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葱黄矮病是因病毒感染而致。近几年葱田普遍发生,尤其老菜区和大葱生产基地,该病有日趋加重势,发病后轻者减产20-30%,严重的能减产75%左右。  相似文献   

2.
田士林  李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302-9302,9304
小麦黄矮病是一种危害极为严重的病毒病,一旦发病,药物治疗效果是很有限的,有"小麦癌症"之称。通过对小麦发病区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查找小麦黄矮病发病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 1995年小麦黄矮病在平山县普遍发生,特别是地西部山区暴发成实,造成较大损失。 一、为害 小麦黄矮病1989年在平山县严重发生,但近几年发生很轻,1995年在全县不同生态类型区麦田普遍发生,西部山区暴发成灾,重发区的发病面积达2500亩,占播种面积的83.3%。 发病症状:小麦越冬、返青期生长健壮,无异常现象,3月下旬至4月上旬,第一次肥水后,病株基部叶片发黄,特别是4月下旬小麦孕穗期,病情突发,植株显著矮缩,叶片黄化,严重影响抽穗,即使抽穗也是蝇头小穗,而且株高是正常株高的1/3,分蘖节上部大部干枯死亡。  相似文献   

4.
尚义县错季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10万亩,其中洋葱种植面积占3万亩。近年来洋葱黄矮病时有发生,尤其2005年个别地块发病比较严重。据调查我县七甲乡三海洼村田文国种植洋葱20亩,发病率达49.8%,造成洋葱减产。品质差,给菜农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这是坝上发现的新型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5.
青稞蚜虫及黄矮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迪庆青稞蚜虫发生种类是禾谷缢蚜[Sitobion graminis(Takahashi)]和麦无网长管蚜[Acyrthosiphon dirhodum(Walker)].优势种是禾谷缢蚜,可周年繁殖。田间混合种群有翅蚜发生高峰在5月下旬,蚜量高峰在6月中旬。青稞黄矮病潜伏期为20~25d.发病高峰在6月中下旬。蚜虫种群数量与黄矮病发生程度成正相关。采用“治虫防病”的防治策略,重点控制青稞拔节期前蚜虫种群数量及切断病毒抟播循环链的方法,控制了青稞黄矮病成灾的局面,青稞黄矮病的发病率控制到3%以下,产量增幅达到25%~60%,取得了显著的控病及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6.
青稞黄矮病是对青稞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经过蚜虫传播其病毒。在适宜温度,低湿,杂草较多,肥水条件差的环境容易大面积发病。青稞黄矮病防治一方面要从药剂防治着手,另一面还要加强田间管理及选育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7.
8.
9.
大葱萎缩病又叫黄矮病,是大葱受病毒感染后,表现出的症状。大葱萎缩病的病源物属于病毒,是发生在葱蒜类作物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大葱上表现为黄矮病毒,在韭、蒜上表现为黄条病毒,在青葱上表现为潜伏性病毒。刚定植的葱苗,生长良好,若7月遇高温干旱,8月会出现少数典型萎缩病株,9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为发病高峰期。  相似文献   

10.
黄玉林 《广西农学报》2015,30(2):15-17,21
为了提出防治水稻黄矮病的对策,对水稻黄矮病病害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及田间表现、发病的原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稻黄矮病是属于病毒病害,各地水稻普遍发生黄矮病。近几年来,在乐业县新化镇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一般会使水稻减产20%-80%,有的农户由于播种了感病品种,造成全部受灾,有的甚至绝收;一般来说矮秆品种易感病,高、中秆品种抗病强;病害潜育期因传毒虫数的增多而缩短,水肥管理和种植绿肥也预防和减少黄矮病害的发生。文章根据发病原因和规律提出了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黄矮病本来并不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但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设施农业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变化等因素,使得传毒昆虫的越冬条件改善,年繁殖代数增加,虫口密度增大.  相似文献   

12.
麦类黄矮病     
湖北省农科院(430064)万景辉答:寄来的标本经鉴定为麦类黄矮病.该病在小麦幼苗期感病.  相似文献   

13.
14.
15.
小麦黄矮病是一种由麦蚜传播的小麦病毒病,其防治的关键时期主要在返青至拔节期,该病毒是麦蚜口器刺吸带毒病株传播的一种毁灭性病毒,在青海省冬麦区及冬春麦混种区发生。近几年该病已给青海省部分冬小麦种植区造成了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6.
迪庆青稞蚜虫发生种类是禾谷溢管蚜[Sitobion graminis (Takahashi)]和麦无网长管蚜[Acyrthosiphon dirhodum (Walker)],优势种是禾谷溢管蚜,可周年繁殖。田间混合种群有翅蚜发生高峰在5月下旬,蚜量高峰在6月中旬。青稞黄矮病潜伏期为20~25天,发病高峰在6月中下旬。蚜虫种群数量与黄矮病发生程度成正相关。采用“治虫防病”的防治策略,重点控制青稞拔节期前蚜虫种群数量及切断病毒传播循环链的方法,控制了青稞黄矮病成灾的局面,青稞黄矮病的发病率控制到3%以下。产量增幅达到25%~60%,取得了显著的控病及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一、水稻黄矮病症状 本病是由黑尾叶蝉传染,其病毒不能经卵传至下一代,早,中,晚稻均可发生。病株矮缩,株形比健株松散,叶片平展。病叶初发生时至黄绿相间的黄叶,以后叶片橙黄色,由叶尖开始骤然向下至全叶卷缩。病株根系不发达,多老根,苗期发病的植株不分蘖,早期枯死;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年来,小麦黄矮病在河北省坝上春麦区普遍发生,但由于认识不足,未能引起足够重视。1998年,由于气候条件特殊,导致小麦黄矮病大面积流行开来,几乎所有麦田都有发生,造成减产。 1 春小麦黄矮病的发病规律 1.1 症状 浸染初期症状为叶片沿叶缘、叶尖或全叶片发黄,变色部位  相似文献   

19.
20.
○水稻黄矮病水稻黄矮病又名黄叶病、暂黄病,是病毒性病害,流行年份一般可使水稻减产20%~30%,甚至失收。本病由黑尾叶蝉、二条黑尾叶蝉和二点黑尾叶蝉传播。水稻从秧苗至始穗期都能感染发病,但以分蘖期最易感病,受害也最重。叶蝉吸食病株毒汁后,可以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