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
寄生蜂的滞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寄生蜂在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至为重要,调控其发育对提高产品贮存期、延长控害时间、适时防治等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列举并分析了127种寄生蜂的滞育特点,总结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展,归纳出:(1)温度与光周期是影响滞育状态的关键因子,寄主及营养状态会影响滞育;(2)滞育敏感虫态多为滞育虫态的前一个发育时段;(3)部分种类存在母代效应,其子代抗逆性与适应力更强;(4)通过滞育延长寄生蜂产品的货架期是可行的,滞育贮存期最长可达16个月;(5)滞育后生物学研究表明,滞育解除后当代及子代的生防性能提升,但也付出种群死亡率增高的代价。在此基础上对寄生蜂滞育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美洲斑潜蝇幼虫寄生蜂两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道美洲斑潜蝇幼虫寄生蜂两种,分别为丽潜蝇姬小蜂Neochrysocharis formosa(Westwood)、横柄金色潜蝇姬小蜂Chrysocharis crassiscapus(Thomson),前者为当地美洲斑潜蝇寄生性天敌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4.
复合荔枝园寄生性天敌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德广  罗玉钏 《昆虫天敌》1999,21(3):134-139
本文对两种生境中的寄生性天敌群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姬小蜂和跳小蜂在两种生境中都占据重要地位。其中姬小蜂在单一园占所有寄生性天敌的35.7%,在复合园为28.7%;而跳小蜂在单一园占21%,在复合园为18.7%。蚜茧蜂,缨小蜂,金小蜂,肿腿小蜂等存在于复合园,却并未在单一园调查中出现。  相似文献   

5.
8~11月在福建省沙县稻田调查,发现稻弄蝶卵寄生蜂4种,其中以拟澳洲赤眼蜂、稻螟赤眼蜂和稻苞虫黑卵蜂为主。同期在稻田内挂卵调查,寄生率为5.3~14.7%,平均10.4%,10~11月初田边杂草上卵寄生率为10~39.3%,平均28.6%。11月中下旬采的卵中发现有越冬的寄生蜂,翌年3月陆续羽化。弄蝶幼虫期有7种原寄生天敌和3种重寄生天敌;前者以稻苞虫凹眼姬蜂、银颜筒寄蝇和弄蝶绒茧蜂为主,寄主多在3~5龄时被杀死。8~9月田间幼虫寄生率为30.3~75.7%,平均为48.2%,对稻弄蝶虫口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麦蛾茧蜂的离体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含昆虫血淋巴、鸡蛋黄和牛奶的培养液用帕拉玢膜加工成小囊状“人工幼虫”,将寄生在大蜡螟幼虫体表接近孵化的麦蛾茧蜂卵,移到“人工幼虫”上培养。麦蛾茧蜂完成从卵到成虫离体发育,幼虫存活率、化蛹率和成虫羽化率分别为72%、48%和24%。  相似文献   

7.
对来自我国北纬22~43度,5种不同松毛虫的6个松毛虫赤眼蜂种群在对温湿度的反应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供试温度范围为13~33℃,相对湿度范围为35%~95%;测定的种群特征包括发育历期、蛹期死亡率、生殖力和子代性比。还比较了种群间经受低温冷藏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除了在接近发育起点的低温下外,各地种群对温湿度的反应基本一致。在低温低湿或低温高湿条件下,北方种群中出现了一部分发育相当缓慢的个体,而山东及以南的种群则没有。北方种群也比南方种群更能经受在发育起点以下的低温下冷藏。  相似文献   

