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低能N~+离子注入金耳酵母状分生孢子菌株进行诱变,以获得一株多糖产量更高的金耳诱变菌株。试验确定了低能N~+离子注入的适宜参数:注入剂量为60×10~(14)ions/cm~2,注入能量20 KeV,靶室真空度10~(-3)Pa。以5 s脉冲式注入,间隔时间为15 s。离子注入后,分别以液体发酵生物量(孢子量)及多糖产量为初筛和复筛标准,经遗传稳定性试验验证,筛选到了一株金耳多糖高产菌株,其产量较对照菌株提高了12.3%,液体发酵多糖产量(包括菌体多糖与发酵液多糖)达2.7 g/L。结果表明:低能N~+离子注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金耳诱变育种手段。  相似文献   

2.
以15株产赤霉素的藤仓赤霉菌(Gibberella fujikuroi)为出发菌株,对其脂肪酶活性、制霉素抗性、固态发酵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选育出赤霉素发酵生产的优良菌株。结果表明:筛选出2株遗传稳定性好、生产效率高的菌株GA-YJ1704、GA-YJ1715,其发酵效价分别为4.67、4.77 g·kg^-1(干基)。该研究结果对赤霉素固态发酵生产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猴头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北大学食药用真菌研究所保藏的猴头(Hericium erinaceus)He001菌株为试材,对其进行原生质体紫外诱变处理,共获得273株再生菌株,初筛获得14株再生菌株与出发菌株有明显拮抗现象,进一步筛选出8株再生菌株菌丝长速优于出发菌株,并通过酯酶同工酶电泳技术对该8株菌株进行菌种真实性鉴定。结果表明:8株菌株共检测到4谱带,分布于迁移率在0.41~0.59之间;H035与出发菌株的联合系数为0.33,与He001遗传差异最大;同时它在栽培常用培养基上长速优于出发菌株,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因此初步认定其为优良的再生变异菌株。  相似文献   

4.
以红掌组培再生植株中发生表型突变的植株为试材,采用PCR多态性分析的方法,研究组织培养再生植株中产生的表型变异株的基因变化。结果表明:利用筛选的8条ISSR引物进行PCR多态性分析,共获得73条扩增产物,其中多态性条带22条,多态性程度为30.2%。聚类树状图表明,"亚利桑娜"品种及其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遗传距离在0.0274~0.3636之间,它们之间具有非常相似的遗传背景。其中变异株V1与亲本相比,在基因型上的变化不显著,而变异株V2、V3、V4的基因型与亲本显著不同,有些条带消失,并产生了一些新的条带;在组织培养再生植株中产生的表型变异株可能是组织培养过程中通过遗传重组产生的新基因型,它们将为花卉育种提供一种新的种质资源来源。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可用于发酵高产活性物质的优良姬松茸菌株,利用150~601 Gy的60Co-γ射线对姬松茸(Agaricus blazei)原生质体进行辐照诱变,以菌丝生长速度、菌丝体生物量、多糖以及麦角甾醇产量为指标筛选优良再生菌株,并基于SCoT多态性分子标记对再生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经过筛选获得生长速度优于出...  相似文献   

6.
以58份核桃品种(优株)为试材,利用荧光SSR分子标记方法评价了58份种质资源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其遗传结构特征,构建NJ聚类图,以期准确了解58份核桃种质的遗传背景和亲缘关系,为核桃属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遗传资源的保存以及开发合理的育种方案和策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试验筛选出的15对SSR引物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共扩增出109个多态性等位基因(Na),平均每对引物的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7.26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Ne)3.069,平均观测杂合度(Ho) 0.519,平均期望杂合度(He)0.653,平均多态性信息量(PIC)0.603 5,平均香农指数(I)1.327。2)58份核桃品种(优株)间遗传距离范围为0.181~0.742,变幅为0.561,品种间遗传距离≥0.5的比例为44.19%,≥0.6的比例为13.5%,遗传基础较宽广,遗传信息丰富,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3)基于Nei遗传距离聚类分析,58份核桃品种(优株)可聚成3个类群,聚类结果与表型性状、亲缘来源有关,与地理位置相关度不大。4)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中,Q>0.6占比81.03%,基因混合来源比例较...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结球甘蓝高效遗传转化受体材料,以高代自交系YL-1、21-3、12J35、650为试材,比较不同材料具柄子叶和下胚轴的再生频率差异。在4份供试材料中,YL-1为最优转化受体,再生频率显著高于其他3份材料;YL-1具柄子叶和下胚轴的再生频率无显著差异,均可用于遗传转化。进一步对YL-1遗传转化过程中光照强度、Basta除草剂浓度、农杆菌侵染浓度等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发现光照强度为4 000 lx时更有利于不定芽诱导;除草剂最适筛选浓度为8 mg·L~(-1);农杆菌侵染浓度OD600=0.3侵染8 min,YL-1抗性芽再生频率最高。基于建立的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共获得47株抗除草剂植株,PCR检测显示其中12株为阳性,初步表明bar基因已转化到甘蓝中,转化率达到2.18%。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2株PCR阳性材料进行基因表达分析,均检测到bar基因高效表达。甘蓝高代自交系YL-1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可为今后结球甘蓝基因功能鉴定及重要农艺性状的改良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暗褐网柄牛肝菌菌丝生长有益细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用于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人工栽培的覆土和草炭中分离、纯化出40株细菌,经液体发酵试验和平板试验检测这些菌株对暗褐网柄牛肝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筛选出对暗褐网柄牛肝菌菌丝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的3株细菌(编号为:T24、T34、C1)。  相似文献   

