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用地需求也急剧膨胀,旅游用地类型多样要求构建差别化管理政策。为旅游用地的科学规划及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参考,阐述了旅游用地的内涵、特性及分类体系。结合韶关市旅游发展实际情况,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周期,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土地审批管理、土地供应管理及土地利用评价与监管环节,构建了旅游用地差别化管理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
旅游用地是一种特殊的土地资源类型,但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角度,探讨了旅游用地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旅游用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重要性。同时从对旅游用地现状的分析中,提出了旅游用地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旅游用地中的土地开发问题、旅游用地开发中的生态效益问题以及土地规划与旅游规划的不协调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诸如搞好增强旅游用地的复合功能、充分挖掘未利用地的旅游功能、搞好旅游区用地规划、加强土地立法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旅游用地是一种特殊的土地资源类型,但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角度,探讨了乡村旅游用地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旅游用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重要性。同时对乡村旅游用地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乡村旅游用地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各地类用地现状指标完成情况、空间布局吻合性3个方面对芒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方法]根据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以GIS空间分析技术为支撑,将2013和2020年规划地类图斑进行叠加分析,在数量和空间布局上评价芒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吻合性及其管控效果.[结果]芒市各地类用地空间布局与2020年规划预期目标基本相符合,但是部分用地超出控制范围,用地增加速度过快.[结论]该研究及时发现了芒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数量和空间上的不吻合及其原因,为规划修改的编制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下一步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定量研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阶段性成效,运用重心偏移理论与空间吻合度度量模型,从数量与空间位置2个方面对重庆市荣昌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评估年建设用地空间重心偏移与规划目标年预期发展方向的夹角小于30°,且评估年与规划目标年各地类的空间吻合度介于0.9~1.0之间。结果表明,空间重心偏移理论与空间吻合度模型应用简便、适用性强,能够满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价的现实需求;重庆市荣昌区有效落实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空间用途管制措施,土地利用规划能够有效引导该区土地利用方向,但规划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少数违反规划管制随意占地现象,相关用地部门应加强对违反规划用地的监督检查力度。  相似文献   

6.
为协调工业化、城镇化、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需要在土地分类中加强对生态用地的考虑。本研究以西藏普兰县为例,基于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和主体功能性理论,建立了包含生态用地、生态生产用地、生产生态用地和生活生产用地在内的普兰县"三生用地"分类体系。为便于该体系的应用,将"三生分类"体系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进行对接,形成了普兰县"三生分类"用地提取方法。得出规划基期年普兰县生态用地、生态生产用地、生产生态用地和生活生产用地的面积分别为675 653.44、642 039.18、677.00和1 034.93 hm2,各占全县土地面积的51.21%、48.66%、0.05%和0.08%。在分析普兰县"三生用地"现状的基础上,根据上位规划、现状经济发展和各用地部门的需求,对普兰县土地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对于生态环境安全有较高价值的生态功能用地、河流与湖泊用地面积保持不变,牧草地、用材林地面积则都有增加,建设用地主要占用的是生态容纳用地中的裸地和荒草地等,最大程度地对生态环境进行了保护,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指标控制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我国现行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不足,通过比较村级土地利用规划与一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异同,指出了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特殊意义,提出将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纳入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新疆阿克苏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的要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耕地和生态用地,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分11个指标对新疆阿克苏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进行效益评价.结果表明,3种规划方案中以注重经济、社会和生态因素相结合的规划方案综合效益值最高,并且大于规划基期年,是最优的规划方案.该方案可使阿克苏市的土地利用效益达到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9.
王志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534-10535
分析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调查、建设用地审批、耕地保护和土地整治工作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管理工作相辅相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土地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具有调控、指导和约束的作用;土地管理工作是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的有效途径,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合理性具有检验作用.为高效开展土地管理工作,实现规划目标,土地管理各部门工作要有效衔接,加强国土知识的宣传工作,引导公众力量共同参与到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的工作中来.  相似文献   

10.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对于优化建设用地布局、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以北京市大兴区农村建设用地现状为基础,综合考虑大兴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城规划、村庄体系规划等相关规划,确定农村建设用地腾退规模;然后结合土地整治战略分区,分区域科学估算了大兴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根据各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的特点,提出了迁村并点整治模式、城镇化整治模式和村庄内部整治模式3种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模式.  相似文献   

