进社会公平为主,以提高民众政府工作满意度和政治认同为辅,多方面提高农村居民对政府的信任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 2015 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实证分析农村公共服务充足程度、均衡程度、便利程度和普惠性程度 4 个维度与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关系,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排序模型 Ordered Logit 对 CGSS 2015 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充足程度和普惠程度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显著性值分别为 0.001 和 0.048,且充足程度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更显著;在农村居民幸福感中感到非常不幸福、比较不幸福、比较幸福和非常幸福的群体中,显著性值分别为 0.058、0.051、0.049、0.075 和 0.048,普惠程度对于比较不幸福群体的影响最为显著。【结论】政府应该不断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充足程度的财政投入,优化其资源配置,同时也要强化公共服务的普惠程度,使得公共服务真正能服务于每一个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自然灾害对农户收入来源的影响和导致农户灾后收入来源变化的主要因素。【方法】以对西南民族贫困地区的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家庭的社会网络和收入水平、家庭外出务工劳动力占比、自然灾害对家庭支出和生产资源的影响程度、农户的防灾手段和防灾减损能力对农户收入来源发生变化的影响显著。【结论】劳动力转移量与质并举,发展贫困地区社会经济组织,提高贫困地区防灾投入和防灾减损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四川省自然灾害的特点及损失演变趋势,并做出短期预测。【方法】通过文献和数据资料分析四川省自然灾害的特点,并建立长期趋势拟合、谐波周期分析、误差预测调整的时间序列组合模型,以此对四川省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进行趋势分析和预测。【结果】四川省自然灾害活动频繁,常年主要受到洪涝及旱灾的威胁,灾害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和周期性,灾害组合具有链带性和群发性;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存在10年左右的长周期和2、4年左右的短周期。【结论】未来3年四川省自然灾害仍旧严重,应重视减灾工作开展,把生态环境改善放在首要地位,做好防洪和抗旱及地质灾害的排查和整治工作,并规范人类行为,强化社会系统减灾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制约四川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因素,为提高四川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提供对策建议。【方法】基于不同类型区的数据,实证探究制约四川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因素。【结果】财产数量总体上对财产性收入有正向影响,但不同类型财产存量表现出不同的作用;财产质量是影响农村不动产财产性收入的关键因素;财产流转难易程度对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影响不显著。【结论】培育农村自然资源优势项目,引导农村居民资金变股金;改变农村自然资源地理劣势,提高农村不动产质量;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使更多农民成为股东;开展农村自然资源价值评估,实现自然资源变资产;加大对农村居民的智力投资,形成收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寻影响规模养殖场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找到提高规模养殖场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方法】运用实证方法对四川省新津县63个生猪规模化养殖场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资金投入规模、经营者文化程度、政府支持和是否参加合作社对生猪规模化养殖的投入产出率和成本利润率具有显著影响。【结论】养殖场应加强生产管理和成本控制,行业应加强组织化程度,政府应给予良好的指导和调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提升鸡肉消费信心,促进鸡肉消费量,促进肉鸡产业发展。【方法】利用消费者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分析消费者鸡肉消费信心与个人特征、对供应链成员信任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消费者对加工企业的信任是影响消费满意度和消费预期最重要的因素,有孩子的消费者消费信心更差,女性比男性对鸡肉的消费满意度和消费预期更强,目前的消费满意度严重影响消费预期。【结论】加强政府食品安全管理力度、强化鸡肉加工企业的诚信道德和社会责任、提高农户安全生产认知可以提升消费信心。  相似文献   

8.
