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棉铃虫幼虫体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铃虫幼虫体色变化很大,1997-2000年对采集于新疆阿拉尔垦区和巴楚县棉田的棉铃虫六龄幼虫体色进行分类比较时,发现有十五种变异型。  相似文献   

2.
不同饲料对棉铃虫幼虫体色遗传及药剂敏感性影响的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饲料对棉铃虫幼虫体色变化有影响,用嫩棉叶喂养的幼虫,其体色以黑色、红色、绿色、绿褐色为主,其中黑色比率最高达32.3%,用人工饲料喂养的幼虫,其体色以绿褐色,黑色,红色,灰褐色为主,其中绿褐色比率最高(31.6%),利用纯化3代的不同体色交叉组合配对,其后代体色遗传不规律,与其亲代体色相一致的幼虫占多数,利用质量浓度为10%的功夫和20.5%的保丰乳油,点滴法测定触杀效果,结果表明,绿色和灰褐  相似文献   

3.
不同饲料对棉铃虫幼虫体色变化有影响 ,用嫩棉叶喂养的幼虫 ,其体色以黑色、红色、绿色、绿褐色为主 ,其中黑色比率最高达 32 3% ;用人工饲料喂养的幼虫 ,其体色以绿褐色、黑色、红色、灰褐色为主 ,其中绿褐色比率最高 (31 6 % ) .利用纯化 3代的不同体色交叉组合配对 ,其后代体色遗传不规律 ,与其亲代体色相一致的幼虫占多数 .利用质量浓度为 1 0 %的功夫和 2 0 5 %的保丰乳油 ,点滴法测定触杀效果 ,结果表明 ,绿色和灰褐色是较敏感的类型 ,红色和黑色为不敏感的类型  相似文献   

4.
对白银区武川乡玉米田棉铃虫进行田间调查的结果表明,棉铃虫在当地1a发生3代,其中以二代幼虫为害最重。幼虫主要为害果穗顶部的幼嫩籽粒和花丝,分别占总虫量的59.9%和33.9%;蛹在20cm以内土层中越冬,其中以0~15cm土层内居多,占越冬蛹量的94.7%。建议在二代棉铃虫1~2龄期,选用50%辛硫磷乳油、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等农药适当用量进行喷雾或涂抹果穗花丝,可获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对麻点豹天牛幼虫、蛹的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研究表明:麻点豹天牛在昆明地区2年发生1代,以卵和幼虫越冬。该虫在树干中生活的历期占一生中的90%以上。通过对在树干中的生长发育进程及一系列体色变化和蜕皮过程的观察,测定出幼虫的虫龄为11龄,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53℃,有效积温为328.95℃。  相似文献   

6.
一、棉花害虫 (一)害虫: 1.棉铃虫和土产芽虫*Heliothis punctiger Wallengren(实夜蛾属之一种):这两种害虫在外形、习性和生活环境方面非常相似,卵均呈珍珠白色。老熟的棉铃虫幼虫体色由浅绿至褐色,土产芽虫的幼虫体色由灰白至暗绿。新羽化的棉铃虫蛾前翅中部有一明显的肾形斑,而土产芽虫翅上的斑则是弥漫的。棉铃虫后翅黑带的中部向后缘处有一灰白块,而土  相似文献   

7.
室内增效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丙溴磷对棉铃虫幼虫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与甲胺磷混配对棉铃虫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以1∶6.25配比增效最为显著,增效效果达19.1%;混配成的45%申丙磷制剂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共毒系数为158.4,温室盆栽棉苗药效好于50%甲胺磷,与40%丙溴磷防效接近。  相似文献   

8.
重组增效蛋白对棉铃虫的弱化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进一步拓展广谱高效生物增效剂——重组昆虫病毒增效蛋白P96的应用潜能,研究了P96对棉铃虫幼虫生长发育和成虫产卵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与饲喂清水相比,棉铃虫幼虫取食P96后体重增长极显著减缓,发育延迟,累计化蛹达50%的时间推迟2.1~3.4d,蛹重减轻4.90%~5.21%,成虫产卵量减少52.62%~65.68%,P96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有明显的弱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转双价基因棉对高抗Bt棉棉铃虫的抗虫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喂饲法,测定了转双价基因棉(中棉41、SGK321)、转单价基因棉(中棉29)及常规棉(苏棉12)对抗性和敏感棉铃虫的抗虫性。结果表明:转双价基因棉主茎叶片对抗性和敏感棉铃虫初孵幼虫的抗虫性明显高于或稍高于转单价基因棉,且随棉花生长发育期的推移抗虫性下降速度较慢,如第8叶后中棉41(ZM41)对抗性和敏感初孵幼虫的平均死亡率分别为80.0%~40.0%和100%~85.6%,而中棉29(ZM29)分别为30.0%~15.6%和84.0%~71.1%。转单、双价基因棉生长中后期主要受害部位对抗、感棉铃虫的抗性高低次序均为:嫩蕾、顶部嫩头、侧枝嫩叶,其中转双价基因棉嫩蕾对敏感棉铃虫和顶部嫩头对抗性棉铃虫的抗虫性显高于转单价基因棉。转单、双价基因棉对抗性棉铃虫的抗虫性低于敏感棉铃虫。  相似文献   

