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乌鲁木齐河流域7个气象站1961—2009年逐月降水量资料,使用线性回归、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突变检测、Morlet小波等方法,分析了流域内年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乌鲁木齐河流域降水量的垂直分异十分明显,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河流末端到天山一号冰川的河源地带,年降水量的多年平均值随海拔高度总体呈抛物线型,年最大降水量出现在海拔1 900~2 600 m的中山带,对应的最大降水量约为520~550 mm;流域内各地降水量的年内分布均为单峰型,冬半年(10月至翌年3月)各月降水较少且各站点的降水量差异很小,夏半年(4月至9月)各月降水较多并且上游区域降水量远多于中下游区域;49 a来,流域各站的年降水量均为增多趋势,降水增多倾向率随海拔高度呈线性递增趋势,全流域平均年降水量递增倾向率为14.417 mm/(10a);突变检测表明,乌鲁木齐河流域年降水量于1992年发生了显著的突变性增多,突变后降水量较突变前平均增多了45 mm,增多14.5%;乌鲁木齐河流域年降水量的不稳定性(变异系数)随海拔高度呈显著的幂函数型递减趋势,海拔越高的区域降水的年际间稳定性越好,反之亦然;乌鲁木齐河流域年降水量具有准3 a、准6 a和准8 a的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2.
利用1981—2020年张家口地区14个站点的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线性回归、多项式拟合、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t检验等方法,分析张家口地区降水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张家口地区降水量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且呈现震荡递增的趋势,上升速率12.8 mm/年;受地形影响,降水量整体偏少且集中在夏季,...  相似文献   

3.
戴全章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413-11414
利用平罗县气象局1961~2010年降水资料,采用统计分析、距平值的计算以及比较的方法,分析近50年来平罗地区降水量变化趋势情况。结果表明,前40年年总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但小有规律,就是丰一年、欠一年;年与年之间降水量差值差距较大,后十年较为均匀,年总降水量差距缩小,年较差小;降水的季节特征明显,为夏秋季节最多,冬春季节明显减少;月总降水量差距较大,极不规律;50年来总的降水趋势是20世纪60年代较多,70年代开始减少,到90年代最低,21世纪开始缓慢回升。  相似文献   

4.
利用博克图地区1971 ~2010年的各月降水量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对博克图近40年来的年平均降水量和各季节平均降水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1 ~2010年博克图地区降水量是持续减少的,递减率为16.5 mm/10a,夏季、秋季降水量呈递减趋势,递减幅度为26.2、9.3 mm/10a,与年降水量递减趋势相同,春季和冬季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分别为2.8、1.6 mm/10a;博克图地区40年来轻旱出现在1974、1979、1992、1995、2000~2001年,中旱出现在1999、2004年,特旱出现在2007年,其他年无旱灾,1999 ~ 2001年连续3年出现不同程度干旱.  相似文献   

5.
近56年潍坊市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6年潍坊市9个县(市、区)降水量气候资源要素资料,采用线性趋势统计分析方法,对近56年潍坊市降水量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6年来潍坊市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春季和冬季降水量占全年比重很小。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以24.05 mm/10 a的速率减少;年代际变化显著,20世纪60、70年代降水量处于偏多的阶段,80、90年代降水量明显偏少。  相似文献   

6.
近48年赣州市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江西省赣州市17个县气象站1959~2007年的降水资料,运用线性回归、降水量累积距平、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赣州市近48a来降水量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8a赣州年降水量随时间没有明显的趋势变化,但不同时段仍存在阶段性的趋势变化。春季、夏季、冬季和伏秋旱期降水量呈增加趋势,而秋季和汛期降水量则呈减少趋势。通过小波分析发现,年降水量、汛期降水量和伏秋旱期降水量的第一、二主周期一致,均分别为15a和18a。从不同时间尺度周期演变特征来看,小尺度降水量变化的振幅比大尺度降水量明显,周期也明显缩短。在30a的时间尺度上年降水量变化存在明显的10a左右的周期性;在15a的时间尺度上年降水量和伏秋旱期降水量变化的主要周期为7~8a和13~15a,而汛期降水量变化的主要周期为6~8a和10~11a。在小尺度上降水量周期震荡明显加剧,且没有一个稳定周期,降水量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容易出现旱涝灾害。  相似文献   

7.
基于关中地区44个气象站1960~2007年逐月降水资料,通过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及其它数理统计方法,对关中地区降雨量进行多时间尺度分析。研究发现关中地区在近50 a内降水序列是呈现减少趋势,降水倾向率是-11.51 mm·10 a-1:在1968~1988年间降水量变化不稳定,降水量趋势出现10个突变点;降水量呈丰枯交替出现;关中地区年降水量主要存在两个是尺度的变化周期18 a和8 a,其中18 a尺度存在近50年内,8 a的尺度主要集中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在时间上18 a尺度上经历了5个枯丰交替变化;8 a的经历了12个枯丰交替变化。  相似文献   

