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意义】探讨乡村产业振兴对抑制规模性返贫的作用及机制,可为消除脱贫地区规模性返贫的政策设计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首先分析较易引起规模性返贫的因素,再通过实例印证产业振兴能够抑制规模性返贫的可能性,进而通过提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长效机制,形成“机制构建—产业振兴—抑制规模性返贫”的逻辑路径。【结果/结论】从统筹政府与社会多方力量形成县域产业合力;探索三产融合的发展路径,发展生态产业化;聚焦产业数字化,培养数字化人才等方面构建乡村产业振兴抑制规模性返贫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在脱贫攻坚进入决战阶段之际,已脱贫人口再度返贫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但农户依然面临着众多返贫风险,因病返贫、因灾返贫、因产业发展成效不显著返贫、因自身素质受限返贫等,在分析返贫风险基础上探析防止返贫机制能丰富反贫困理论、贫困致因理论、返贫治理理论,为实现贫困人口"持续脱贫"、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缩小城乡差距、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提供理论与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基于统筹城乡的视角,探索更新更高效的后扶贫时代农村发展模式,使福建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更好地开展扶贫工作,提高脱贫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方法/过程】运用文献法、系统论方法等研究方式,梳理扶贫政策的发展演变,探究统筹城乡发展与扶贫可持续的内在逻辑,分析后扶贫时代福建扶贫遭遇的困境。【结果/结论】提出建立科学多维扶贫标准体系,构建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农村贫困人口收入结构,开展贫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构建社会组织参与扶贫激励机制等后扶贫时代建设重点与机制安排。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国家发改委、卫生部、财政部、人社部、民政部、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6部门公布了《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以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针对一些特别贵的大病,我国将建立补充医保报销制度,在基本医保报销的基础上,再次给予报销,要求实际报销比例不低于50%。  相似文献   

5.
贫困人口在脱贫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将直接影响其是否能稳定脱贫,是否存在返贫风险?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视角下,完善脱贫农返贫风险评估机制,是当前风险治理思想下,使扶贫工作从贫困发生以后的应对,向防范贫困发生的关口前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之后,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及时建立和完善防返贫监测与帮扶机制,是新发展阶段进一步优化贫困治理体系的重要环节。从监测机制、返贫风险类型、预警机制、帮扶路径、研究方法五个方面,系统回顾防返贫监测与帮扶机制的现有文献发现,研究内容从“减贫”向“防返贫”转变,研究对象从“家庭”向“地区”转变,帮扶措施的有效性向防返贫帮扶路径的模拟优化转变,同时,提出利用机器学习探讨宏观因素对脱贫地区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分层抽样对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城乡接合部、一般贫困村和深度贫困村的监测户进行问卷调查,基于家庭在校学生人数、家庭规模、收入变量、支出变量4个维度,通过潜在剖面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贵州在返贫风险研究中主要存在的风险有急难型返贫、政策依赖型返贫、经营风险型返贫、动态就业型返贫等。对返贫工作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为贫困治理提供了有效启示。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92-94
为推动建立健全江西省健康扶贫长效机制,更好地应对全面小康后相对贫困人口健康问题,遏制因病致贫返贫。梳理总结了江西省健康扶贫政策的主要措施和实施效果,发现江西省主要通过医保减贫、筹资保障、大病救治、基础建设、政策保障等政策措施来开展健康扶贫工作,整体上健康扶贫政策实施效果显著。但进一步分析发现,政策衔接力度不够、政策目标存在局限性、因病致贫返贫预警机制不健全、城乡医疗资源配置有待优化等是全面小康后健康扶贫长效机制建设的薄弱点,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统筹城乡基本医疗保险是保证人人享有公平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制度保障。我国经济的发展,财政实力的雄厚、城乡统筹的共识、社会政策理念的变化以及国内外城乡统筹的实践经验,都为我国城乡医保统筹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利好条件,在遵循立足国情,"先试点、后推广",兼顾公平与效率,循序渐进原则的基础上,首先实现全国范围内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农合的整合,其次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做好制度间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等相关配套措施改革,为最终实现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与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统一奠定基础,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通过提出乡村振兴中新时代乡贤治理的实现路径,为乡村振兴视野下构建良好的村治格局、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提供一个视角。【方法/过程】通过文献研究法,分析了传统乡贤治理的"失灵"及其成因,梳理了新时代乡贤的类型、特征及作用,通过对比传统乡贤和新时代乡贤的不同点,提出乡村振兴视域下新时代乡贤治理的实现路径。【结果/结论】随着我国进入"城乡中国"阶段,由于"熟人社会"的解构、"物化思想"的泛滥、基层组织的失信、传统良俗的淡化等问题,传统乡贤治理面临"失灵"的现状,而新乡贤正开始在新时代乡村治理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文章从硬件化、软件化和可持续化3个方面为新时代乡贤治理提出了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分析近年来晋安区城乡社区治理方面的经济、政策、社会特征,有助于整体、全面、系统地了解晋安区城乡社区治理中存在的不足,为当前福州市晋安区社区治理提供有效的治理方向。【方法/过程】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及AHP层次分析法,分析晋安区社区治理的综合效益。【结果/结论】研究发现,近年来晋安区城乡社区治理成效显著,但在细节上仍然存在不足,优化城乡社区布局、推进社区治理多方参与、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是优化社区治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绝对贫困现象在中国彻底消失,但返贫和相对贫困问题也随之而来。因此,保证脱贫群体不返贫和解决相对贫困成为我国下一阶段亟需解决的问题。从身份认同的视角,基于河南省唐王桥的具体实践,实证探究贫困的社会治理。