台风灾害对农业影响的风险分析——以阳江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超级台风“山竹”对阳江市农业影响的风险分析,定量识别灾害对农业影响的重要驱动因子,为预防台风灾害和灾后重建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在 GIS 技术支持下,采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建立台风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敏感性、暴露性和抗灾能力的综合风险评价模型,完成台风灾害对农业影响的风险区划;基于地理探测器方法定量识别台风灾害对区域农业影响的重要驱动因子。【结果】阳江市台风灾害农业最高风险区、较高风险区和中等风险区的面积分别占研究区农业生产面积的 0.52%、0.06% 和13.55%,较低风险和最低风险共占 85.87%;敏感性、暴露性、抗灾能力 3 个驱动因子对灾害风险指数的影响 q值依次为 0.12、0.04、0.07,敏感性因子和抗灾能力因子共同作用时对灾害风险指数的影响为 0.24。【结论】台风灾害对农业影响风险等级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小,且风险指数与地形关系密切,沿海及地势平坦的种植业区和渔业区风险指数较高,北部山林的风险指数相对较低;敏感性、抗灾能力、暴露性 3 个因子对风险指数的影响依次减弱,不同驱动因子对风险指数的影响程度及空间特征存在显著差异,驱动因子两两共同作用时会使风险指数增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贵州省粮食气候减产量与灾情程度的关系,为贵州省防范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和科学预测粮食单产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利用2010—2020年贵州省粮食灾情统计数据,计算干旱、洪涝、风雹、低温的受灾率、成灾率及绝收率,并用灰色关联法评价各灾种及灾害程度对全年粮食及水稻、玉米、马铃薯气候单产的影响,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粮食气候减产量与灾情的关系,构建基于灾情的粮食单产灾损估算模型。【结果】从发生频率看,干旱为贵州省2010—2013年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2014年起逐步由旱转涝;发生程度中等、范围较广的干旱及程度较重、局地性强的低温灾害是造成贵州省粮食作物减产的主要灾害。构建了粮食气候减产量(ΔYw)与总受灾率(Kts)、总成灾率(Ktc)、总绝收率(Ktj)的灾损评估模型:ΔYw=189.2Kts+4 490.6Ktc+50.0Ktj+85.2(R2=0.760,P<0.01),通过模型估算得到的模拟单产与实际单产的相关性极显著(P<0.01),且误差在合理范围内。【结论】贵州省粮食总受灾率、总成灾率和总绝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小麦自然灾害风险综合评价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建立作物自然灾害风险综合评价方法,对省级单元小麦自然灾害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方法】基于区域自然灾害理论,构建作物自然灾害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差异化赋权方法,综合加权得到灾害风险综合评价指标(I),基于I进行风险综合评价和分级,并利用小麦因灾损失估算值(L)进行验证。【结果】基于以小麦为承灾体的不同类型灾害发生频次和危害程度分析致灾因子的构成和危险性的区域分异;利用14个评价指标对不同省区小麦自然灾害的孕灾环境不稳定性(S)、致灾因子危险性(H)、承灾体脆弱性(V)和抗灾减灾能力(C)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利用各省区小麦自然灾害风险综合评价值,借助GIS技术将风险评价结果进行直观化表达,显示西北麦区、黄淮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的省区具有较高的灾害综合风险,风险评价值与基于灾情数据的小麦灾损估算值显著相关。【结论】评价方法和结果可用于寻求和发展风险监测、预警、防灾减灾等缓解小麦生产风险的综合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受教育程度和价值观念对农村居民"是否陷入贫困"的影响。【方法】以CGSS 2010数据库农村人口的调查部分为基础,结合贫困文化理论,利用Logistc模型对影响农村居民贫困的文化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农村人群体受教育程度集中分布在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呈现出普遍偏低的状态;从性别、婚姻状况等人口统计维度来看,农村贫困存在显著差异;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安土重迁的乡土观等价值观念都是影响农村脱贫的重要因素,与农村贫困呈现显著相关。【结论】文化贫困和贫困文化是解释农村贫困的有效解释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干旱区长期连作滴灌玉米不同秸秆还田量对玉米生产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该地区玉米秸秆高效还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计还田量为18、9、0 t/hm2的秸秆还田3个处理,利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Biolog-Eco),研究干旱区滴灌条件下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对玉米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秸秆还田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程度,增加土壤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群落物种的均匀度;秸秆还田造成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碳水化合物类、多聚物类、氨基酸类碳源的利用程度上;秸秆还田可在生育期的中后期显著增加玉米干物质积累量,玉米秸秆还田量为18和9 t/hm2较秸秆不还田分别增产13.56%和5.48%;与秸秆不还田相比18 t/hm2秸秆还田可显著增加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分别增加0.43%和0.39%。【结论】秸秆还田可改善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提高玉米产量、品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农户对政策性生猪保险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政府优化该保险制度设计提供有益借鉴。【方法】利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获取农户支付水平及Probit模型分析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结果】影响农户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有受教育程度、养猪规模、养猪专业化程度、对生猪保险的认知、对政府的信任程度以及是否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结论】加大政策性生猪保险宣传力度;着眼于小规模养殖户、提供多样化的险种选择、扶持专业合作社;完善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气象灾害对贫困农户的影响,有利于更好地引导贫困农户增强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方法】利用全国592个贫困县53 271个农户两年贫困监测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首先分析了气象灾害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然后分析了气象灾害对农户消费和贫困的作用机理。【结果】水灾、旱灾、冷冻灾害和风灾对贫困地区农户收入和消费有明显的负向影响。