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了养殖密度对饵料驯化期细鳞鱼稚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试验分别设置了4个养殖密度(1 000、5 000、10 000、15 000 尾/m2),试验期间依次投喂水蚯蚓→水蚯蚓、软颗粒饲料→软颗粒饲料→软颗粒饲料、硬颗粒饲料→硬颗粒饲料的驯养方法,逐步从动物性饵料转化为人工配合颗粒饲料喂养.经过40 d的试验发现,养殖密度对细鳞鱼稚鱼的存活率具有显著性影响,但养殖密度对肥满度(CF)、特定生长率(SGR)和变异系数(CV)的影响并不显著.各密度组的死亡率分别为32.8%,28.7%,16.0%和19.3%,肥满度为0.85~0.97,SGR平均值为4.40%,体重变异系数为11.59%~16.89%,体长的变异系数为37.05%~48.48%.研究结果表明饵料转化期的细鳞鱼稚鱼(2.80±0.01 cm)完全可以在较高的养殖密度下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2.
养殖密度对饵料驯化期细鳞鱼稚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养殖密度对饵料驯化期细鳞鱼稚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试验分别设置了4个养殖密度(1 000、5 000、10 000、15 000 尾/m2),试验期间依次投喂水蚯蚓→水蚯蚓、软颗粒饲料→软颗粒饲料→软颗粒饲料、硬颗粒饲料→硬颗粒饲料的驯养方法,逐步从动物性饵料转化为人工配合颗粒饲料喂养.经过40 d的试验发现,养殖密度对细鳞鱼稚鱼的存活率具有显著性影响,但养殖密度对肥满度(CF)、特定生长率(SGR)和变异系数(CV)的影响并不显著.各密度组的死亡率分别为32.8%,28.7%,16.0%和19.3%,肥满度为0.85~0.97,SGR平均值为4.40%,体重变异系数为11.59%~16.89%,体长的变异系数为37.05%~48.48%.研究结果表明饵料转化期的细鳞鱼稚鱼(2.80±0.01 cm)完全可以在较高的养殖密度下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3.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2,(5)
为研究盐度对不同发育时期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以下称蛤仔)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在水温24℃条件下,对不同盐度(5、8、11、14、32、38、41、44、47,盐度32为对照组)胁迫下蛤仔幼虫、稚贝和幼贝(壳长10 mm)的生长和存活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度胁迫对蛤仔的生长和存活具有显著影响(P<0.05),盐度胁迫72 h时,盐度38组蛤仔幼虫、稚贝、幼贝的存活率均最高,分别为97.87%±3.69%、100%、100%,且与其他盐度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盐度5组蛤仔幼虫、稚贝、幼贝以及盐度8组的幼贝全部死亡;盐度38组蛤仔幼虫及稚贝的生长速度最快,壳长平均日生长分别为(4.83±0.03)μm和(6.81±0.11)μm,仅次于对照组(盐度32),并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P<0.05);蛤仔幼虫、稚贝和幼贝对盐度的耐受范围随着蛤仔受盐度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盐度胁迫21d时,盐度38组幼虫存活率为50.27%±3.7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盐度组幼虫全部死亡;盐度胁迫30 d时,盐度38组稚贝存活率为68.75%±5.25%,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盐度组稚贝全部死亡;盐度胁迫30 d时,盐度14组幼贝存活率为94.36%±2.03%,与对照组接近(P>0.05),而盐度38组存活率为60.00%±14.53%,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其他盐度组幼贝全部死亡。