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果洛州玛沁县草原毛虫虫害发生与气候因子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玛沁县历年草原虫口密度调查资料,研究了气候因子尤其是温度与降水对草原毛虫(Gynaephora alpherakii)虫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果洛州玛沁县草原毛虫的灾害严重,危害面积达14.67×104 hm2,1993年最高虫口密度达500头·m-2,2003年也较为严重;1971-2007年的37年间玛沁县的年平均温度呈升高趋势,降水量呈递减趋势;虫口密度与年平均温度、虫口密度与年降水量、虫口密度与年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之间均无显著关系(P>0.05)。虫口密度与前一年9月的降水量关系显著(P<0.05),与前一年9月平均温度、降水量二者关系显著,虫害的发生与前一年9月的水热条件密切相关,温度与降水适宜会使草原毛虫大量发生,导致严重虫害。本研究的结果与其他研究分析认为的“温度是草原毛虫生长发育的限制因素”这一结论并不完全一致,这是因为玛沁县近年来温度升高与降水减少,使得温度不再是限制因素,而草原毛虫进行羽化、交配、产卵、孵化所需求的9月降水量成为影响虫害发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若尔盖毛虫(Gynaephora Ruoergensis)为研究对象,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pen Top Chambers,OTCs)和氮素添加模拟气候变暖与氮沉降的方式,研究气候变化对草原毛虫生长发育、体长、体重和存活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增温、施氮及增温+施氮条件下,草原毛虫在三龄期、七龄期、化蛹期、羽化期和产卵期的生长物候历期缩短;同时,伴随着草原毛虫生长发育模式(新陈代谢速率加快)的改变,毛虫个体体长和体重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增温和增温+施氮条件下,草原毛虫存活率显著增加,暗示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草原毛虫爆发及成灾的可能性增强。本研究在尝试揭示草原毛虫应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机制的同时,也为草原毛虫将来发生爆发概率的评估与科学防治草原毛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河南县草原毛虫危害严重,是由于其气候和草场类型适宜草原毛虫的生长.本研究从2010-2012年对河南县的草原毛虫发生情况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调查,并与三年的降水量和气温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个气候因素都与草原毛虫的虫口密度呈正相关,两者相比气温因素对毛虫密度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三江源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气候变化严重影响区域植被的生长与分布。雪灵芝(Arenaria kansuensis)作为三江源区典型高山植物,其分布动态变化对高山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基于物种分布数据和WorldClim气候环境因子,采用刀切法与相关分析确定影响雪灵芝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并构建MaxEnt模型,结合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 CMIP6)中的4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预测未来中期(2041-2060年)和远期(2061-2080年)雪灵芝潜在适宜分布区域,探求雪灵芝气候变化响应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当前气候条件下,中部地区更适合雪灵芝生存。在未来中、远期区域竞争路径(SSP370)气候情景下适宜区面积扩张,而其他情景下适宜区面积均下降,适宜区质心整体向东南迁移。2)大部分地区在中间路径(SSP245)气候情景下不适宜生存,尤其是西部治多县、格尔木市南部(唐古拉山乡)、曲麻莱县及东部的兴海县和共和县。3)影响其空间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为年降水量和最冷季降水...  相似文献   

5.
2013年,全围草原鼠害面积5.5亿亩,虫害面积2.3亿亩。草原鼠害面积较上年基本持平,呈现出发生期推迟,鼠兔危害加重,鼢鼠、沙鼠略有减轻,次要鼠种危害平稳的特点。草原虫害面积较上年减少0.3亿亩,呈现出发生时期推后、草原蝗虫危害减轻、草原毛虫危害持平、次要害虫整体减轻局部加重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正草原毛虫(Gynaephora qinghaiensis Ghou et Ying)是青藏高原草地上的特有危害虫种,多发于青海省的高寒草甸草地上,主要取食嵩草、苔草等牧草的叶尖、茎尖等幼嫩部分。草原毛虫危害面积占青海省草地虫害面积的73%以上,重度危害区在三江源地区,其中河南县是青海省草原毛虫的重发区和常发区。河南县连续几十年均有草原毛虫危害发生,全县各个乡村均有分布,平均密度为109.2头/m2,最高密度达  相似文献   

7.
<正>草原毛虫(Gynaephora spp.)也叫红头黑毛虫,隶属鳞翅目毒蛾科草毒蛾属,主要发生在海拔3 000~5 000 m的高山草原。青海发生的草原毛虫主要为青海草原毛虫(G.qinghaiensis)、金黄草原毛虫(G.aureata)、门源草原毛虫(G.men yuanensis)。毛  相似文献   

8.
同仁县多哇乡2006年发生草原毛虫虫害面积2.3万hm2,对危害严重的面积1.3万hm2,进行了防治,平均灭效达97.6%,防治效果显著,有效地控制了草原毛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根据川西北草原鼠虫害发生与消长规律,结合2006年入冬前测报站监测情况和2006年气候、自然灾害与草原退化状况等因子进行综合分析,预测2007年全省草原鼠虫害发生、危害情况。2007年全省草原高原鼠兔、高原鼢鼠等鼠害仍将大面积发生,危害面积将增加;草原毛虫、草原蝗虫特别是西藏飞蝗发生面积、发生区域也将有所扩大,在部分地区(石渠县洛须镇、甘孜县卡攻乡)将发生西藏飞蝗高密度危害群体。  相似文献   

10.
曹慧  朱文琰  赵新全 《草业学报》2016,25(1):268-272
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敏感区域之一,门源草原毛虫作为青藏高原东北部高寒草甸的主要害虫之一,虫害爆发时造成牧草短缺,引发家畜口膜炎甚至死亡。因此,未来持续增温情况下,门源草原毛虫的表现对当地畜牧业生产安全至关重要。通过野外控制试验,探讨增温(日增温1.2℃/夜增温1.7℃)和放牧对草原毛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显著提高了幼虫生长速率和蛹重,雌蛹增重比率约为雄蛹的2倍。增温显著缩短了草原毛虫幼虫期(雌性幼虫4.4 d、雄性幼虫7.0 d)和蛹期(雌蛹3.6 d、雄蛹4.6 d),而且引发雄性先熟,即雄成虫羽化时间较雌成虫早5.0 d。增温放牧处理下,草原毛虫的生长速率提高9%、雌蛹增重26%。可见,未来持续增温的高寒草甸牧场,门源草原毛虫适合度升高,对当地草场和家畜的威胁加大,需加强害虫的监控和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