9.
 用紫外线辐射处理胡萝卜雄蕊瓣化型不育材料7-0-8 ( 供体) 的原生质体, 与经15 mmol/ L 碘乙酰胺预处理的来源于可育材料66-3 的原生质体( 受体) 电融合, 获得了33 株再生植株。所有再生植株营养体形态特征与受体亲本一致, 染色体数目为18 条, 是二倍体。RAPD 分析表明, 所有再生植株核基因型与受体亲本一致; 线粒体特异性引物- STS4 引物PCR 扩增中, 所有再生植株均得到了与供体亲本一致的谱带, 而与受体亲本不同, 认为33 株再生植株均为胞质杂种。对4 株再生植株进行花期形态学鉴定, 全部为雄蕊瓣化型不育株, 进一步证实获得的为胞质杂种, 雄蕊瓣化型细胞质不育性已由7-0-8 供体转移到受体可育材料66-3 中。  相似文献   

10.
以“希尔”、“香玲”、红仁核桃‘Robert Livermore’及7个‘Robert Livermore’自然杂交F1代优株共10个核桃品种(优株)为试材,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揭示红仁核桃自然杂交F1代的遗传多样性,为红仁核桃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25对引物共扩增出120条带,多态性比率为80%,样品间的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271 0,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406 5,说明10个核桃品种(优株)间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遗传差异性较大;10个核桃品种(优株)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91 7~0.808 3,在遗传相似系数阂值0.704处,可将10个核桃品种(优株)划分为3类,其中“香玲”单独聚为一类,与其它9个品种(优株)亲缘关系较远,‘Robert Livermore’实生F1代中种皮颜色红色的聚为一类,种皮颜色黄色的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1.
利用胚状体再生植株,可以获得遗传稳定性好且数量多的再生植株,这对于建立高频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该试验以苹果新品种"鲁加5号"为试材,采用叶片再生方法,研究了其胚状体再生体系,为建立遗传转化体系奠定了基础。结果表明:MS+6-BA1.0mg·L~(-1)+NAA 0.20mg·L~(-1)为"鲁加5号"最适宜的继代增殖培养基。叶片的最佳放置方式为近轴面接触培养基。胚胎发育阶段最佳暗培养时间为10d。最佳体细胞胚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0mg·L~(-1)+NAA 5.0mg·L~(-1)+TDZ 0.5mg·L~(-1)。胚胎发育阶段,通过胚状体不同时期形态学组织学观察,显示胚状体发育时期经历原胚、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子叶胚和成熟胚阶段。  相似文献   

12.
凤尾菇原生质体再生株出菇能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凤尾菇原生质体再生菌株中,随机取出20株作瓶载,探索其出菇能力。后又将其产量最高的1株进行袋载扩大试验,现将结果简要报告于下:(一)材料与方法:供试凤尾菇原生质体再生菌株共20株,以凤尾菇出发菌株为对照。斜面培养基为PDA。栽培料为棉籽壳100公斤、蔗糖1公斤,石灰1公斤,水120~140公斤,拌匀后定量装瓶或装袋,常规灭菌,无菌操作接种,瓶栽各13瓶,扩大栽培各200袋。  相似文献   

13.
香菇菌株遗传多样性ISSR、RAPD和SRAP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SSR、RAPD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收集到的26株供试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将分析数据合并构建UPGMA亲缘关系树状图,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6株供试香菇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49~0.97,在相似系数0.61时可分为3个类群,具有相似遗传背景或来源于野生资源的菌株优先聚类在同一亚群,由5株野生菌株组成的第三类群与21株主栽菌株相似系数仅为0.50,存在非常明显的遗传差异.该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更好地解释供试香菇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加强野生香菇种质资源的评价和鉴定研究,将有利于我国现有主栽香菇的品种改良和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香菇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2018,(6)
对在浙江绍兴、庆元收集到的23株野生灰树花菌株进行预试验筛选,筛选出8株供试菌株与当地主栽品种进行拮抗试验和分子生物学遗传差异性分析,并进行菌丝培育和菇棚出菇试验。试验表明8株野生灰树花菌株存在遗传多样性,具有良好的驯化和选育潜力。  相似文献   