研究发现,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衔接阶段应保证农民的主体地位,提升其人力资本积累,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优质劳动力;基层组织应充分树立预期思维与联系领导机制,构建多主体参与的新型社会治理体系;扶贫企业作为新兴社会治理体系的主要参与者要嵌入农村建设与乡村治理过程中,也要充分发挥企业的带动机制,整合资源,进一步补足短板,对相关政策进行厚化,抵御各种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双向助推器,探讨二者的具体作用机制,将能助力贵州城乡一体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方法/过程】在明确农业现代化内涵的基础上,从农业投入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4个方面构建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实证分析1990—2020年间贵州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机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贵州农业现代化通过扩大农业投入、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和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贡献得到全面提升,城乡推拉力得以改变,进而促进了城镇化发展;但贵州农业现代化产出水平对城镇化发展效应并不明显。因此,为进一步提高贵州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的作用效果,提出加大农业投入、提高现代农业市场化、贯通要素流通渠道、盘活农村市场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自精准扶贫战略大力实施以来,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现状明显改善,扶贫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但脱贫人口返贫现象需加以重视。基于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人口返贫现状分析,结果表明,存在因懒返贫、因学返贫、因病返贫、因灾返贫、因老返贫等返贫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脱贫人口动态监测,强化返贫预警管理;优化农村产业扶贫方式,实现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加强教育投入和技能培训,提升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筑牢脱贫人口返贫防线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深度贫困地区防返贫长效机制构建提供参考,从而切实提高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可行能力,实现长期稳定脱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为应对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在后申遗时代中遇到的威胁与挑战,创新遗产管理方式有助于提升遗产保护效果。【方法/过程】采用德尔菲法进行问卷函询选定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制定和优化的影响因素,并基于ISM模型从内因、外因两个方面梳理各个因素的层次结构关系,分析政策制定和优化的直接因素、间接因素和根本因素。【结果/结论】结果表明:科研队伍的质量、相关主体的经济需求、社会需求度是影响保护政策制定的基础;政策保护对象、多方利益协调机制、农户对遗产保护的认知度、生产技术对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保护政策制定起到辅助作用;政策内容、实施手段、实施人员是政策制定和优化的直接因素。根据研究结果,分别从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创新农民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选择适合的补偿方式是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当今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的有效手段。【方法/过程】基于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塔里木河源流区生态补偿政策在农户生计发展方面的实施效果,进而改进生态补偿方式,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农户生计资本在生态补偿政策与可持续生计间存在部分中介。其中,对人力资本(0.326)的增值最明显,自然资本(0.119)次之,物质资本(0.003)最小,但不会通过社会资本与金融资本影响农户可持续生计。因此,在落实现有生态补偿政策的同时,应施行多样化的补偿方式,注重有关提升农户的技能及文化水平、创造生态帮扶就业岗位、保障居民身体健康等方面的扶持措施,兼以农资、节水设施等实物形式的补贴。  相似文献   

17.
城乡社区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建立健全国家治理体系至关重要的一步,有着特殊的意义。现阶段我国城乡社区治理在组织建设、执法水平、法治理念及服务供给等方面亟须健全和完善。近年来,J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理论指导,在城乡社区治理领域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法治路径与模式,特别是“坚持党的领导,建设新型组织;搭建标准体系,创新治理机制;加大政策扶持,提升法律服务;发挥基层主导,落实法治保障”等创新做法,对于统筹推进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陕南地区大规模避灾移民搬迁的风险及其规避策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自然灾害引发我国大规模移民活动。本文在分析陕南地区避灾移民搬迁中生存环境重建、社会文化重构、发展能力重塑等三大风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大规模避灾移民不仅仅是空间上的迁移,更是一次涉及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整合的过程。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促进移民规划与政策实践的更加协同;以治理提升为取向,促进社会文化认同和社区整合的显著提升;以人本发展为导向,促进移民可持续生计与产业发展布局的逐步优化,从而积极化解并超越避灾移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从区域视角出发研究我国居民环境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论可为政府制定相关环境政策提供参考,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方法/过程】基于CGSS2013数据,用Stata16软件进行多元OLS回归分析,从宏观层面考察城乡、地区因素对我国居民环境行为的影响。【结果/结论】结果表明:(1)城乡因素与居民环境行为有显著的正相关,城市居民环境行为优于农村居民;(2)地区因素与居民环境行为有显著的相关性,东部地区居民环境行为最好,西部次之,中部最差;(3)居民环境行为还受性别、受教育程度、个人收入水平、政治面貌等个体人口特征的影响;(4)性别、年龄、民族因素对城乡居民环境行为的影响不同;(5)城乡、年龄、个人收入、民族因素对不同地区居民环境行为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以漳州市平和县蜜柚产业种植中农业生态破坏与修复治理实践为例,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振兴的一般化路径。【方法/过程】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访谈、走访观察等实地调查方式,深入平和县部分乡镇和农村,搜集一手数据资料,并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从现实中总结规律,从现象中把握本质,提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的路径。【结果/结论】由平和县生态环境破坏与治理实践中可知,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推动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可以遵循以下路径:政府层面做好顶层设计;技术层面开展农业科技创新;产业层面构建现代产业新范式;农民层面培育农民生态意识,并将这些层面统一起来,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