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用6种农药的非致死浓度(LC_(n-13)),在实验室内处理菜豆叶的结果说明,对智利螨的繁殖有显著的影响。三氯杀螨醇(84ppm)、氧化乐果(1ppm)、速灭杀丁(0.2ppm)、氯氰菊酯(0.1ppm)、溴氰菊酯(0.025ppm)和灭扫利(0.026ppm)使智利螨的产卵量比对照分别减少35.3%,41.2%、20.8%,65.1%、49.4%和74.7%。用上述农药在温室处理菜豆植株的结果说明,当对照植株上的智利螨定居率为96.7%时,上述农药处理植株上的智利螨定居率依次为48.4%、50.0%、25.0%、11.7%,3.3%和6.7%。菊酯类农药对智利螨定居率的影响明显大于氧化乐果和三氯杀螨醇。植株上残留的微量农药不仅能影响智利螨繁殖能力,而且严重影响其定居率,在螨类的综防工作中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试验证明复方青虫菌6号商品制剂在通常稀释1000倍的剂量下(含氯氰菊酯0.5ppm),能100%杀死伪钝绥螨和智利植绥螨。不含氯氰菊酯的青虫菌制剂对两种捕食螨的死亡率分别为1.7%和7.1%。复方制剂1000倍液和500倍液在温室中施药10天后,其残效仍能使智利螨的初孵幼螨死亡率分别达到52.5%和70.7%。用含氯氰菊酯农药0.1ppm的液剂处理感染叶螨的菜豆叶,饲养智利螨雌成螨,产卵量比对照减少80%左右。为避免含有化学农药的生物制剂杀伤天敌的副作用,作者认为生物制剂中以不加化学农药为宜。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使用前再加入适量的化学农药。  相似文献   

3.
水胺硫磷     
欧阳玲 《植物保护》1983,9(1):37-37
喹硫磷是一种广谱性有机磷杀虫螨剂,化学名称为0,0-二乙基-0-(2-喹恶磷)硫代磷酸酯,分子式C_(12)H_(15)O_3N_2PS,分子量298.3。纯品为白色无味结晶,水中的溶解度为22ppm(24℃),易溶于苯,二甲苯、乙醚、醋酸乙酯、丙酮及乙醇中,遇碱则分解。喹硫磷具有胃毒、触杀作用,兼有杀卵效果,无内吸性,对植物渗透性强,残效期1-2周。据国外报导,喹硫磷对蚜、螨、叶蝉、粉虱、蚧虫、蓟马、稻瘿蚊、蚱蜢、棉铃虫、红铃虫、金刚钻、棉铃象、跳蠉(虫甲)、菜青虫、小菜蛾、稻螟、粘虫、地老虎以及苹果蠹蛾等多种害虫,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杀卵作用:喹硫磷的杀卵作用优良,对鳞翅目昆虫的卵尤为突出。室内以100、200、400ppm浸渍虫卵。  相似文献   

4.
【目的】长期不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导致斜纹夜蛾对菊酯类和有效磷类等杀虫剂产生抗药性,而虫螨腈是一种吡咯类杀虫剂,具有杀虫谱广、防效高、持效性好、安全等特点,其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虫螨腈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用不同载体以亚致死剂量LC10和LC30处理斜纹夜蛾3龄幼虫,分析对其幼虫体重、化蛹率、蛹重、雌性比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亚致死剂量处理过的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生长发育受到严重抑制,主要表现在虫体质量显著下降、化蛹率和雌性比显著降低和蛹重显著减轻等。【结论】虫螨腈对斜纹夜蛾防治具有较好的效果,且防治应选在低龄幼虫期。研究结果可为合理施用虫螨腈防治斜纹夜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几种杀螨剂对二斑叶螨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喻国泉  李冠雄 《植物检疫》1997,11(4):207-211
本文试验了杀螨利果、西斗星、三氯杀螨醇、螨虫素、爱及咪、蚜螨灵、克螨特、尼索朗等8种药剂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urticaeKoch卵、幼若螨和成螨的杀虫效果。结果表明,上述8种药剂中,杀螨利果效果最好,供试的3种浓度1500、2500和4000倍对各虫态螨均有较好的杀虫效果,死亡率可达100%;三氯杀螨醇、西斗星、爱及咪次之;螨虫素、蚜螨灵杀幼若螨和成螨效果较好,但杀卵效果较差,分别仅为30%和60%左右,克螨特对各虫态的效果均较差,且作用较为缓慢;尼索朗杀成螨效果较差,不及50%,杀幼若螨效果一般,稀释1000倍液对幼若螨的死亡率为90%左右,但它具有很强的杀卵作用,用1000倍和2000倍液处理二斑叶螨卵,其死亡率均为99%以上,是一种较好的杀卵剂  相似文献   

