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贵州省三穗县6个规模养鸭场发病或濒死鸭各脏器中分离细菌,经细菌培养特性、染色、镜检并结合生化试验和PCR鉴定,共计分离出137株7个属的细菌,其中埃希氏菌、葡萄球菌、鸭疫里默氏杆菌为主要优势分离菌.随机选取3种优势菌稀释成含菌量为109 CFU/mL的菌悬液,按0.3 mL/只腹腔注射BALB/c小鼠,统计其死亡率,并观察其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分析其致病性.结果显示,埃希氏菌和葡萄球菌均可引起BALB/c小鼠的死亡,致死率分别为23.3%和16.7%,对死亡小鼠进行剖检可见明显病变;而鸭疫里默氏杆菌对BALB/c小鼠基本无致病性,致死率为0;生理盐水对照组致死率为0.结果表明,养鸭场细菌性疾病存在混合感染且情况严重,3种主要分离菌中埃希氏菌和葡萄球菌对小鼠存在致病性,而鸭疫里默氏杆菌对小鼠基本无致病性.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湖羊场临床乳房炎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特征,对患病湖羊乳样中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分离得到3种乳房炎病原菌,共计28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4株,大肠杆菌10株,粪肠球菌4株;耐药试验结果显示,3种病原菌均对左氟沙星、庆大霉素、氯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  相似文献   

3.
奶牛乳腺炎是制约奶牛养殖效益和奶品质的主要疾病之一,为了解当前长春市某大型集约化奶牛场奶牛乳腺炎病原菌流行和耐药情况,本试验对该场奶牛乳腺炎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对采集的119份临床型乳腺炎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鉴定的病原菌进行小鼠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场奶牛乳腺炎发病率在4%左右,初产牛乳腺炎发病率明显高于经产牛,乳腺炎发病率还与胎次、年龄等因素相关。本试验共分离鉴定出木糖葡萄球菌49株(42.2%)、松鼠葡萄球菌39株(33.6%)、大肠杆菌15株(12.9%)、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4.3%)、无乳链球菌3株(2.6%)、菠萝泛菌3株(2.6%)、产酸克雷伯菌1株(0.9%)和铜绿假单胞菌1株(0.9%);其中菠萝泛菌、无乳链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小鼠具有较强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的耐药性普遍存在,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种类最多。除无乳链球菌外,其他菌株均对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敏感,可作为该场奶牛乳腺炎治疗首选药物。本试验通过对该场乳腺炎调查、分离菌鉴定和耐药性分析,为该场乳腺炎的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调查西藏地区牦牛源腹泻病原菌的流行情况和耐药性,通过分离鉴定、K-B法和PCR检测,对拉萨市林周县某牛场的40份牦牛粪便样品进行了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研究.结果显示:本试验共分离得到40株牦牛源大肠杆菌,沙门菌未在本试验中分离得到.耐药性试验结果表明:40株牦牛源大肠杆菌分离菌株对β-内酰胺类和磺胺类药物均出表现不...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浙江省宁波市大黄鱼细菌性病原的流行种类及其耐药性,2021年在宁波市大黄鱼主要养殖区域,现场采集临床发病或濒临死亡的个体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同时,对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比较各药物对菌株的MIC中位值(MIC50)。结果显示:从采集的93尾大黄鱼中,共分离到25株细菌。其中,1—5月分离到8株杀香鱼假单胞菌,5—8月分离到10株弧菌(溶藻弧菌和哈维氏弧菌各4株,副溶血弧菌2株),8—10月分离到5株鰤鱼诺卡氏菌,此外5月还分离到2株美人鱼发光杆菌。分离到的病原菌普遍对盐酸多西环素和氟甲喹敏感,尤其是盐酸多西环素,5种菌株的MIC50均小于0.06 mg/L;两种磺胺类药物对病原菌的MIC50较往年有明显下降趋势(杀香鱼假单胞菌除外),而两种酰胺醇类药物的抑菌效果一般;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分离到的同种细菌,其耐药性并不完全一致。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对药物的感受性存在差异化,因此在药物选择及剂量上应参考药敏试验结果,不可盲目用药。该结论将为养殖过程中某阶段特定细菌性病害防控提供参考,同时也为规范、精准使用渔用抗菌药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对无锡6个奶牛场做了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调查,并对采集的63份临床乳房炎乳样和61份隐性乳房炎乳样分别做了细菌学检查,将样品分别划线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普通肉汤琼脂平板、Todd-Hewittbroth(THB)琼脂平板进行分离纯化培养。挑取纯化平板上的单菌落进行生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引起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肠杆菌等。药敏试验表明,三种主要致病菌对多种抗生素都产生了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绵阳市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奶牛乳房炎是对奶牛危害最大、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影响世界乳业的主要因素之一。据报道,国内外乳房炎发病率在46%~80%之间;而且降低奶产量,影响奶品质,危害人类健康,给奶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奶牛乳房炎是病原微生物、环境、管理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病原微生物是最主要的因素,也是导致奶牛乳房炎难以控制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迄今为止,人们已从奶牛乳房中分离到了130多种微生物,根据其来源和传播方式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接触传染性病原微生物,它植于乳腺并通过挤奶工或挤奶机传播,包括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  相似文献   