10.
天蚕不同蛾色产卵与幼虫体色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蛾色分离、产卵数量、幼虫体色、茧色和茧质调查结果表明:蛾色不同其造卵数和产卵数有差异,产卵数量最高的是黄色蛾早×黄色蛾6组合,平均为260粒,产卵净度达86.5%。浅灰色、黑色和暗黑色产卵量较低;幼虫体色可分为浅黄色和绿色2个类型,幼虫体色不同,其茧色也有差异,可分为黄色、浅黄色、浅绿色和绿色;不同茧色的茧层率差异不显著,雄茧高于雌茧的茧层率1%左右。  相似文献   

11.
就棉铃虫和烟青虫对寄主的选择和适应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①烟青虫对食物的选择性比棉铃虫强 ,适应植物、获取营养的能力较弱 ,这可能是烟青虫的寄主范围较窄的原因之一②即使是昆虫的适食寄主 ,植物同样也能产生阻碍其消化和利用的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电生理技术对棉铃虫、烟青虫雌成虫在几种常见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下的触角电位反应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棉铃虫、烟青虫通过嗅觉作用寻找适宜寄主都存在一定的有效范围。二者对几种常见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的触角电位反应有一定的相似性 ,但烟青虫的触角灵敏度更高。由此证明 ,烟青虫的触角嗅觉在寄主选择中起的作用比棉铃虫的更重要 ,也更专化。  相似文献   

13.
豫西山区烟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季节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象西山区烟田田间系统调查发现,1998,1999和2000年该地区烟田的田间节肢动物群落分别为68,58和69种(类)组成。其季节特征根据烟草的生育期不同可分为3个阶段,捕食和寄生性天敌在数量上构成了控制烟草害虫的优势类群。多样性分析显示,前期较低而后期增加,在6月上中旬多样性、稳定性指数最高;对烟草生产影响比较大的害虫有烟蚜、烟青虫和棉铃虫。  相似文献   

14.
抗虫棉对长江棉区棉田昆虫种群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抗虫棉对棉铃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抗虫棉对非鳞翅目害虫及天敌种群的影响 ,初步提出了长江棉区抗虫棉田害虫综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5.
2000-2001年在新疆喀什叶城县研究了转Bt基因棉MD-80不同发育阶段对棉铃虫的抗性表达和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果表明:1)转Bt基因棉棉叶对棉铃虫初孵幼虫有2个抗性高峰期5月中下旬和7月底,抗虫性分别为94.5%和83.3%,8月份抗性最低(22.7%),而河南的研究表明8月份正是第2个抗性高峰,抗虫效果高达93.8%;2)7月上旬棉株不同器官抗棉铃虫的强弱依次为:棉苞叶(96.7%),棉蕾(74.2%),花瓣(60%),棉叶(50.2%),棉铃(30%),花蕊(26.8%);3)转Bt基因棉对不同龄期棉铃虫抗性随着龄期的增大而降低;4)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均匀度顺序依次为普通棉对照田(不进行任何防治,0.7706和0.1883),Bt棉药防田(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0.3968和0.0931),Bt棉自控田(仅依靠自然天敌控制害虫,0.2211和0.0549),优势集中性依次为Bt棉自控田(0.9264),Bt棉药防田(0.8625),普通棉对照田(0.6881),表明普通棉对棉田的节肢动物群落最稳定,Bt棉药防田次之,Bt棉田自控田最差。  相似文献   

