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省海洋渔业的捕捞强度不断增加,渔政管理上存在着问题与困难,致使近海主要经济鱼类产量下降,大、小黄鱼已形不成渔汛,目鱼生产日趋恶化,带鱼资源的捕捞压力极大,为此,保护近海水产资源,减轻沿岸近海渔场的捕捞强度,合理利用水产资源是我省渔业生产上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鉴于东海中南部的上层鱼类和浙江中南部外海以及钓鱼岛渔场的马面鱼等鱼类资源,尚有生产潜力。因此,1983年浙江省科委、省水产厅为了尽快打开我省海洋渔业新局面和扶植恢复钓业生产,  相似文献   

2.
鱼类资源是渔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与所有的生物资源一样,需要加以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才能充分发挥鱼类资源的重要作用。如果人为的无限制捕捞和鱼类赖以生存、繁殖的环境条件无限制破坏,那么,鱼类资源就会受到极大的威胁,以至鱼类种质资源下降,甚至出现种群灭绝现象。鱼类的繁殖与保护是合理利用鱼类资源的重要措施,是关系到渔业生产发展和鱼类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四大家鱼”的现状分析与生态经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鄱阳湖是目前与长江保持自然连通状况仅存的两大湖泊之一。不仅集中了长江名优经济鱼类等水产资源,也是长江鱼苗育肥基地和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同时是水生生物物种保护与研究及水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想场所。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立足生态服务功能,从生态经济的视角,以四大家鱼为例,为鄱阳湖发展生态经济型渔业提供参考。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型渔业建设,实现渔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发展的必然要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陆架海域中上层鱼类资源的种类多,分布面广,有鲱鱼、鲅鱼、鲳鱼、兰园鲹、鲐鱼、金色小沙丁鱼、脂眼鲱、竹?鱼,以及远东拟沙丁鱼和鳀鱼等数十种.其中有的处于较少或尚未利用的阶段;有的虽利用较多,资源常有波动,但仅少数种类利用过度.因此,总的说来,尚属稳定,比底鱼资源的状况要好得多.这些中上层鱼类是我国灯光围网、机帆船围网、流网等网具的主要捕捞对象.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好我国大陆架中上层鱼类资源,对当前渔业生产和将来的渔业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渔业生产中,为了提高湖泊、水库等水域的鱼产量,除了改善水体环境,为经济鱼类的生长、繁殖创造适宜的条件外;还采取调整和改善原有鱼类的区系组成,来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及其一切饵料资源,以发挥水体的最大生产潜力,具体措施就是鱼类的移植和驯化。  相似文献   

6.
周路  杨兴  李正友  陈凡  魏浪  刘霆  李道友 《水利渔业》2006,26(5):64-65,113
调查河段发现有鱼类49种(亚种),没有海河间洄游的鱼类。董箐电站建设将导致长薄鳅、叶结鱼、乌原鲤、长臀鮠、卷口鱼等濒危保护鱼类和珠江水系特有鱼类以及部分经济鱼类减少,甚至绝迹,应予以保护。通过对比分析,建立鱼类增殖保护站,结合资源、环境和渔政的保护管理,合理调度电站的生产运行,可以将电站建设对鱼类资源的影响降到最低的程度。同时,需要进行长期的调查、分析,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使资源得到长期、有效的利用和保护。  相似文献   

7.
<正> 在渔业生产实践中,提高水域鱼产量的途径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改良水域的渔业环境为经济鱼类繁殖生长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必须有合理的鱼类区系,以充分利用水体中的饵料资源。本文主要从内蒙达赉湖的饵料现状,讨论改造鱼类区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推广使用快速网开发利用上层鱼郭文建(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水产局,317700近年来,台州市椒江区根据海洋生态环境和鱼类资源变化的新情况,利用疏目快速浮拖网捕捞青占(鲐鱼)、黄占(蓝圆鱼参)、鱼它鲣、马鲛等上层鱼,既减轻了对带鱼等经济鱼类的捕捞压力,又开...  相似文献   

9.
多鳞铲颌鱼Varieorhinus(Seaphesthes)macrolepis(Bleeker)隶属鲤科、鲃亚科、突吻鱼属,俗称钱鱼,是神农架林区主要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由于酷渔滥捕,资源遭到破坏。为开发利用神农架林区山区鱼类资源,我们于1981—982年对神农架林区关门河所产多鳞铲颌鱼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共收集标本295号。本文根据初步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期望能为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龙华 《淡水渔业》2005,(Z1):43-51
鱼类是人类主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当前,在我国渔业生产发展上,由于自繁自育,亲本品种混杂,鱼类群体内和群体间基因杂交的机会增大,许多鱼类优良品种的性状趋于退化、抗逆性能下降,鱼类种质资源未能得到很好保护和利用,鱼类病害较为严重,严重影响渔业生产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小凌河鱼类资源丰富,中华鳖和瓦氏雅罗鱼已在小凌河形成了优势种群,同时还有餐条、花Gui江、鲶、黄Sang鱼、红鳍Ba、马口等鱼类。中华鳖和瓦氏雅罗鱼均被列入辽宁省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名录。70年代以前小凌河沿岸有很多人以捕鱼为生,进入80年代以后,人们对中华鳖及其他野生鱼类的酷捕滥捞使中华鳖及瓦氏雅罗鱼等野生鱼类资源受到严重威胁。为保护好小凌河中华鳖等野生鱼类资源,省政府成立朝阳小凌河中华鳖省级自然保护区,朝阳县政府成立了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使自然保护区走健康发展之路,适应现代渔业发展趋势,增加经济效益,必须对小凌河自然保护区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加速科技创新服务渔业产业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渔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作用和功能已从满足市场需求,解决吃鱼难问题的较低层次向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挥渔业自身优势,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更高层次转变。这就要求我们从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动作方式上作出相应的转变:一是渔业生产的目标要从产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二是渔业发展要从资源消耗型向加强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转变。三是渔业产业结构要从以养殖捕捞为主向养殖、捕捞、加工并重的方向转变。四是渔业生产的市场取向要从主要面向国内市场,满足菜…  相似文献   

