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澜沧江流域鱼类栖息地保护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已建、在建水电工程主要采用过鱼、鱼类增殖放流作为主要的鱼类保护措施,栖息地保护方面开展了一定的工作,介绍澜沧江水电开发过程中鱼类栖息地保护实践,为加强鱼类资源保护的适应性管理,以及后续栖息地设计、建设、管理工作提供经验. 澜沧江流域功果桥以上江段以高原区系的鱼类为主,功果桥以下江段东洋鱼类区系鱼类逐渐增多。从流域层面进行栖息地保护规划,需要在上游建立高原鱼类栖息地保护水域和在下游建立东洋鱼类栖息地保护水域。干流在侧格、约龙、班达、如美库尾及卡贡河段保留了流水江段,乌弄龙至古水间保留了51.9km的流水江段,托巴至里底梯级之间保留了约26km的干流为流水江段,橄榄坝到南腊河出境口段也保留了流水江段;支流拟定大桥河、永春河、基独河、德庆河、罗闸河、右支小黑江、左支小黑河为栖息地保护河段。橄榄坝至南腊河河口段的干支流均维持了较好的自然生境, 2012年对补远江进行的2次鱼类调查共调查到鱼类25种, 2014年已达37种;基独河电站拆除前该河仅有少数鮡科和鳅科鱼类,电站拆除后监测到鮡科、鳅科和鲤科等鱼类16种;资助成立了澜沧江下游河段鱼类保护管理所,在澜沧江下游主要鱼类栖息地设置保护标识牌,开展鱼类保护日常巡查及栖息地环境调查,并进行鱼类保护法律法规宣传。鱼类栖息地保护工作应进一步加强引导,提高各方开展栖息地保护的意识和积极性,开展鱼类、环境等长期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
长江流域渔业水域生态保护和修复,是我国水产界共同关心的课题。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在生态保护和修复中坚持“重点修复、全面保护、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在具体操作中坚持“修复与利用相结合”、“突出重点、统筹兼顾”、“衔接协调、远近结合”、“科技创新与科技先行”的原则,他们具体措施和方法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4月15日,《广东省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方案》对加强新增围填海管控、加快处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作了进一步细化,明确将全面加强全省滨海湿地保护,切实转变"向海索地"的工作思路,严格管控围填海活动,有效解决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努力实现保护海洋自然资源,有效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工程建设和经济发展通过栖息地均质化、生境碎片化等累积效应对长江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作为反馈,生物多样性的降低正在危及生态稳定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从而威胁人类自身安全。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未来8年内长江上游的水电工程将迎来大规模建设期,由于长江生物多样性密集分布区与水能资源丰富区高度重叠,生态恢复面临的挑战将更加复杂严峻。“生态修复”与“碳中和”是中国的两大可持续发展目标,协同水生态安全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是近年来政府努力的目标,研究实现途径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研究通过综述基础生态学、河流工程学、保护生态学、生态恢复动力学等领域在水生生物栖息地修复中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实施长江生态系统修复的“连通性恢复(Reconnection)、微生境修复(Restoration)、物种池构建(Rehabitation)、功能性恢复(Recovery)、生态再平衡(Rebalance)”的5R路径,为精准开展全流域、多尺度的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站在环境保护这一世界难题和我国首创池塘生态渔业对世界渔业发展的重要地位的立场上,从保护与修复渔业生态环境的角度,从理论、实践、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旧生态渔业措施;四个改造重点以及创建新型池塘生态渔业的具体模式,同我国致力于研究渔业环境保护的工作者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红碱淖流域水生态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遥感解译、实地查勘、调研咨询和历史资料收集等方法对红碱淖流域的湿地状况、生物状况、河湖连通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红碱淖流域湿地面积萎缩,1987-1997年,流域湿地面积变化不大,1997-2010年,流域湿地面积减少40.26 km2;红碱淖鱼类资源减少,虽然组成变化不大,但捕捞产量逐渐下降,1974年和1975年鱼产量最高,年平均鱼产量54 kg/hm2,2003-2006年,已无捕捞产量;红碱淖鸟类数量下降,如普通鸬鹚以前是优势种,数量达到上千只,现在已经难以看到,雁鸭类、红嘴鸥等鸟类数量也有明显下降;河湖连通性受阻,大部分入湖河流目前已干涸,尤其是上游建设小型水库和蓄水池,使河湖连通性进一步恶化。从自然条件变化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水生态退化的原因,包括气候变化、农业灌溉与植被耗水、能源及旅游开发和水利工程建设等影响因素,并提出建立跨区域的流域综合治理体制、加强湿地管理、加强生物及栖息地保护和建立水生态监测体系等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7.
