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水土流失治理涉及到的因素较多、范围较广,不同区域的经济社会条件、自然环境存在较大差异,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不同。通过对朝阳县七道岭小流域进行专家咨询、查阅当地资料、走访以及现场实地考察等方式,选择了以量化为主的基本能够反映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20项代表性指标,并构建3层级结构体系。通过分析现有水保效益评价研究提出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了七道岭小流域水保治理前、后的效益。研究表明:治理项目的综合评分为0.092;水保治理经济效益最差、其次为生态效益,而社会效益最佳,评价结果基本反映了小流域治理的实际状况,可见文中所构建的评价体系和运用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可为朝阳县水土保持规划和综合治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六家子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为案例,从社会、经济和水保生态3个方面选取16项典型指标建立评价体系。考虑规划目标要求和土壤侵蚀特征,将AHP法和模糊数学法相结合构建评价模型,以实例工程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朝阳县小流域治理效益评价中评价方法具有良好适用性,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效应变化;2013-2018年六家子小流域三大治理效益的提升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经济效益的变化幅度最明显;在朝阳县小流域效益评价中提出的方法和评价体系具有科学合理性,可为改善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和提高综合治理效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其水保措施的效益评价,对于水土保持措施的管理、规划和执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水保措施的各类效益及其计算方法国标给出了详细的方法,然而因重复计算、可操作性低以及评价指标较多等因素使得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对水保效益进行更加科学、系统地分析,以朝阳县六家子小流域为例,在遵循避免重复、可量化分析和有针对性原则的基础上,选取了生态效益和调水保土效益评价指标,并对其生态效益价值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角度进行了科学评判。结果显示:该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预计可实现年均减少侵蚀厚度2.0 mm,降低径流深度10.0 mm,可实现年均总生态效益达106.5万元。研究成果可为该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一定决策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依据土壤侵蚀原理和生态经济学原理等理论,基于DPSIR模型,构建了适合区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投影法,对定西市安定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结构下的综合效益进行了科学系统的评价。评价结果表明:1993年、2000年和2010年水土保持综合效益投影值分别为0.116 1,0.190 3,0.218 4。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值在2010年达到最大,其相对应的措施结构为该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较优的措施比例结构。  相似文献   

5.
对小流域不同水保措施效益的定量评价,不仅有利于控制土壤侵蚀和合理优化水保措施配置方案,而且可为小流域综合管理及促进当地农业发展提供参考价值。本文以新宾满族自治县响水河小流域为例,从减流减沙的角度利用SWAT模型评价分析了小流域治理项目已有不同水保措施的效益。结果显示:果林、封禁、保土耕作及水平梯田的减流效益相差不大,而减水减沙综合效益最好的为水平梯田措施。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水保措施减水减沙效益评价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黄土高原不同区域性主要水文站40多年观测资料基础上,结合黄土高原多沙区不同水文年型与不同水保措施治理下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建立了不同降雨条件下单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指标预测模型以及不同治理措施配置下减沙效益预测模型.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效益评价系统.该评价系统可实现对不同水文年型条件下主要水保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进行定量评价,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中西部3个州分别选取1个有代表性的流域,对其1 011个自耕农场主采用水保耕作制的效果进行调查评估.评估模型为社会学理论及农场结构模式的综合.水保耕作制度设18项,社会学变量为9项,农场结构变量为5项.通过问卷形式分别进行量化评估,所有水保耕作技术权重值累加形成"水保耕作综合指标".社会学因素、农场结构因素作为自变量,用于统计模型中,统计分析表明俄亥俄流域农业总收入取决于粮食生产及政府技术援助.但农场经营年数越多,水保耕作指标越低.衣阿华流域测试结果为,农场主已认识到农用化学物质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离开农场工作日数越多,水保耕作指标越低.明尼苏达流域若采用水保措施将获得更大效益.结果表明未来的水保规划应改进水保耕作制,使之产生更大效益.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中西部 3个州分别选取 1个有代表性的流域 ,对其 10 11个自耕农场主采用水保耕作制的效果进行调查评估。评估模型为社会学理论及农场结构模式的综合。水保耕作制度设 18项 ,社会学变量为 9项 ,农场结构变量为 5项。通过问卷形式分别进行量化评估 ,所有水保耕作技术权重值累加形成“水保耕作综合指标”。社会学因素、农场结构因素作为自变量 ,用于统计模型中 ,统计分析表明 :俄亥俄流域农业总收入取决于粮食生产及政府技术援助。但农场经营年数越多 ,水保耕作指标越低。衣阿华流域测试结果为 ,农场主已认识到农用化学物质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离开农场工作日数越多 ,水保耕作指标越低。明尼苏达流域若采用水保措施将获得更大效益。结果表明 :未来的水保规划应改进水保耕作制 ,使之产生更大效益  相似文献   