8.
9.
利用衡南县1955—2010年地面气象要素观测数据,探讨了近56年衡南县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衡南县年平均气温为17.9℃,年平均气温的倾向率为0.11℃·10a~(-1),春、夏、秋、冬季平均气温的倾向率分别为0.18℃·10a~(-1)、-0.02℃·10a~(-1)、0.11℃·10a~(-1)、0.17℃·10a~(-1),气候趋于变暖;年降水量的倾向率为13.6mm·10a~(-1),春、夏、秋、冬季降水量的倾向率分别为-5.5mm·10a~(-1)、15.3mm·10a~(-1)、-4.6mm·10a~(-1)、7.5mm·10a~(-1),年降水量和夏、冬季的降水量处于增加趋势,春、秋季降水量处于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0.
按照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的地理分布特征把京津冀分为5个不同的气候子区域,选取资料序列完整且具有较长时间序列较为均匀分布的87个地面气象站,运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突变检验、滑动t检验、Morlet小波函数等统计方法,选用1960—2015年逐日降水观测数据,分别对5个子区域及全区的降水量进行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近56年来京津冀全区及5个分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变化呈现整体的一致性,均呈波动下降趋势,冀东平原区下降趋势显著,但均未发生明显突变现象;存在较为显著的季节性,全区夏季降水量下降趋势显著,并于1996年发生突变,总降水量中以7月和8月贡献最大,降水量减少速率也最快;除太行山区外,其他分气候区夏季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且冀东平原区减少幅度最大,燕山丘陵在1996年发生了明显突变;全区及各分气候区年、季降水量呈现显著的年际和年代或多年代际变化,主要存在4个周期变化,大致分为3~4、6~10、12~18和20年以上。  相似文献   

11.
孙小龙  廖铭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804+15863
通过线性回归、曲线拟合及小波变换,对1957~2010年贺州市的降水时间序列进行分析,揭示了降水变化趋势及周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54年来贺州市降水呈波动性变化,降水年内变化、年际变化均很明显,变化幅度较大,近54年的年降雨量呈增加趋势,降水倾向率为7.266 mm/10a;贺州市年降水存在2个明显的全域性变化周期,分别是16~18年的年代际尺度周期性变化和8~9年的年际尺度周期性变化,其中17年左右的周期震荡最强。  相似文献   

12.
利用沧州市气象台地面观测站1954~2013年逐日降水、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等气象资料,采用周期分析、趋势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寻找气温和降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沧州地区60年来气温在波动中上升,降水在波动中减少。  相似文献   

13.
利用喀什市气象代表站点1951 ~2012年平均气温、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等数据资料,分析近62年以来喀什市的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以后该地域气温明显提升,平均气温趋向上升;年平均气温升高率为0.279℃/10a.相比20世纪,近10年的气温变动提升了1.3℃;降水量变动趋势总体上不明显,线性变动倾向率为1.237 mm/10a;62年以来喀什市最高气温上升率与西北地区最高气温上升率保持一致,平均极端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同样是趋向升高.近10年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与过去相比,分别上升0.6和1.2℃,对年平均气温的升高贡献最大的是最低气温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卢莹  常利  韩滨  张渊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250-10253
根据1961~2010年江都气象站降水观测资料,采用滑动平均、Mann-Kendall(M-K)检验和累积距平法等方法对江都区近50年来的降水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江都区年平均降水量1 001.8 mm,年际差异较大,年内分布不均,一年中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近50年来年降水总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略呈增加趋势;但秋季(9~11月)降水量有明显减少趋势,尤其是近10年来减少趋势显著,这一趋势的突变发生在1991年;相反冬季(12月~次年2月)降水量呈现出明显增多趋势,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增多趋势十分显著,冬季降水的突变发生在1987年。  相似文献   

15.
王晓红  吴宏伟  张波  李玲  王涵  张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72-473,505
通过对博克图地区40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发现博克图年平均气温的升温率为0.28℃/10年,秋季气温在1980年代末开始上升,夏季和冬季气温到1990年代初开始上升。最高、最低气温和气温日较差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年平均日较差变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石红霄  赵建中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454-2455,2468
通过对班玛县1995~2004年10年来气温与降雨量的统计分析,探讨了班玛县气温和降雨量的变化趋势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从1995~2004年,平均气温逐渐升高,2003年达到最高值,与1995年相比平均气温升高了1.10℃;历年降雨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在全年尺度上降雨量的变化与气温变化基本一致,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对博克图地区近30年(1981———2010年)积雪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博克图年平均积雪日数为139.5 d,年平均降雪日数为83.5 d,最大积雪深度为35 cm,出现在1998年11月15日。降雪主要出现在春季、秋季和冬季,年平均月降雪日数最多为1月份,全年降雪日数在56~129 d,降雪日数以15.504 d/10 a的速度递减。  相似文献   

18.
近111年来东亚夏季风的变异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1899~2009年北半球月平均海平面气压场资料,计算近111年来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分析了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及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20年代东亚夏季风达最强,80年代中期以后东亚夏季风强度一直呈减弱趋势,其中21世纪初达最弱。Morlet小波分析发现,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及年际变化中存在准10年和准2年显著性周期。我国东部降水的年际变化与东亚夏季风的强度变化密切相关,强(弱)东亚夏季风年份,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少(偏多);而华北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偏少)。东亚夏季风减弱是造成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华北地区干旱少雨,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多雨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对乌兰察布地区1971—2010年的降水与气温进行了分析。趋势分析表明,近40年来乌兰察布地区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其中春、秋季降水量为增加趋势,夏、冬季节降水为减少趋势;年平均气温表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并在1987年以及1997年发生了明显的跃变;小波分析发现年降水量存在着5年、10年、20年以及28年左右的周期,年平均气温存在着6年、15年、20年以及28年左右的周期;旋转主因子分析发现乌兰察布地区夏秋季降水、气温的区域划分具有一致性,南部地区降水多,气温高;北部地区降水少,气温低,但北部地区气温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