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正>1基本情况吉林省某养猪户猪群有发病情况,主要是仔猪和生长猪发病,疫病传播迅速,发病前3天就已死亡4头仔猪,3头肥育猪。2临床症状临床症状表现不一。病猪高热41℃以上,精神沉郁,皮肤发红或发绀,或先发红后发白,在臀部、腹部、四肢及耳朵等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点,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便秘。个别病猪表现呕吐、腹泻、关节肿病例1  相似文献   

2.
<正> 1 发病情况吉林省柳河县安口镇猪场徐某主诉,饲养100头35千克重的猪,3天前发病6头,经本村防疫员治疗效果不好,死亡3头,病猪增加到11头。笔者到猪场观察猪群,病猪腹部、耳朵及全身出现红斑点。对刚死亡2头猪进行剖检,并取病料,经化验室检查,诊断为猪败血链球菌与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病。对病猪进行7天防治,除5头病情严重死亡外,其余病猪痊愈,疫情得到控制。2 临床症状病猪精神高度沉郁,皮肤发红或发紫,尤其是腹下、耳朵、耳后、眼圈、眼结膜潮红或发绀、流泪。呼吸困难,口鼻流出淡红色泡沫样液体。严重猪驱赶不起,四肢乱扒如同游泳状,就地排泄,腹泻带血,尿液  相似文献   

3.
仔猪传染性腹泻是由于感染冠状病毒而导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任何品种、性别的猪都能够感染发病,且只要有1头猪感染发病,经过1~2天就会扩散至整个猪群。该病的流行季节通常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早春。由于病猪个体的体况不同,病死率往往会存在一定差异,主要是仔猪容易死亡,成年猪基本上不会死亡。近几年,河北省冬春季节仔猪传染性腹泻的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尤其是规模化养猪场更容易出现发病,应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4.
一、发病情况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某猪场的猪群最初有个别猪突然发病,首先是膘情较好未见任何临床症状而很快死亡。随后发病逐渐增多、临床可见猪群食欲废绝,体温升变41℃以上,表现为卧地不起、不安、呼吸困难,咽喉部红肿、坚硬,呈犬坐势、伸长头颈、张口呼吸,有呼吸声,口鼻流出泡沫,可视黏膜蓝紫,耳根、四肢内侧出现先红后紫斑,病程1~2天死亡,病程稍长的可见初便秘后腹泻,疲劳无力,如不及时诊治,病猪最后窒息死亡,病程5~8天,也有个别出现关节肿胀。  相似文献   

5.
近日,江苏省滨海县天场乡某猪场饲养的2月龄育肥猪相继出现咳嗽、气喘、食量减少和粪便干硬等症状,当地兽医用青链霉素治疗无明显效果。症状时好时坏,病猪在发病3天后进一步加重,第4天病猪开始腹泻,发病猪由5头增加到18头,死亡3头。遂带病猪向笔者求诊。  相似文献   

6.
猪传染性腹泻是指能够引起猪群腹泻的一类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的统称。病原可以是病毒,也可以是细菌和寄生虫,但感染后均会导致病猪表现出以腹泻为主的症状。这些疾病对猪群的危害较为严重,不仅能引起猪群出现整体发病,甚至还可以导致病猪出现大量死亡的情况,给养殖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主要探讨猪传染性腹泻的诊断及中西医防治,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1 发病情况 主诉今年5月14日从本地购进40多头30日龄杜洛克仔猪,买进后第3天猪群中发现有1头猪发病。临床表现发热、咳嗽、气喘、不吃食,经当地兽医诊治后,略有好转,猪逐渐恢复采食,但停药后猪群中又陆续出现打蔫、不吃喝的病猪,体温均在40℃以上,有的猪体温高达42℃以上。曾用过头孢西林、先锋九号、安痛定等药物治疗,仍不见好转,先后出现5头仔猪死亡。  相似文献   

8.
<正> 1 发病情况河北省怀来县某养猪场,饲养生猪126头,2006年8月3日有6头肥猪突然发病,症状为病猪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部分猪拉黄色稀粪,似消化不良现象。疑为传染性胃肠炎,全群投喂痢菌净、土霉素等抗菌药物无效。肥猪群发病量逐日增加,至8月7日,全场猪群大面积出现食欲减退,少数猪甚至食欲废绝。此后母猪群采食量迅速减少,新生仔猪部分出现水样腹泻,大量死亡。先发病的部分病猪病情日趋恶化,并有2头死亡。此后,一头怀孕母猪早产娩出死胎、弱仔;另有2头怀孕母猪流产。2 临床症状肥猪主要表现为呼吸和消化系统症状,母猪表现为繁殖障碍,断奶仔猪消化功能紊乱并大量表现为蓝耳病与猪瘟合并症状,严重病例呈  相似文献   

9.
<正>2012年5月,进贤县胡某养猪场200多头15kg左右保育猪出现腹泻、腹式呼吸、部分猪关节肿胀等症状,起初一天死亡1~2头,用药十几天,但未能控制疫病的蔓延,后来导致一天死亡7~8头。1发病情况病猪大部分咳嗽、喘气、体温40.5℃、食欲不佳、部分腹泻青至黄色稀粪、部分猪耳朵及躯体呈现淡蓝色,临死前头颈僵直、四肢划动呈神经症状、腹股  相似文献   

