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齐民要术》成书于北魏,其作者为贾思勰。现被大多数农史专家所接受的是,贾思勰为齐郡益都人,与贾思伯、贾思同为同族兄弟,与刘仁之等人颇有来往。本文将结合史料,在前人关于贾思勰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贾思伯等人的生平,进一步考证贾思勰的身世背景,官僚阶层及仕途之路,深入分析《齐民要术》成书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孙金荣 《农业考古》2013,(1):333-338
贾思勰生平事迹资料匮乏,未知或存疑问题多,籍贯故里研究缺乏实证.但对相关资料研究和实际考察,基本判断:贾思勰与贾思同非一人,但贾思勰、贾思伯、贾思同系同宗同族同辈堂兄弟的可能性最大.故贾思勰亦当先祖籍武威,九世祖避祸来齐,故里在北魏青州齐郡益都县(县治约在今寿光城南十里).至于贾思勰故里的准确地点可推知可能与贾思伯、贾思同一样在北魏青州齐郡益都县钓台里,但尚待进一步研究确认.北魏益都县行政区划地图有别于今青州市(1986年前名益都县)行政区划地图.贾思勰故里在不同朝代归属地有异,笼统地说是益都人、青州人、寿光人是不当的.  相似文献   

3.
《齐民要术》作者贾思勰为官高阳太守,郡治究竟在北魏青州高阳(今山东临淄境内)还是瀛州高阳(今河北高阳县),研究者认识不一,多有分歧。本文通过研究北魏职官制度和王爵封授制度发现,两处高阳郡有王国封地与一般治郡的区别,这是辨析贾思勰为官"高阳太守"郡治的新思路。依据王国封地与一般治郡职官称谓不同以及诸王"不之国"和"刺史任州回避封地"制度为前提,查找到的史证依据显示,北魏青州高阳一直是高阳王的封地,而贾思勰为官高阳太守的郡治为瀛州高阳。  相似文献   

4.
<正>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说:"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安全历来是国家安定的首要之务。"渤海粮仓"山东项目区的科技人员自2012年"渤海粮仓"项目立项以来,以黄河三角洲作为主阵地,扎根盐碱地,让昔日的盐碱荒滩变成了丰饶秀丽的沃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渤海粮仓"山东项目区首席专家欧阳竹投身盐  相似文献   

5.
《齐民要术》中"宅田七十步之地"与"亩产百石"的粮食产量释读,受到历史时期和制度演变的局限。本文在综合运用文献史料,并充分借助前人对中国田制史以及度、量、衡的考古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出结论:"宅田七十步之地"并非住宅中的田地,而是未仕士族的近郊之田;通过辨析北魏历史时期与各种制度演变的因素后,对贾思勰所述"七十步之地,亩产过百石"的产量验证,找到了合理解释。但"亩产百石"在不同的时期所指的产量值并不固定,因此与《氾胜之书》中的"亩产百石"只是一种数据巧合。这也为考证不同历史时期的粮食产量问题提供了可参考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范蠡养鱼经》到梁代就已散失了,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引录了它。笔者认为,《齐民要术》中的《养鱼经》既不是范蠡本人所写,也不是西汉末年无名氏的作品,而是贾思勰在搜集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广泛请教许多有经验的渔民,并经过实际观察,进行比较和验证以后撰写成的。  相似文献   

7.
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关于地主“治生之学”的丰富内容,集中反映了地主阶级经营农业来增加财富的微观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受北魏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而产生,是对前代农业经营管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和贾思勰的三重身份有关。  相似文献   

8.
贾思勰《齐民要术》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农学思想,是农圣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圣文化以其鲜明的主体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以忠于职守、勤政为民为主要特征,以重农爱农、善为民谋利为基本内容的职业精神是农圣文化主体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反映了贾思勰作为北魏时期的一名地方官吏,以人民为中心,在其位谋其政的职业操守,这一职业精神仍然是我们需不断传承和坚持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一、引种理论的发展从公元6世纪至今,国内外提出的植物引种理论约20余种(表1)。最早出现的引种理论是我国后魏时期贾思勰提出的“习以成性”原理;到了明朝徐光启提出“三致其种”的理论。从贾思勰到徐光启共经历1100多年,这一时期是引种理论发展的萌芽时期,以徐光启提出的理论影响最大。进入20世纪,在达尔文生物进化理沦的指导下,先后出现了十七、八种植物引种理论,对植物引种实践最有影响的有德国林学家玛依尔提出的“气候相似论”,苏联生物学家米丘  相似文献   