16.
性诱剂对花生田棉铃虫和小地老虎防治效果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2012连续两年利用性诱剂开展花生田棉铃虫和地老虎的防治试验,并比较不同诱捕高度及诱捕器类型对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棉铃虫性诱剂悬挂在花生上方60 cm,使用小地老虎性诱剂悬挂在花生上方20~60cm,诱捕效果最佳;对两种靶标害虫,三角型诱捕器的日均诱蛾量均显著高于桶型诱捕器;从防治效果看,第一年小地老虎和棉铃虫幼虫虫口减退率分别为41.7%、40.0%,花生植株受害率分别降低44.4%、36.3%;连续诱捕两年后防治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幼虫虫口减退率分别为63.6%和69.6%,植株受害率分别降低60.0%和73.7%。  相似文献   

17.
室内测定与田间试验表明 :雨水和土壤含水量对棉铃虫种群有较大的抑制作用。棉铃虫卵经雨水浸泡 8h,幼虫孵化率明显下降 ;中等雨水对棉铃虫卵有较大的冲刷作用 ,雨量越大 ,卵被冲刷的数量越多 ;初孵幼虫经雨水浸泡 1 h,其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 ;土壤湿度对棉铃虫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化蛹初期与羽化前 ,2 5 %的含水量对虫蛹有致死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棉铃虫幼虫取食烟草后对附近健康植株直接防御水平的影响。[方法]以普通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为研究系统,分析棉铃虫幼虫取食烟草后,烟草释放的挥发性气体对附近健康植株直接防御水平的影响。[结果]在处理组试验中,当天4株烟草B上共置幼虫70头,第2、3、4、5、6、7天它们的幼虫总成活头数(平均每株烟草上的幼虫头数)分别为29(7.2)、12(3.0)、4(1.0)、2(0.5)、2(0.5)和2(0.5)头。在对照试验中,当天4株烟草B上共置幼虫80头,第23、、45、、67、天它们的幼虫总成活头数(平均每株烟草上的幼虫头数)分别为62(15.5)、16(4.0)1、5(3.8)、12(3.0)、12(3.0)和11(2.8)头。[结论]该研究为确定烟草间是否存在植物通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分期接虫和分期回收的方法,研究常规棉与转基因棉品种棉铃虫寄生性天敌在不同棉花品种间的寄生作用。结果表明:棉铃虫第2~4代发生期以及卵期和幼虫期,转基因棉品种的棉铃虫卵、幼虫寄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棉品种。棉铃虫卵期的寄生蜂主要为拟澳洲赤眼蜂(Tricogramma confisum),幼虫寄生蜂为棉铃虫齿唇姬蜂(Compoletis chlorideae)等。由此可见转基因棉对棉铃虫寄生性天敌存在非亲和效应。通过对转Bt基因棉国抗22及其亲本泗棉3号棉铃虫不同世代间卵、幼虫寄生率的纵向比较,发现同一品种棉花上不同世代间棉铃虫卵寄生率差异不显著,而幼虫寄生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0.
何海  朱燕  刘宁  晁群芳  刘小宁 《新疆农业科学》2012,49(12):2254-2262
[目的]研究新疆一枝蒿提取物黄酮及萜类提取物对棉铃虫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影响,探明外源有毒物质对该解毒酶表达规律的影响,阐明棉铃虫与植物次生物质相互作用的机制,为发展新型无公害植物源农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新疆一枝蒿中分离提纯黄酮与萜类提取物,以室内饲养棉铃虫(3龄幼虫)为对象,利用生物测定、实时荧光定量PCR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别测定新疆一枝蒿中黄酮与萜类提取物对棉铃虫的毒杀效果及其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上对GST表达的影响.[结果]黄酮和萜类提取物对棉铃虫3龄幼虫在24 h时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是21.4和4.1 mg/100 g,在48 h时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是19.3和3.1 mg/100 g;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GST在mRNA水平的表达量受到诱导,时间效应为当黄酮和萜类提取物浓度分别为20和2 mg/100 g时,GST在12 h时能够被两种物质显著诱导表达,而在24 h时表达受到抑制;浓度效应为在18h时,黄酮和萜类提取物浓度分别为20和2 mg/100 g时显著诱导GST的表达,而在40和4 mg/100 g时抑制GST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结果表明,萜类和黄酮在时间和浓度效应上都能显著诱导GST蛋白表达,并且蛋白水平在时间与浓度效应中的表达趋势与mRNA水平相类似.[结论]GST对外源物质新疆一枝蒿的黄酮提取物和萜类提取物存在积极响应,低浓度或短时间内黄酮和萜类均能诱导GST的过表达,从而化解外源毒性,而浓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则抑制其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