8.
上海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为了获得上海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及其药物敏感性的系统资料并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提高奶牛乳房炎防治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在上海郊区4个奶牛场采集的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患牛的126份奶样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共分离到萄葡球菌,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3种主要病原菌107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74株,占分离菌株的69.16%;无乳链球菌27株,占分离菌株的25.23%;病原菌单独感染率为48.78%,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单独感染率达39.02%;病原菌混合感染率占51.22%,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混合感染.主要病原菌对头孢拉定、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敏感,对大多数抗菌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氨苄青霉素产生了完全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潍坊市当前奶牛乳房炎的发病以及病原菌的种类和耐药性情况,为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参考,采集潍坊市6个奶牛场临床型和隐性型乳房炎奶样各100份,进行了细菌分离和鉴定。结果细菌检出率为91.50%(183/200),细菌混合感染奶样占检出细菌奶样的84.70%(155/183);共分离到265株细菌,其中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占38.11%,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4.34%,大肠杆菌占16.98%,这些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将这些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敏感率高的药物依次是头孢喹肟(80.59%)、恩诺沙星(68.35%)、头孢噻呋(68.35%)和氟苯尼考(67.51%),耐药率高的药物依次是青霉素(37.97%)、链霉素(26.16%)和四环素(10.55%)。  相似文献   

10.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血清型及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北京、河南、天津及广西等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种类和乳房炎的流行情况,在这些地区采集了临床型乳房炎奶牛新鲜奶样82份,分离到13种110株细菌,其中大肠埃希菌2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链球菌38株。血清型研究表明,大肠埃希菌以O13、O17和O91为优势血清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血清型主要集中于Ⅵ型及复合型。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利福平耐药严重,对其他15种测试药耐药率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达81.25%以上,对其他14种测试药耐药率均低于31.30%;链球菌较上述2种细菌耐药性强,对链霉素等5种药物耐药率均高于52.60%,除万古霉素外,对其他10种药物呈不同程度耐药。3种细菌对氧氟沙星、恩诺沙星、复方新诺明和甲氧苄啶较敏感,这4种药可作为这些地区治疗奶牛乳房炎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1.
鸭副粘病毒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疑为流感的病死鸭肝、脾和肾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该病毒能凝集鸽红细胞,并能被康复鸭血清、新城疫标准阳性血清抑制,但不能被EDS、禽流感H5、H7、H9血清抑制;电镜观察见到形态不规则、囊膜表面具有密集纤突的病毒粒子,直径100~200nm.部分生物学特性表明:该分离毒具有较强的毒力,其对鸡胚和番鸭胚的最小致死量的平均致死时间(MDT)为43.6和48.6 h;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和番鸭胚成纤维细胞均能引起细胞病变,且该病变能被康复鸭血清、新城疫标准阳性血清中和,而不能被GPV、MPV、H5、EDS血清所中和.人工感染1日龄雏番鸭和50日龄鸡均可发病并能回收到病毒.上述结果初步表明该分离毒为鸭副粘病毒.  相似文献   

12.
江苏某养殖场种鸭突然发生散发性死亡,为了探究其死亡原因,本研究通过临床解剖观察、病原分离、生化试验、药敏试验、雏鸭人工感染试验和致病性试验对分离菌株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分离菌为革兰阴性短杆菌,在麦康凯培养基和LB培养基中呈现圆形灰白色菌落,在血琼脂培养基中呈现出β溶血;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菌为维氏气单胞菌(A.veronii);药敏结果显示该菌对头孢氨苄、氨苄西林等10种抗生素敏感;人工感染试验显示该菌可造成雏鸭的死亡;小鼠的致病性试验显示该菌对小鼠的LD50为5.0×10^6.5cfu。总之,本实验从病鸭中分离到1株A.veronii,并筛选出敏感药物,为A.veronii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微生物培养法和PCR法对沙门氏菌进行分离鉴定。采用MIC法对13种抗菌药进行药物敏感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饲料源沙门氏菌耐药程度远低于禽源沙门氏菌,仅对3种药物出现耐药,而禽源沙门氏菌对10种药物同时耐药,且耐药率达100%。  相似文献   

