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大冶市为例,基于大冶市2005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土地变更登记数据,分析了大冶市5年间的耕地动态变化情况,构建并定量分析了耕地侵占因子指标体系,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耕地易被侵占区进行了风险等级划分。结果表明,建设用地侵占是大冶市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大冶市有48.56%的耕地位于被侵占风险较高的区域,耕地保护工作形势严峻;耕地被侵占的风险存在地区差异,陈贵镇、东岳街道、金湖街道、罗家桥街道、茗山乡等乡(镇、办事处)的耕地所面临的被侵占风险要高于其他乡(镇、办事处)。  相似文献   

2.
依据2006~2011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据,考量不同类型的外资持股对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的约束影响。结果表明,外资持股未能有效制约大股东侵占行为,不同性质的境外投资者对抑制大股东侵占的作用存在差异。QFII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的侵占,而银行、保险和证券公司持股均不能对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形成有效监督和制约,不仅未减轻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反而加重了上市公司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强调数量上的占补平衡,易忽视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上的优化。本文以嘉鱼县为例,研究区域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方法。结合全县耕地和规划基本农田分布特点、土地分等定级等资料,以2009年、2012年遥感解译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数据,构建优化指标,并应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开展区域基本农田空间布局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调整后簰洲湾镇、新街镇基本农田数量较原来增多,而其余6个镇数量相对减少;确保把自然属性良好的耕地优先划为基本农田、剔除零星片块使基本农田连片程度有所提高。基本农田划定结果可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广安市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笔者认为广安市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存在以下不足基本农田保护指标过大(256836.36 hm2);重视指标控制,轻空间控制;保护的位置缺乏科学规划等.通过基本农田的保护现状的研究,确定了广安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基本农田的保护数量(hm2)和保护重点.在新形势下,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在指标的基础上,更需从上空间上、质量上和类型上开展基本农田的保护,以确保广安地区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大伙房水库上游流域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在地形差异上的转变过程,探讨流域内自然和人文等因素在土地利用空间变化中的作用,以大伙房水库上游流域的1987,2002和2015年3期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和DEM数据为数据源,分别进行土地利用分类、构建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和计算地形位指数并进行梯度分级,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以及利用分布指数,分析各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利用变化图谱类型的地形梯度效应,探讨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和农田,林地主要分布在中、高地形梯度,而农田、建设用地和水体主要分布在低地形梯度,草地主要分布在低、中地形梯度。1987~2015年间林地和草地面积减少,农田、建设用地、矿体面积增加;土地利用变化图谱以稳定型为主,占总研究区面积的65.56%,其中稳定型在中高和高地形位梯度占优势,且以中高地形位上的林地稳定不变为主要类型,占稳定型图谱的78.46%;前期变化型、后期变化型、反复变化型和连续变化型的优势区段均在低、中地形位梯度上,各变化图谱中均以中、低地形梯度上的林地和农田的互相转化为主要变化类型,且1987~2015年间农田有从低向较高地形较梯度推进的趋势。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地形梯度分布特征是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整体较为稳定并趋于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的毁林开荒和侵占农田的现象,需要加强土地利用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6.
白三叶对禾草草坪的侵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兰州市滨河南路的公路草坪条件下研究了白三叶对禾本科草坪的侵占性。发现白三叶对于不同的禾本科草坪的侵占能力差异很大,对紫羊茅草坪的侵占能力最强,试验进行40个月后,白三叶草的侵占面积可达71.25%,侵占深度达382.6cm;对高羊茅次之;对草地早熟禾草坪的侵占能力最弱,侵占面积仅为16.56%,侵占深度132.5cm;多年生黑麦草由于自身的退化较快,在后期的抗侵占能力大幅减弱,最终被白三叶完全取代。与白三叶草的共存能力紫羊茅最差,高羊茅稍强,草地早熟禾最强。  相似文献   

