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新引进小型西瓜拿比特为材料,采用竹木大棚匍地栽培方式种植,根据韶关的气候特点,设置栽植6 000株/hm2、8 250株/hm2、1.05万株/hm2、1.275万株/hm2、1.50万株/hm2等5个处理,进行密度栽培试验,比较每个处理植株的生长情况、茎粗、早熟性、单瓜重、产量、产值等,以筛选出最佳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小型西瓜拿比特在韶关气候条件下最佳栽培密度是8 250~10 500株/hm2。  相似文献   

2.
拿比特西瓜大棚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拿比特是小果形优质西瓜品种,具有早熟、皮薄、糖度12~13度、肉质甜脆等特点,适宜温室大棚和春季保护地促成栽培,或秋季保护地抑制栽培。韶关市于2003年起进行较大面积的生产示范取得成功,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一季产值6.75~9万元/hm2,高产田达11.25~13.5万元/hm2,效益明显。特介绍拿比特西瓜大棚栽培技术,即整地、育苗、定植、整枝、通风与保温等技术措施,以期为大面积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小型西瓜"拿比特"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型西瓜"拿比特"系日本育成,我市于1998年引入,1998~2001年全市种植面积分别为50、200、1500和6000亩,2002年已成为我市小型西瓜生产的主栽品种,种植面积占同类西瓜面积的60%以上."拿比特"西瓜在我市春季作大棚早熟栽培,亩产1500~2000kg.夏秋季大棚遮雨栽培亩产1000~1500kg.其中2001年嘉兴市省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春季种植"拿比特"面积12亩,亩产高达3800kg,亩产值超8000元;秋季种植面积6亩,亩产为1600kg,亩产值超3000元.  相似文献   

4.
汪巧生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2):79-80,113
通过制定丘陵地区大棚西瓜长季节栽培技术规程,可供相应地区在生产试验上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2008 年开始试验推广西瓜长季节栽培模式,文章选取“超越梦想”、“梦想10 号”、“梦想8 号”、“北农传祺1 号”等4 个小型西瓜品种进行长季节栽培试验,筛选最适合延庆区长季节栽培品种,以满足北京市场7~9 月小型有籽西瓜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6.
小型西瓜是指单果重在 3kg以下、品质优良的新型西瓜品种。小型西瓜适宜现代家庭的消费观念 ,且能在不同季节生产 ,管理容易 ,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欢迎 ,被称为冰箱西瓜、礼品西瓜。1 品种选择a.小兰 小型黄肉极品西瓜 ,极早生 ,夏季栽培生育期 65 d,春秋栽培生育期 85 d。单果重 1 .5~2 .0 kg,果实球型至微长球型 ,子小而少 ,品质佳。结果力强 ,单株 4~ 6个果 ,丰产栽培容易 ,适宜保护地立体式栽培。b.宝冠 小型黄皮红肉西瓜 ,早生 ,生育期 70 d左右。单果重 2 .5 kg左右 ,含糖量达 1 2度 ,果皮金黄色。对白粉病、炭疽病、病毒病有较强…  相似文献   

7.
大棚西瓜长季节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棚西瓜长季节栽培是在大棚全程保护栽培条件下,采取适当稀植、合理整枝、调控肥水等栽培技术措施,预防植株早衰,在西瓜生长期内可采收5~6茬(批)瓜,亩产超过8000kg,提高了西瓜亩产量。  相似文献   

8.
小型西瓜是近几年来市场上出现的袖珍西瓜,以其早熟、类型新颖、品质优、果形小、可食率高、携带方便等特点,深受消费者欢迎。因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3千克以下的小型西瓜在市场上热销。这种西瓜能在不同季节生产,容易管理。  相似文献   

10.
西瓜大棚全程覆膜长季节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中果型西瓜品种早佳,配以低密度种植、大棚全程覆膜避雨栽培和滴灌控制肥水等技术,实行大棚全程覆膜长季节栽培,产值高,是一项优质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柳红  司志华  王卫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892-11893,11920
利用2014年6~8月淄川区气温、降水、日照等资料,与2013年和常年值对比,对淄川区2014年夏季气候进行了评述,并分析了夏季气候对夏玉米、林果、黄烟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2014年夏季淄川区平均气温接近常年,降水偏少,日照偏少;前期气温偏低,降水偏多,日照偏少;中期气温偏高,日照略偏少,降水偏少;后期气温接近常年,日照偏少,降水持续偏少;季内降水偏少,对农作物生长有不利影响.总体来看,2014年夏季气候条件属于干旱年份.  相似文献   

