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国家对水土保持工作的不断重视,越来越多的水土保持措施开始实施,为评定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情况,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选取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的江西阳坑小流域为例,以2005年为基准年,通过层次分析法选择涉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13个评价指标,从单项效益入手,运用市场价值法、替代市场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直接计算水土保持各单项效益价值,从而得到三大效益及综合效益价值。结果表明:江西阳坑小流域经过水土保持治理之后,2005年水土保持综合效益总价值为12 445.42万元。其中生态效益价值为10 240.65万元,占82.29%;单项效益价值大小排序依次为:保水效益净化大气效益保肥效益保土效益。经济效益价值为894.13万元,占7.18%;单项效益价值排序为:粮食增产效益经果林效益水保林效益。社会效益价值为1 310.64万元,占10.53%;单项效益价值排序依次为:改善群众经济效益提高土地生产率效益增加耕地效益减少泥沙淤积效益。评价结果表明水土保持生态效益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占有决定性地位,这将为今后水土保持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也将提升人们对水土保持工作的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2.
以本溪县万利小流域治理项目为例,从社会、经济和生态3个层面综合评价了小流域各项治理措施的效益状况,为本溪县水土保持规划提供一定的指导。结果显示:万利小流域治理项目的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每年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8.53万元;国民经济评价应考虑生态效益,该治理项目经济可行,且综合效益巨大。  相似文献   

3.
耤河示范区闫家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用专家咨询、理论分析和频度分析3种方法,并使用市场价值法、碳税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和替代法等方法,对天水市耤河示范区闫家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进行了计算与评价。闫家河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年生态效益总价值为7 684.48万元,其中水圈生态效益501.02万元、土圈生态效益1 655.15万元、气圈生态效益5 322.02万元、生物圈生态效益206.29万元;社会效益大部分仅局限在定性评价方面,这方面评价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秦州区水土保持林建设生态效益价值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效益的评价和核算对评价生态工程的建设效果至关重要。综合运用专家咨询、理论分析和频度分析3种方法,建立了秦州区水土保持林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市场价值法、碳税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和替代法等方法,对该区水土保持林年生态效益进行了价值核算。结果表明:秦州区水土保持林建设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核算后的总生态价值约为224197.48万元,其中,水圈生态效益9806.27万元,土圈生态效益65676.65万元,气圈生态效益137889.25万元,生物圈生态效益10825.31万元。该评价方法可为相似类型区水土保持林建设效益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毕节石桥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生态监测与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及时准确地了解喀斯特生态环境的质量状况和变化原因,调控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避免其进一步恶化,选择毕节石漠化综合治理区——毕节石桥小流域进行4a的连续生态监测,分析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综合治理费用及其所带来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监测结果表明: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土壤肥力增加,土壤结构得到改良,林草植被覆盖度提高,局地小气候得到改善。土壤侵蚀深度减小,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系统功能发挥效应,经济效益为2 215.2万元,生态效益为3 452.53万元,社会效益显著。对毕节石桥小流域水土保持效益分析表明,在喀斯特地区实施综合治理取得了经济、生态和社会三方面效益的统一,实现了流域生态良性循环,水土保持治理综合效益非常显著,项目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江苏省竺山湾地区宜兴市周铁镇湖滨缓冲带生态工程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定量分析生态工程建设的价值,为太湖及其他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工程建设效益评价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在长期定点观测周铁镇竺山湾湖滨缓冲带生态工程建设和运行基础上,从生态、社会、经济3层面构建包括水质净化、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大气调节、提供就业、科研教育、社会稳定、旅游休闲、提供水产品等内容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成果参照法、影子工程法、旅行费用法、条件价值法、替代法、直接市场法等对各项指标价值进行评价。[结果]周铁镇湖滨缓冲带生态工程综合效益价值约为176.66万元/a,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价值分别为125.55,33.61和17.5万元/a,表现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单项指标价值对比发现,水质净化价值最大,达60.52万元/a,大气调节价值次之,为47.15万元/a。[结论]周铁镇湖滨缓冲带生态工程建设有效改善了湖泊水环境,生态效益最为显著,符合生态工程建设的生态效益优先原则。  相似文献   