7.
基于岩性分区的北京市密云县土地利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北京市密云县各岩性区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岩性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和约束状况,通过实际调查,并借助GIS软件,将北京市密云县1∶5万地质图进行矢量化,形成岩性分区图,并结合密云县土地利用类型和结构,以7个岩性区为研究单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密云县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中林地占绝对优势,其与岩石的分布密切相关;第四系沉积物类型区的土地利用类型齐全程度最高,优势度很低.岩性差异影响着土地利用在数量结构和空间格局方面的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宝鸡市川道台塬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5、2000、2007年3期宝鸡地区的TM影像,利用3S技术手段,对宝鸡市川道台塬区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宝鸡市川道台塬区的景观基质为耕地景观;建设用地快速增长,是研究时段内增长最多的土地利用类型;1995年到2000年间,研究区内新兴建设用地增加较多,侵占大量耕地,在政府"建设用地占补平衡,确保基本农田面积稳定"的政策下,又开垦了大量耕地补偿,新耕地主要来源于草地;2000年至2007年间,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表现较前期更加剧烈,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频繁,在复杂的变化中,城镇化速度加快,林业工程建设在宝鸡市初见成效,使建设用地和林地稳步增加,而水域和草地减少较为明显。景观变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建设用地景观斑块出现了连接整合的过程;整个研究区内各土地利用类型向同类型分散、不同类型间邻近、各类型间彼此混杂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坡度、高程、到地面水体距离、地质灾害以及石漠化6大自然因素,土地利用类型和到主干道距离2大社会经济因素以及基本农田、自然保护区和保护水域3大生态安全因素为评价因子,利用加权叠加法,对涪陵区进行了建设用地适宜评价,将适宜性等级划分为适宜、限制和禁止建设3个等级,并对各适宜性等级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0.
以安福县为例,通过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别从高程、坡度与坡向三个方面,对研究区内的耕地、园地、林地、建设用地和自然保留地五种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空间格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的影响很大。不同地形因子不同级别下的主导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各土地利用类型的优势区域不同,相同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地形级别下的土地利用的数量和结构也存在很大差异。通过对土地利用的结构和空间布局分析,将有助于实现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不同地形上土地利用类型的合理布局,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为研究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徐搏  李淑杰  王雨虹  张帅  李宏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528-10530,10535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范围、位置的选择是落实土地整治规划项目、实现粮食增产的重要基础.该研究以长春市域乡(镇)为基本单元,基于长春市基本农田建设潜力分区,构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评价体系,并定量筛选长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为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确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目标及空间布局提供技术依据.结果表明:长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总规模1 072 026 hm2,其中限制建设区面积359 183 hm2,主要限制因子为黑土流失;依据2011年长春市基本农田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资源禀赋和产能潜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共涉及56个乡镇,总面积规模679 643 hm2;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011 ~ 2015年长春市需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35 800 hm2,万亩(667 hm2)以上连片高标准基本农田36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可实现新增粮食产能1 566kg/hm2,农民新增平均纯收入1 052元.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玉米配方施肥,通过耕地地力调查,依据耕地地力评价标准,将青冈县耕地划分成4个等级.同时按其评价等级、≥10℃活动积温和玉米产量,并结合"3414"试验基础数据,将青冈县耕地划分成高产田施肥区、较高产田施肥区、中产田施肥区和低产田施肥区4个施肥区域,进而做出与其相对应的适合玉米种植的推荐施肥量,即高...  相似文献   

13.
基于农用地分等更新的基本农田规划问题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A市B区为例,在农用地分等更新的基础上,评价规划划定基本农田的质量。分析表明,不考虑农用地分等更新本轮规划划定基本农田利用等为16.82等,考虑农用地分等更新后基本农田利用等提高了0.08等,但仍比上轮规划降低了0.11等。最后,分析了本轮规划划定基本农田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是城市发展定位对基本农田保护考虑不足;二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忽视对基本农田质量的检查;三是土地整理后优质耕地未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四是农用地分等成果更新不及时。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加强对基本农田质量的考虑;将土地整理后的优质耕地优先划入基本农田;及时进行农用地分等更新,将农用地分等成果纳入"一张图"工程。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新疆县级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库车县耕地地力进行评价.[方法]在GIS支持下,应用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及成果,利用新疆库车县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划分法确定评价单元7 352个,采用模糊评价、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等,选取了土壤管理、物理及剖面性状、化学性状等3个方面12个影响因子,[结果]全县 73 553.52 hm~2耕地可分为6级,其中一级地7 713.07 hm~2、二级地20 526.13 hm~2、三级地14 621.53hm~2、四级地11 987.8 hm~2、五级地11 302.33 hm~2、六级地7 402.53 hm~2,分别占库车县耕地总面积的10.49;、27.91;、19.88;、16.3;、15.37;和10.06;.[结论]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  相似文献   

15.
从确定延边州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及区域分布的角度出发,构建包含自然地理条件、土地利用状况、粮食生产能力、基础设施条件以及区域发展条件5个方面、14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将基本农田按照基本具备高标准条件、稍加整治和需全面整治3类区域进行划分,为延边州科学规划、高效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基本具备高标准条件的基本农田建设条件较好,共31 359.67 hm~2,分布在敦化市和安图县;稍加整治的基本农田存在一些不足,面积为70 093.97 hm~2,主要分布在敦化市、安图县、延吉市等县市;需全面整治的基本农田则应在田、水、路、林、村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整治,面积共197932.92 hm~2,在全州广泛分布。  相似文献   

16.
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对新疆基本农田变化驱动力进行了探讨。得到新疆基本农田数量变化驱动力主要有三类:经济发展因素、政策影响因素、农业科技进步因素;根据粮食需求预测出发,给出新疆2010年的基本农田的预测值;针对新疆特殊的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前,宁夏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项目正稳步推进。对成熟灌区进行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优化,提升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比重,实现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益,保证基本农田质量,完善田间基础设施,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要内容。针对农田布局现状,积极探索了适应不同区域的规划方案,通过调整农田布局形式、改明沟排水为暗管排水,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与产出率。  相似文献   

18.
GIS技术在定西市农用地定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甘肃省定西市城市规划区为例,选择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区域因素为定级因素,借助MapGIS软件将研究区农用地划分为Ⅰ、Ⅱ、Ⅲ、Ⅳ4个级别,并得到了定西市农用地级别成果图.研究表明:定西市农用地整体上呈中心分布,且明显受交通条件和阻碍物的影响;Ⅰ、Ⅲ、Ⅳ级农用地质量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会保持相对稳定,而Ⅱ级农用地质量会随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对福建省基本农田保护现状进行分析 ,指出在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在可持续发展条件下实施基本农田保护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土地开发整理的工程类型可分为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和防护林建设4项工程.地貌类型是影响区域土地开发整理难易程度的主要因素,决定着各类项目的投资规模和各分项工程的投资比例.本研究以保定地区为例,通过对中山区、低山丘陵区和平原区3种地貌类型区实施的开发整理项目进行分析,探求各类项目的投资规模及其分项工程投资比例变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