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分析了两世代白羽雪峰乌骨鸡体质量、体尺、开产 日龄与产蛋性能的相关性,选取了同批孵化且健康条件相同的1世代白羽雪峰乌骨鸡母鸡795羽、公鸡402羽,2世代白羽雪峰乌骨鸡母鸡807羽、公鸡521羽,记录其开产 日龄,并测定120日龄时体质量、体尺指标及280日龄产蛋数.1世代与2世代白羽雪峰乌骨鸡公鸡体质量与各性状指...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雪峰乌骨鸡体重、体尺性状及产肉性能的相关关系。选取同批孵化、体重基本一致的1日龄健康雪峰乌骨鸡300羽,126日龄时随机选取60羽(公母各半),测定公母鸡的体重、体尺性状及产肉性能,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比较126日龄雪峰乌骨鸡公母鸡体重与屠宰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公鸡的胸深与体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公鸡体重与各屠宰性能指标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公鸡的体重与腿肌、胸肌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母鸡的体重仅与腿肌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和胸肌相关性不显著(P0.05);雪峰乌骨鸡公鸡体重显著高于母鸡(P0.05),母鸡的腹脂率极显著高于公鸡(P0.01),而公鸡的腿肌率、瘦肉率显著高于母鸡(P0.05)。结果显示,可通过胸深这一体尺指标预测雪峰乌骨鸡公鸡的屠宰性能;通过体重来选择种公母鸡的效果会不同;雪峰乌骨鸡公鸡的屠宰性能优于母鸡。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不同性别余干乌骨鸡的早期生长发育规律,试验选择1日龄余干乌骨鸡进行地面平养,在不同周龄测定公母鸡的体重和体尺,并运用Logistic曲线方程,对0~9周龄余干乌骨鸡体重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Logistic曲线方程可以很好地拟合余干乌骨鸡的生长曲线(公鸡R~2=0.999,母鸡R~2=0.999),余干乌骨鸡公鸡生长拐点为6.7周龄,母鸡生长拐点为6.9周龄。在相同周龄情况下余干乌骨鸡公鸡体尺指数优于母鸡,在2~4周龄余干乌骨鸡体尺生长发育较快,4周龄以后变慢,总体呈平稳上升态势。说明余干乌骨鸡骨骼发育早于肌肉发育,公鸡生长发育快于母鸡。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雪峰乌骨鸡体重生长发育规律,选取雪峰乌骨鸡公母鸡各30只,分别在1~17周龄和上市日龄(126 d)称重,比较不同性别雪峰乌骨鸡的生长发育性能,利用Logistic曲线依次对不同性别的雪峰乌骨鸡体重进行拟合,得出公母鸡的生长拐点;分析1~13周龄公母鸡的体增重情况;分别对1~13周龄公母鸡体重与上市日龄体重进行相关分析,并对与上市日龄体重相关性显著的周龄体重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雪峰乌骨鸡4周龄时公鸡体重显著高于母鸡(P0.05),5周龄及之后公鸡体重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1~5周龄公母鸡体重增加趋势基本一致,13周龄后公母鸡体重明显拉开差距。公母鸡Logistic曲线模型的拟合度均达到0.999,公鸡的生长拐点为10.1周龄,母鸡的生长拐点为8.9周龄。公母鸡平均日增重较高的时期分别为10~12周龄和8~12周龄,较低的时期均在2~4周龄;公母鸡绝对生长的高峰分别在9~11周龄和8~10周龄;公母鸡相对生长曲线均呈"反J形"。公鸡1~13周龄体重、上市日龄体重之间都呈极显著相关(P0.01);母鸡上市日龄体重与2~4周龄体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第1周龄和5~13周龄体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雪峰乌骨鸡生长发育性能存在一定差异。Logistic曲线能较好地拟合雪峰乌骨鸡体重生长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5.