8.
芙新姬小蜂Neochrysocharis formosa (Westwood)是一种卵育型抑性单内寄生蜂,可以通过产卵寄生和寄主取食两种方式致死寄主,该蜂在我国分布广泛,是多种斑潜蝇类害虫的优势寄生性天敌.本文综述了国际上其分类地位、分布、寄主种类、寄主取食、繁殖、寿命、性比(尤其是孤雌产雌现象及机理)、控害效果等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并讨论了雌蜂寄主取食行为的营养生理及其面临寄主的产卵行为和寄生行为的“权衡”,以及成虫期的非寄主营养的补充及营养缺失对其生防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橘小实蝇寄生蜂凡氏费氏茧蜂Fopius vandenboschi(Fullaway)隶属膜翅目小茧蜂科潜蝇茧蜂亚科,是田间控制橘小实蝇的优势蜂种,在国外田间控制橘小实蝇已获得巨大成功,而国内应用寄生蜂田间控制橘小实蝇尚属空白。本研究室在研究中发现田间已有凡氏费氏茧蜂F.vandenbosch定殖,并室内繁殖成功。本文详细地描述了该寄生蜂的特征,旨在为田间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寄生蜂转录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寄生蜂与其寄主昆虫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制约关系,在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极为重要,是极具开发前景的一类昆虫。转录组可以反映特定状态下基因的表达模式。转录组测序给寄生蜂等非模式生物的研究带来了机遇。本文在检索寄生蜂转录组序列文献报道的基础上,针对寄生蜂转录组的测序现状和初步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涉及寄生蜂化学感受基因的鉴定,寄生蜂对寄主的调控机理,寄生蜂携带病毒的研究,寄生蜂滞育的研究与神经肽的研究。同时,提出了加强寄生蜂转录组研究的两个展望:一是加强寄生蜂多组学结合研究;二是探索第3代测序技术在寄生蜂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1.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是水稻生产上重要的常发性害虫, 以大龄滞育幼虫在稻桩中越冬, 研究其寄生性天敌, 对于害虫发生动态预警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剥查四川地区稻桩内越冬代二化螟幼虫并室内饲养羽化收集天敌, 鉴定天敌种类和调查自然寄生率发现:2017年-2018年, 2018年-2019年及2019年-2020年, 寄生蜂自然寄生率分别为1.1%~8.6%, 1.5%~11.7% 和 1.9%~9.0%, 年度间自然寄生率无明显差异; 寄生蜂自然种群主要有螟甲腹茧蜂 Chelonus munakatae (Munakata)、大螟钝唇姬蜂 Eriborus terebrans (Gravenhorst)、中华茧蜂 Amyosoma chinensis (Szepligeti)、绒茧克氏金小蜂Trichomalopsis apanteloctena (Crawford)、螟蛉瘤姬蜂 Itoplectis naranyae (Ashmead)、螟黄足盘绒茧蜂 Cotesia flavipes (Cameron)、环腹瘿蜂 Figites sp.、稻螟小腹茧蜂 Microgaster russata (Haliday)、黏虫白星姬蜂 Vulgichneumon leucaniae (Uchida)和二化螟黑卵蜂Telenomus chilocolus(Wu et Chen)。四川省越冬代二化螟寄生性天敌的优势种为螟黄足盘绒茧蜂和螟蛉瘤姬蜂, 部分地区每年自然寄生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及其对寄生蜂的招引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许再福 《昆虫天敌》2000,22(3):128-134
在植物—植食性昆虫—寄生蜂三级营养系统中,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是当前害虫生物防治、化学生态学和昆虫行为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概述了虫害诱导的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的特性及其对寄生蜂的招引作用,可望为害虫生物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棉铃虫齿唇姬蜂生物学特性及田间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铃虫齿唇姬蜂在河南新乡棉区年发生约8代,以6个世代发生在棉田,其中4个世代与棉铃虫低龄幼虫发生期吻合。田间出现4个寄生高峰,分别在5月中旬、6月中下旬,7月底至8月初,8月底至9月初,寄生率平均在19.2~42.9%,以一、二代棉铃虫期的寄生率较高,齿唇姬蜂对3龄前棉铃虫幼虫的总寄生率平均为23.7%,最高达40.0%,占整个世代总寄生数的71.3%。该蜂是豫北棉铃虫寄生性天敌中的优势种。成蜂对菊酯类农药敏感。  相似文献   

14.
在寄生蜂与寄主相互作用的研究中,揭示寄生蜂攻克寄主防御系统和调控寄主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已成为生物防治领域的研究热点。有关研究表明:寄生蜂通过控制血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转录/信号传导因子、调节血细胞延展/包囊的因子及诱导血细胞凋亡,以破坏寄主细胞免疫系统;干扰与血淋巴黑化相关基因及抗菌肽基因的表达以抑制寄主的体液免疫反应;调节与生长发育相关蛋白和酶类以扰乱寄主生长发育。作者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对寄主生长发育三个方面综述了寄生蜂调控寄主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小麦品种N.Strampelli的抗条锈性遗传分析与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 West.f.sp.stritici引起的气流传播性病害,遍及世界各主要麦区,也是我国小麦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和对环境安全的措施[1].小麦品种N.Strampelli自1974年从意大利引入以来,经受了不同年份十几个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的考验,抗病性至今依然十分稳定[2].一般持久抗病性品种以感病或以中抗到中感为特征,而N.Strampelli在大多数年份表现免疫[2-3].作者研究了其独特的抗病遗传机制.  相似文献   

