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玛沁县历年草原虫口密度调查资料,研究了气候因子尤其是温度与降水对草原毛虫(Gynaephora alpherakii)虫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果洛州玛沁县草原毛虫的灾害严重,危害面积达14.67×104 hm2,1993年最高虫口密度达500头·m-2,2003年也较为严重;1971-2007年的37年间玛沁县的年平均温度呈升高趋势,降水量呈递减趋势;虫口密度与年平均温度、虫口密度与年降水量、虫口密度与年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之间均无显著关系(P>0.05)。虫口密度与前一年9月的降水量关系显著(P<0.05),与前一年9月平均温度、降水量二者关系显著,虫害的发生与前一年9月的水热条件密切相关,温度与降水适宜会使草原毛虫大量发生,导致严重虫害。本研究的结果与其他研究分析认为的“温度是草原毛虫生长发育的限制因素”这一结论并不完全一致,这是因为玛沁县近年来温度升高与降水减少,使得温度不再是限制因素,而草原毛虫进行羽化、交配、产卵、孵化所需求的9月降水量成为影响虫害发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20 0 4年5月底,青海省鼠虫害预测预报中心先后派出4个调查组,会同各地鼠虫害预测预报站和辖区县草原站技术人员分别对黄南州河南县,海北州祁连县、海晏县,玉树州曲麻莱县、治多县,果洛州玛沁县、甘德县,海西州德令哈市、乌兰县、天峻县、都兰县的草原毛虫、古毒蛾发生区进行了认真调查、核实。共设样方160 0多个。经实际测定和样方统计,今年草原毛虫、古毒蛾发生面积为5 2 .19×10 4 hm2 ,为害面积3 0 .83×10 4 hm2 ,其中草原毛虫发生面积3 8.47×10 4 hm2 ,危害面积2 2 .81×10 4 hm2 ,平均虫口密度81.7头/m2 ,最高达42 7头/m2 ;古毒蛾发…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青藏高原地区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为研究对象,通过MaxEnt模型模拟预测其在青藏高原的分布格局,利用刀切法(Jackknife)筛选出影响老芒麦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运用ArcGis软件对不同时期的老芒麦进行适生等级划分以及适生面积的计算.结果表明:老芒麦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4.
草原毛虫作为青藏高原区系中特有的昆虫种类,成为对草地危害最严重的有害昆虫之一。然而,关于草原毛虫生殖阶段的羽化、求偶和交配行为的研究报道尚少。基于此研究通过室内温度20±1℃,相对湿度75%~80%、光周期15L:10D条件下观察草原毛虫成虫的羽化、求偶和交配活动的差异。结果表明:草原毛虫羽化行为全天可见,雄虫羽化高峰期主要集中在10:00~12:00,而雌虫羽化高峰期集中在11:00~15:00和17:00~18:00两个时间段。羽化第3天发生求偶行为的虫数最多,第4d后开始逐渐下降,1,2和3日龄雌蛾求偶高峰期在16:30左右,而4,5和6日龄求偶高峰期在16:00左右。室内草原毛虫交配集中在9:30-19:30,交配高峰期出现在11:30和16:30左右,交配率高达55%和75%,且显著高于其他时间交配率(P<0.05)。由此可见,草原毛虫雌雄成虫羽化、求偶和交配行为存在差异性,可能与青藏高原特殊的环境条件和昆虫适应性进化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5.
张礼生 《草业科学》2003,20(5):39-39
20 0 2年是我国建国以来草原鼠虫害大发生年份之一 ,内蒙古、新疆等 1 4个省 (区、兵团 )草原鼠虫害累计发生 1 0 35 6 1万hm2 ,其中严重危害 3365 0 6万hm2 。尽管采取了多种必要的预防与紧急防治措施 ,但估算全国仍损失鲜草 1 5 1 4 2 8万t,折合经济损失 30 2 9亿元。根据近年来持续暖冬、过高的害虫残存基数、草原生态环境与自然天敌的衰减等现象 ,结合草原鼠虫害形成、发生的规律以及灾区生态演变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预测 ,2 0 0 3年全国草原鼠虫害仍呈大发生势态 ,形势依然严峻。预测 2 0 0 3年全国草原害虫依然为草原蝗虫、草地螟、草…  相似文献   