雅州乌骨鸡是雅安地区农科所多年来通过杂交选育培育出的一个新的优良乌骨鸡种。其特征是单冠、凤头、黑羽、白羽、乌皮、乌肉、乌骨。雅州乌骨鸡以其杂交优势克服了普通乌骨鸡生长慢、产蛋低、乌性遗传不稳定、抗病力差等弱点。同时具备了许多优点:①生长快,体形大。一百日龄体重,公鸡达5市斤,母鸡4市斤左右。六月龄以上的成年体重公鸡8~10市斤,母鸡5~7市斤。②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江山乌骨鸡和白耳黄鸡正反交F1代的生长、屠宰性能,选择江山乌骨鸡(J)和白耳黄鸡(B)的正反交F1代(J♂×B♀)、(B♂×J♀)各150羽,统一饲养至120日龄,测定分析其生长、体尺和屠宰性能指标。结果表明:F1代的42、56、90、120日龄体重均高于亲本值,正交120日龄公鸡平均体重为1058.0 g、母鸡为913.0 g;反交公鸡平均体重为1144.0 g、母鸡为917.0 g。公鸡体重杂交优势率达8.5%。F1代腹脂率显著高于亲本值(P0.05);反交全净膛率显著高于正交亲本值(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开发商品乌骨鸡的经济价值和遗传潜能,对商品乌骨鸡进行选育时可以针对公鸡和母鸡的质量特性及屠宰性能进行性状选择,以达到快速提高商品乌骨鸡体重的目的。方法:用单因素试验对公鸡和母鸡性能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在相同饲养条件下,公鸡生长速度比母鸡快,屠宰性能公鸡总优于母鸡。结论:商品乌骨鸡进行选育时可以侧重于公鸡,从而迅速提高乌骨鸡质量,以满足消费者对乌骨鸡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性别对洪江雪峰乌骨鸡腿肌肉品质的影响,随机挑选24只健康、体重基本一致的180日龄洪江雪峰乌骨鸡(公母各12只)进行屠宰,并对腿肌的滴水损失、剪切力、失水率、肉色、pH、粗蛋白、粗脂肪、水分、粗灰分、肌苷酸、氨基酸、脂肪酸、铁、铜、锌、硒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洪江雪峰乌骨鸡公鸡腿肌的剪切力显著高于母鸡(P<0.05),母鸡的亮度值和pH显著高于公鸡(P<0.05)。公鸡腿肌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母鸡(P<0.05),母鸡腿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公鸡(P<0.05);公鸡腿肌中铁和锌含量显著高于母鸡(P<0.05),母鸡硒含量显著高于公鸡(P<0.05);母鸡腿肌半胱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公鸡(P<0.05);母鸡腿肌的肉豆蔻酸、α-亚麻酸、亚油酸、γ-亚麻酸显著高于公鸡(P<0.05);公鸡腿肌的硬脂酸、顺-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花生四烯酸、饱和脂肪酸显著高于母鸡(P<0.05);洪江雪峰乌骨鸡腿肌肌苷酸(IMP)含量无性别差异(P>0.05)。结果表明:性别对180日龄洪江雪峰乌骨鸡腿肌肉品质具有影响,公鸡腿肌富含铁、...  相似文献   

9.
900只1日龄塞北乌骨鸡采用5(能量)×2(蛋白)两因素配方设计,试验期6周.结果:6周龄母鸡日粮代谢能(ME)为12.65 MJ/kg,体增重最高;公鸡日粮ME为12.00 MJ/kg,体增重最高.不同能量、蛋白水平日粮对21和42日龄塞北乌骨鸡血液生化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高能量日粮可显著提高血清中血糖、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P<0.05).在ME为12.65MJ/kg、蛋白为20%的日粮,3周龄母鸡的净体质量和肝质量极显著大于公鸡(P<0.01),消化道质量公鸡极显著大于母鸡(P<0.01).在ME为12.65 MJ/kg、蛋白为18%的日粮母鸡的净体质量板显著小于公鸡(P<0.01);心质量显著小于公鸡(P<0.05);消化道质量公鸡极显著大于母鸡(P<0.01).0~6周龄消化道发育公鸡显著快于母鸡,但消化道总长变化不明显(P>0.05).消化道总长与消化道各段长度的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均超过了0.807,总体效果公鸡略优于母鸡.21日龄时随着日粮能量水平的提高肠道胰蛋白酶活性除ME为10.85 MJ/kg与12.00MJ/kg组差异显著外(P<0.05),公鸡其他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母鸡在ME为12.65MJ/kg时最高.淀粉酶扣胰脂肪酶不同能量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42日龄公鸡脂肪酶活性和胰蛋白酶活性都不显著(P>0.05);母鸡从总体来看,肠道消化酶活性随着日粮能量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日粮ME为12.65 MJ/kg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塞北乌骨鸡育雏期和育成期适宜日粮代谢能水平,本试验选取体重基本一致的1日龄雏鸡900只(公母各半),分别随机分为5组,每组90只,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分别饲喂不同能量水平(育雏期:10.60、10.85、11.51、12.00、12.65 MJ/kg,育成期:10.38、10.94、11.51、12.34、12.96 MJ/kg)的日粮,计算增重和耗料增重比。结果表明:日粮能量水平对塞北乌骨鸡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P0.05)。塞北乌骨鸡宜采用公母分群饲养,育雏期公鸡日粮适宜代谢能水平为12.00 MJ/kg,母鸡日粮适宜代谢能水平为12.65 MJ/kg;育成期公鸡日粮适宜代谢能水平为12.34MJ/kg,母鸡日粮适宜代谢能水平为12.96 MJ/kg。  相似文献   

11.