1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分布着众多河流、湖泊等水域,其中孕育着极富区域特色的鱼类物种,如扁吻鱼、塔里木裂腹鱼、准噶尔雅罗鱼等。有些鱼类仅在新疆分布,研究保护意义重大,还有一些鱼类经济性状突出,开发潜力较大。随着新疆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水域原生态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对土著鱼类生存产生了显著影响,亟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从而保护当地鱼类种质资源。本文就新疆鱼类种质资源现状、开发利用与保护状况进行阐述,以期为新疆特有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渔业现代化》1975,(3):33-33
随着渔业生产的发展和深海鱼类资源的开发,近几年来,马面鲀鱼(俗称橡皮鱼)的产量不断增加。为了满足广大工农兵的需要,使低档鱼能更好地为市场服务,我厂增加了马面鲀鱼缶头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前,虽然鳀鱼资源丰富,但因利用价值低而在我国一直未被大规模开发利用。随着传统经济鱼类资源严重衰退,鳀鱼的利用价值日趋提高,人们对鳀鱼资源的开发越来越重视,鳀鱼由兼捕对象转为主捕对象。但从近年捕捞情况看,鳀鱼资源开始呈现过度捕捞现象,其特征是渔获群体组成低龄化、小型化,以鳀鱼为主食对象的鲅、鲐等几十种大型肉食性鱼类资源衰退,网次产量低等。笔者认为,保护鳀鱼资源已刻不容缓。以下围绕鳀鱼资源现状谈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 鰶鱼是近海习见的小型鱼类,生命周期短,世代更新快,资源比较稳定,有一定的利用价值。早在五十年代,我省近海就有用小打网捕捞鰶鱼的专业性生产,六十年代又改以流网捕捞鰶鱼,近几年由于渤海内原有的一些经济鱼类资源衰退,鰶鱼资源量有所增长并比较稳定,因而鰶鱼流网生产就越来越为许多渔业生产单位所重视。许多船只从这项生产中得益非浅。一九八○年许多二十马力小船一般潮产几百斤,高的达二三千斤。有的小船在整个汛期  相似文献   

17.
宿鸭湖水库天然饵料提供的最大鱼产力为9.81公斤/亩。由于经营管理方式,经济鱼类种群结构养殖周期不合理,水面利用形式单一,1975-1987年鱼产量年均0.9公斤/亩,潜力远没有挖掘。通过分析认为:合理增加库内放养鱼类数量,进行繁殖保护,延长养殖周期,开展围拦养鱼、改善库群关系等措施将使鱼产量。  相似文献   

18.
在渔业生产中,为了提高湖泊、水库等水域的鱼产量,除了改善水体环境,为经济鱼类的生长、繁殖创造适宜的条件外;还采取调整和改善原有鱼类的区系组成,来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及其一切饵料资源,以发挥水体的最大生产潜力。具体措施就是鱼类的移植和驯化。移植是把鱼类移养到与它原  相似文献   

19.
东黄海区鳀鱼资源变动及渔业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东黄海区鳀鱼资源丰富,渔场分布广。鳀鱼是一种集群性强、昼夜垂直移动明显的中上层小型鱼类。地方名又称鲅鱼食、离水烂、海蜒等。八十年代前,因鳀鱼属于低值小型鱼类,社会利用价值很低,所以鳀鱼资源并未引起人们高度重视,仅作为部分拖网、定置网等渔具兼捕对象。进入九十年代,随着主要传统经济鱼类资源的严重衰退,鳀鱼资源逐步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利用,从而从兼捕对象变为主捕对象,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鳀鱼资源特性演变 九十年以代来,鳀鱼渔业经过了开发生产-充分利用-过度利用三个阶段,鳀鱼渔业资源特性…  相似文献   

20.
渔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搞好渔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渔业生态环境是渔业资源赖以生存和渔业生产发展的基础条件,保护和改善渔业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和有效增殖渔业资源,是保障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和重要措施。二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渔业生态环境资源和生产基础条件,积极努力推进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主要是依靠科技进步、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扩大生产内涵开发潜力,充分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科学安排渔业生产建设布局,有效开展生态渔业,保持和创造一个良好的渔业生态环境,确保形成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渔业生产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