6.
2002年草原鼠虫害偏重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业科学》2002,19(4):77-77
由于残存基数高、暖冬和春夏高温少雨等因素的影响 ,今年全国各地草原鼠虫害发生规模较大。草原蝗虫、草地螟、草原毛虫、草原鼢鼠、长爪沙鼠、布氏田鼠等都较往年偏重发生 ,部分地区已成灾害。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省 (自治区 )党政部门高度重视 ,草原鼠虫害的防治已全面展开。据各地有关单位报告 ,今年我国草原鼠、虫害发生偏重于往年 ,特别是草原虫害 ,发生早、数量大、区域广、为害重。1 草原虫害1 .1 草原蝗虫 目前 ,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黑龙江、吉林、河北等地均已大面积暴发。全国累计发生面积 172 4 .73万km2 ,其中严重危…  相似文献   

7.
由于鄂尔多斯草原脆弱的自然地理因素和长期以来人为因素的破坏,为草原害虫提供适生环境,鄂尔多斯草原成为虫害的常发区和重发区。从1974年开始鄂尔多斯市进行大面积草原虫害防治,到“十五”期间,鄂尔多斯市草原虫害防治步人“灭效与环保并重”的综合防治轨道,“十一五”期间这一防治理念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推广应用。进入“十二五”,虫害灭治更加突出“绿色植保”理念,强化监测预警能力,重点加大生物防治比重。  相似文献   

8.
陈荣 《当代畜牧》2012,(8):64-65
<正>虫害是天然草原主要自然灾害之一,肃南县天然草原是全省虫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地域辽阔、草原类型多、蝗虫种群分布及发生期、发生量有很大的差异,虫害呈现出"五年二次灾、年年有小灾"的发生规律,严重制约着我县草地畜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了及早做好2012年草原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科学、准确地预测我县草原虫害的发生趋势,给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确保草地畜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我站及早安排部署,指定专人负责预测预  相似文献   

9.
为汇总各地草原鼠虫害调查数据和预测结果,分析预测今年全国草原鼠虫害发生趋势,并提出防治对策,全国畜牧总站于3月19日在北京召开2009年全国草原鼠虫害发生趋势分析会.农业部财务司、农业部畜牧业司、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全国畜牧总站的相关领导,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国家气象中心的专家,内蒙古、新疆、青海、四川、甘肃、宁夏草原鼠虫害防治机构技术负责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10.
为汇总各地草原鼠虫害调查数据和预测结果,分析预测今年全国草原鼠虫害发生趋势,并提出防治对策,全国畜牧总站于3月19日在北京召开2009年全国草原鼠虫害发生趋势分析会。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沙化特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占中国草地面积38%,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由于过牧、气候干旱等原因,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沙化状况日趋严重。随着草地沙化程度的加剧,土壤机械组成粗化、容重及固相率不断增高、孔隙度相比正常土壤明显降低、土壤含水量及储水量大幅度降低。同时,土壤有机质降低比率高达70.85%~97.24%,土壤剖面pH均呈现中性至微碱性反应;土壤pH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呈现出上部较低、下部偏高的趋势;土壤养分N、P、K都呈下降趋势。另外,随着草地沙化程度加剧,草群自然高度、盖度、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性均明显降低;禾本科、莎草科等优势植物被杂类草、毒草所取代;草地植物表现出对寒冷胁迫、干旱胁迫、强辐射UV-B、盐化、草地病害、放牧强度的生态适应性。沙化草地的土壤退化和植被退化相互作用,并具有负反馈效应。通过草地的沙化特征及沙化机理的论述,可为当地生态治理及基础研究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张秀敏  盛煜  南卓铜  赵林  周国英  岳广阳 《草业科学》2011,28(12):2074-2083
植被指数作为植被生长状态的最佳指示因子,已成为植被分类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解青藏高原温泉区域高寒草地植被的分布状况,利用野外样方调查获得植被点数据,结合MODIS/EVI遥感影像数据及数字高程(DEM)数据,综合分析各种高寒草地植被类型的EVI时序曲线特征及其生长环境的高程、坡度和坡向等地形特征,建立知识库并采用决策树分类算法对该区域的高寒草地植被分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总体分类精度为72%,Kappa系数是0.6,决策树方法能有效地分类和识别具有相似EVI时序特征的高寒草地植被。  相似文献   