16.
喂饲蜂蜜水对丽蚜小蜂成蜂产卵寄生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对丽蚜小蜂成蜂补充营养,在温室白粉虱上产卵寄生能力的影响,在25℃±1℃下,用10%蜂蜜水喂饲成蜂3天,并以新羽化未喂饲蜂蜜水的蜂作为对照。在平均温度16.9℃的养虫室内测定其产卵寄生能力及寿命。结果表明:喂饲10%蜂蜜水的雌蜂平均可产卵寄生粉虱若虫86.8±41.8头,而对照蜂仅寄生55.2±38.3头;喂蜂蜜水的蜂产卵速度也高于对照蜂,接蜂后5天和10天,前者每雌平均累计产卵量分别占总产卵量的29.47%和41.13%,而对照蜂仅占12.20%和27.10%,喂饲蜂蜜水与不喂蜂蜜水的成蜂寿命则无显著差异;在两间日平均温度为15.9℃的温室内放蜂,喂饲蜂蜜水的小蜂对粉虱的致死率为41.63%,其中寄生致死率为31.94%;而不喂蜂蜜水的小峰对粉虱的致死率仅为18%,其中寄生致死率为14.95%。研究结果表明,在京郊温室温度较低的条件下,补充丽蚜小蜂成蜂的营养,可以提高对白粉虱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Laboratory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populations of the leucaena psyllid (Heteropsylla cubana Psyllidae) and two parasitoids, Psyllaephagus yaseeni (Encyrtidae) and Tamarixia leucaenae (Eulophidae) to determine to what extent the parasitoids compete. When both parasitoids were introduced to caged populations of the psyllid, fewer mummies were produced than when equivalent numbers of P. yaseeni alone were introduced. Multiparasitism was confirmed by dissection. The extent of multiparasitism was found to be dependent on the number of unparasitized psyllid nymphs available to T. leucaenae. Behavioural observations indicated that T. leucaenae tends to avoid searching and ovipositing on plants previously exposed to P. yaseeni. Superparasitism occurs in P. yaseeni but the distribution of attacks suggests that females discriminate between parasitized and unparasitized hosts and avoid ovipositing in the former. Superparasitism by T. leucaenae is very rare and was not recorded In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苹果园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寄生蜂的空间分布动态以及生境对寄生蜂发生量的影响,在陕西洛川和杨凌果区选择样地果园,以5点取样法调查统计金纹细蛾寄生蜂种类数量。结果显示,在不同生境的果园,金纹细蛾的危害率在弃管园最重,达21.13%,覆膜套种幼园最轻4.76%;嘎啦品种受害最大,达10.01%,红星最轻1.56%。金纹细蛾的寄生蜂有5种,分别是瘤羽角姬小蜂Sympiesis soriceicornis、茶细蛾雕绒茧蜂Glyptapanteles theivorae、褐足光盾跳小蜂Ageniaspis testacesipes、光额羽角姬小蜂Sympiesislaevifrons、什毛姬小蜂Pnigalio sp.,其中,瘤羽角姬小蜂在无草老园寄生数量最多,达到37.44头.500片1虫疤叶,覆膜套种幼园寄生最少;茶细蛾雕绒茧蜂在弃管园寄生最多,达到256.82头.500片1虫疤叶,在套种幼园寄生最少;跳小蜂数量在杂草老园果园寄生最多,达到22.23头.500片1虫疤叶;3种蜂均在嘎啦品种上寄生最多。金纹细蛾幼虫、瘤羽角姬小蜂、茶细蛾雕绒茧蜂、跳小蜂在树冠空间分布型整体均趋向于聚集分布,金纹细蛾幼虫、瘤羽角姬小蜂和跳小蜂偏向于树冠内侧和下层,瘤羽角姬小蜂为北侧最多,跳小蜂为北侧最少,茶细蛾雕绒茧蜂在各个方位分布比较均衡。据此可知,果园生境对金纹细蛾及其寄生蜂的发生有密切的影响,精细的管理果园是减轻金纹细蛾的有效途径。在时空动态上,金纹细蛾优势寄生蜂中茶细蛾雕绒茧蜂又显得跟随性以及数量均高于瘤羽角姬小蜂和跳小蜂,茶细蛾雕绒茧蜂可以作为金纹细蛾生物防治的首选寄生蜂。  相似文献   

19.
豌豆彩潜蝇Chromatomyia horticola是我国重要的潜叶蝇类蔬菜害虫,寄生蜂是其重要的天敌。2018年7月,豌豆彩潜蝇首次在西藏地区被发现。为探明西藏地区豌豆彩潜蝇的发生情况及其天敌寄生蜂种类,于2018年-2019年对西藏拉萨、林芝、山南、日喀则4个地区进行了调查采样。结果表明,豌豆彩潜蝇在西藏地区发生程度中等,为害等级达Ⅲ级。调查到被其为害的寄主植物为5科7属7种,主要嗜好菊科和豆科植物。豌豆彩潜蝇的寄生蜂种类包括3科8属12种,其中优势种为豌豆潜蝇姬小蜂Diglyphus isaea、双斑潜蝇姬小蜂Diglyphus bimaculatus和西伯利亚离颚茧蜂Dacnusa sibirica,分别占总羽化寄生蜂个体数的35.71%、28.18%和21.01%,豌豆潜蝇姬小蜂主要来自寄主植物豌豆,双斑潜蝇姬小蜂和西伯利亚离颚茧蜂的发生期最长,7月-9月均有发生。同期,我们在西藏调查发现了入侵种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为此,本文还讨论了西藏地区豌豆彩潜蝇和南美斑潜蝇的寄生蜂种类组成差异和寄生蜂的控害特性及控害效应,以期为制定生态调控和绿色防...  相似文献   

20.
杭州郊区小菜蛾寄生昆虫调查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3  
1989~1996年,在杭州郊区调查了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的寄生昆虫天敌种类和被寄生率,共发现6种原寄生天敌,即赤眼蜂Tichogramma.sp.菜蛾绒茧蜂Cotesiaplutellae,颈双缘姬蜂Diadromuscollaris,菜蛾啮小蜂Oomyzussokolowskii,螟蛉埃姬蜂Itopleticnaranyae,无脊大腿小蜂Brachymeriaexcavinata.以及7种菜蛾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