6.
曹谊发 《植物保护》1984,10(4):37-37
麦圆红蜘蛛Penthaleus major Dug.在我区局部常有大发生,82—83年有些田块虫株率达100%,单株虫数最多达324头,严重影响小麦生长发育,使有效分蘖减少,成穗率降低4—8%。 本试验选以螨口密度较大的鄂麦六号田作基地,以国产40%乐果、25型武汉洗衣粉、20%三氯杀螨砜可湿粉、20%三氯杀螨醇乳  相似文献   

7.
1984—1986年作者等进行水果熏蒸处理苹果蠹蛾研究,得出溴甲浣、二硫化碳处理苹果(2个品种),梨(6个品种)的熏蒸安全范围及不同温度、不同浓度下的杀虫效果。溴甲烷在15—18℃100%杀虫效果的CT值(浓度×时间)为90;22—24℃为60—70;28—30℃为50。二硫化碳在15—18℃为600;22—23℃为520;28—30℃为300。处理苹果、梨的残留量的分析研究得出,用40克/米~3溴甲烷处理4小时,80克/米~3二硫化碳处理6小时,散气12小时,只在皮层发现溴甲烷残留0.07—0.09ppm,二硫化碳0.15—0.16ppm。果肉内均未检出这两种熏蒸剂的存在。在熏蒸处理安全范围内处理的水果,其味道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一株拟青霉代谢产物杀虫和生理活性的测定结果。室内试验表明:该菌株代谢产物对棉蚜、山植叶螨和菜青虫都有杀虫活性,以对棉蚜的杀虫效果最好,72小时棉蚜死亡率可达88.4%。田间喷雾处理48小时后,棉蚜死亡率可达86.4%。该菌株的代谢产物还具有一定生理活性,用小麦芽鞘切段伸长试法和黄瓜子叶扩张试法的测定表明,该代谢产物具有类似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八角茴香精油的杀虫活性与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本文报道了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 Hook.f.)精油的杀虫活性及其化学成分。使用剂量为50mg/L的精油进行熏蒸,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Herbst)]成虫24小时内平均校正死亡率高达100%;剂量为10mg/L的处理死亡率仍达80.6%。但在有储粮的条件下熏杀效果较差。使用剂量为0.1%(w/w)的精油处理小麦或全麦粉,可完全抑制赤拟谷盗、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 Fabricius)和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 Linne)的种群繁殖。黄粉虫的中期卵对八角茴香精油最敏感。使用800μg/cm~2的剂量处理,对赤拟谷盗的忌避率最高,处理后第8周仍达55.6%,采用GC—MS法分析了八角茴香精油的化学成分,检出了35个成分,鉴定了其中32个成分的化学结构,结合生物活性测定,明确此精油的主要杀虫成分为反式一大茴香脑。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12%虱螨·虫螨腈悬浮剂对为害甘蓝的甜菜夜蛾的防效,以其为供试药剂,设置高、中、低剂量处理,并以5%虱螨脲悬浮剂和10%虫螨腈悬浮剂为对照,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2%虱螨·虫螨腈悬浮剂3个处理对甜菜夜蛾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较长,药后3 d的防效为68.17%~90.34%,药后10d的防效达85.31%~100%。12%虱螨·虫螨腈悬浮剂的中剂量(72 g/hm2)处理防效与对照药剂相当,高剂量(90 g/hm2)处理防效显著高于对照药剂,3个处理均对甘蓝及其他非靶标生物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虫螨腈在姜中使用的安全性,开展虫螨腈在姜中的残留量及残留降解研究。进行1年4地田间试验。消解动态试验按360g a.i/ha施药;最终残留试验按72g a.i/ha和108 g a.i/ha施药,施药1~2次,施药间隔7d,施药后7、14、21d采样姜样品。气相色谱对虫螨腈进行定量分析。田间消解动态试验表明:虫螨腈在植株中消解较快,在山东和安徽半衰期分别为6.0、8.2d。最终21d姜样品中虫螨腈的残留量在低于0.01~0.0495mg/kg,低于欧盟和日本制定的虫螨腈在姜中最大残留限量(0.05mg/kg)。  相似文献   

12.
红点唇瓢虫生物学及其田间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点唇瓢虫是蚧类天敌。分布23个省、市。可捕食5科27种蚧虫,幼虫日捕食日本蜡蚧1~2龄若虫199.3头,成虫捕食224~331头。一生共捕食31617头。由于觅食能力和繁殖能力较强,能够建立比较稳定的种群,对桑白盾蚧、卫矛矢尖盾蚧、柑桔绵蚧和日本蜡蚧等4种蚧虫,进行6次田间释放和保护利用试验,效果94%以上。  相似文献   