13.
选取青藏高原5个省份共573块牧户草场,利用2000-2016年遥感、气象、社会经济等数据,计算牧户草场植被覆盖度,设定实证模型,综合分析确定了21世纪以来青藏高原牧户草场退化等级、各要素的变化趋势以及导致草场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研究区牧户草场退化面积占总面积的69%,以轻度退化为主;草场植被盖度的变化是自然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气候变化中,温度的升高和降水的增加对草场植被生长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不合理的经济发展要素和人口密度的增加会引起草场植被盖度的进一步降低。此外,距离城市越近的草地植被盖度越低。从变化的机理来看,草地载畜量与植被盖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超载放牧仍是导致青藏高原草地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寒牧区多年生人工草地持续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7,他引:26  
通过多年研究,找出了困扰高寒牧区多年生人工草地建设的“建植3—5年后急速退化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毒杂草侵入和草地土壤有效养分匮缺;通过连续13年的示范试验,证明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的逆转草地退化趋势,实现草地多年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草地生物量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方金  黄晓东  王玮  于惠  马琳雅  梁天刚 《草业科学》2011,28(7):1345-1351
利用青海省2006年8月地面样点实测的生物量,结合相应月份的MODIS植被指数数据,提取与样点对应的EVI和NDVI值,建立生物量与两种植被指数之间的关系模型,并分析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1)EVI与草地地上生物量的相关性强于NDVI。2)在不同盖度下,植被指数与生物量的相关性随着盖度的增大而增强。3)利用最优模型反演不同草地类型的逐月生物量,并分析研究区2002-2008年不同草地类型生物量的年季动态变化,发现草地生产力水平越高,草地生物量的年季变化越剧烈,说明该种类型的草地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越大;生产力水平越低的草地类型,则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度较低。  相似文献   

16.
马松江 《草业科学》2007,24(9):15-19
简要叙述了地处青藏高原西南的唐古拉山及可可西里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植被和草地资源目前的生态状况等,调查分析了造成草原退化的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其它因素,提出了防止草原退化的几项有效措施,为长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之路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7.
高原鼠兔对退化草地人工植被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高原鼠兔活动在“黑土型”退化草地上建植的人工草地上用堵洞法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当高原鼠兔的有效洞口密度达到60个/hm2时,人工草地优良牧草的地上植物量只有未危害草地的12%,牧草高度、盖度、密度均有大幅度下降;当达到80个/hm2时,优良牧草的地上植物量只有未危害草地的4%,牧草高度、盖度、密度进一步下降,人工草地开始向建植前的“黑土滩”演替。高原鼠兔通过对人工草地种群特征、物种多样性、土壤结构等方面的影响,来制约人工群落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西藏草原毛虫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草原毛虫是西藏草地的主要害虫,它对草地的危害是毁灭性的,导致牧草缺乏,生态环境恶化。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防治方法,采取合理的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草原毛虫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人工控制方法(移除和未移除),研究了草原毛虫对高寒草甸小嵩草草地植被群落(地上生物量、植被盖度、群落高度及植物多样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调查期草原毛虫种群数量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7月10日,最小值是8月11日。草原毛虫对草地地上总生物量影响不大,但对莎草科和杂类草植物地上生物量影响显著。草原毛虫显著降低莎草科生物量,增加杂类草生物量(P0.05),草原毛虫移除试验区莎草科的地上生物量比对照增加26.92%,而杂类草的地上生物量仅为对照的64.08%。草原毛虫对群落盖度影响不大,能够显著降低群落高度(P0.05),移除试验区的高度是对照区的1.43倍。草原毛虫对丰富度指数没有影响(P0.05),显著降低了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P0.05)。草原毛虫对草地群落的影响主要是由其选择性采食,改变了群落植物种的竞争关系,使其生态位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探究地下微生物驱动土壤生化过程,生物量碳氮含量特征及其控制要素,对高寒生态系统功能维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两种草地类型样带调查和研究,探讨了不同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类型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土壤微生物量氮(MBN)含量特征及其与气候、植物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寒草甸比高寒草原具有更高的土壤MBC和MBN含量;生长季降水量(GSP)与两种草地类型的MBC和MB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生长季均温(GST)仅与高寒草原MB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在生长季降水量的影响下,土壤全氮是影响高寒草甸土壤MBC和MBN的主导因子,土壤有机碳是影响高寒草原MBC和MBN的主导因子。研究结果可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