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猪无名高热”即猪无名高热综合症,是一种在夏秋季节高发,以持续高热和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猪病,主要发生于育成猪和部分母猪,具有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发病率高、治疗效果差,经济损失大等特点。近年来,“猪无名高热”的发生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中国兽医杂志》1982年4期刊出“关于指“无名高热”病的研究”一文,在我国兽医科学领域中的猪的“无名高热”病研究,各抒己见,开展争鸣,这是一种可喜现象。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一些养猪密集地区出现以高热、不食、呕吐等症状为主的“猪无名高热症”.由于对真正的致病原因不甚明了.导致盲目采取防治措施.结果收效甚微。许多人认为是圆环病毒病、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附红细胞体病、弓形体病及猪巴氏杆菌病等各种病原菌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鉴于不能明确的确定该病是何病因引起,则以猪只出现明显高热症状而将此病称为“猪无名高热症”。因此建议科学的饲养管理.加强防疫措施.严格执行科学合理的免疫接种.严禁杜绝饲喂发霉变质饲料等措施来预防本病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4.
李传新 《北方牧业》2007,(12):14-14
自去年五月份我国部分省份发生猪无名高热病(后经专家诊断该病系由变异性的猪蓝耳病病毒引发,又被称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以来,猪无名高热犹如凶神恶煞般地始终在威胁着我国的养猪业。据统计,仅今年1~5月份我国就因猪无名高热病造成1.8万头猪死亡。当前,又至猪无名高热病的高发期,为进一步做好防治工作,农业部最近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要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切实加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力度,保障养猪业稳定健康发展。为配合农业部的这一批示精神,我们决定自本期开始在“现代养猪”栏目中开辟“猪无名高热大家谈”专栏,通过此栏目,我们将向广大的读者介绍一些全国各地防控猪无名高热病的经验和做法,敬请广大的读者关注。在此,我们也真诚地希望广大的农科院所的曾医专家、规模养殖场的技术工作人员以及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踊跃投稿,共同把这一栏目办好。[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复方奎宁治猪“无名高热”谭明轩(湖北建始县畜牧局445300)1993年春秋,我县生猪“无名高热”流行,发病猪共2.8万头,死亡率高,交通方便的地区死亡率达90%以上。我国从50年代就有猪“无名高热”的报道,到目前为止,专家们对此病仍说法不一,有的说...  相似文献   

6.
猪“无名高热病”一名以前偶尔见于兽医专业刊物上,到了2006年,兽医专业媒体上猪无名高热病一名出现的频率明显增多.这与同期在我国由南到北流行的猪病相吻合.人们联想此期正在流行的猪病就是猪“无名高热病”。此名也许不科学,但可与已知病原体引发的猪高热病相区别,有利于指导猪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7.
猪无名高热这个名词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每逢临床防治上遇到难度大、一时未能搞清楚的猪病 ,则被称之为无名高热。其实猪无名高热并非无名。如 2 0世纪的 60年代人们称猪瘟为无名高热 ,70年代人们称猪附红细胞体病为无名高热 ,80年代初人们称猪弓形体病为无名高热 ,90年代人们将非典型猪瘟 (亦称温和型猪瘟 )和猪嗜血杆菌病都称为无名高热。由于这几种病在当时没有能从病原、发病机理、临床诊断上搞清楚 ,防治措施跟不上 ,因而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目前这几种病在上述几方面均已搞清楚 ,而且在大部分地区已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无名高热”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猪病,猪是恒温动物,在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中,能够依靠体温调节维持恒定的体温。当机体在致因素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机能发生改变,产热和散热的对比关系失调,即产热增加,散热减少,而使体温升高。但单纯性体温升高与发热是不同的,所谓“高热”是指体温升高超过正常体温2℃以上,同时根据家畜体温变动特点,发热又可分为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回归热四种类型。而“无名高热”也是属于发热范围之内,笔者认为,它与一般常见发热症状有不同之处特点,“无名高热”呈稽留热型的高热,在抗菌素(主要青、链霉素、头孢类)药物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9.
信息大观     
专家预测:猪无名高热病将在明年2月份平息本刊讯(记者吕津)11月17日,由石家庄绿健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和保定市养猪协会主办的猪病研讨会在保定东方大酒店召开。会上北京艾福美兽医事务所的余平良做了“猪无名高热病的紧急控制方案”的报告。他指出近期流行的猪的无名高热主要由猪变异性蓝耳病病毒、猪流感病毒、猪瘟病毒、Ⅱ型圆环病毒、猪伪狂犬病毒、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毒、猪肺炎支原体病毒混合感染造成,并从生物安全策略、疫苗策略、消毒卫生策略、药物保健策略四个方面对当前流行的猪无名高热的紧急预防方案进行了讲解。其间提到由于国内该…  相似文献   