本试验结果可为蛤仔的生态养殖及抗逆品系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盐度对不同发育时期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以下称蛤仔)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在水温24℃条件下,对不同盐度(5、8、11、14、32、38、41、44、47,盐度32为对照组)胁迫下蛤仔幼虫、稚贝和幼贝(壳长10 mm)的生长和存活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度胁迫对蛤仔的生长和存活具有显著影响(P0.05),盐度胁迫72 h时,盐度38组蛤仔幼虫、稚贝、幼贝的存活率均最高,分别为97.87%±3.69%、100%、100%,且与其他盐度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盐度5组蛤仔幼虫、稚贝、幼贝以及盐度8组的幼贝全部死亡;盐度38组蛤仔幼虫及稚贝的生长速度最快,壳长平均日生长分别为(4.83±0.03)μm和(6.81±0.11)μm,仅次于对照组(盐度32),并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P0.05);蛤仔幼虫、稚贝和幼贝对盐度的耐受范围随着蛤仔受盐度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盐度胁迫21d时,盐度38组幼虫存活率为50.27%±3.7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盐度组幼虫全部死亡;盐度胁迫30 d时,盐度38组稚贝存活率为68.75%±5.25%,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盐度组稚贝全部死亡;盐度胁迫30 d时,盐度14组幼贝存活率为94.36%±2.03%,与对照组接近(P0.05),而盐度38组存活率为60.00%±14.53%,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其他盐度组幼贝全部死亡。本试验结果可为蛤仔的生态养殖及抗逆品系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饵料对舟山牙鲆仔稚鱼生长发育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生桡足类、经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未经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以及人工配合饲料投喂15日龄牙鲆仔鱼,经30d培育,测定其生长、白化率、变态率和存活率。结果表明:野生桡足类和人工配合饲料试验组的牙鲆仔鱼牛长率、变态率和存活率均最高,白化率最低;营养强化试验组的牙鲆仔鱼生长及成活率等各项指标均较高,白化率较低;未强化试验组的牙鲆仔鱼生长及成活率等各项指标均最低,白化率最高。据此可认为:桡足类和经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是牙鲆仔鱼的优质活饵料。 相似文献
6.
采用野生桡足类、经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未经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以及人工配合饲料投喂15日龄牙鲆仔鱼,经30d培育,测定其生长、白化率、变态率和存活率。结果表明:野生桡足类和人工配合饲料试验组的牙鲆仔鱼牛长率、变态率和存活率均最高,白化率最低;营养强化试验组的牙鲆仔鱼生长及成活率等各项指标均较高,白化率较低;未强化试验组的牙鲆仔鱼生长及成活率等各项指标均最低,白化率最高。据此可认为:桡足类和经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是牙鲆仔鱼的优质活饵料。 相似文献
7.
设置4组不同的试验温度(15、20、25、30℃),随机各放入100条宽体金线蛭(Whitmania pigra)仔蛭,养殖25d后测定体长、体重和存活率,探讨了温度对宽体金线蛭仔蛭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另外随机设置3个试验组,在相同温度下分别投喂蛋黄、轮虫+中华圆田螺、轮虫+静水椎实螺,探讨了饵料对宽体金线蛭仔蛭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宽体金线蛭仔蛭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水温为25℃条件下,仔蛭生长速度最快、存活率最高;而30℃下的仔蛭存活率最低、生长最慢。投喂不同的饵料,仔蛭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也有显著的差异(P0.05)。投喂轮虫和静水椎实螺组的仔蛭生长速度最快、存活率最高;投喂蛋黄组的仔蛭存活率最低、生长速度最慢。 相似文献
8.
9.