12.
以贵州省龙里典型性暖性草原为对象,研究典型草地、不围栏、割草管理、灌丛管理4种不同管理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管理方式对典型暖性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具有明显影响;不围栏管理导致土壤碳密度显著下降,同时在灌丛管理下地质地貌条件的差异同样对土壤有机碳含量产生影响;对典型草地进行围栏可以提高土壤碳密度,促进土壤有机碳积累、固定,同时也有利于退化草地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鲍爱民  尹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4,(31):11167-11170
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能够提高土地投入产出效率,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是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必然步骤和最终走向,也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该研究从政策驱动、奖励促动、示范带动、服务推动等4个方面概述了六安市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积极探索,分析了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制约因素,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板栗叶水浸液对商洛丹参幼苗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以商洛丹参种子为材料,以板栗叶为供体,研究不同浓度板栗叶水浸液对商洛丹参幼苗酶活性的影响。采用生物测定法测定丹参幼苗酶活性的状况。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板栗叶水浸液对商洛丹参幼苗SOD、PPO、NR酶活性均有显著地影响。低浓度的板栗叶水浸液对商洛丹参幼苗PPO、NR酶活性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升高,其对丹参幼苗酶PPO、NR活性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SOD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与PPO、NR相比较为复杂。板栗叶水浸液浓度在0~0.03 g·m L-1范围内时,SOD酶活性变化不大。当浓度达到0.04 g·m L-1时,丹参幼苗SOD酶活性开始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并随着板栗叶浸提液浓度的进一步提升而升高。当板栗叶浸提液浓度为0.05 g·m L-1时,丹参幼苗SOD活性最大。结论:板栗叶水浸液对商洛丹参幼苗的SOD、PPO、NR酶活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四倍体绞股蓝的脂溶性成分。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其根状茎、地上茎、叶和种子的脂溶性成分,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根状茎中鉴定出9种脂溶性成分,占总检出物质量分数的85.69%;从地上茎中鉴定出5种脂溶性成分,占总检出物质量分数的79.96%;从叶中鉴定出13种脂溶性成分,占总检出物质量分数的95.83%;从种子中鉴定出5种脂溶性成分,占总检出物质量分数的92.47%。结论:该实验系统分析了绞股蓝脂溶性成分的组成和相对含量,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种植物资源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陈琳 《陕西农业科学》2015,61(2):104-107
建国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制度历经几番变革,但地方政府职能缺失始终是影响我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水平的关键因素。通过发掘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中地方政府职能缺失的根源,探寻地方政府职能重新定位的依据,对促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中的地方政府职能有效转型提出相应策略安排,以期为地方政府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职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恰当的考核对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具有引导、激励和促进作用.该研究通过增加上机考试、增加实验报考、期末闭卷考试和期末开卷考试等改革措施,对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旨在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及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三叶一心期的玉米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SNP(硝普钠)处理对玉米幼苗叶片保水能力、丙二醛、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0、50、100、200μmol/L SNP处理可提高玉米幼苗离体叶片的含水量1.5%、6.2%、9.8%、8.6%,不同程度减缓其叶片失水速率,增加其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此外,SNP还能显著诱导SOD、CAT、POD活性上升,从而提高玉米幼苗自身抗氧化能力。本试验中以100μmol/L的SNP使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病原真菌是一种具有致病性的真菌,对植物有极大的危害。DNA条形码技术是通过对足够变异、短、能够作为标准目的基因的DNA序列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未知物种进行快速、高效地分类和鉴定或者发现新物种的一项新技术。在介绍DNA条形码技术概况的基础上,对DNA条形码技术在病原真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推进我国病原真菌DNA条形码在相关研究和应用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将猪粪与秸秆通过调节水分以配比3∶1(以鲜质量计)的比例,采用机械强制通风、人工翻堆的静态高温堆肥方式,研究堆肥过程中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温度、pH值、氨氮含量、种子发芽指数已趋于稳定,初步认为堆肥24 d腐熟基本完全,堆肥过程中,2次堆肥温度均可超过55℃。堆肥初期渗滤液排放量较大,之后逐渐降低。2组试验中堆肥渗滤液排放总量在75 m L左右,初步得出堆肥渗滤液产生量与堆肥投料质量线性关系为y=0.843×x×A+67.485(式中:y为渗滤液产生量,m L;x为堆肥投料质量,kg;A为投料含水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