优质鸡肌内脂肪(IMF)和肌苷酸(IMP)含量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取8个优质鸡新品系70日龄和92日龄鸡98只,将胸肌肌内脂肪(IMF)和肌苷酸(IMP)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品系、性别和日龄鸡肌内脂肪和肌苷酸含量均有较大差异。92日龄时D系肌内脂肪和肌苷酸显著高于其它各系(P<0.05)。70日龄和92日龄时肌内脂肪和肌苷酸含量在母鸡和公鸡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但母鸡的肌苷酸含量均高于公鸡。肌内脂肪含量在70日龄时公鸡高于母鸡,而92日龄时母鸡高于公鸡。不同日龄间肌内脂肪和肌苷酸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都有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试验对清远麻鸡白羽系114和120日龄体重、体尺、羽毛早熟性(通管)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同日龄公鸡的体重、冠高、胫长、胫围均大于母鸡,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不同日龄公鸡间与母鸡间比较,体重差异分别达显著水平(P0.05),但冠高、胫长、胫围差异均不显著。2同日龄不同性别通管性能为母鸡的尾部和翼部通管值均极显著大于公鸡(P0.01);公鸡120日龄尾部和翼部通管值均极显著高于114日龄(P0.01);母鸡120日龄尾部通管值显著高于114日龄(P0.05),而翼部通管值差异不显著(P0.05)。3除120日龄公鸡体重与翼部通管值达中等强度的显著正相关(r=0.28,P0.05)外,其他指标相关均不显著(P0.05)。总体来看,120日龄公母鸡均达上市要求,母鸡羽毛早熟性优于公鸡。  相似文献   

13.
以AA肉鸡商品代为试验材料,公母各100只,在0、7、14、21、28、35、42日龄随机抽取公、母各8只,分别称量活重、腿肌重、胸肌重、全净膛重。分析7、14、21、28、35、42日龄AA肉鸡腿肌、胸肌的相对生长、累积生长、肌肉率,探讨肌肉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AA肉鸡公鸡在7、42日龄时腿肌重和胸肌重均极显著地高于母鸡(P<0.01);21日龄公鸡的腿肌重显著大于母鸡(P<0.05);其余公、母鸡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总体看AA肉鸡胸肌的生长强度大于腿肌。从腿肌的累积生长看,公、母鸡的差异主要在35~42日龄之间;而胸肌的累积生长显示公、母鸡间的不同主要在28~42日龄之间,而0~28日龄期间二者几乎重合。就公、母鸡肌肉率而言,二者的差别主要在42日龄时的腿肌率,公鸡高出母鸡3.01%。  相似文献   

14.
选择黄脚麻鸡快羽型公鸡255只、母鸡240只,慢羽型公鸡275只、母鸡225只,在饲养管理条件相对一致的情况下,公母分开饲养,于35日龄和56日龄时进行逐只称重,记录相应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35日龄公鸡快羽型体重显著高于慢羽型(P<0.05);黄脚麻鸡的快慢羽型与生活力没有关联(P>0.05);56日龄时慢羽型公鸡尾羽长度总体基本接近快羽型个体(P<0.05);不同羽型麻脚鸡35日龄和56日龄体重相关系数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5.
乌骨鸡体较小,公鸡体重1.2~1.6kg,母鸡体重0.5~1.25kg;初生体重平均26.9g。乌骨鸡性成熟早,公鸡平均157日龄开啼;母鸡160~180日龄开产,初产体重为0.75~1.0kg。年产蛋量70~80枚,个别高产者可达120枚。母鸡就巢性强,每年抱窝  相似文献   

16.
