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近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温家宝在讲话中指出,我国近30年的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农村改革的第一步。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建立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机制。保障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第二步,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统筹城乡发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第三步,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变革为核心,实行农村综合改革,解决农村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这几步改革贯穿一条红线。就是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浙江农业农村改革的30年,是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开放30年发展成就的代表,也是国家改革开放30年成就的缩影。 自1978年以来,我省农村改革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出发点,以扩大和保障农民物质权益与民主权利为核心,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  相似文献   

3.
李国文 《农技服务》2011,28(12):1748-1748
简述了目前我国发展农村经济存在的问题,从深化农村经济改革、加快农村发展,维护农村稳定;提高农民待遇;解放农民;组织农民进城务工;发展农村教育;保证农民种植农作物高产稳产几个方面提出了发展农村经济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中的知识产权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中国农村建设改革发展概述 自1978年安微凤阳小岗村的农民以家庭联产承包叩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门起,就显示出了中国农民的智慧,也解放了一部分农村劳动力:20世纪80年代中末期,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吸纳了12亿个离土不离乡的劳动力,推动了农村工业化,也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国际化: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大量的农民工进城,给城市工业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农民穷、农村苦、农业真危险”,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向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口基写信,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的"命根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充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坚持的基本经营制度,是农村政策的基石。多年来的改革实践充分证明,这项经营制度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农村改革的成功实践为我国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农民在社会发展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国家在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时,倾向于保护农民利益,保障其权益。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突破这一束缚,农业和农民不仅仅要求被保护利益和保障权益,而且还要如何发展壮大的问题,给农业和农村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就要求我们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实现"三权三证"分离,极大地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代农业》2009,(1):1-1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是深刻而难忘的一年!10月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号角,为亿万农民描就了富裕生活的新蓝图,也给跌宕起伏、非同寻常的2008年划上了一个浓墨重彩的“!”.  相似文献   

7.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是深刻而难忘的一年!10月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号角,为亿万农民描就了富裕生活的新蓝图,也给跌宕起伏、非同寻常的2008年划上了一个浓墨重彩的“!”.  相似文献   

8.
珂文 《新农业》2005,(3):6-7
在辽宁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省长张文岳指出,2005年工作重点是继续推进农村各项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要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以改革添活力,以改革增后劲,以改革促发展。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三变"涉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农业经营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村社会治理制度和农村金融制度等方面的深层次改革,六盘水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说明"三变"改革不仅适应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解放农村生产力,这是"三变"得以存在、得以发展和得以丰富的重要基础。"三变"改革的精髓体现在给予了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包括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流转权和入股权、农村集体经营资产股份权等权益,很有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宗旨研讨农业发展战略解读农村改革模式探索农民幸福途径推进全面小康建设本刊系全国统一刊号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大型综合学刊。创刊近三十年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针,研讨农业、农村、农民的新情况、新问题,探讨农业决策、农村管理、农民领导的规律和方法,为推动农业发展、农村改革和农民幸福思与虑,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鼓与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3月2日,全国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会议在湖南长沙召开。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会上强调,要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更好保障农民权益,为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作出新贡献。会议指出,新常态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新形势,经管工作要顺势而为,明确努力方向和工作目标。要适应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要适应"四化同步"的要求,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要适应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建设的要求,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13.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保障农民权益确定为实现农村改革发展目标必须遵循的五大原则之一.<决定>指出,为实现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 "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4.
目前.以福建、江西.辽宁、浙江等试点省区为先导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在全国集体林区轰轰烈烈地展开。“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带来了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实践证明.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生态得到改善.农民得到实惠,顺应时代要求,顺乎农民意愿.符合农村发展实际.得到了农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相似文献   

15.
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一直游离于国家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之外,农民权益往往得不到保障。新农村社区发展背景下,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设置应该以农民权益保护为原则,以农村社区为载体,构建新型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农村社区保障是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新导向,将成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最主要的形式。笔者从农民权益保护、社区发展和社区保障等方面论述了社区发展背景下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是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保障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物质支撑。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发展农业机械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既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措施,也是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水平的重要条件,对于巩固发展农业基础地位,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胜利 《现代农业》2005,(10):35-35
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实现了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形成了土地集体所有,农户承包使用的格局,特别是土地三十年不变的政策更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随之农村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过去群众爱田、惜田,争相要田,以满腔热情投入土地,比谁的田种的好发展到现在出现了群众不愿多种田,不愿种好田,也不愿不种田,他们为了留后路,将来生活有保障,宁可种不好,田也不肯丢,一些地方出现了土地抛荒、半抛荒现象。目前农农村土地处于这种“种不好,流不动”的状态。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促使农业生…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立足我国国情农情,领导亿万农民谱写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壮丽篇章。从开展土地改革到实行农业合作化,从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从打好脱贫攻坚战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系列“三农”改革建设的创举,推动了农村体制机制不断创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生产力解放发展。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新时代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重点。现阶段,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水平更是差距显著。东部沿海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迅速,而中西部很多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却寥寥无几。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实现乡村振兴,需要把改革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正是对农村集体经济机制体制上的改革,是对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制度保障,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陈静 《现代农业》2012,(6):61-62
农村改革以来,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农村集体经济迅速发展壮大。集体资产总量不断增加,积累水平大幅提高,集体资产奠定了农村集体经济的雄厚物质基础,为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是,长期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