太湖苕溪流域河流生态修复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湖苕溪流域河流密布,湖泊众多,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建设不断与河争地,河流中大量末端河道被封堵或填埋,河流水系自然形态结构受到影响,河流调蓄功能锐减,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受到严重的威胁,河流生态修复追在眉睫.以河流生态修复理论为基础,就如何建立合理的太湖苕溪流域河流生态修复体系展开研究,以期为区域河流生态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太湖苕溪流域河流密布,湖泊众多,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建设不断与河争地,河流中大量末端河道被封堵或填埋,河流水系自然形态结构受到影响,河流调蓄功能锐减,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受到严重的威胁,河流生态修复迫在眉睫。以河流生态修复理论为基础,就如何建立合理的太湖苕溪流域河流生态修复体系展开研究,以期为区域河流生态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松花江梧桐河生态修复工程鱼类栖息地模拟及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松花江一级支流梧桐河中下游河道栖息地模型模拟和实地鱼类调查,分析了修复工程丁坝的水动力变化对鱼类栖息地的改善作用。基于流量内增加法(IFIM),应用水生生物栖息地模型(River 2D),考虑鱼类栖息地的流速、水深、遮蔽回水面积比3项指标,定义栖息地为差、中、良3个等级,模拟从小到大4个不同流量条件下顺直河道和丁坝河道鱼类栖息地等级的分布及变化,并通过实地鱼类调查数据验证修复工程丁坝对鱼类栖息地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表明,在不同流量条件下,顺直河道和丁坝河道鱼中等级栖息地占84%以上;从生态流量到多年平均流量的过程中,顺直河道和丁坝河道不同综合适宜性指数(Combined Suitable Indexes,CSI)等级的栖息地面积变化较大,其中两者CSI差等级的栖息地面积占比分别减少4.9%和4.8%,顺直河道CSI中等级的栖息地面积占比升高4.9%,丁坝河道CSI中等级的栖息地面积占比下降6.0%,丁坝河道CSI良等级的栖息地面积占比从0%升高到10.8%;当流量大于多年平均流量26.42 m~3/s时,各种等级的栖息地比例变化不大,多年平均流量对鱼类生长而言是最佳下限流量。从2016年和2017年9月两河段的鱼类调查情况来看,丁坝河段鲫(Carassius auratus)和蛇鮈(Saurogobio dabryi)的平均体重和平均体长更大,模拟和实测数据一致,说明丁坝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鱼类栖息地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白洋淀“以渔养水”生态修复效果其发展方式,以白洋淀水生生物资源环境调查及水域生态修复示范项目研究进展为依据,分析白洋淀水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介绍白洋淀主要的生态修复措施、取得的效果、以及实施“以渔养水”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总结白洋淀“以渔养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启示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可为下一步开展白洋淀“以渔养水”生态修复研究提供思路,也可为全国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和水域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Barbour(1996)提出的栖息地评价指标体系,由底质、栖息地复杂性、流速和水深结合特性、堤岸稳定性、河道变化、河水水量状况、植被多样性、水质状况、人类活动强度和河岸土地利用类型共计10项指标构成雅砻江中下游鱼类栖息地评价指标体系,并依之对雅砻江中下游干流及其主要支流共985 km江段的鱼类栖息地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是无“较差”河流;卧龙寺沟为“一般”; 达曲河为“较好”;其他河流“好”。基于此结果,建议雅砻江中下游按照“两区一段”和局部水域进行栖息地保护,将两河口库尾3.9 km保留河段、34.8 km变动回水区域、支流曲入河作为中游高原鱼类栖息地保护水域,将桐子林坝下及邻近水域作为雅砻江汇口栖息地保护水域,将锦屏二级闸厂址119.0 km大河湾段作为下游东部江河平原鱼类大河湾保护水域。局部水域主要指鳡鱼河支库及其源头支流永兴河、惠民河、达曲河、力丘河、色物绒沟。针对不同河段的保护功能与鱼类栖息地现状,提出了开展相关研究、监测和生态修复等对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对河流大规模开发利用,河流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近年来,生态修复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本文从河流生态系统特性和所受胁迫出发,介绍了河流健康概念和评价方法,回顾了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相关研究发展历程,归纳了河流生态修复的理念,并以河流健康因素为基础,总结了水量、连通性、水质、水生生物4个方面的生态修复技术及其实践案例,最后根据当前研究的不足,提出了河流生态修复的3个研究方向,以期为未来的修复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Despite the popularity of barrier removal as a habitat restoration technique, there are few studies that evaluate the biological effects of restored stream crossings. An extensive post‐treatment study design was