11.
刘力  邱继勤  邱道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216-20219
总结了重庆市旅游景区土地规划管理取得的成效,分析了旅游景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景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健全景区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监管制度、加快景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支持体系建设等完善旅游景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掌握规划基数分类体系与土地现状分类(过渡期)分类体系对应关系,规划基数转换按分类释义和转换对应关系直接转换,运用信息系统管理学原理、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对规划年各类用地各项指标按比例法、权重法和综合分析法进行分解。通过用转换的规划基数对土地利用数量、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区域差异、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分析,在上级各类用地指标控制下,对修文县各乡镇的土地需求进行合理调控,统筹安排,应用MAPGIS软件,采用转换的2005年规划基数绘制1:1万乡镇土地利用现状图和1:1万乡镇土地利用规划图。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赣州市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了城乡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了破解城乡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瓶颈的新思路:创新各类规划方法,突破耕地占补平衡常规,拓展城乡用地空间;组建建设项目推进委员会,实行"一张图"管地,推动地方问责;加快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并纳入政绩考核;严控土地抵押贷款行为,清查"圈地"、"囤地"企业;探索集约节约用地新思路,建立"亩均效益"评价机制,改变粗放用地模式;创建多部门的联动机制,建立存量土地动态台账,盘活存量土地利用空间。  相似文献   

14.
王博  陈笑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453-6455
掌握"规划基数"分类体系与土地现状分类(二调)分类体系对应关系,按分类释义和转换对应关系,对毕节地区土地现状分类(二调)进行转换,运用信息系统管理学原理、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对规划年各类用地各项指标按比例法、权重法和综合分析法进行分解。  相似文献   

15.
赵中华  李春林  郄瑞卿  李清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658-4659,4702
以2009年土地利用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下,结合景观空间格局分析软件包Fragstats3.3,结合景观面积、斑块个数、斑块密度、平均斑块面积等景观特征指数、计算公式,从景观斑块面积特征,景观斑块密度大小及差异特征,景观斑块多样性、均匀度特征方面,对磐石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磐石市土地利用结构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建设用地利用率不高,土地后备资源不丰富。在此基础上,就磐石市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规划,增加景观的稳定性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强调应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生产力;合理布局农村居民点用地,加强废弃工矿用地整理;合理安排重点城镇用地规模。  相似文献   

16.
“征转分离”土地审批管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4031-14033
在分析现行土地转用征收管理模式及其弊端的基础上,探讨"征转分离"土地管理模式的优势与必要性,并提出了"征转分离"土地审批管理模式的规范化管理措施和优化设计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征转分离"土地管理模式具有补偿安置先行,保障农民权益;提高转用效率,避免土地闲置;提高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的科学性等作用。为提高"征转分离"土地管理效率,促进征地制度改革,应从征地规模控制、占补平衡控制、安置补偿控制、土地用途控制几方面入手,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50年土地(利用)规划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4年,土地规划作为一门科学引入我国,1956年在东北农学院开设了我国第一个土地规划专业,此后在一些大学曾开过土地规划课程。改革开放前,土地规划属于工程技术类,规划的重点是农用土地的勘测和土地规划设计与实施。改革开放后,“土地规划”改称为“土地利用规划”属于经济管理类,土地利用规划发展内容拓展,土地利用方法向规划的模型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土地利用规划在实践中也表现出诸多问题,基础理论尚不完善,规划的目标、体系、方法等缺少科学性,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缺乏规范化和法制化,规划人员素质不高,技术落后等。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规划将成为普遍共识,土地利用规划将逐步完善体系建设,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保障体系,搞好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基础工作,提高科学性和标准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生态服务功能的产出是生态服务功效,分为正功效和负功效。快速城市化进程严重影响了土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导致城市人居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自然生态系统服务负功效逐渐增加。常州是我国东部沿海快速城市化的典型代表,城市化占用生态用地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在GIS和R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网格分析法和复合生态评价的方法,建立了复合生态服务功效的空间评价指标体系,从正负生态功效两方面评价了当前土地利用的复合生态功效。结果表明当前常州市的土地复合生态服务功效64.5%为正功效,35.5%的土地生态服务为负功效。按照当前的城市发展思路,新的土地利用规划将进一步导致自然生态服务正功效的衰退。该研究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提供了科学思路与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李凌旭  梁亚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911-19912,20004
解析了建设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参与旅游项目的两个政策,指出其中存在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参与旅游项目的条件、程度、方式不明确等问题,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练雄  蔡永立  李武陵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655-10659
依据生态服务功能和人类干扰程度,在全国土地利用分类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调整,提出基于面源污染问题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二级分类系统,并应用到上海市滴水湖集水区。一级指标分为林地、耕地、建筑等,反映了地表径流方式;二级进一步细化和调整,将草地分为自然的荒草地和人工草坪,耕地细分出大棚,坑塘细分出养殖池,农村住宅细分出家禽养殖场,公园与绿地归为林地和草地,旁道树归为林地等,这些类型可以与实际面源污染相对应,较好地解决了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与面源估算之间衔接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