9.
嘉陵江流域水保措施蓄水减蚀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嘉陵江流域水保试验小区和典型治理小流域水保措施蓄水保土(减蚀)作用的调查、观测和资料分析,并结合137Cs土壤测定成果,探讨了水保措施蓄水减蚀量与主要因子的变化规律,并分别建立了经验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嘉陵江流域水保单项措施的蓄水减蚀平均指标,为正确评价、定量分析水土保持综合效益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综合量化评估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障碍因子,提升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效益,为促进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综合绩效提升和系统性优化调整水保方案提供技术思路。[方法]综合考虑水土流失防治成效、水土流失影响因子控制、水保经济投资控制、水保生态建设成效4个子系统及其下属的15个指标因子,建立了水土保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而后基于层次分析法(AHP),采用专家打分法和熵权法并结合博弈论理论构建了组合权重TOPSIS模型的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综合绩效评价技术体系和障碍因子诊断方法,实证研究评价并诊断了陕西省3个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及障碍因子。[结果]P1,P2和P3的水土保持工程综合绩效贴近度分别为0.764 4,0.692 8,0.274 5,P1水土保持绩效为优秀,P3为较差;P1的主要指标层障碍因子为林草措施投资比和临时措施投资比,P2的为扰动土地整治率、单位面积弃渣量、临时措施投资比和林草植被恢复率,P3的为扰动土地整治率...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水土保持》1990,(5):35-39
本文在对河南省西部黄土区植物资源和群落保持水土性能进行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林草结合、乔灌草复层结构的水保效应,肯定了植被层次、总覆盖度是影响水保效益的主要因素,并筛选出适宜豫西黄土区的水保植物44种,提出了适宜不同立地类型的58种乔、灌、草优化组合,为提高该区植物措施的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湘中丘陵区水土保持效益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湘中丘陵区2001—2007年水土保持措施配置和实施情况为依据,选取15个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建立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法,对湘中丘陵四大治理区进行了水土保持效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区水土保持治理效益的次序为长、株、潭丘陵区衡阳丘陵区娄、邵丘陵区雪峰山山地丘陵区。  相似文献   

13.
密云水库上游典型水保措施减少面源污染效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2005年8月10日至16日密云水库上游北京市境内的几次大范围降雨,通过坡面水土流失监测小区观测数据,推算此次大范围降雨造成的水土流失与典型水保措施减少面源污染效益。研究结果表明:水库上游典型水保措施的保土效益达62.7%,减少污染物流失效益在25%~40%之间;典型水保措施在减少入库泥沙、减少进入水体的污染物等控制面源污染和保护水源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的灰色系统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本文综合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因素,依据灰色系统理论,提出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的灰色系统评价方法,旨在为水保效益分析评价探索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分析了朝阳县六家子小流域综合治理现状,然后从生态、社会、经济3个方面选择典型指标并建立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了其综合治理效果,以期为促进六家子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和综合效益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宽甸县小汤石小流域为例,运用资源环境经济学原理对水保治理效益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宽甸县小汤石小流域治理工程具有显著的经济、蓄水保土与生态效益;项目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土地利用和农业产业结构,为区域脱贫致富创造了有力条件,该项目经济可行且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新村小流域位于辽宁省朝阳县西部木头城子镇境内,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大凌河流域辽宁省朝阳县召苏沟河项目区小流域之一,该流域土壤侵蚀严重,侵蚀类型主要为水蚀.该流域在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过程中,根据当地水土流失特点,注重沟壑治理,利用大自然的力量进行生态修复,从商品生产、集约化经营和早受益出发,充分发挥本地自然资源优势,大力营造水土保持经济林,各项措施相互补充,工程养植物、植物保工程,逐步形成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生态修复措施相结合的立体防治结构,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蓄水保土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针对水土流失研究中出现的尺度变异、工程影响等问题,提出了基于GIS、RS技术,结合分布式思想、二元视角、专业模型,为从微观到宏观的水土流失研究提供新途径,为水土保持措施布设、监测点选址、水保效益评价等工作提供帮助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门头沟地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栋 《水土保持通报》2015,35(4):107-110
[目的]评价北京市门头沟区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为区域水土保持措施的环境效益评估和土壤侵蚀预报参数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05—2009年北京市门头沟区龙凤岭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内8个径流小区的产流产沙数据,对不同水保措施的蓄水减沙效益进行分析。[结果]坡长不同的径流小区年径流深和土壤侵蚀模数差异显著;梯田和树盘都具有很好的水土保持效益,其减水效益分别达到77.6%和81.0%,减沙效益分别达到84.3%和77.4%;梯田和树盘的影响因子分别为0.17和0.23,玉米、大豆和京白梨的影响因子分别为0.97,0.35和0.85。[结论]研究区内工程措施较植物措施具有更好的水土保持效益,且两者相结合的水土保持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广东省清远市瑶安小流域为例,对广东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效益进行定量评价,为该省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效益评价工作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根据广东省小流域的灾害特点和治理目标及瑶安小流域的实际情况,利用层次分析法确立防洪减灾效益、水保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4个效益类型,选择21个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数据标准化后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构建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模型。[结果](1)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能较为全面地反映小流域治理的综合效益,适合广东省使用。(2)2007—2013年瑶安小流域的综合效益和4个单项效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防灾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结论]提出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在广东省是实用可行的。综合治理后瑶安小流域防灾减灾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