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杨树是江淮分水岭地区主要的绿化树种之一。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介绍了江淮分水岭地区杨树整地、选苗、造林、病虫害防治以及抚育管理等重要环节的技术措施,以期为杨树的栽培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桑树红蜘蛛是危害桑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在云南的危害时间较长,危害程度重,可以说只要有桑叶的地方,都可以见到桑红蜘蛛的危害。为了调查桑红蜘蛛对云南省蒙自县草坝镇桑树的危害,我们对该地区桑树上桑红蜘蛛的虫口数进行了调查。但由于调查期间存在桑园生产用叶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江淮分水岭是安徽省重要的粮、油、肉等农产品的主要产区之一,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该地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低、生态环境脆弱、农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率低等问题,区域内传统农业的前景不容乐观。经研究发现江淮分水岭经济发展迅速、观光农业资源丰富、旅游需求强烈,非常适宜观光农业的发展。结合发展现状及开发误区,因地制宜地对江淮分水岭进行区域划分,提出开发建设构想框架及具体发展模式。以期待合理整合观光农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江淮分水岭地区农业与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蚕桑综合利用示范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西县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区,适合栽桑养蚕,目前养桑园资源丰富。介绍了肥西县蚕农利用桑园种养结合、塑料大棚套养、桑园放养家禽等模式的效益与方法。实现了桑禽互补、种养并举,有效地拓展了蚕农增收空间,对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蚕农经济收入和建立良性的生态桑园有很大裨益,是蚕桑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5.
江淮分水岭地区果桑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江淮分水岭地区的果桑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陈志波 《农技服务》2012,29(7):830-831
阐述了江淮分水岭地区的特点,总结了该地区的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长丰县楼西村新农村建设农民意愿调查的典型个案分析,探讨了安徽省江淮分水岭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及其重点任务的排序、建设的难点及其突破途径选择,为江淮分水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长丰县楼西村新农村建设农民意愿调查的典型个案分析,探讨了安徽省江淮分水岭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及其重点任务的排序、建设的难点及其突破途径选择,为江淮分水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江淮分水岭地区生态类型多样,因而对芝麻种植技术有其独特要求。介绍了江淮分水岭地区芝麻高产轻简化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选地整地、适期播种、及时间定苗、科学施肥、病虫草旱渍害防控、适时收获等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施六林  王艳  王川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186-18187
介绍了江淮分水岭地区的自然气候和水资源特点,并分析了干旱的季节规律、原因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由此提出了包括种植业的节水模式调整、适合本地区的工程节水、农艺节水措施、污水治理利用以及本地区水资源的管理等适合江淮分水岭地区的农业节水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江河源区地域界定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通过现有的各种文献资料、遥感资料,结合实地考察,确定江河源区主要包括江源地区和河源地区,江源地区主要指长江源区和澜沧江源区,其流域面积约为19.4578万km2;河源地区主要指黄河源区,其流域面积为12.3612万km2(不包括甘川大转弯);江河源区流域面积在青海省境内为31.8190万km2。  相似文献   

12.
有关江河源区的科学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顾了建国后青藏高原研究的历程,结合实地考察提出了"江河源区"的称谓、范围、经济生态区划、生态系统的主体、自然和人为因素、生物多样性问题、气候演变规律、生态环境的质量评判、重大工程和旅游活动、自然灾害、生态环境地位等11个方面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3.
River fisheries     
  相似文献   

14.
江河源区生态地理区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气候—地貌—植被模式,在充分考虑人类活动因素的基础上,将江河源区划分为黄河东部河谷高原暖温半干旱农牧交错水土流失生态大区、高原凉温带大区、高原冷温带大区、高原寒带大区4个大区;再分别以降水、植被和人类活动为主要因子,将其划分为7个二级区,11个三级区。  相似文献   

15.
辽河太子河水系的浮游植物种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9年5月和8月对辽河太子河水系的浮游植物进行了野外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辽河太子河水系的浮游植物主要由硅藻、绿藻和蓝藻组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95种,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共鉴定出97种;绿藻门次之,共鉴定出55种;蓝藻门居第3位,共鉴定出25种;藻类的密度具有明显变化,从5月开始总藻类密度开始减少,而蓝藻门的藻类密度却明显上升,从占总藻类密度的7%上升到17%;从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分布上看,太子河水系不同区域浮游植物多样性的差异性显著,太子河水系上游地区浮游植物多样性小于下游地区。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社会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这个指标体系就四道河水库对老牛河区域的社会影响进行了系统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四道河水库的建设将会促进老牛河区域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白河湾河流形态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5,(11):105-108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健康的河流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而河流系统的健康需要由多样、生态的河流水文形态来保障。本文选取北京市怀柔区白河的部分河段为研究对象,在2010—2014年5年间对其河流水文形态状况进行了5次实地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2010—2014年5年时间内,河流水文形态状况逐年变差,到2014年研究区河段保持自然河流水文特性的河道长度只占研究区总长度的14.7%;河流水文形态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对河流的扰动,不合理的河道整治工程以及当地群众的河流生态保护意识较差。最后提出了被破坏河道的水文修复方法,以期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合理评价河流栖息地环境质量,应用多指标评价体系对凡河流域河流栖息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凡河流域河流栖息地综合指数值介于0.435~0.675;凡河源头及中下游河段的河流栖息地质量优于中游河段,夹河厂、树芽屯、凡河站及黄河子断面的栖息地质量处于较好等级,杨坟沟、榛子岭、老边台及小屯断面的栖息地质量处于一般等级,岱海寨断面的等级为较差。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改善凡河流域河流栖息地环境质量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永定河和滦河水系浮游动物样性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海河流域永定河、滦河水系的34个站点的浮游动物进行了生物多样性调查和水质分析.结果发现:永定河水系和滦河水系浮游动物均以原生动物为主,分别占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的36.84%、45.07%;轮虫次之,分别为31.58%、39.44%;枝角类较少,分别为21.05%、8.45%;桡足类种类最少,分别为10.53%、7.04...  相似文献   

20.
江河源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生态环境质量及其评价的内涵和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分析,指出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应大量的借助于遥感资料,同时结合统计资料对区域自然环境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进行综合评价。概括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理论依据,指出了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应坚持整体性、评价指标体系化、方法定量化的原则,并提出了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