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生态环境建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之间地形地质差异性较大,所以在造林工作中采用的技术也不尽相同。基于此,介绍了塞罕坝地区石质山造林技术,分析了塞罕坝地区石质山造林技术合理应用的意义,希望能给地质结构相似的地区提供一些造林经验,从而促进当地的生态建设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正> 朝阳地区地处辽宁西部的干旱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平衡失调。该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期,日照充分,风沙多,易干旱等特点。区域内开展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必须坚持植物措施同工程措施相结合,以植物措施为主的原则。多年的造林实践表明:水是造林成败的关键因素。灌水栽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义县高山远山人工造林难度大的问题,义县于1990年开始至今推广利用石质山地飞机播种造林技术进行造林。通过分析对该技术在义县推广使用的现状、内容及方法,得出石质山地飞机播种造林技术对义县林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其他地区应用该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石质高陡边坡柔性生态防护技术采用“锚杆(锚索)、框架梁、土工格栅加筋加固结构+三角内摩擦紧锁结构+柔性生态材料”等高强度的单元,连接成结构稳定、透水不透土、易于植物生长的新型柔性挡墙边坡结构,可防止石质高陡边坡岩体滑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是集边坡稳定加固、水土保持、美化环境等众多优点为一体的新型边坡防护技术,应用于石质高陡边坡防护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具体介绍了该技术的施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舟曲县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干热河谷气候明显,春秋季水保林营造受到严重影响。为了探索干热河谷石质山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经验,加快水保立县、生态兴县建设步伐,舟曲县水保工作者经过多年实践摸索,总结出一项符合当地实际的水土保持插干造林实用技术,使每年的造林成活率均能达到90%以上,既实用又可靠、可行,极适合在白龙江石质山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朝阳地区石质山流域占流域面积 6 0 % ,水资源流失严重 ,所以有必要研究自动翻转闸的设计 ,对沟壑进行拦水 ,增加农田灌溉面积。利用圆的曲线方程和圆的渐开线方程原理 ,计算翻转闸的滑动转铰和滚动转铰 ,改进翻转闸门的受力条件和运行状态设计 ,使之有效地蓄水防旱。  相似文献   

7.
辽西地区为丘陵山地,光照充足,气候以干旱为主,山樱桃常自然分布生长在山坡乔灌木林中、林缘等地,是辽西的乡土树种,耐干旱瘠薄,生态、经济价值较高,是理想的水土保持经济林种。为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直播造林需掌握几个关键技术环节,如造林选地、整地,种子催芽处理、浇水覆膜、及时补水管护等,达到理想造林成效,该技术值得在辽西北自然气候相似地区推广应用,该造林技术亦可在水土保持林配置方面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水库淤积是危及水库寿命的一大难题。解决库区泥沙淤积应从水土保持入手,绿化库区山川。将库区上游流域按自然条件,分部治理。依辽西气候条件、经济发展现状,其水土流失治理方略为:山顶部石质山薄层土区营造分水岭生态防护林带;腹部石质山中层土区宜发展腹部薪炭林、经济林带;坡脚山麓厚层土区以发展农业为主,并配套各种水土保持措施。水库边缘淤积土区是库区塌岸的主要区域,其防治方法可采取岸顶截排、岸坡防浪、坡脚防冲加固。以水土保持为基础,以绿化山区为主线,开展多种经营,实现提高环境容量,减轻上游流域生态压力;提高居民经济收入,减轻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延长水库使用寿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宁南山区水土保持工程固沟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南山区经过多年的沟壑治理实践,总结出了一条适合本地区的水土保持工程固沟模式,即在干、支沟口建坝拦泥蓄水,支毛沟修筑小型水保拦蓄工程,沟头修建防护工程,沟坡整地,实施造林种草和封育自我修复等综合措施。水土保持工程固沟模式主要是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包括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是以沟壑为治理对象,按照因地制宜、因水治水、因害设防的原则,绿化沟道,拦截径流,防止沟头延伸、沟底下切、沟岸扩张,以达到蓄洪减沙、变害为利、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目的,取得了显著效益,适宜在同类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0.
