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意义】通过实证分析就业质量对农民工落户意愿的影响,以期推动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助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方法/过程】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CMDS),运用二元Logit模型,研究就业质量对农民工落户意愿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发现:(1)就业质量会显著提高农民工的落户意愿;(2)工资收入、工作稳定性和社会保障会提高农民工的落户意愿,而工作时长会降低农民工的落户意愿;(3)就业质量对农民工落户意愿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与代际差异,对女性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落户意愿的影响更大。据此提出促进公共就业服务、重视工会等团体组织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针对性实施政策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王刚  刘彬彬  陆迁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24):185-189
新生代农民工能否健康快速地融入城市,已成为影响中国城镇化和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江苏省无锡市的实地调查,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社会资本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社会网络和社会信任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有显著影响,而社会网络和社会信任属于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资本范畴。因此,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还必须提高他们所拥有的社会资本,提升融入城市生活的野软实力冶。  相似文献   

3.
作为包含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心理与身份融入三方面的综合融入过程,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的提升会显著促进该群体的农村土地流转行为。其中,经济融入主要提升农民工作出土地流转抉择的可能性;社会融入明显拓展了农民工土地流转的对象范围;心理及身份融入则主要对农民工土地流转期限的提升具有显著影响。但由于中央对农民工的保护性政策倾向,城市融入度对农民工土地退出的影响却并不显著。细化出不同融入指标对农民工土地流转行为的差异性影响,旨在为我国新时期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新、老世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制度、社会和心理四个维度构建农民工城市融入水平指标,通过实证分析探讨影响两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差异的因素。结果表明,农民工城市融入水平存在代际差异。其中,经济资本是新、老世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差异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人力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大于老一代农民工,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则对老一代农民工的影响更大。由此,应该从提高农民工收入水平、提升农民工工作技能、培育社会资本和增强农民工对城市的归属感等方面推动农民工加快城市融入,促进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是加快城镇化的关键。去中心化和去地域化的网络社交媒体在农民工群体中大量普及,其对于受限于传统地域观念和地理中心特征的城市融入进程是否有所促进值得关注和思考。基于对南京市农民工的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构建城市融入指标体系,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来探究网络社交媒体使用对总体城市融入以及各层面融入的影响,同时基于"三缘两度"的视角分析具体的差异影响。结果显示,网络社交媒体使用者的城市融入程度更高,主要表现在社会融入和心理融入方面的促进作用;在业缘关系上,与城市居民交流会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程度,主要表现在对经济与社会融入程度的影响,而使用的广度与频度主要影响经济与社会融入的程度。最后,提出了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消除农民工劳动就业领域的歧视现象,促进农民工平等就业并尽快融入城市,以期推动中国的城镇化建设。【方法】发放关于农民工平等就业以及就业歧视解决渠道等问题的调查问卷,并对一些企业、法律援助组织等单位进行实地考察。【结果】中国已在农民工平等就业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但是在劳动就业领域农民工依然处于不利地位,面临着"社会保险及福利待遇偏低、间接歧视比较严重、缺乏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利以及社会地位低下"等困境。农民工在劳动就业领域遭遇的各种不公平对待,已经成为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阻碍,需要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结论】政府需要通过落实企业内部申诉机制、建立平等委员会、拓宽司法诉讼渠道、强化劳动监察等具体措施,为农民工平等就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法律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烟台市288名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状况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受经济、社会融合、制度保障、文化心理和在城市工作时间等方面的影响,制度融入、经济水平融入、社会生活融入程度越高,定居的可能性就越大;文化心理融入程度越低,定居的可能性越小。建议通过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完善法制保障和社会保障机制、社会媒体舆论合理引导等对策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8.