7.
赣南地区生态建设30a来的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综合效益评价,对水土保持宏观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总结已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与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赣南地区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及治理特点,对赣州市30 a来的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别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赣州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价值1980年为6.30亿元,1997年为25.98亿元,2007年为41.65亿元;1997,2002,2007年赣南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的静态经济效益分别为17.11,35.27和45.16亿元;各阶段社会效益效果为中等或良以上。可见,赣南地区30 a来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孙昕  李德成  梁音 《土壤学报》2009,46(3):373-380
选择了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严重的江西省兴国县境内的治理程度存在一定差异的塘背河、廖公坑、蕉溪河3个小流域为对象,选择了涉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30个评价指标,对3个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进行了综合定量评价和比较。结果表明:(1)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采用的评价方法能较为全面地反映水土保持的综合效益,具有一定的区域适宜性。(2)针对同一区域多个小流域一起进行评价,有利于通过对比揭示不同流域水土保持效益的差异及其产生的根源,对指导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兴国县3个小流域通过积极的治理投入,均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4)由于治理投入和治理时间的差异,3个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尚存在一定的差异,塘背河小流域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综合效益均最高;廖公坑小流域治理中等,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低;蕉溪河小流域治理较差,经济效益最低。各流域应抓住自身水土流失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以进一步搞好小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  相似文献   

9.
陕南秦巴山区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征出发,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窑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示范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和基础资料的收集,应用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筛选并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层次模糊评价法对该示范区的水土保持治理综合效益进行了定量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窖沟流域的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6年、2007年、2008年的综合效益指数分别为55,65,77,生态经济系统进入初级良性循环阶段。三大效益中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效益指数分别从2006年的58,81增加到2008年的98和100。  相似文献   

10.
以岫岩县门楼生态清洁小流域、砂下和古洞小流域为例,从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方面选取13项效益评价因子,将每个指标权重利用组合赋权法求解,在此基础上利用未确知测度法系统分析了小流域治理综合效益。研究发现: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效益受土地利用率、林草覆盖增加率和土壤侵蚀模数等因素影响较为显著;针对多要素多目标水土保持效益的评价,未确知测度模型表现出较强的适用性和可靠性,生态清洁型治理项目的实施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效益。  相似文献   

