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瓜枯萎病是设施黄瓜栽培中最为常见且为害严重的土传真菌病害,应用生防菌防治黄瓜枯萎病,对黄瓜安全生产有重要意义。试验采用前期筛选的对黄瓜枯萎病菌有较好拮抗效果的3株木霉菌,即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525、哈茨木霉T.harzianum 610和拟康氏木霉T.pseudokoningii 886,利用盆栽试验,测定了木霉菌不同施用方式对黄瓜幼苗质量及枯萎病防效的影响。3种施用方式分别为T1(木霉与病原菌同时接种)、T2(先接种木霉菌,2 d后接种病原菌)和T3(先接种病原菌,2 d后接种木霉)。结果显示,3株木霉菌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均在64.78%以上,且以拟康氏木霉886的T2施用方式的防效最高,达到81.54%。在播种后8~14 d,所有木霉菌处理的黄瓜幼苗壮苗指数、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总吸收面积均比CK1(只接种病原菌孢子悬液)显著上升,3种施用方式中以T2处理对上述6项指标的促进效果最显著,并以拟康氏木霉886在播种后14 d的6项指标增加幅度最大,该处理的黄瓜壮苗指数、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总吸收面积的增加幅度分别达到210.06%、74.39%、37.23%、54.45%、88.00%和51.11%。本研究的3株木霉菌通过提高黄瓜幼苗生理代谢活性,增强了幼苗质量,提高了对黄瓜枯萎病的抗性,在应用中,提前施入木霉菌,有利于提高黄瓜幼苗对病害的防治效果,为后期提高黄瓜产量和品质奠定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2.
木霉菌是广泛应用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微生物,具有多重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机制,其中关于诱导抗性的研究取得明显进展。木霉菌能产生20余种微生物相关分子模式/损伤相关分子模式(MAMPs/DAMPs)分子,植物根系有相对应的大约30种受体或响应基因。木霉菌通过定殖植物根系使MAMPs/DAMPs与植物根系受体或响应基因互作,触发水杨酸、苿莉酸/乙烯等防御反应信号长距离传导至植物叶片,诱导植物叶片防御反应基因表达。将木霉菌诱导的植物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变化的信息相结合,能全面反映木霉菌?植物有益互作所激发的诱导抗病性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3.
黄瓜立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Rizoctonia solani,简称Rs)侵染引起的苗期土传病害。本研究采用前期筛选获得的对黄瓜立枯病菌Rs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木霉菌,分别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437、哈茨木霉T.harzianum 670和752,通过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测定对黄瓜幼苗的生长和生理特性、产量、品质以及立枯病防效的影响。结果显示:3株木霉菌均能显著促进黄瓜幼苗的生长,提高黄瓜幼苗的生理活性和保护性酶活性,对黄瓜立枯病的防效均在75%以上;木霉菌处理的黄瓜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根体积、全株鲜重、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活力、根系总吸收面积,以及抗逆性酶活性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均显著高于对照。木霉与病原菌Rs共同处理的黄瓜幼苗,上述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均显著高于病原菌Rs单独处理。其中木霉670处理的黄瓜幼苗各项检测指标高于木霉437和752。此外,木霉菌处理的黄瓜单瓜重、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V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不同程度的增加。上述结果说明,本研究的3株木霉菌通过提高黄瓜幼苗生理特性和保护性酶活性,促进了幼苗生长,提高了对黄瓜立枯病的抗性,改善了黄瓜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生物拮抗菌Trichoderma harzianum(T22)处理对玉米(Mo17)实生苗生长的影响,以及对病原菌Colletrichonum graminicola的抗病性。试验结果表明:用拮抗菌T.harzianum处理后能明显地提高玉米苗根系发育和叶片生长,显著的诱导玉米叶片和根系中防御相关的酶活性和蛋白含量。用病原菌C.graminicola接种玉米叶片后观测发现,处理的实生苗叶片上病斑直径明显小于不处理的对照。尽管拮抗菌T.harzianum诱导植物抗病性的作用已被证实,但该研究更进一步揭示了T.harzianum处理玉米种子后植株的抗性应答与促进实生苗根系发育和叶片生长,以及诱导抗性相关的酶。  相似文献   

5.