运用逻辑斯蒂(Logit)模型,采用广州市6区农民工的抽样调研数据,对影响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主要因素包括对目前收入和社会保障是否满意、就业是否受到歧视、身体是否健康、城里有否亲朋好友、邻里关系是否和谐等,其中身体状况和对目前收入是否满意等影响显著.据此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分析农民工过度劳动对子代学习成绩的影响,有助于丰富农民工外出务工对其子代教育影响的相关成果,为完善农民工劳动保障的相关制度法规以及对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2014年、2016年和2018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控制内生性问题,实证分析农民工过度劳动对子代学习成绩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农民工过度劳动对子代学习成绩的具有负面影响,且该影响主要由过度劳动引起的照料缺位导致。过度劳动带来的收入补偿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由照料缺位导致的负面影响,但无法扭转这一负面效应;不过随着子女进入更高的学习阶段,收入带来的正面效应在逐步提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武汉市新生代农民工展开问卷调查,实证考察了心理安全感对其城市融入的影响。结果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人际安全感对其城市经济融入、心理融入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其社会融入的影响不显著;新生代农民工的控制安全感对其城市经济融入、社会融入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其心理融入的影响不显著。最后,就如何使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通过流出地风俗习惯认可度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实证研究,为文化差异研究视角提供新的参考,为进一步探索和促进流动人口与城市的融合提供新的借鉴。【方法/过程】借助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对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流出地风俗习惯认可度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流出地风俗习惯认可度不仅直接作用于流动人口的留居意愿,还能通过影响流动人口的归属感,成为影响其居留意愿的中介变量。流动人口认为流出地风俗习惯对居留意愿的影响更为重要,这是由于其社会融入往往更困难,从而导致其留居意愿更弱。另外,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流动范围、月平均收入、生活困难程度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本文研究了淫羊藿苷对鸡胚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淫羊藿苷加入第二代成骨细胞中,分别于培养24、48、72h时,使用MTT法和PNPP法检测成骨细胞的增殖率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果】淫羊藿苷促进鸡胚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但增殖作用不显著。其中当淫羊藿苷浓度为20ng/ml时,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作用最强。【结论】淫羊藿苷能够显著促进鸡胚成骨细胞分化,对成骨细胞增殖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推动农民工融入城市是城市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民工留在城市的决策受到其城市归属感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公共服务满意度对农民工城市归属感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选用福建省农民工就业与城市融入调查的数据,使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医疗服务、就业服务和住房保障的满意度对城市归属感有显著正向影响;子女教育满意度对城市归属感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医疗服务就业服务的满意度显著正向影响男性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就业服务住房保障的满意度对女性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农民工结构不断改变,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该群体的主力军。通过探讨媒介使用与新生代农民工的相关内容,结合媒介使用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网络语境下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感问题的研究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应从政府、社会、农民工个体等多方发力,推动农民工融入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山东菏泽定陶县的玉米种植的资源配置,增加玉米生产总值,促进玉米种植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方法】研究基于数据包络法构建玉米生态效率分析模型,利用计量模型对生态效率影响因素分析,并构建Tobit影响因素分析模型来探究玉米生产效率的投入产出影响因素。【结果】结果表明,近5年玉米生态效率呈增长趋势,增幅为76.3%,但生态效率值较低;纯技术效率增幅仅3.9%,应加大资源投入中的技术水平的提升。在影响因素分析中显示,种植户技术培训程度、单位化肥、农药用量以及政策扶持对生态效率影响显著。