10.
冯青 《农业考古》2016,(4):229-231
北魏时期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然由于流传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错、讹、衍、夺,加之其语言接近口语,号称为难读之作。其中卷六中"劳戏"之训释,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今结合文献用例和方言口语,认为"劳"有"忧思"、"爱念"义,"劳戏"即是"好戏"、"贪玩"。  相似文献   

11.
一、苏子的简介苏子一种具有特异香气的一年生草本唇形科植物,别名苏子,原产我国。紫苏种子称苏子,亩产可达100~150公斤,含油30~50%,榨出的油色浅淡似茶油,透明,味道芳香宜口。苏子油含有丰富的n-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从古至今,紫苏种子和紫苏油都是民间食用中的调味精品,有食疗珍品之称,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说:"苏子雀甚嗜之,必须近人家种矣。收子  相似文献   

12.
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是中国重要的农书,在中国农业史和农学史上有重要的价值和重要的贡献,在中国文化史上同样有重要的遗产价值;表现在:一是贡献了中国智慧;二是彰显了魏晋南北朝时代独具特色的文化人格魅力;三是为中国文化留下了重要的农业文化文本。  相似文献   

13.
《齐民要术》与商品生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不但记载了北魏及其以前的农业生产经验,而且也记载有相当多的商品经济内容。本文从农、林、牧、副、渔业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其中的商品经济内容,从而指出贾思勰不仅具有传统的“农本”思想,也具有以工商致富的“富民”思想。  相似文献   

14.
研究《齐民要术》文本,我们不难发现,科学精神作为贾思勰一以贯之的创作思想坐标,已成为《齐民要术》农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突出特点,历经千余年的发展,依然是中国乃至世界农学史上的宝贵财富。本文分析了科学精神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重点从贾思勰对全书谋篇布局的体例安排,重视和提倡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注重农业科学技术的总结、应用和推广等三个层面,对《齐民要术》农学思想科学精神内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同时,选择了几则典型的原始记载,进一步印证了《齐民要术》农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当代价值,以期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学习、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一千四百余年前,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上记载了一个速测韭菜种子发芽率的方法:"若市上买韭子,宜试之,以铜铛盛水于火上微煮韭子,须臾芽生者好,芽不生者浥郁矣。"但他没有说明如何微煮,许多人认为这一方法已经失传。最近,中国医学研究院药用植物试验场裕载勋同志从该场老技工于怀善同志(过去是韭菜"把式")处得知这一方法,原来它并没有失传,而是被当成秘方流传下来。  相似文献   

16.
以“现代、科技、希望”为主题的第九届菜博会将于4月20日在山东寿光举办,与往届相比,本届菜博会将新增农展馆、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研讨会等四大新内容。  相似文献   

17.
"农民丰收节"是党中央特别为全体中国农民设立的伟大节日,既是广大中国农民庆祝和享受农业丰收的重要节日,也深刻体现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国家意志。北魏时期贾思勰所创作的农学著作《齐民要术》就归纳出食为政首、要在安民、富而教之、用之以节的农业发展思想精髓。鉴于《齐民要术》在中国农业史上的重要地位,以书中涉及的山东中北部地区为例,结合文献记载,探讨"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历史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8.
《齐民要术》系公元六世纪,后魏时期贾思勰所撰的一部农业专著。它既是对前人生产经验的继承,也是对当时黄河流域农业生产情况和我国劳动人民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是目前我国以及世界上被完整的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部农业科学历史名著。《齐民要求》分为十卷,九十二篇,加上一篇序言和卷端杂说,约十二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正如贾思勰在该书“序”中所说:“起自农耕,终于醯(Xi)醢(hǎi),资生之业,靡不毕书。”也就是说从耕种操作,到作醋制酱等,凡一切与农家生活有关的内容,无不囊括其中。《齐民要术》在我国及世界农业生产技术中,都有深远的影  相似文献   

19.
我国约有6000年的养鹅历史,北魏时期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就已有相关详细记载。在悠长的历史中,鹅与人民关系密切,并逐渐与民风民俗相融合,再兼鹅本身有别于其他家禽的特殊形态和品  相似文献   

20.
<正> 《齐民要术》系公元六世纪,后魏时期贾思勰撰写的一部农业专著。它既是对前人生产经验的继承,又是对当时黄河流域农业生产情况及我国劳动人民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该著内容丰富多彩,是目前我国以及世界上被完整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部农业科学历史名著。本文仅就《齐民要术》对作物育种科学的贡献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