used to quantify fish populations (e.g. species, life stage, abundance) and habitat attributes (e.g. gradient, geomorphic channel units) at 32 culvert removal or replacement projects to determine their effectiveness in restoring habitat access for juvenile salmon, Oncorhynchus spp., and steelhead, O. mykiss (Walbaum), in the Columbia River Basin, USA. Anadromous fish (steelhead, Chinook salmon O. tshawytscha [Walbaum]) abundance, juvenile steelhead abundance and habitat condition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paired reaches (i.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of former barrier sites), suggesting these sites are no longer full barriers to movement. This suggests that barrier removal projects on small Columbia Basin streams provide adequate fish passage, increased habitat availability and increased juvenile anadromous fish abundance immediately upstream of former barriers.  相似文献   

14.
永定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永定河流域是京津冀区域重要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通过对流域30个站点的物理生境、水质理化、水生生物等指标进行评价参数选取、指标赋分及加权求和,获得永定河流域各站点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基本可以代表永定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结果表明,永定河流域不存在清洁站点,除少数监测站点水生态状况为较清洁外,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站点占据了永定河流域的大部分,可以看出永定河流域整体水生态状况不容乐观,这与该区域生态环境所受外部胁迫程度较强有关。对比了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与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评价结果的吻合性,探讨了利用对永定河流域进行水生态系统状况综合评价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以期为河流管理和健康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平原河网河流生态修复体系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原河网地区多城市密集,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建设不断与河争地,河网中大量末端河道被封堵或填埋,河网水系自然形态结构受到影响,河网调蓄功能锐减,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受到严重的威胁,河网河流生态修复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以河流生态修复理论为研究基础,就如何建立合理的平原河网河流生态修复体系展开研究,以期为平原河网地区的河流生态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生境模拟法在黑水河鱼类栖息地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黑水河鱼类栖息地适宜性状况,研究行之有效的栖息地保护方案,采用基于河道内流量增加法(IFIM)原理的栖息地模拟方法,使用RIVER2D二维水动力学及栖息地模拟软件,以黑水河干流苏家湾水电站坝址至公德房水电站坝址河段为例,进行水动力模拟和鱼类栖息地适宜性模拟,通过加权有效栖息地面积(WUA),分析适宜物理栖息地的数量、质量和分布情况,评估研究河段的鱼类栖息地适宜性状况并探究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显示,公德房库区河段水域面积较大,大部分河段适宜性指数较高,有效栖息地面积较大;减水河段河道内流量较小,大部分河段水深较浅,有效栖息地面积小,需要开展河道生境修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增加生态流量(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的10%、12.5%、15%)条件下的改善效果,以及固定生态流量(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10%)条件下进行河道整理的改善效果。经比较分析,提出了黑水河生境修复可采取河道整理为主,结合优化生态流量的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鄱阳湖鱼类生境状况,分析了目前鄱阳湖鱼类生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生境萎缩或消失、生境片段化、部分栖息地环境恶化等。针对生境问题的主要诱因,提出了规范采砂行为、恢复鱼类生境的连通性、恢复湖洲滩地植被、结合流域污染防治改善鱼类栖息地环境等鱼类生境修复措施,并提出加强渔政管理,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以促进鱼类生境和鱼类资源恢复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