试验于2021年5—8月,采用筛选出的对向日葵菌核病菌有较好拮抗作用的非洲哈茨木霉T.afroharzianum 838和棘孢木霉T.asperellum 573,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不同菌液施用方式对向日葵幼苗生长、生理特性以及向日葵菌核病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洲哈茨木霉T.afroharzianum 838和棘孢木霉T.asperellum 573不同施用方式均能提高两者对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效,其中非洲哈茨木霉T.afroharzianum 838的T1处理(播种前5 d用100 mL·盆-1木霉菌悬浮液拌土+接种菌核病菌前2 d用100 mL·盆-1木霉菌悬浮液灌根)应用效果最好,对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效达到98.58%。与CK1(只利用向日葵菌核病菌灌根且不施用木霉菌悬浮液)相比,非洲哈茨木霉T.afroharzianum 838和棘孢木霉T.asperellum 573不同施用方式均能提高向日葵幼苗株高、茎粗、全株鲜重和根冠比,其中非洲哈茨木霉T.afroharzianum 838的T1处理对向日葵幼苗形态建成和物质积累的促进效果最好,株...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多年筛选出的东北霜霉菌Peronospora manschurica(Naum.) Syd.为诱导菌,在黄瓜植株的3~4叶期,采用茎部注射、喷雾和灌根等三种诱导接种方法,诱导植株产生诱导抗性,测定东北霜霉菌对黄瓜霜霉病的免疫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东北霜霉菌免疫作用的强弱与诱导接种方法有关。在3种诱导接种方法中,以注茎诱导接种法的免疫作用最强,使黄瓜植株产生的系统保护作用最明显,表现为黄瓜霜霉病的发病始期较对照株向后推迟12~13天,平均病情指数降低17.6;喷雾诱导接种的免疫作用较弱;而灌根诱导接种法,未能反应出东北霜霉菌的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黄瓜嫁接栽培与木霉菌使用提高黄瓜幼苗抗根腐病的能力及生理调节的差异,利用哈茨木霉菌DQ002和根腐病病原菌孢子悬浮液对黄瓜直根苗根部接种与根腐病病原菌孢子悬浮液对黄瓜嫁接苗进行根部接种处理,测定黄瓜直根苗和黄瓜嫁接苗病害发生率及根系生理变化。结果表明:哈茨木霉菌DQ002通过激发黄瓜直根苗根系中POD、PPO、SOD活性而抑制了H2O2积累和O-2的产生速率,并促进了黄瓜直根苗根系PAL、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以及类黄酮含量升高,提高了抗病性;接种根腐病菌,黄瓜嫁接(T2)提高了根系中POD活性、培养前期PPO活性及培养后期SOD的活性,降低了H2O2的积累和O-2产生速率,促进了PAL、几丁质酶及培养后期的β-1,3-葡聚糖酶活性,但H2O2的积累和O-2产生速率显著高于哈茨木霉菌DQ002处理的黄瓜直根苗,而PAL、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以及类黄酮含量明显低于木霉菌处理的直根苗;T3(先接种病原菌后接种木霉菌)和T4(先接种木霉菌后接种病原菌)处理的黄瓜直根苗根腐病的发病率分别为22.39%和17.87%,病情指数分别为23.03%和14.33%,明显低于CK1(清水处理直根苗)和T1(单独病原菌处理直根苗)处理的发病率(35.82%和57.39%)和病情指数(37.10%和46.97%),以及黄瓜嫁接苗(T2)的发病率(42.90%)和病情指数(40.47%),但哈茨木霉菌使用时间不同则效果有异。黄瓜嫁接和哈茨木霉菌DQ002处理直根苗能提高黄瓜苗对根腐病的抗性,但是二者对黄瓜苗根系生理的调节作用存在差异,可能是导致根腐病发生存在差异的生理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采后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是引起葡萄采后病害的主要病原真菌之一。