13.
菜田常用杀虫剂对小菜蛾及菜蛾绒茧蜂的选择毒杀作用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在室内测定了9种菜田常用杀虫剂对小菜蛾幼虫及其主要天敌菜蛾绒茧蜂成虫和茧的毒性。结果表明,应用厂家推荐田间防治小菜蛾的使用浓度,对小菜蛾的杀虫效果锐劲特、Bt、虫螨光可达100%,生物复合病毒杀虫剂、宝路和抑太保可达95%以上,杀虫双达80%,而氰戊菊酯和万灵对小菜蛾的杀虫效果较差,供试幼虫最终化蛹率分别达70.0%和78.3%。让菜蛾绒茧蜂成虫接触厂家推荐浓度的药膜,接触杀虫双2小时后的死亡率即达80%以上;12小时后,接触锐劲特的死亡率即达100%;24小时后,接触万灵和杀虫双的累计死亡率达90%以上,接触宝路和氰戊菊酯的约50%,而接触抑太保、Bt、虫螨光和生物复合病毒杀虫剂的累计死亡率均在20%以下,和对照无显著差异。作者认为在菜蛾绒茧蜂等天敌较为丰富的季节,虫螨光、Bt、生物复合病毒杀虫剂、宝路和抑太保应属防治小菜蛾优先选用的杀虫剂,锐劲特则主要应在小菜蛾大发生、而天敌又很少时应用。  相似文献   

14.
麦圆叶爪螨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麦圆叶爪螨对小麦的为害有秋、冬季和春季两个明显时期.秋、冬季为害和春季为害均随着麦圆叶爪螨发生数量的增加,而使小麦产量下降.产量损失率(秋、冬季为害产量损失率y4',春季为害产量损失率ys)与麦圆叶爪螨发生数量(秋、冬季为x1;春季为x2)均呈极显著的回归关系.其关系武分别为y4'=0.030 0x1-0.882 5,y8=0.016 2x2-0.275 7.拟定350 kg/667m2产量水平下,小麦越冬期和春季麦圆叶爪螨的防治指标分别为33cm单行长小麦上螨口112头和170头.  相似文献   

15.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是典型的社会性昆虫, 在防控过程中容易引起红火蚁巢体迁移和弃尸等现象, 影响防控效果。本研究对标记好的蚁巢施用茚虫威饵剂, 然后定时观察新增加的蚁巢数量和工蚁弃尸量。结果表明, 施用0.08%和0.1%茚虫威饵剂后, 所有处理均有新蚁巢出现, 施药后5~10 d, 新蚁巢大量出现, 随后蚁群趋向稳定, 新增蚁巢减少, 至处理后25~30 d, 再次出现新蚁巢。0.1%茚虫威饵剂15 g/巢处理在施药后5 d出现8个新蚁巢, 药后10 d和30 d分别又新增5个蚁巢, 其他时间新增蚁巢数较少。按处理剂量, 药后30 d, 2种药剂15 g/巢处理出现的新巢数量均显著高于25 g/巢处理。0.1%茚虫威15 g/巢处理, 校正蚁巢累计增加率高达124.98%, 0.08%茚虫威饵剂15 g/巢处理为89.05%; 0.08%和0.1%茚虫威饵剂25 g/巢处理, 校正蚁巢累计增加率分别为12.00%和51.34%。施用15 g/巢饵剂后2 d开始有大量工蚁尸体被丢弃, 至药后4 d弃尸量达最大值, 0.08%和0.1%茚虫威饵剂处理弃尸量分别为330.5头/巢和300.2头/巢, 随后呈逐步下降趋势, 至14 d, 弃尸量降至最低。施药后8 d内弃尸量达总弃尸量75.26%以上, 至药后10 d, 已达总弃尸量的90.08%以上。施用0.08%和0.1%茚虫威饵剂25 g/巢的处理新蚁巢出现较少, 表明施用相对低剂量的饵剂, 更容易引起蚁巢迁移。红火蚁的弃尸行为主要发生在饵剂施用后的前8 d。  相似文献   