11.
陈天傲  李想 《水土保持通报》2023,43(2):409-415,424
[目的] 将生态效益纳入成本效益分析,从生态和经济的角度研究退耕还林生态产品价值,为相关地区生态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 分别以安徽省和四川省的退耕还茶树林和核桃林为研究对象,将水土保持作为退耕还林的主要生态产品,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计算其实物量和价值量,并将价值量作为收益的一部分纳入经济分析。 [结果] ①与裸地相比,研究区茶树林和核桃林均可有效减少土壤侵蚀,20 a累计减少侵蚀量分别为3.06×104 t和2.12×105 t。 ②茶树林和核桃林的单位面积水土保持价值分别为681.0和1 285.5元/(hm2·a)。将该价值纳入经济分析后,平均净收益分别为61.3和129.3万元/a,单位面积年均净收益分别为18.43和9.75万元/hm2。 ③退耕还林补助标准对净收益影响较小。标准提高1倍后,预期净收益分别下降2.1%和4.6%。林产品价格减半后,预期净收益分别下降68.1%和77.1%。 ④茶树林和核桃林的生态效益分别占成本的4.4%和6.8%,最高比例达11.9%。 [结论] 经济林的生态效益可以抵消部分成本,应纳入经济分析净收益计算,实现生态产品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选择侵蚀山区有代表性的小流域——铁岭东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效益系数法和综合功能系数法,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前后小流域生态系统进行了综合效益和综合功能评价。通过分析发现,所采用的方法揭示了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治理项目的单项效益和综合效益,说明这种方法适用于复杂的侵蚀山区生态经济系统评价。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彰武县乐园小流域水土保持效益影响因素和工程特性的系统分析,从社会、经济、生态和水土保持4个方面选择13个关键指标构建后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熵值法与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组合权重,采用改进的集对分析模型、评价标准和指标数据进行效益后评价。结果表明:该工程的社会、生态和水保效益显著,整体达到Ⅱ级标准,流域可开发潜力与空间较大、治理成效显著,可以为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及其效益后评价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CW-GRAP模型的随州市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更科学地评价土地整治综合效益对土地整治战略部署具有重大意义,以湖北省随州市土地整治为例,力图为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研究做有益探索。采用组合赋权法,提高权重的准确性和可信度,综合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随州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随州市土地整治效益显著,但地区差异较明显,随县土地整治经济、社会和生态单项效益的关联度分别为0.300 9,0.276 3,0.256 1;广水市土地整治经济、社会和生态单项效益的关联度分别为0.289 4,0.253 1,0.249 2;曾都区土地整治经济、社会和生态单项效益的关联度分别为0.270 0,0.248 4,0.269 4;随县、广水市和曾都区综合效益的关联度分别为0.281 4,0.266 6,0.261 8;整体来看,土地整治的生态效益较差,除了曾都区的生态效益略高于社会效益外,其他两地生态效益均滞后与经济和社会效益。CW-GRAP模型考虑了土地整治效益评价的模糊性特征,是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能为鄂西北地区的土地整治效益评价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定量评价黄河流域丘陵沟壑区的甘肃省定西市安家沟流域2005—2020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情况,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为优化该区土地利用结构以及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采用机会成本法和影子工程法,定量分析黄河流域丘陵沟壑区安家沟流域2005—2020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水土保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利用方式包括人工草地、小麦地、沙棘地、油松地、封禁和撂荒地。[结果] ①除小麦地之外,安家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服务价值在2005—2020年呈现持续增加的态势; ②人工草地水土保持生态服务价值平均为58.2万元/(km2·a),小麦地44.9万元/(km2·a),沙棘地69.9万元/(km2·a),油松地67.3万元/(km2·a),封禁地53.4万元/(km2·a),撂荒地46.8万元/(km2·a),其排列顺序为:沙棘地>油松地>人工草地>封禁>撂荒地>小麦地,且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差异显著; ③水土保持生态服务价值年均增幅最高的是人工草地,为9.82%,其次是封禁和撂荒地,分别为8.52%和6.84%,最低的是油松林地,为2.12%,而小麦地的水土保持生态服务价值随年限的变化无明显趋势。[结论]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价值贡献值较高的是沙棘地和油松林地,分别为21%和20%,其次是人工草地,为17%,最低的是小麦地,为13%,封禁地和撂荒地居中,分别为15%和14%。可见,黄河流域丘陵沟壑区治理水土流失问题的关键在于保持和提高林草地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的准确性与科学性,从经济学、生态学、评价学的角度分析了抚顺市台沟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指标体系和层次分析模型,定量评价了该流域2005—2016年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基于AHP法的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模型充分考虑了各指标因素对综合效益的影响作用,模型表现出较强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评价结果能够反映流域内水土流失治理的实际情况;可为水土流失治理、综合管理以及政府制定相关制度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昆明市生态红线区非生态用地的转变提出了3种方案,利用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计算和分析了非生态用地转变前后红线区的生态效益价值.结果表明:(1)2005年生态红线区的现状总生态效益和单位面积效益价值分别是35.48亿元和2.16万元/hm2;(2)非生态用地按低、中、高方案实施转变后,红线区的生态效益比现状分别增加了9.8%、12.4%、15%;(3)按低方案,红线区生态效益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区内耕地面积比例较大的区县,增值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宜良县和盘龙区;(4)按高方案,红线区生态效益的提高,则是由区内建设用地和耕地面积比例之和较高的区县所决定,增值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五华区和禄劝县;(5)高、低方案的效益值,分别代表红线区将来生态效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而中方案的效益值,则最能现实地反映红线区将来一般生态效益状况.  相似文献   

18.
以单家店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对其2014~2017年的综合治理效益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价。研究表明:单家店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发挥了显著的综合效益,其中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指数分别增加了71.0%、25.6%、16.8%,相对于项目实施前综合效益指数提高了39.2%;可为单家店小流域水土保持规划与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能够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的一项系统性工程,通过对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优化配置,统筹规划,推动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在提高流域生态效益的同时,发展流域经济,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劳动生产率,促进流域内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和谐统一,从而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0.
关于建立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土保持生态效益是整个水土保持综合效益的基础。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的有益功能,实质上就是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的使用价值。生态效益对消费者没有选择、排除能力,只要在受益范围内,无论消费者是否乐于接受,是否向生产者支付任何费用,受益者都会享受到。社会各经济部门产品价值增值和人民身心健康的增进,部分是消费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的使用价值带来的。生态效益是有价值的,受益地区各部门埋应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以利于其再生产。应加快征收水土保持效益补偿费立法步伐,以使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