10.
养猪生产中时常发生一种原因不明,发病突然,以高热、皮肤发红或发斑、粪干尿少为特征的发热综合症。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多发,用抗生素磺胺类和解热药治疗只能缓解一下当时的症状,停药后体温又照常升高,迁延不愈。故有人称之为无名高热。其实猪无名高热,并非无名,而是因为几种高热传染病如非典型猪瘟、猪嗜血杆菌病、弓形体病和猪附红细胞体病等引起,由于基层兽医临床鉴别诊断能力差,防治措施跟不上,面对具体疫病流行而束手无策时,便陷入无名高热的困惑。因此,猪群一旦发生“无名高热”,要及早鉴别诊断,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一段时间,养猪界讨论最多、最热门的话题就是猪无名高热病。关于猪无名高热病是什么病?是新病?还是旧病复发?虽然还没有定论,但多数专家的普遍看法是由多种病并发或继发感染引起的。无论如何.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就是如何防治?需要我们根据成功的临床经验暂时拿出一些措施方案。为此,本站现将本人及有关专家所提出的有关该病的防治措施综合整理归纳如下,供养猪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猪无名高热病是从2006年从我国南方数省开始暴发的一种流行性疾病,该疾病主要以高热、呼吸道疾病为主要的临床症状,对于猪只的生长造成重要的影响,给养殖户带来重大的损失。笔者以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的猪无名高热病的症状以及临床治疗为依据,探讨猪无名高热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李国江 《当代畜牧》2014,(30):14-15
猪附红细胞体病在世界各地发生,流行广泛,常呈隐性感染,难以防控。该病究竟以什么方式传播,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并且与很多疫病混发、继发,常以“同病异症或异病同症”的表现困扰着人们,并被冠以“无名高热”的罪名。同时兽药市场品种繁多,疗效不佳,也给生猪生产和临床诊治带来很大的困扰。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通过细致的临床诊疗研究,提出行之有效的治疗办法,终于还原了“无名高热”在本辖区内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14.
<正>猪高热病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伴发其他一些疫病的综合症。以高热、发病急、死亡快为特征的一种猪无名高热综合症,类似于猪蓝耳病,又有很大不同。1高热病病因高热病是免疫抑制疾病综合症,导致高热病的因素有多种:  相似文献   

15.
国内不少单位自七十年代中期对猪无名高热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江苏农学院(1976)根据全面的综合诊断证实,苏北地区的猪无名高热系由猪瘟病毒所引起。1977年上海、江苏、北京及辽宁等地相继从无名高热患猪体内分离到弓形体,因此  相似文献   

16.
最近,国内部分省市先后发生“猪无名高热综合征”,即人们常称的“猪无名高热”。此病传染快,死亡率高,常规治疗方法疗效不明显,使许多猪场猪只死亡,损失惨重。近来,我们反复进行各种治疗方法的对比试验,摸索出一套使用猪白细胞干扰素治疗“猪无名高热”的综合治疗方法,现推荐给  相似文献   

17.
<正> 猪附红细胞体病(E.Suis)是由附红细胞体(Eqerythrozoon)寄生于猪红细胞表面及其血浆中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其主要临诊特点是:高热、全身皮肤发红、贫血、黄疸。国外,曾有人称该病为“黄疽贫血病”或“猪赤兽体病”。国内,有人称该病为“火烧症”、“无名高热症”或“猪红皮病”。该病在我国各地己流行很久,因病原问  相似文献   

18.
猪高热病又被称之为"高热综合征"、"猪无名高热病"或"猪高热征"。它是一种在夏秋季节多发,以持续高热、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病症。具有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治疗效果差、经济损失大等特点。本文论述了生猪高热病的发病特点,症状及病理变化,提出防治措施,希望为防治猪高热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2006年5月至10月份,先后在安徽、江西、浙江、湖南、湖北、江苏等省份部分地区发生了以猪体温升高,皮肤发红和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猪病,称之为“猪无名高热综合症”或“猪高热综合症”,并先后波及到南方其他省和北方一些省,市,造成大批猪只死亡,给养殖户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该文就该病流行特点及防控对策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仅供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20.
曾佑全 《畜牧市场》2009,(11):47-48
近几年,我国养殖业频频爆发各类疫情:2001年爆发的猪附红细胞体病,2004年以来接连不断的禽流感疫情,2005年四川省发生的人感染猪链球菌疫情,2006年在江西、河北、河南等地爆发的“猪无名高热”,到2007年“猪无名高热”已在全国各地蔓延,以上疫情对养殖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我们很难预知以后又有怎样的新疫情等待着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