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耕地保护是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手段,积极开展耕地保护分区研究,对强化耕地管护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不侵占耕地仅是耕地保护的基础,寻求农户对耕地可持续性耕作服务的投入,强化农户耕作意愿对耕地保护的重要性才是最终目的。从耕作可达性的视角来细化耕地保护分区,构建耕地可达性模型,并引入耕作服务需求与供给等概念,着重介绍了耕作供应总量、耕作需求总量、耕作服务能力系数以及耕作可达性指数等相关参数的计算。以浙江省宁海县为例,介绍了耕作可达性模型在研究区域的实践。结果表明,从人力、经济、土地三方面构建的耕作供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能够客观反映宁海县耕作实际情况;基于耕地可达性指数的耕作分区,在综合考虑耕地质量和耕作距离的影响下,可将全县耕地划分为重点保护区、积极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不同保护区施行不同保护措施。该研究可为细化耕地保护分区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平原地区耕作单元地块的几何特征及其对机械耕作的影响,以黄淮海平原曲周县为样地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耕作单元地块的平均面积、平均长度、平均宽度分别为0.16hm2、102.2m、17.1m,且其面积、长度、宽度的数值均分布离散。耕作单元地块的长度与面积呈显著(P0.01)正相关,函数关系呈幂函数特征。耕作单元地块长度与宽度呈显著(P0.01)负相关。每公顷耕地因耕作单元地块田埂边界的存在会产生非有效耕地0.03hm2。耕作单元地块的边界密度、平均宽度之间呈显著(P0.01)负相关,函数关系呈幂函数特征。耕作单元地块的形状呈狭长形,其长边方向不一致,且交通不便。单个农户耕作单元地块的位置分布离散。因耕作单元地块的面积较小、长度较短,其平均机耕效率、平均机耕工作行程率均较低。在黄淮海平原农用地整治中,应切实进行耕作单元地块归并及耕地规模化流转,以增加耕作单元地块的面积、长度,改善耕作单元地块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3.
邵平  项洪强 《农家参谋》2022,(11):63-65
近年来,不科学的耕作种植模式以及环境污染恶化严重,导致现存的耕地出现一部分土壤肥力落后,沙化土质严重等问题,以至于人均可耕地面积的减少.在面对此种耕地情况的变化,农业部门经过相关的研究,提出了有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本文通过讲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与推广,实现提升农业种植效率,减轻种植户的种植压力,提升可耕作面积,促...  相似文献   

4.
采集传统耕作方式下,陕西延安市安塞县南沟村不同耕作年限新造耕地土壤样本,分析耕作年限对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造耕地土壤极为贫瘠、养分含量低。传统耕作、施肥方式在耕作初期对土壤速效养分含量、酶活性、微生物量及微生物多样性等指标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提升作用,其中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蔗糖酶、脱氢酶活性出现了显著性提高,功能性细菌大量出现。至耕作8年时,各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全钾、速效钾含量呈现出了显著性下降,功能性微生物减少。上述结果足以证实,传统耕作方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新造耕地养分含量低、土壤肥力不足的问题,也无法长时间的维持土壤微生物结构平衡。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各个领域都得到高速发展,当前我国农业及相关产业发展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近些年我国耕地现状不容乐观,耕地破坏、污染越发严重,我国耕地正在以每年十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流失,耕地质量正在逐年下降,土地肥力严重下降,可见耕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实践证明,机械保护性耕作对我国耕地保护起着积极作用,耕地保护至关重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新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广保护性耕作意义重大。本文将对农业机械保护性耕作的推广展开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6.
耕地所有权与耕地规模经营试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劳动力进城,耕作的劳动者数量减少,耕地规模经营势在必行。规模经营不等于规模拥有耕地,耕地产权尚未明晰之前,规模经营者只宜于拥有耕作权,不宜于拥有产权。保留耕地的原有隶属关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西藏生态环境脆弱,耕地保护性政策及措施不到位,使西藏耕地保护面临严峻的形势,加之小城镇的现代化等所带来的盲目性更加剧了这一趋势,本文旨在从保护性耕作这一角度,阐述了西藏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了保护耕耕作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耦耕新事     
周昕 《农业考古》2000,(1):202-202
“耦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按农艺需要而适当结合的耕作方法,由于它结合的前提必须是两人或两件农具,因而产生了“耦耕”这个名称。这种耕作方式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而出现不同的形式。所以“耦耕”耕作方式,从一开始它就不是只有一种形式,在历史上也从来没有消失过,只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可能会变换为不同的农具、不同的协作形式。直到近代和当代仍可见到各种耦耕方式。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变化,农业机械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例如,由于种种原因,常期以来,耕地、播种、收割不能…  相似文献   

9.
农民要致富,应该找准致富路。对人多田少的地方,农民要在有限的土地上发家致富,更要巧做文章。丰城市桥东镇葛塘村委会草坡村民小组的农民,面对人均只有四、五分的土地,从本地实际出发,大胆调整种植业布局,推行“稻——油”耕作方式,使100多亩耕地全部栽上两系杂交中稻65002,从而有效地防止了耕地的粗放经营和撂荒现象,确保了耕地种植面积的落实,群众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草坡村是如何做的呢?笔者就此作了一番实地调查。  相似文献   

10.
从山区、半山区的伊通满族自治县耕地特点,总结具备该耕地特点的地区农作物保护性耕作模式特点,并提出完善与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