同时,还发现气象灾害对贫困地区农村家庭的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有双重抑制作用。各类灾害的发生明显提高了贫困发生率,加深了贫困程度。【结论】完善农业保险和生态补偿等有利于增强农户应对气象灾害能力的政策,对农村反贫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明山东地区农作物旱涝灾害时空分布特征与降水变化的关系,为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风险防范体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980—2020年山东省农作物的旱涝受灾、成灾面积资料和降水观测数据,分析主要农作物旱涝灾害面积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农作物旱涝灾害发生特征与降水变化的关系。【结果】1980—2020年山东省农作物平均受灾和成灾面积分别占农作物总面积的25.34%和11.70%,旱灾对农作物的影响较大,占总灾害面积6成以上;旱涝灾害面积呈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波动,旱灾面积2003年之后显著减少。干旱灾害区域影响较大的农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棉花和果树,涝灾区域的主要农作物是花生、蔬菜和果树。山东省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647.6 mm,夏季降水最多,占全年降水的62.1%。全省平均年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速率为28.1 mm/10a,降水偏少和偏多年与农作物旱涝灾害年份基本对应。【结论】山东中部、西部和山东半岛东北部区域,农作物干旱成灾面积与年降水相关系数超过-0.4,涝灾面积与年降水相关程度和显著相关区域范围均小于旱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越发重要,文章以地方农村人口为主体视角,以城镇化进程中应重视的人力资源为切入点,以解决莆田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方法/过程】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访谈等方法对莆田市农村的人力资源状况、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结论】调查发现,莆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当地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农村继续教育体制不健全,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不完善,以及农村人口素质提升观念意识淡薄等现实问题,为此分别从政府、企业和农村居民个人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然环境因素对农户农作物选择的影响机制,为农户的适应行为提供决策支持。【方法】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宾县为研究区域,通过当面访谈方式,获取384个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频率分析方法,从气象要素和自然灾害两个方面,分析自然环境变化对农户作物选择的影响及农户种植行为的适应机制。【结果】通过分析农户认知和选择行为发现,气象要素、自然灾害及作物产量对农户作物选择有影响,农户在作物类型变更时首先考虑产量因素,其次是气候因素,再次是自然灾害因素,但在对自然环境要求高的作物类型变化中,如水稻改玉米,自然环境因素受重视程度显著增加。更换作物类型与品种、调整农时是农户适应自然环境因素变化中采用较多的行为。农户对自然环境变化的感知与实际趋势是否一致,会影响农户是否主动改变作物类型。【结论】为提高农户适应自然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今后宜从提高农户主动适应行为入手,引导农户改善应对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能力,在应对行为上需有更为高层次的区域布局和政策引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乡村振兴背景下 , 对不同地区小规模生猪养殖效率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小规模生猪 养殖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方法】利用 2016 年我国 25 个省(市、自治区)小规模生猪生产的投入、产出 以及环境数据,通过三阶段 DEA 模型测算出各地区的生产效率。【结果】在未剔除环境因素和统计噪声前,我 国小规模生猪养殖生产效率被低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小规模生猪生产效率的影响不明显,地区对外开放程 度和政府对农业支持力度的提高能显著减少小规模生猪养殖的投入冗余。【结论】改善生猪产业的发展环境有 利于小规模生猪养殖生产效率的提高,政府的支持能有效提升小规模生猪的生产效率,各地区应加强农业扶持 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9.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影响我国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因素,为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理论分析和面板数据GLS模型方法。【结果】土地资源禀赋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呈负相关关系,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水平、建设用地利用政策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呈正相关关系。具体来看,土地市场化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对建设用地集约度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政府关于容积率等方面的土地利用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建设用地集约度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地方政府因素中,地方政府关于外商投资的竞争以及土地市场监管的缺失对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产生了不利影响。【结论】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推进土地市场化改革和经济市场化改革,加强建设用地利用政策调控,将有助于提高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分析加入工会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推动农民工融入城市,为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发展提供新思路。【方法/过程】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使用最小二乘法(OLS)、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Bootstrap法,分析加入工会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加入工会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程度,分维度来看,加入工会能够显著提高农民工的经济整合、社会适应和心理认同程度,但却会显著降低其文化习得程度。进一步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在加入工会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中存在一定中介效应。据此提出应完善农民工入会工作、充分发挥工会的维权作用、推动工会与社区的积极联动、扩大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