15.
匍匐小菊遗传转化过程中选择压力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以北京农科院生物中心新近培育的匍匐小菊品种"粉地毯"为材料,以叶片为外植体,建立"粉匍"的高效再生体系.试验共进行了6种不同培养基的筛选,研究了6-BA对于再生频率的影响,最终确立了6-BA的最佳浓度.在MS 6-BA(0.5 mg/L) NAA(0.1 mg/L)培养基上获得91%的再生率,在1/2 MS NAA(0.1 mg/L)培养基上诱导生根.在获得高效叶盘再生体系的基础上,又研究了植物遗传转化过程中常用的2种选择标记卡那霉素(Km)和除草剂(PPT)对菊花不定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大于8 mg/L的Km和大于0.4 mg/L 的PPT能够完全抑制试验材料的不定芽分化.试验最终确定了匍匐小菊对卡那霉素、草丁膦的适宜筛选浓度,分别为5 mg/L 和 0.2 mg/L,为以后进行匍匐小菊的基因工程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侧耳与香菇属间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侧耳、香菇皆属四极性异宗结合食用菌,其异核双核菌丝体均具“锁状联合”形态标记。本研究以PEG-Ca~(++)为诱导剂,以紫孢侧耳和香菇Cr-20的原生质体再生单核体为亲株,进行侧耳与香菇的属间原生质体融合,结果从1022个融合再生体中镜检出16个具锁状联合遗传标记的融合株。对1~4号融合株与亲株进行的拮抗反应、双单交配、过氧化物同功酶谱分析及菇形特征对比皆证明融合株确具双亲杂合体特征。出菇验证表明,融合株菌丝体长速均快于亲株,出菇期早,菇产量近于或高于亲株侧耳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从萝芙木的果实中分离得到5株内生真菌:LG-A、LG-B、LG-C、LG-D与LG-E,以5株内生真菌为试验材料,采用微量滤纸片法,研究了5株内生真菌发酵乙醇粗提物对苹果腐烂病菌、苹果轮纹病菌与苹果果实链格孢菌的抑菌活性,以期筛选出具有农用抗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菌株。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一步测定了菌株LG-B与LG-D乙醇粗提物的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菌株LG-B与LG-D对3种苹果病原真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LG-B与LG-D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抑菌活性较好,菌株LG-B对苹果腐烂病菌的EC50仅为16.2mg·L~(-1),LG-D对苹果腐烂病菌与苹果轮纹病菌的EC50分别为21.0mg·L~(-1)和52.8mg·L~(-1)。  相似文献   

18.
糙皮侧耳831原生质体再生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三株糙皮侧耳831原生质体再生株进行了温度、光线、pH及不同碳汽源试验,以探讨各菌株最适宜的生长条件。出菇试验表明再生株831—I的生物学效率为142%,出菇量比对照831高22.8%,是一株值得推广应用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9.
‘月月粉’连续开花习性遗传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开花(Perpetual blooming,PB)是观赏植物的重要性状之一,是中国月季对现代月季的重大贡献。然而月季连续开花性状的遗传基础至今尚未清晰。为研究中国古老月季品种‘月月粉'(Rosa chinensis‘Old Blush',用OB表示)连续开花习性的遗传规律,以其为母本,以一季开花(Single seasonal blooming,SB)园艺品种‘无刺光叶蔷薇'(Rosa wichuriana'Basye's Thornless',用W表示)为父本,构建了OB、W、F_1、F_2、BC_1OB和BC_1W等6个世代827个株系的二倍体遗传分离群体。遗传分离群体表型测定将开花表型分为连续开花和非连续开花(Non-perpetual blooming)2种类型。296株F_1和150株BC_1W群体均表现为非连续开花,表明OB连续开花性状受隐性基因位点调控。300株BC_1OB群体中83株为连续开花,223株为非连续开花,χ~2适合性测验符合1:3的遗传分离规律(P0.05),表现为双隐性基因遗传,表明‘月月粉'连续开花可能受双隐性基因位点共同调控。  相似文献   

20.
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808和0517为亲本,采用单孢杂交技术获得了香菇新杂交菌株0912(辽抚4号)。通过拮抗试验和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技术对杂交菌株辽抚4号进行遗传特性研究。拮抗试验结果表明:亲本菌株808和0517之间、亲本菌株808和杂交菌株0912之间的拮抗线都明显,均为褐色拮抗线,但亲本菌株0517和杂交菌株0912之间拮抗线较弱。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3个菌株分析表明:杂交菌株0912既含有亲本菌株808的一条特异性条带又含有0517的一条特异性条带,可以判定0912为亲本808和0517的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