葡萄灰霉菌可在田间潜伏侵染,采后由健康果实携带进入销售市场,该菌的显著致病症状为果实软腐和脱落。灰霉菌与葡萄的其它采后致病菌,如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镰刀菌(Fusarium sp.)、芽枝霉(Cladosporium sp.)、青霉菌(Penicillium sp.)、黑曲霉(Aspergillus nigar)和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相比,不仅表现出明显的潜伏侵染优势,而且具有较强的低温(4℃)条件下的致病优势。4℃低温下灰霉菌在寄主葡萄体外和体内分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力均显著高于以上各菌,而在25℃下无显著差异,这一结果与该2种温度下灰霉菌接种果实后的症状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光光度和盆栽方法,分别测定长枝木霉菌T115D对大豆叶片防御酶活性的影响及大豆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株T115D发酵液的不同处理均可诱导大豆叶片PAL、POD、PPO、SOD和CAT的活性增强,并且比单独接种疫霉菌处理的酶活持续时间长、峰值高;提前接种木霉有孢子发酵液后,第2 d再挑战接种大豆疫霉菌的处理诱导效果最好,PAL、POD、PPO和CAT 4种酶的活性在处理后第5 d达到最大值,分别是Petri培养液对照处理的2.5、6.6、4.8和3.5倍。菌株T115D发酵液不同处理均可降低大豆疫病的发生。发酵液喷雾处理中,提前1 d接有孢子发酵液,第2 d接大豆疫霉菌处理的防效最好,其防效为73.3%,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发酵液灌根处理中发酵液和疫霉菌同时灌根处理的防效最好,其防效为51.8%,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菌株T115D发酵液不同接种量对大豆疫病的防治效果,以接有孢子的发酵液15 mL最高,防效为达70.9%。  相似文献   

10.
内生细菌与木霉复合处理诱导甜瓜对枯萎病的抗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对甜瓜枯萎病温室防效试验的研究中发现,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6菌株与绿色木霉T23菌株复合处理的相对防效达82.22%,比B6和T23的单独处理分别提高32.8%和146.7%。分析比较了B6和T23单独和复合处理甜瓜幼苗后,甜瓜根部防御反应相关酶系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β-1,3-葡聚糖酶比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内生细菌B6和木霉T23复合接种,其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β-1,3-葡聚糖酶比活性比单独接种有不同程度的增强,这种变化在挑战接种甜瓜枯萎病菌之后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
从水稻旱育秧病苗上分离到67个菌株 ,经鉴定分属于镰刀菌58个、腐霉菌7个、丝核菌2个。经回接测定其致病性 ,结果表明致病的镰刀菌主要是串珠镰刀菌 (Fusarium moniliforme) ;腐霉菌中主要是盐腐霉 (Pythium salinum)、间生腐霉 (P .interedium)和顶生腐霉 (P .acrogenum) ;丝核菌为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接种试验表明串珠镰刀菌在6~8d龄幼苗的根中部侵染发病率最高 ,腐霉菌和丝核菌在一叶一心期茎基部侵染发病率最高。药剂试验表明以浸种灵(二硫氰基甲烷)、土菌消(hymexazol)、甲霜灵(metalaxyl)等种子处理加土壤处理 ,防效优于单独种子处理或土壤处理。  相似文献   

12.
