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去年五月份我国部分省份发生猪无名高热病(后经专家诊断该病系由变异性的猪蓝耳病病毒引发,又被称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以来,猪无名高热犹如凶神恶煞般地始终在威胁着我国的养猪业。据统计,仅今年1~5月份我国就因猪无名高热病造成1.8万头猪死亡。当前,又至猪无名高热病的高发期,为进一步做好防治工作,农业部最近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要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切实加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力度,保障养猪业稳定健康发展。为配合农业部的这一批示精神,我们决定自本期开始在“现代养猪”栏目中开辟“猪无名高热大家谈”专栏,通过此栏目,我们将向广大的读者介绍一些全国各地防控猪无名高热病的经验和做法,敬请广大的读者关注。在此,我们也真诚地希望广大的农科院所的曾医专家、规模养殖场的技术工作人员以及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踊跃投稿,共同把这一栏目办好。[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3.
4.
5.
6.
杨汉春教授谈今年的猪无名高热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日畜牧兽医》2006,(10):19-19
近段时间以来,猪的无名高热病成为业内人士普遍关注的焦点。据了解该病最早出现在今年的5月底,以南方为主,主要发生在小规模猪场和散养户,死亡率达70%左右,有的猪场猪只甚至“全军覆没”。对于该病的病原菌目前还没有确定,但大部分人士都倾向于是由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病、流感为主,继发感染细菌病而引起的。现将有关专家的观点刊登如下,以供参阅。[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8.
9.
陈忠富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1992,(2)
1991年7月份以来,我处流行一种无名高热传染病。由于我兽医门诊部条件有限,无法进行细菌学检验,故不能确定病原菌的名称,笔者暂称之为“无名高热”或“Q热”。我在临床实践中做了大量实验性治疗,结果是:磺胺类药物效果不佳,故排除弓形体病;常用扰生素类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等效果不佳;呋喃类药效果更不好。经过多次筛选,氨苄青霉素最为敏感。为了尽快扑灭疫情,帮助养猪户及兽医同行诊治,现将具体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答:事实上.引起猪体温升高的因素是很多的。就您提出的问题,我是这样想的:许多地方反映“猪无名高热”没法治,越治死得越快!为什么?!根据我们在第一线解剖的病例看,绝大多数病死病例均表现为混合感染,即一个猪身上同时有两种甚至更多种疾病的典型病理变化。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2008年5月底,邯郸地区部分猪场开始出现以呼吸急促、全身发红等症状病例;6月中旬,猪场出现相同症状病例增多,并频频出现死亡;6月~7月在整个邯郸爆发以高热持续不退、呼吸急促、全身发红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猪病疫情,该病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疫情高峰期,保育猪发病率30%一60%,死亡率40%~50%,大猪发病率高为50%一60%,死亡率10%,给猪场及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经专家及I临床治疗控制实验研究,基本有效控制了疫情大规模爆发,生产基本恢复正常。总结过去经验,用中西结合疗法防治该病,取得明显效果。现将我们对该病的调查研究以及总结经验在推广应用中所遇到的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从6月中旬开始,在江西地区及周边地区不断发生猪病疫情,大部分发病猪场患猪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50%~80%,给发生该疫情的猪场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多数专业人员认为该疫情病原较复杂,一般为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猪流感、伪狂犬等一种或多种病毒与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临床上较难控制,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本刊得到相关信息后,立即联系养猪业内的相关人士,就此病的情况作了采访,现报道如下.由于本病尚未有一个明确的定论,农业部及各科研机构对此病的调查、研究尚在进行中,因此大家的观点仅为养猪人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从6月中旬开始,在江西地区及周边地区不断发生猪病疫情,大部分发病猪场患猪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50%~80%,给发生该疫情的猪场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多数专业人员认为该疫情病原较复杂,一般为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猪流感、伪狂犬等一种或多种病毒与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临床上较难控制,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本刊得到相关信息后,立即联系养猪业内的相关人士,就此病的情况作了采访,现报道如下。由于本病尚未有一个明确的定论,农业部及各科研机构对此病的调查、研究尚在进行中,因此大家的观点仅为养猪人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