在水温23.2-24.0℃,盐度29.5-30.0条件下,研究了5种单胞藻饵料和饥饿对魁蚶浮游幼虫生长与存活的影响。投喂不同饵料试验中,球等鞭金藻与4种单胞藻混合投喂试验组幼虫的特定生长率、眼点幼虫比例和壳长均显著高于单一投喂试验组,其中球等鞭金藻与小球藻混合投喂的效果最好;投喂单一饵料试验中,球等鞭金藻组幼虫的生长、眼点幼虫比例与存活率显著高于其它试验组。在饥饿试验中,不同饥饿天数条件下幼虫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生长方面,饥饿1-2d较短时间与一直投喂对照组的幼虫相比较,特定生长率、眼点幼虫比例、壳长的差异不显著,但随着饥饿时间延长,幼虫的生长变慢且眼点幼虫比例下降,一直饥饿情况下幼虫的生长基本停滞。研究结果可以为魁蚶人工苗种繁育技术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2,(2):180-183
在不同盐度下,对体重1335 g的口虾蛄O ratosquilla oratoria进行存活和生长试验。存活试验包括盐度突变试验和渐变试验,生长试验的盐度梯度设为24、28、32、36,每组放口虾蛄6只。结果表明,盐度对口虾蛄的存活及生长有较大影响,口虾蛄存活的盐度为2035 g的口虾蛄O ratosquilla oratoria进行存活和生长试验。存活试验包括盐度突变试验和渐变试验,生长试验的盐度梯度设为24、28、32、36,每组放口虾蛄6只。结果表明,盐度对口虾蛄的存活及生长有较大影响,口虾蛄存活的盐度为2040,适应盐度为2440,适应盐度为2436,生长的最适盐度为32左右。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钵苗机插、毯苗机插和人工栽插3种栽培方式,比较水稻的发育进程和产量的差异,为指导实际生产应用提供科学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栽插苗数较少,全生育期提前;钵苗机插的成熟期较毯苗机插提前2d,生育期缩短6d。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均产生一定影响,钵苗机插的实际产量最高,人工栽插居中,毯苗机插最低;在产量构成方面,人工栽插要主攻有效穗数,毯苗机插和钵苗机插要主攻每穗总粒数。 相似文献
12.
不同栽培基质对海巴戟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比较适合海巴戟幼苗生长的基质配方。[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生土为对照,设6个处理:①园土+草炭土+农家肥、②椰糠+草炭土+农家肥、③椰糠+园土+农家肥、④椰糠+珍珠岩+草炭土+农家肥、⑤椰糠+珍珠岩+园土+草炭土+农家肥、⑥园土,研究6种不同栽培基质对海巴戟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处理④的植株生长最好,与处理⑥和对照差异极显著。处理③、④的平均株高分别为22.90和21.64 cm;处理④、⑤的平均茎基分别为0.69和0.66 cm;处理③、④的平均叶片数分别为24.53和24.13;处理④的单株地上、地下部分鲜重分别达86.3和25.9 g。[结论]椰糠+珍珠岩+草炭土+农家肥(1∶1∶1∶1)为海巴戟幼苗生长的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13.
14.
盐度和中草药制剂对中国明对虾幼虾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中国明对虾大规模养殖和中草药制剂的推广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研究了盐度(12、20和28)和中草药制剂(0%、1%、2%和4%)对中国明对虾(平均初湿重0.027±0.005g)存活和生长的影响,实验周期5周,结果表明:在三个盐度水平,随饲料中中草药制剂添加量的升高,对虾存活率、特定生长率、摄食量和吸收效率均呈上升趋势,当到达临界值后,对虾存活率、特定生长率、摄食量和吸收效率随着中草药添加量的升高而下降;而饲料系数呈下降趋势,到达临界值后,然后上升。在四个中草药制剂添加水平,对虾存活率、特定生长率、摄食量和吸收效率均以20盐度处理组较高,而饲料系数以20盐度处理组较低。[结论]盐度和中草药制剂对中国明对虾生长均影响显著,因此在养殖时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5.