 放线菌SC11是一株从土壤中分离的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壮观链霉菌。平板对峙试验表明SC11能显著抑制离体灰葡萄孢的生长;盆栽试验表明,SC11对番茄灰霉病的防病效果达到65.3%,高于对照药剂腐霉利(55.8%);对番茄植株内防御酶活性、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的测定表明,SC11处理可诱导植株叶片组织防御酶活性、脯氨酸含量等升高,而MDA含量降低;SC11还能明显促进番茄幼苗的生长,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和对照相比均达显著水平。上述结果表明,壮观链霉菌SC11能有效防治番茄灰霉病,诱导植株防御酶活性的提高,促进番茄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草酸和BTH(苯并噻二唑)溶液对黄瓜幼苗霜霉病的抗性诱导及病程相关蛋白的积累。结果表明:10mmol/L草酸或0.5mmol/LBTH均能诱导黄瓜对霜霉病产生局部和系统抗性,且抗性的持久期均在15d以上。BTH处理或接种霜霉菌都可系统诱导黄瓜叶片胞间隙液产生分子量分别为33、27和22kD的蛋白,而草酸没有诱导这3种蛋白的表达。BTH或草酸处理均可引起POD活性的升高,但和对照相比并没有新的POD同工酶表达,POD活性升高与黄瓜对霜霉病的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长枝木霉T6菌株(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m)对小油菜(Brassica chinensis)促生效果及生理特性的影响,通过水琼脂培养法、浸泡法和灌根法进行种子处理,并测定了长枝木霉T6菌株及其孢子悬浮液和发酵滤液处理后小油菜种子活性、根系发育及幼苗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采用水琼脂培养法,接种长枝木霉T6菌株后小油菜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胚根长度、胚芽长度、幼苗鲜重和干重相对增长率分别为2.51%、20.55%、70.79%、21.98%、32.00%和30.00%,幼苗根系总投影面积、总根表面积、平均根系直径、总根体积和根尖数相对增长率分别为58.49%、58.79%、18.18%、100.00%和77.88%;采用种子浸泡法,浓度为1.0×107 cfu·mL-1长枝木霉T6菌株孢子悬浮液处理后显著提高了小油菜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胚根长度、胚芽长度、幼苗鲜重和干重,其相对增长率分别为2.06%、19.60%、82.21%、43.36%、31.58%和40.00%,根系总...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自主分离的生防菌株寡雄腐霉Pythium oligandrum GAQ1对辣椒疫病的生防效果及其防御机制,通过平板拮抗和盆栽防效试验测定寡雄腐霉菌株GAQ1对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菌丝的拮抗作用、对辣椒疫病的防效和对辣椒的促生效果,同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菌株GAQ1处理后辣椒抗性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寡雄腐霉菌株GAQ1的菌丝可以缠绕并吸附寄生在辣椒疫霉菌丝表面或穿入菌丝体内,使辣椒疫霉菌丝细胞死亡;菌株GAQ1发酵液处理辣椒离体叶片再接种辣椒疫霉后产生的病斑直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离体防效为30.79%;接种菌株GAQ1菌丝球后,辣椒疫病的病情指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盆栽防效达69.16%;经菌株GAQ1处理辣椒后可诱导相关抗性基因PR1、WRKY40、WRKY53、ACCO和GST的相对表达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说明菌株GAQ1可诱导辣椒植株产生不同程度的防御系统应答。菌株GAQ1对辣椒具有良好的促生效果,处理后第5周其株高、株重及根重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0.11%、33.23%和24.72%,其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分...  相似文献   

16.
水霉属菌(Saprolegnia)分离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冰  郑耘 《植物病理学报》1996,26(3):277-281
 对水霉(Saprolegnia)的分离培养技术进行了探索,筛选出大麻籽、油菜籽、红花籽、苍蝇、蚜虫、小麦粒、玉米片、茶叶、葵花仁9种材料作为诱发水霉菌的诱饵。其中油菜籽能防止腐霉菌(Pythium)污染,是初步纯化菌种、排除杂菌的适宜饵料。同时发现控制温度能使水霉在最短时间内分别产生无性或有性繁殖。在水培条件下,25℃左右适合菌丝及无性器官的发育,有性器官却不能产生,而只有在15~17℃条件下才能使水霉很快进入有性生殖阶段;在加入200mg/L链霉素的CMA培养基上促发有性阶段则需要在25℃左右的温度下进行,方能缩短培养时间。  相似文献   

17.