14.
用LMT法对川渝地区134头泌乳奶牛的491个乳区进行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调查,并对阳性乳样进行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被检奶牛患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为70.90%,乳区阳性率为35.64%,175份阳性乳样的细菌检出率为90.86%,病原菌单独感染率为10.69%,混合感染率为89.31%;共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3种主要病原菌134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93株,占分离菌株的69.40%,链球菌34株,占25.37%,大肠杆菌7株,占5.23%;主要病原菌对呋喃妥因、新生霉素、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较好,对大多数抗菌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青霉素和链霉素则完全不敏感,耐药程度接近100%。  相似文献   

15.
通过LMT法、乳汁pH检验法和体细胞直接计数等方法相结合,对冀东地区3个大型奶牛场、8个奶牛养殖户选取的1 021头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流行病学调查与病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60.63%(619/1021),乳房炎阳性乳样品中细菌分离率达88.21%(546/619)。从543头隐性乳房炎患牛的阳性乳区乳样中分得细菌共4类14种菌82株,其中葡萄球菌36株,占43.90%;链球菌33株,占40.24%;肠杆菌类8株,占9.76%;棒状杆菌5株,占6.10%。冀东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  相似文献   

16.
番鸭副粘病毒1型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自表现神经症状、腹泻、病死率较高、腺胃粘膜局灶性出血或溃疡及肠道粘膜出血为特征的病死番鸭肝脏中分离到病毒,经电镜观察、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鉴定为副粘病毒1型.以SPF鸡胚测定其平均致死时间(MDT)为51 h,对1日龄SPF鸡的脑内接种致死指数(ICPI)为1.74,表明该毒株属强毒株.经肌肉注射途径攻击10 d雏番鸭致死率达66.7%,表明该分离毒对雏鸭有高度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7.
对来自河南郑州、许昌、周口等20个地市101个鸡场的161份疑似沙门菌感染的病料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试验。通过细菌分离培养、形态染色、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致病性试验,结果分离鉴定出33株沙门菌,且均具有明显的致病性。药敏试验发现,33株分离株除对头孢曲松较为敏感(51.5%)外,对其他13种药物均呈不同程度耐药性,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最高,为81.8%(27/33),其次为喹诺酮类药物,且表现为交叉耐药现象。对环丙沙星产生耐药性的菌株占分离株总数的75.7%(25/33),对诺氟沙星耐药的菌株占69.7%(23/33),对氧氟沙星耐药的菌株占63.6%(21/33)。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分离菌株对各种药物的耐药性不同,同一地区的分离菌株对各种药物的耐药性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对某猪场采集的猪鼻腔棉拭子进行猪链球菌的分离纯化及鉴定,采用琼脂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对鉴定出的猪链球菌进行药敏试验,以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NCCLS)的抑菌圈直径和临界浓度做为判断标准。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培养特性、染色特点、形态观察、生化试验及PCR鉴定,分离到10株猪链球菌。10株猪链球菌对青霉素G(PEN)、阿莫西林(AMO)的耐药率最低,为0%,对头孢西丁(FOX)、红霉素(ERY)、氧氟沙星(OF)、磺胺甲口恶唑(SMZ)则表现出明显的耐药性,耐药率均达100%,对头孢唑啉(CEZ)、头孢噻呋(CEF)的耐药率在20%~60%之间。  相似文献   

19.
对从内蒙古海拉尔区某规模化兔场病死仔兔肺脏中分离到的1株病原菌进行了培养特性观察、革兰染色、生化试验与PCR鉴定,鉴定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为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为进一步了解该菌株的耐药情况,对其进行了药敏试验及部分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青霉素G、阿莫西林、头孢拉啶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严重,其次为四环素类抗生素,对卡那霉素、诺氟沙星等氨基糖苷类与喹诺酮类抗生素高度敏感。耐药基因检测筛选到bla TEM与tet B两种耐药基因,与分离菌的耐药表型相符。实验结果对兔波氏杆菌病的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从广东某养鸭场发病雏番鸭肝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利用RT-PCR、基因序列分析、病毒中和试验及动物回归等鉴定为1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1).3D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毒株与2011年分离自黑龙江的1型DHV Du/CH/LGD/111238和Du/CH/LGD/111239分离株核苷酸同源性最高,达99.6%.分离株F3代尿囊液病毒价为105.5ELD50/0.2 mL,能够被DHV-1阳性血清中和.接种病料研磨上清的鸭胚在接种后3d~5d内全部死亡,胚体充血萎缩侏儒.该分离株人工感染3日龄雏番鸭表现为角弓反张和肝脏肿大出血等与临床病症.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