养殖密度对斑节对虾存活·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不同养殖密度对其存活、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方法]设置养殖密度分别为20、40、80、120、160屋/m^2(相当于20、40、80、120、160万尾/hm^2)的不同试验组,测定斑节对虾在试验条件下存活、生长及能量收支情况。[结果]20尾/m^2情况下对虾存活率最高,160尾/m^2最低,其他3个密度水平存活率差异不显著。湿重特定生长率除20尾/m^2外,随密度增加而下降,160尾/m^2最低。增重量(湿重)与密度的回归关系为:Y=-0.1954In(x)+1.4132(R^2=0.7268)。生长能占食物能的比例和密度的回归关系为y=-3.2836In(x)+30.5480(R^2=0.7865)。[结论]该研究从体重生长、能量收支及环境负荷角度探讨了不同养殖密度下斑节对虾生长情况,为斑节对虾的科学养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雌二醇对淞江鲈幼苗存活率和生长的影响。[方法]研究不同浓度雌二醇诱导下淞江鲈的存活率、全长、体重和行为的变化。[结果]30日龄,试验组淞江鲈的存活率、体重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15日龄,试验组淞江鲈的全长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雌二醇在早期对淞江鲈的存活率和生长的影响不明显。各试验组淞江鲈的存活率、200μg/L雌二醇组淞江鲈的全长和100μg/L雌二醇组淞江鲈的体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0~45、75~90日龄淞江鲈存活率的下降速度明显低于其他时期;在30~45日龄淞江鲈全长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其他阶段;60日龄后,淞江鲈体重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前期(P0.05)。雌二醇对淞江鲈的摄食几乎没有影响,对争斗和转底栖行为影响明显,对照组争斗严重,转底栖行为持续1个月;400μg/L雌二醇组几乎没有观察到鱼的争斗现象,在15 d内就全部完成转底栖行为。[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淞江鲈单性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不同栽培方式对高品质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露地移栽、地膜移栽、地膜移栽去早蕾和直播地膜4种栽培方式,研究不同栽培条件对棉花生育特性、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地膜直播棉、露地移栽棉、移栽地膜棉相比,移栽地膜棉去早蕾处理生育期、株高和株高日增量、果枝数和果节量基本合理,节枝比增加,伏桃和早秋桃比例高,单株成铃数和单铃重显著增加,产量最高;纤维长度、整齐度、纤维强度、伸长率、反射率和纺纱均匀度指数等品质指标得到明显改善,达到了促进棉花早发、提高产量和改善纤维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嫁接方法与生长调节剂协同作用对白玉芒嫁接成活率的影响,为白玉芒种苗的繁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海南本地芒一年生苗木作砧木,白玉芒一年生枝条作接穗,通过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ABT(2505、001、000 mg/L)I、BA(501、002、00 mg/L)处理白玉芒的接穗,分别运用补片芽接和劈接两种嫁接方法进行嫁接处理。[结果]在多种处理中,以ABT 500 mg/L劈接处理的嫁接成活率最高,达73.3%;以ABT 1 000 mg/L的芽接处理效果较好,达60.0%;以IBA 100 mg/L劈接处理的嫁接成活率较好。[结论]上述生长调节剂与补片芽接和劈接两种嫁接方法组合的3种处理均与清水对照下相应方法的嫁接成活率差异显著,且方法操作简便易行,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苹果“双矮”栽培、普通矮化栽培和短枝型栽培等三种不同苹果栽培模式对苹果树的生长和结果的影响,在立地条件一致和管理措施相同的条件下,采用常规测量方法对其树体生长、果实发育、果品质量以及生产管理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苹果“双矮”栽培模式具有树体矮小,树冠紧凑,透光良好、控冠促花容易,无大小年结果现象,产量高,质量优,作务简便,低成本高效益等诸多优势,它有效解决了果园劳力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问题,而且提升了果品产量和品质,大幅增加了果园效益和果农收入,加快了传统果业生产向集约高效生产方式的转变,对发展现代高效果业有着极强的指导意义,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不同栽培季节对不同品系番茄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总结分析造成的原因,提出避免发生的措施,以期降低农户的经济损失,提升宁夏地区蔬菜市场的竞争力,使该区蔬菜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方法]通过对6个粉果和3个红果番茄品系在冬春茬和秋冬茬2个时段栽培,比较各参试番茄在2个时段的植株性状、果实性状、果实品质、产量、抗病毒性。[结果]3穗果之前冬春茬与秋冬茬的生长势差异不明显,秋冬茬的第1穗果坐果数较冬春茬减少。秋冬茬的单果重明显比冬春茬的降低,各品系的果形指数在两茬没有差异,均接近圆形。秋冬茬较冬春茬的果实品质均降低。从产量看,在秋冬茬除齐达利减产不明显外,其余品系均大幅减产。从抗病毒性比较,冬春茬发生率很低,而在秋冬茬栽培时除齐达利发生病毒病几率较低外其余参试品系发生病毒病的几率高达60%以上。[结论]相同品系的番茄在秋冬茬较冬春茬种植品质下降,产量减少,病毒病发生率提高。建议在宁夏地区秋冬茬栽培番茄应严控烟粉虱并选择抗病毒品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