日粮中添加整粒稻谷对河田鸡生长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将56日龄的河田鸡肉用公母鸡396羽(公母各半)各随机分成3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公母鸡各22羽,处理1饲喂专用饲料,处理2、处理3饲喂专用饲料+不同比例整粒稻谷,公母鸡分开饲养,进行9~12周、13~16周两个生长阶段的饲养试验,并于12周末、16周末进行屠宰性能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日粮中稻谷比例的增加,阶段平均体重、总增重、腿肌率(PLM)在9~16周两个阶段,公鸡呈上升的趋势,母鸡呈下降的趋势,同阶段同性别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平均增重成本在9~12周,公鸡呈明显下降趋势,母鸡呈上升的趋势;在13~16周,公母鸡均呈下降的趋势。半净膛率(PHE)、全净膛率(PE)、胸肌率(PBM)在9~16周两个阶段,公母鸡均呈上升的趋势,同阶段同性别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腹脂率(PAF)、皮下脂肪厚度(SFP)、肌间脂肪宽度(TMF)在9~12周,公鸡呈上升的趋势,母鸡呈下降的趋势;在13~16周,公母鸡均呈上升的趋势,同阶段同性别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还受性别、周龄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AA肉鸡生长期免疫器官生长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AA肉鸡商品代为试验材料,公母各100只,在0、7、14、21、28、35、42日龄随机抽取公、母各10只,分别称取免疫器官(胸腺、法氏囊、脾脏)重量,探讨肉鸡生长期免疫器官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AA肉鸡的脾脏重除35日龄时公鸡显著大于母鸡(P<0.05)外,其余各日龄公、母鸡差异不显著(P>0.05);胸腺重各日龄公、母鸡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法氏囊重7日龄时公鸡极显著地大于母鸡(P<0.01),35日龄时显著高于母鸡(P<0.05),其余各日龄公、母鸡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分析AA肉鸡生长期免疫器官的器官指数、相对生长和累积生长,建立免疫器官(y)与日龄(x)的直线回归方程,其拟合精度均在0.85以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不同日龄与性别腾冲雪鸡血液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段纲  叶绍辉 《中国家禽》1999,21(7):10-11
采集16只60日龄和90日龄不同性别的云南腾冲雪鸡的静脉血,测定血清中12个成份的含量指标。结果表明:甘油三脂、胆固醇、尿酸、肌酐和磷含量有性别、年龄差异;公鸡的甘油三脂含量大于母鸡,差异显著;90日龄胆固醇含量大于60日龄,差异显著;母鸡尿酸含量低于公鸡、90日龄高于60日龄,且随日龄增加公母间差异增大;随鸡龄增加,肌酐含量增加,公鸡增加的幅度大于母鸡;在公鸡,随日龄增大,血磷升高;在母鸡,随日龄增加,血磷下降。  相似文献   

19.
选用60日龄体质量均匀、健康的塞北乌骨鸡120只,随机分为Ⅰ个试验组,每个试验组设4个重复,每个组6只乌骨鸡(雌雄各半),探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能量(10.38,10.94,11.51,12.34,12.96MJ/kg),对塞北乌骨鸡体增质量、血液指标和免疫器官的影响。结果表明,育成期公鸡在12.34MJ/kg时体增质量最高,母鸡在12.96MJ/kg时体增质量最高;80日龄时公鸡调节血糖的能力优于母鸡,对肝脏具有很好的保护力;LDL-C与日粮能量引起体质量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总胆固醇的含量在育成期随着日粮中能量水平的增加而逐渐下降。日粮能量水平不同,对内脏器官的影响也不同,都存在不同的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R.  Garcia  艾琴 《中国畜牧兽医》2006,33(11):18-18
作者设计了4个试验,根据饲养前期(7~21日龄)的饲养环境、性别或生长性能及生长期(21~38日龄)的性别、生长和胴体重,研究了肉鸡可消化赖氨酸(DLY S)需要量的差异。前3个试验中,雏鸡分8个层架式鸡笼饲养组和8个地面平养式鸡笼组。第4个试验只选用地面平养的生长期肉鸡。试验日粮为由赖氨酸缺乏的玉米、豆粕、玉米麸皮为基础配制的等氮、等能日粮。可消化赖氨酸分5个添加水平,前3个试验从0.70%~1.21%,第4个试验从0.73%~1.13%。根据前期体增重(BW G)和肉料比(G∶F)及生长期体增重、肉料比、胸肌重的变化曲线评价DLY S的需要量。结果表明:生长前期,根据BW G评价的DLY S平均需要量,公鸡稍高于母鸡,其中层架式饲公鸡养为0.96%,母鸡为0.94%;地面平养公鸡为0.98%母鸡为0.93%。但是,根据G∶F评价的DLY S平均需要量,母鸡稍高于公鸡,其中层架式饲养母鸡为0.99%,公鸡为0.96%;地面平养母鸡为1.01%,公鸡为0.99%。2种饲养环境中,只有母鸡根据G:F评定的DLY S需要量比根据BW G评定的高。前期的饲养环境对肉鸡DLY S的需要量无影响。生长期,根据BW G曲线,公鸡DLY S的需要量(0.97%)高于母鸡的(0.93%),但根据G∶F曲线公母需求量相同(0.96%)。根据G∶F曲线得出的母鸡DLY S需要量高于根据BW G得出的。公母鸡达最大胸肌产量的DLY S需要量(分别为0.98%和0.90%)与达最大生长性能的需要量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