16.
2018年—2019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噻虫胺4种剂型(30%悬浮剂、18%包埋颗粒剂、13.5%壳聚糖微球和0.5%颗粒剂)及2种施用方式(喷雾和沟施)对柑橘木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叶面喷施30%噻虫胺悬浮剂60 mg/kg处理对幼年树及成年树上柑橘木虱的控制效果好且持效期约30 d,而药后46~96 d的防治效果大幅下降,难以控制其为害。在幼年树根部周围拌毒土沟施时,噻虫胺18%包埋颗粒剂和13.5%壳聚糖微球0.1~0.2 g/株处理对柑橘木虱的控制效果较好,且持效期长达96 d;0.5%噻虫胺颗粒剂0.1 g/株处理对柑橘木虱的效果好且持效期达46 d,而药后66~96 d的防治效果下降明显,难以控制其为害;在0.1 g/株剂量下,0.5%噻虫胺颗粒剂药后7~30 d的效果最好、18%包埋颗粒剂次之、13.5%壳聚糖微球稍差,而18%包埋颗粒剂药后46~96 d的效果最佳、13.5%壳聚糖微球次之、0.5%颗粒剂稍差。在成年树根部周围沟施时,噻虫胺18%包埋颗粒剂、13.5%壳聚糖微球0.6~0.8 g/株处理对柑橘木虱的控制效果好且持效期长达89 d,而0.5%噻虫胺颗粒剂0.2 g/株处理的效果较好且持效期长达89 d;在0.2 g/株剂量下,不同剂型噻虫胺对柑橘木虱的防效差异与幼年树基本一致。此外,当剂型、剂量及施用方式均相同时,噻虫胺对柑橘木虱的控制作用略低于噻虫嗪。综上所述,在柑橘生产实践中,若田间柑橘木虱发生量大,应喷施1次30%噻虫胺悬浮剂60 mg/kg;为有效控制幼年树柑橘木虱为害,应于初发期拌毒土沟施1次,使用药剂为18%噻虫胺包埋颗粒剂,用量为0.2 g/株;针对成年树柑橘木虱,则需将其用量增至0.6 g/株。  相似文献   

17.
虫螨克防治柑橘潜叶蛾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材料与方法试验设1.8%虫螨克乳油(桂林集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6000倍液、8000倍液及空白对照共3个处理,重复4次,小区随机排列。于柑橘秋梢平均长3.3cm和4.8cm时进行防治柑橘潜叶蛾杀虫和保梢试验。柑橘品种为高接丰脐。保梢试验是根据施...  相似文献   

18.
胡笑形 《新农药》2004,(3):27-28
欧盟委员会已经批准,将于2004年年8月,在Eu撤销有机磷杀虫剂倍硫磷和杀螨/杀虫剂虫螨脒,它们将不包括在EU农药登记法令(91/414)附录1中。在EU现有有效成分审查中,这些有效成分的评价提出了倍硫磷对鸟类的风险以及虫螨脒对人类健康的风险未被证实。可是,对于目前尚无替代物的某些作物上的使用允许到2007年。  相似文献   

19.
Redl.  LM 黄庆林 《植物检疫》1991,5(3):179-181
用相应的化学处理措施防治害虫侵染谷物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在美国,用马拉硫磷作为谷物杀虫剂来防治仓储害虫已被广泛地使用了近30年。但是,目前由于害虫产生抗药性而使其逐渐失去效力。实践证明了虫螨磷对马拉硫磷有抗药性的害虫是有毒力的,必将有效地取代马拉硫磷。该杀虫剂是一种对哺乳动物有广泛安全性的有机磷酸脂(急性胃毒半数致死量为2.050mg/kg)。并对害虫有广泛的杀虫效  相似文献   

20.
侵染大豆和桑的烟草坏死病毒(TNV)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是介绍农业部植检所和有关单位共同协作进行的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结果。杀虫效果方面:室内试验得出:对谷斑皮蠹成虫、幼虫、蛹,温度11~14℃,10克/m~3,处理24~48小时,效果100%。对谷斑皮蠹卵,温度11~14℃,15~50克/m~3,处理24小时,效果9.0~62.5%,50克/m~3处理48小时,40克/m~3处理72小时效果100%,温度20~22℃,40克/m~3处理24小时,15克/m~3处理48小时也100%死亡。对谷象、玉米象、绿豆象的卵,温度20℃,15克/m~3处理48小时效果100%。对胚后期的黑皮蠹、烟草坪,印度谷蛾幼虫、玉米象、谷蠹和绿豆象成虫的效果更好。室外粮垛上试验,粮温15~16℃,50~70克/m~3处理24小时,对玉米象和绿豆象各虫态的效果100%。中草药材垛上试验,温度27~28℃,30克/m~3处理二天,对黑皮蠹幼虫、玉米象各虫态以及锯谷盗成虫效果100%。真空熏蒸,真空度负745~720mmHg,温度12~20℃,70克/m~3处理3小时,对谷象和绿豆象卵的效果方能100%。熏蒸粮食残留量测定结果:20~70克/m~3熏蒸3天,小麦中氟残留量为0.55~1.48ppm,水稻中为0.29~2.48ppm,玉米中为0.09~1.51ppm。熏蒸粉类粮食残留量高。硫酰氟熏蒸粮、棉、油、蔬菜以及林木种籽,对发芽安全。粮食在熏蒸期间对硫酰氟的吸附量,以大豆和玉米为例,分别只有溴甲烷吸附量的36%,2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