10.
(一)病例介绍2009年3月24日,楚州区淮城镇一养猪户陈某饲养的45头猪突然有19头发病,其中仔猪14头、母猪2头,育肥猪3头,并在第4天有2头仔猪死亡.主要症状为呕吐、腹泻.(二)临床症状仔猪突然发生呕吐,接着出现急剧的水样腹泻,粪水呈黄色、淡绿或灰白色,内含未消化的小凝乳块.病猪迅速脱水,体重下降,精神萎靡,被毛粗乱无光,吃奶减少或停止吃奶,其中有2头发病仔猪在发病第4天死亡.与此同时,相邻圈舍的8头育肥猪也相继发生食欲减退,并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相似文献   

11.
1发病基本情况 盘锦一养殖户饲养了80头猪,体重在18~25埏之间,猪苗购自当地市场,据说已接种过猪瘟和口蹄疫疫苗。猪从购进第2天起开始发病,病猪精神沉郁,厌食,体温升高,寒颤,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耳、口、下腹部及四肢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衰竭,大多呼吸困难,多种药物治疗无效,5d后开始陆续死亡,8d内共死亡47头,发病率75%,病死率79%。  相似文献   

12.
<正> 1 发病情况某养殖户饲养200头育肥猪,新引进时约15千克,引进后第7天突然发病,有4头死亡,还有40多头猪不吃料,2头倒地不能站立,四条腿呈"滑水样",体温升高到40.5℃。大部分病猪眼睑水肿,流泪,有眼屎,不能睁眼,头、颈部发胖或水肿,粪便有的干燥,有的腹泻,有的病猪皮肤敏感,触之惊叫,声音嘶哑。2 剖检变化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某猪场猪群中发生以腹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对发病猪场进行实地走访,观察病猪群的发病症状。取病猪和死亡时间不超过6 h的病猪剖检,观察其病理变化,并采集病猪脏器、排泄物等病料进行细菌学(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和病毒学(实时荧光RT-PCR)检测。结果鉴定该猪场发生的疫情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猪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并继发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4.
<正>1发病情况2009年10月14日,廊坊市赵某携1头死猪和1头病猪前来就诊。主诉:10月12日从外地购进45头35日龄40 kg左右的杜洛克仔猪,买进后第2天猪群中发现有1头猪发病。临床表现发热、咳嗽、气喘、不吃食,经当地兽医诊治后略有好转,病猪逐  相似文献   

15.
<正>1发病情况2007年1月20日,一养猪户到门诊就诊。主诉:饲养125头外购仔猪,体重13 ̄16千克,进场时做猪瘟5头份,伤寒2头份的疫苗,已有5天,最近两天猪群出现食欲不振,拉稀、呕吐的病猪,肌注青霉素、安乃近、地塞米松、病毒灵效果不明显,死亡3头仔猪,大群不断的出现病猪,请求诊治。  相似文献   

16.
<正>1发病情况2009年10月14日,廊坊市赵某携1头死猪和1头病猪前来就诊。主诉:10月12日从外地购进45头35日龄40 kg左右的杜洛克仔猪,买进后第2天猪群中发现有1头猪发病。临床表现发热、咳嗽、气喘、不吃食,经当地兽医诊治后略有好转,病猪逐  相似文献   

17.
从外地引进母猪后直接放到本场母猪所产断奶仔猪的圈舍隔壁,中间只有一个圈墙相隔。第五天猪群突然发病,当地兽医立即给病猪用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阿尼利定等药物治疗,未见疗效,并死亡2头。笔者前往后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实验室检查诊断为仔猪副伤寒病,并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等综合性的防治措施,第二天病猪症状大大减轻,第三天病猪基本恢复正常,5d后猪群全部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8.
1发病情况1995年4月初,我县某村办猪场购进仔猪145头。刚入栏时因暴发猪传染性胃肠炎死亡40头。经治疗后猪群生长良好。6月16日,猪群突然发病,由于是在更换饲料的次日发病,所请兽医误诊为饲料更换引起的消化不良,未引起足够重视,也未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致使疫情迅速波及全群,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高达50.5%。2临床症状病猪体温升高至41.1~42.3℃,稽留不退,废食,便秘,眼结膜潮红,4天后部分病猪关节肿大、破行。后期部分病猪咳嗽、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少数病猪转为腹泻,病程4~8天。3创检病变胸腔积液,喉头、气管充血…  相似文献   

19.
正伪狂犬病毒对于犬、猫、兔、牛、羊、鼠均是致死性感染。猪最具耐受性,是自然界病毒唯一的贮存宿主。1发病特点猪伪狂犬病多发生于疫苗免疫猪群,母猪流产,仔猪和生长猪腹泻,出现神经症状,仔猪死亡率高。该病流行过后,伪狂犬阴性猪群变为阳性,gE抗体阳性率100%;从死亡胎儿和流产胎儿中可分离到伪狂犬病毒。病猪一般从2日龄左右开始发病,呕吐奶样物,继而出现头部颤抖、盲目运动、后躯麻  相似文献   

20.
2005年9~10月,辽宁省抚顺县某猪场饲养的仔猪,出现呼吸困难、精神沉郁、食欲下降、腹泻等症状,随后发生零星死亡。发病后采取一些治疗措施,但效果不十分明显。笔者通过对病猪和死亡猪病料的病原学检查并结合发病猪群的流行病学等,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