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建设人工鱼礁,保护和增殖海洋渔业资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海区设置人工鱼礁这一渔业技术出现的背景,阐述了国内外人工鱼礁的发展状况,分析和探讨了发展人工鱼礁的紧迫性和前景。  相似文献   

2.
我国人工鱼礁建设与资源增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归纳了人工鱼礁及其渔业资源增殖机制的研究情况,包括附着生物增殖、环境效应增殖、游泳生物增殖等方面,并通过实证分析我国人工鱼礁建设中的资源增殖实践,最后针对资源增殖中的管理、技术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人工鱼礁建设实绩考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工鱼礁建设已在世界各地盛行,已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作者就国外人工鱼礁建设实绩、国内人工鱼礁建设现状等专题作扼要概述。  相似文献   

4.
根据2006年6月在荣成俚岛开展的人工鱼礁拟投放海域海洋生物和海洋水文本底调查资料,对拟投礁海域的水质和海洋生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等作了较详细地分析研究,以评估该海域是否适于投放人工鱼礁。调查结果显示,该海域底质类型为:表层为淤泥(3~10cm),中间层为半硬质沙泥(20~50cm),底层为硬质底。水深为9~18m,海区海水透明度较高,污染较轻,水质绝大多数指标符合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游泳动物数量较少,种类组成简单,生物量不高。大型底栖生物种类组成和生物量较丰富,海参、海胆等有一定分布。评估海域大多数指标符合建礁要求,所选海域是投放人工鱼礁的良好场所。  相似文献   

5.
肖作鑫 《齐鲁渔业》2006,23(10):45-46
人工鱼礁是指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用以改善海洋环境,营造为鱼类等游动生物提供繁殖、生长发育、索饵等栖息场所,达到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建设人工鱼礁是一项海洋生态环境的修复工程,使原本生产力较低、鱼种较少的砂泥地质环境,变成生产力较高、鱼类较多的岩礁环境,可提供幼(稚)鱼庇护,以及鱼类栖息、索饵和产卵场所,防止底拖网作业滥捕,保护  相似文献   

6.
7.
海州湾人工鱼礁养护资源效果初探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22  
20 0 3年 7月至 2 0 0 3年 12月在连云港海州湾投放了第一批人工鱼礁 ,2 5 0个单体大礁 ,75 0个小礁体 ,30只船礁 ,共计 135 30m3 (空方 )。为了探讨海州湾人工鱼礁投放后鱼礁区的渔业资源养护情况 ,对该海区进行 6个航次的调查 ,投礁前调查 3次 ,投礁后调查 3次。调查结果表明 :人工鱼礁投放后鱼礁区生物多样性指数和丰度均有所增加 ;鱼礁区CPUE比投礁前增加 1倍左右 ,其中鱼类的CPUE增加最多。鱼礁区比对照区相对应时期的CPUE要高许多 ;优势资源种类也有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关于渤海人工鱼礁建设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的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由于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因此,应建设人工龟礁,增殖生物资源,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恢复资源,改善环境,构建海洋牧场,保证渤海渔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庆怀 《海洋渔业》1994,(5):232-232
<正> 从60年代初期到80年代初期,日本竟把濑户内海水产品产量从年均25万吨提高到年均70万吨;美国从1964年开始到80年代末,把原来水质贫瘦、资源贫乏的东部海区渔业产量意推进到年均180万吨,是什么原因使得他们把产量提高如此大的幅度呢?不是水域环境的自然改变,更不是捕捞力量的大量增加,而是因为,他们都是投放了人工鱼礁进行增殖的缘故。 人工鱼礁,是人为地在海底设置一定形状的礁状物,吸引和增加鱼类及其它动植物,以达到提高渔获量和繁殖保护水生生物的目的。鱼礁可用混凝土、石、木、铁等多种类型的材料制造而成;可制成M、N、C型、圆筒型、三角型、方型等各种形状。按其主要作用可分为:资源保护礁、海洋牧场礁  相似文献   

10.
荆枫  叶焕强 《水产科技》1981,(25):40-41
发明人:菊泽良男。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人工鱼礁?人工鱼礁是干啥用的?鱼类怎样利用它们?它们的效果如何?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掌握人工鱼礁建设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作用效果,在汉沽示范区已投放人工鱼礁海域进行了跟踪监测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投放1年的礁体表面90%以上被生物覆盖,附着厚度10~15cm,附着生物以长牡蛎、密鳞牡蛎为主要优势种,单位面积附着量6.25kg/m2。实验数据显示附着的牡蛎及其它生物生长良好。从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鱼卵、仔稚鱼密度分布以及礁体生物附着状况来看,人工鱼礁区良好的生态效应已初步显现。在礁区周围的海底出现了以礁体为中心的高生物量区向四周扩散的趋势。从生物多样性和总生物量的角度来看,汉沽示范区人工鱼礁对改造局部区域的海洋生态环境起到了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人工鱼礁建设状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0世纪 90年代以前 ,人们判断渔业先进国家的标准是年渔业总产量多少和捕鱼技术是否先进 ,但在 90年代中后期 ,这些观念已经改变 ,谁对本国渔业资源保护得好而且能增殖 ,谁就是渔业先进国家。 90年代以后 ,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渔业资源衰退的威胁 ,纷纷加大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力度 ,一些有识之士提出渔业要渔牧化。日本提出了海洋牧场的设想 ,我国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呈奎院士也提出海洋水产农牧化的建议 ,而人工鱼礁的建设则以先锋队的形式开始了海洋水产农牧化的征程。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增殖有各种措施 ,人工鱼礁建设是有效措施之一。目…  相似文献   

14.
《水产养殖》2009,(11):16-16
天津日报资讯:天津市首座近海人工鱼礁群—大港生态公益性人工鱼礁群将于2009年10月份动工兴建,  相似文献   

15.
日本人工鱼礁建设的现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人工鱼礁建设是海洋农牧化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本鱼礁建设历史悠久,已有三、四百年历史,作者就日本人工鱼礁建设的现状作扼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16.
人工鱼礁     
黄汝堪 《水产科技》1981,(25):14-17
发明者:大川德义、酒井敏明、褪口雅志、河野博之。  相似文献   

17.
荆枫  叶焕强 《水产科技》1981,(25):32-34
发明者:杉汪一二。  相似文献   

18.
日本人工鱼礁研究开发的最新动向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日本的鱼礁建设历史悠久。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 ,日本的人工鱼礁建设进一步形成制度化 ,由民间自发行为提升为国家事业 ,近几年每年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 60 0亿日元 (约合 3.6亿元人民币 )用于鱼礁建设 ,建礁体积每年约 60 0万空方。在建礁决策、礁址选择、礁体建造、效果调查等方面更趋科学化、合理化、计划化、制度化。1 政策与投入面对 2 0 0海里海洋专属经济区划界 ,远洋渔业萎缩等问题 ,日本渔民急剧减少 ,水产品进口连年增加 ,而政府又希望国民每天的食物中有 40 %的蛋白质来自水产品。因此 ,保护沿岸海域的渔业资源显得愈来愈重要 ,人…  相似文献   

19.
荆枫  叶焕强 《水产科技》1981,(25):38-39
发明者:盐谷雅雄、盐谷三喜男。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由于环渤海经济圈的迅速发展,近海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水生生物资源日渐枯竭,生态环境质量逐年下降。本文介绍了人工鱼礁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探讨了在天津近岸海域实施人工鱼礁建设的可行性,并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对人工鱼礁的效果进行了简要归纳,为天津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修复和水生生物养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