喀左县地处辽西土石质低山丘陵区,土壤质地轻,植被覆盖度低,保水能力较差,属于辽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根据2006—2020年喀左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总体规划、坡耕地综合治理技术规范等重要基础技术支撑成果,系统分析了喀左县坡耕地土壤侵蚀现状,阐述了水土流失的成因、特点与危害,通过评价与分析坡耕地资源提出科学合理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为加快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喀左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朝阳市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6 046.66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86.5%。分析朝阳市水土流失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调整朝阳市生态建设政策,加大林业投入力度。治理的重点:将高山远山石质山尽快封起来。以封为主,封、育、种、造相结合,实施生态修复。将所有只有坡面工程没有植树的地段,应尽量营造水土保持林或薪炭林。坡耕地营造农田水土保持林带。沟壑林业措施中,改工程防护为植物防护,沟底营造固沟林、水源涵养林。河滩按《防洪法》制定造林规划,实施河岸滩地防护林。预计到2020年,全市有林达100万hm2,森林覆被率达50%左右,使95%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治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为了防止生态持续失衡,我国各地均开展了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等活动,但有许多"困难地"造林地区植被成活率较低,必须提高植被的成活率,使困难地块可以进行造林。基于此,以南太行石质山地困难地为例,探讨困难地块的造林技术,以解决困难地块植被成活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南云中河流域治理工程区总面积168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53%。按地貌类型,将项目区划分为西部土石山区、南部丘陵阶地区、金银山土石山区和石质山区等4个治理区。根据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总体目标、建设任务与规模,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地布设了拦蓄工程、沟头防护工程及乔木林、灌木林、经济林、果园和封禁治理等植物措施。经分析,措施配置合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该工程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南云中河干流水质,改善流域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穆棱市水保生态建设措施体系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棱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石质低山丘陵区,境内山大沟深,地形变化大;黑土层薄,水土流失严重,为山洪和泥石流灾害的多发区。2006年以来,利用国家东北黑土区一期工程和国家农发水保工程项目建设资金开展小流域治理成效显著。经过水保生态建设实践,总结提出了前期组织宣教机制措施,防治技术措施构建设计,生态建设组织实践,工程运行效益监管等4个方面14项措施构成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15.
针对寒冷高原的特点,在对青海省大通县浅山退耕还林区林种配置及树草种的选择、不同整地技术、抗旱造林覆盖技术和抗旱新材料应用技术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寒冷高原黄土丘陵浅山区的综合造林技术,为该地区及其类似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北方石质山林被功能的恢复以及水土保持综合效益的提高,进行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林空间配置是其关键性技术措施和方法。首先对HEC-HMS分布式水文模型进行了率定,探讨了模型对北方石质山区的适用性和可靠度,然后对水土保持林空间配置和林草覆盖率对场降雨径流影响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HEC-HMS水文模型在北方石质山区小流域的模拟分析中具有良好的精确度和可适用性,水土保持林空间配置和林草覆盖率是影响场降雨径流系数和洪峰流量变化的主要因素,该流域对高强暴雨的调控能力随林被覆盖率的提高而增强;场降雨径流量和洪峰流量随水土保持林空间配置的地理位置的不同而不同,当水土保持林空间配置位于研究流域的中游和上游时所表现出的水文调节作用更加明显,且降雨径流量和洪峰流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7.
《水土保持通报》1988,(2):48-51
造林种草是水土保持的重要措施之一。但长期以来,秦巴山区在造林方法和种树种草选择上,还没有水土保持特色,不重视水土保持效益。今后应该大力推广整地造林、水平带状造林等水土保持造林法。大力选优推广适宜当地生长、水土保持效益好、经济价值高的优良树种草种,如刺梨、龙须草等。  相似文献   

18.
衡量一个地区的旱涝势态,除了依据降雨,土壤含水量等状况作直观判断外,更应考虑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对这个地区的农作物正常生长的影响程度。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往往秋冬雨雪稀少,春旱发生机遇较多,不仅对无灌溉条件的大田播种不利,且影响水土保持造林成活率。通过分析封冻前土壤底墒,翌年早春(3月以前)雨雪量和春播期(4~5月)降水量多少与场次分布,分析春季旱涝概况。以指导于当地农业生产。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土保持春季造林,应时时掌握当地春季干旱程度,及时调整工作方案,决定于造林的种类、数量。不失时机选择安排布置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兴城市头道沟流域石质山区特色水土保持治理的特色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沟壑多功能特色治理开发模式与当地生态景观建设相结合,沟壑特色水土保持治理工程为当地建设景观步道、凉亭、塘坝营造出大面积水域,使当地生态景观得到改善;2)特色治理与传统综合治理相结合,沟壑特色水土保持治理在沟壑的纵向布局上从沟头到沟道的沿线步步设防、层层拦蓄,在特色沟壑治理的同时,大搞传统综合治理工程,包括坡面水土保持工程,造林工程,果树梯台田,封禁治理;3)与当地特色生态旅游产业相结合,当地果园发展迅速,生态景观的改善促进当地特色旅游产业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林建设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土保持林对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阐述了水土保持林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 ,其次分析了该地区影响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 ,最后提出了水土保持林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