【结论】采用三阶段实证分析模型能够有效得知山东省玉米生产效率的投入产出影响模型,对推进农业生态效率提高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海南胶农加入天然橡胶专业合作社意愿的影响因素,为政府决策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的方法,运用Logistic模型,基于海南省5个地区306户天然橡胶胶农的调查数据,对影响胶农加入天然橡胶专业合作社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胶农的文化程度、对合作社的认知度、种植规模、生产资料供应问题及对其他合作组织的满意度对胶农加入天然橡胶专业合作社行为的影响最显著,前四者对胶农选择行为的影响呈正方向变动关系,后者呈负方向变动关系。【建议】通过加强宣传、提高胶农认识,树立典型、先进带动,提高合作社工作效率、为胶农创造经济效益,以提高胶农加入专业合作社的意愿,促进海南橡胶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碳氮比对鸡粪堆肥中土霉素降解和堆肥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不同C/N处理下土霉素在鸡粪堆肥中的降解及其对堆肥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阐明不同C/N处理对土霉素降解及堆肥腐熟度的影响。【方法】以鸡粪和小麦秸秆为原料,采用室内好氧堆肥法,研究鸡粪好氧堆肥过程中,不同C/N处理(T1:C/N=21.6、T2:C/N=25.5和T3:C/N=32.8)对鸡粪堆肥中土霉素的降解及堆体温度、pH、发芽指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1)C/N对鸡粪堆肥过程中土霉素的降解影响显著。整个堆肥期内,不同处理土霉素的降解速率大小顺序为T2>T3>T1。土霉素在各处理堆体中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相关系数介于0.9431—0.9967。(2)土霉素存在条件下,堆肥初始C/N对堆体温度是有影响的。C/N高的处理较C/N低的处理堆体温度上升速率快, 达到最高温所需的时间也较短,最高温也较高。(3)C/N对土霉素存在下鸡粪堆肥堆体可溶性氮含量影响显著。如堆肥结束时T1、T2和T3处理堆体NO3--N与堆肥初始相比分别升高78.50%、62.37%和59.34%。(4)高C/N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显著降低堆肥浸提液的生物毒性。如堆肥结束时C/N为25.5和32.8的处理GI>80%。【结论】对含有土霉素的鸡粪进行堆肥,较高的初始C/N(25.5-32.8)能够有效地促进鸡粪中土霉素的降解和鸡粪的腐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丁香酚诱导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的凋亡表现及其相关机制,为丁香酚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用0(CK),30,60,90,120 μmol/L丁香酚处理正常成纤维细胞(NF)24 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用0(CK),30,60,90,120,150,180 μmol/L丁香酚处理CAF细胞24 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用0(CK),30,60 μmol/L丁香酚处理CAF细胞24 h,用Annexin V FITC和PI双染色法对细胞染色后进行流式细胞分析。用60 μmol/L丁香酚处理CAF细胞0(CK),15,30,60,120 min,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30~120 μmol/L丁香酚处理对NF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30~180 μmol/L丁香酚处理对CAF细胞活力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抑制作用,丁香酚对CAF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为84.47 μmol/L。60 μmol/L丁香酚能够显著诱导CAF细胞凋亡。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P-P53、Caspase 9、Cleaved Caspase 3、Cytochrome C参与了丁香酚诱导的CAF细胞凋亡调控过程。【结论】丁香酚对CAF细胞有抑制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P53蛋白途径和内源性凋亡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但是,当前我省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还面临着经济、体制、社会保障、自身素质、社会偏见等多重障碍。为促进我省新生代农民工更好更快地融入城市,要从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经济收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人素质、赢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0.
低温长时蒸煮对猪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不同低温长时蒸煮条件对猪肉持水性、嫩度等食用品质的影响,从水分分布、肌纤维结构及胶原蛋白溶解方面揭示其潜在机理,为应用低温长时蒸煮加工猪肉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猪背最长肌为试验材料,经不同低温(55℃和60℃)长时(4、8和24 h)加热处理后,检测蒸煮损失、体积收缩率、低场核磁共振波谱、氢质子成像、色差和剪切力,分析猪肉持水性、色泽和嫩度等品质特征;通过组织切片观察猪肉肌原纤维和结缔组织的变化,分析蛋白质表面疏水性和胶原蛋白含量及热溶解性变化。【结果】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与温度的升高,低温长时蒸煮处理对猪肉食用品质的影响逐渐增大,破坏肌纤维结构,增强蛋白质热变性程度,具体表现为:蒸煮损失显著增大(P<0.05),体积收缩变大,不易流动水T2弛豫时间左移(P<0.05),且含量显著减少(P<0.05)。b*值明显增大(P<0.05),肌原纤维收缩,肌内结缔组织逐渐溶解,肌纤维结构被破坏;蛋白质表面疏水性增大(P<0.05);胶原蛋白含量减少(P<0.05),溶解度增大。【结论】相对加热时间而言,加热温度对肉品食用品质和蛋白变性程度影响更为显著,延长加热时间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这种影响。加热温度不同,肉品的纵向收缩率变化更为显著,可能与不同温度下胶原蛋白尤其是不溶性胶原蛋白变性程度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