草酸青霉菌果胶酶诱导黄瓜抗黑星病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就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的固态发酵提取产物--果胶酶粗酶液诱导黄瓜对黑星病(Cladosporium cucumerinum)的抗性进行了研究。以果胶酶粗酶液喷雾处理4个感黑星病黄瓜品种的黄化苗,48 h后挑战接种黑星病菌孢子悬液,其中"中农5号"黄瓜品种表现的诱导抗病效果最好,诱抗效果达62.51%。不同浓度果胶酶诱导处理黄瓜,发现果胶酶浓度在20 U/mL时,可导致黄瓜发病略高于对照;在40~200 U/mL浓度范围内,诱导效果较为明显。通过研究果胶酶诱导抗病的时效性,表明诱导处理前接种病菌或诱导处理后0、6 h接种的各处理病情指数与对照间没有差别,而诱导处理12~72 h后接种病菌的,果胶酶的诱导抗病效果均很明显,诱抗效果达29.64%~60.02%。实验还表明,随着挑战接种压力的增大,果胶酶的诱导抗病效果降低。果胶酶不能抑制黑星病菌孢子萌发,相反可以促进孢子萌发和芽管生长。  相似文献   

18.
新疆花芸豆根腐病病原及防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花芸豆根腐病菌的分离、纯化培养和致病性的研究,初步确定新疆花芸豆根腐病的主要病原是终极腐霉菌(Prthium ultimum)、尖孢镰刀菌(Eoxysporum)、木贼镰刀菌(Eeqvseti)、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等多种病原菌复合侵染所致。花芸豆根腐病的发生不是单一病原侵染造成的,通常是两个或更多病原共同侵入产生的。4个病原菌中致病力最强的是终极腐霉菌,幼苗的存活率低于对照9.00个百分点,其次是立枯丝核菌。4种病原菌对温度、光照时间、酸碱度等的要求有差异,5℃低温下只有木贼镰刀菌和终极腐霉菌能缓慢生长;木贼镰刀菌和终极腐霉菌对光照时间较敏感,光照时间大于12 h,生长速度逐渐下降;尖孢镰刀菌、木贼镰刀菌和终极腐霉菌对pH值均比较敏感,在pH值小于4或大于8生长速度明显下降。药剂处理种子经过室内、田间试验,多菌灵、福美双和五氯硝基苯处理的种子保苗效果好,病情指数降低明显,对种子安全。  相似文献   

19.
武夷菌素对番茄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的作用方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借助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武夷菌素对番茄灰霉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形态影响,结果表明,武夷菌素处理的菌丝异常生长,分生孢子萌发的芽管膨大缢缩,菌丝体内液泡增多;武夷菌素能引起菌丝细胞膜透性的变化,造成液体培养基电导率增加;同位素标记的14C-谷氨酸、3H-葡糖胺和3H-腺嘌呤掺入实验表明,武夷菌素能抑制菌丝蛋白质的合成,对细胞壁几丁质和核酸的合成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海洋生境棘孢木霉菌Trichoderma asperellum TCS007对植物的促生长及诱导抗逆作用,以黄瓜和水稻为试材,评价菌株TCS007对植物种子萌发、幼苗和根系生长等生长量及其对叶绿素、可溶性糖和蛋白含量的影响,并在低温和高盐胁迫条件下,研究其对植株生长相关生理指标影响。结果表明:1 × 106 CFU/mL的TCS007孢子悬浮液可以显著促进黄瓜种子萌发,且处理后黄瓜幼苗的株鲜重、叶面积、根鲜重及根系活力分别提升13.53%、17.97%、66.67%和27.30%,总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增加22.75%、18.24%和8.60%;在5 ℃、10 ℃和15 ℃低温胁迫下,1 × 106 CFU/mL的TCS007孢子悬浮液显著提高了黄瓜叶片中过氧化物酶 (POD) 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的活性,降低了丙二醛 (MDA) 含量和相对电导率 (REC);在0.1 mol/L的氯化钠 (高盐) 胁迫下,不同含量的TCS007孢子悬浮液均可显著缓解氯化钠对水稻幼苗的盐害作用,且随着孢子含量的增高,缓解效果越为明显,其中添加5% 1 × 106 CFU/mL TCS007孢子悬浮液的水稻幼苗POD、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增加并能降低其REC。综上,棘孢木霉菌TCS007对植物具有良好的促生长效果和诱导抗逆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其开发成为新型生物农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