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黑龙江省作物气候生产潜力估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计算了黑龙江省75个县市3种主要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讨论了黑龙江省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光温及气候生产潜力差异较大,且从北到南呈增加趋势;气候生产潜力越大的地方,变率越小;气候生产潜力越小的地方,变率越大。  相似文献   

2.
作物最大生产潜力研究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呼伦贝尔市农牧林交错地带气候资源潜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历史文献、气象资料、农牧林业产量资料进行分析对比,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当地农牧林交错地带自然资源、气候资源优势、农牧林生产布局进行分析,提出了气候资源的潜势,为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发展,振兴地方经济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研究以东北黑土区内的依安、拜泉县为研究区,在收集两县的气候、图像等资料的基础上,利用RS和GIS方法来讨论黑土区气候生产潜力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变化和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在1979-2001年的22年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总体趋势为:耕地面积和居民地面积表现为较大幅度增加,分别增加了46 559和8 152 hm2,而草地面积则减少了62 163 hm2;归一化植被指数与气候生产潜力在研究区的分布趋势有一致性,由西南向东北数值逐渐升高,最高值出现在拜泉县的东北部,最低值出现在依安县的西南部。通过以上结果提取数据分析进行黑土区气候生产潜力与植被指数相关性的研究,结果为气候生产潜力与归一化植被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东部区小麦作物降水利用率与生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2-2006年在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等四里市进行了小麦降水利用率与生产潜力的专题调研.经过6年的调查研究,建立了小麦作物的降水生产潜力模型,分析讨论了各地区7个示范旗县降水资源的利用现状.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东部玉米主产区气候空间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东部4个盟(市)是内蒙古主要的玉米种植区,通过分析该区域1951-2010年间温度、降水和气候空间的变化,并引入气候空间概念评价了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的影响,指出了气候资源对玉米单产提高的影响.研究表明,从1951年到2010年,区域内6个站点的温度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并且发生了温度突变;降水量变化剧烈,但没有明显的规律.气候空间的变化表明温凉区、温暖区和温热区均向高温低降水方向发展,气候变化的影响使温暖区、温凉区具有成为内蒙古玉米稳产区的潜力.在气候变化条件下,气候资源应该纳入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松嫩平原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分析及其气候变化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松嫩平原1951-2005年36个气象站的历史资料,分析了近44年温度、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采用机制法,计算了松嫩平原农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在MAPGIS、SAS的支持下,探讨了农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建立了气候因子与作物气候生产潜力之间的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8.
作物气候生产潜力估算及有效增产途径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河北省为例,通过对小麦和玉米的气候生产潜力估算,得出雨育和灌溉两个系列的气候生产潜力。结果表明,自然降水条件下,生产潜力很低,仅为光温生产潜力的50%左右;而在灌溉条件下,作物的灌溉潜力可达到光温生产潜力的80%,然而河北省水资源缺乏,降水时空分而不均及地表水、地下水不足,作物的灌溉生产潜力尚难发挥,水分成为作物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据此提出提高气候生产潜力的有效措施和增产途径。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东部季风区为研究区域、植被气候生产潜力为研究对象,以英国东英格利亚大学气候研究所公布的气候变化数据库(CRU TS v.4.06)中0.5°×0.5°月尺度时空分辨率的降水和气温数据集的气象数据(时间尺度为1981—2021年)、中山大学陆-气相互作用研究组2013年开发的中国陆地表面土壤数据库的土壤数据为数据源,采用迈阿密模型(Miami)、桑斯威特纪念模型(Thomthwaite Memorial)分析1981—2021年中国东部季风区植被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特征,采用冗余分析(RDA)法分析植被气候生产潜力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结果表明:过去40a,中国东部季风区气温生产潜力、降水生产潜力、蒸散生产潜力的时间演变,均分为2个阶段,气温生产潜力的第Ⅰ阶段为1981—2001年、第Ⅱ阶段为2002—2021年,降水生产潜力的第Ⅰ阶段为1981—2014年、第Ⅱ阶段为2014—2021年,蒸散生产潜力的第Ⅰ阶段为1981—2013年、第Ⅱ阶段为2013—2021年,2个阶段均呈现出生产潜力增加趋势,其中第Ⅱ阶段生产潜力增加幅度显著高于第Ⅰ阶段。气温生产潜力、降水生产潜力和蒸散生产潜...  相似文献   

10.
我国作物生产潜力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并评价了我国作物生产潜力的研究方法,就国内作物生产潜力研究的未来提出了拙见。  相似文献   

11.
农业发展的新阶段,要求农牧业调整沿着健康轨道向纵深发展。文章首先从内蒙古农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入手,对现有问题分析总结,探求可行的农牧业结构调整思路,最后,从6个方面阐述了深入农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东部地区绿色畜牧业基地建设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大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270-2271,2274
对内蒙古东部地区优势资源、畜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蒙东地区建立绿色畜牧业基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植被物候信号能够反映温度和降水等变化对植被生长的影响,对理解植物和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植物的适应机制和生存策略,应对全球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研究区为辽宁朝阳、阜新,内蒙古赤峰、通辽,采用非对称高斯函数对2000—2015年研究区MODIS MOD13Q1 NDVI数据重建,提取辽蒙交界地区植被的物候信息——返青期和枯黄期。结果表明,辽蒙农牧交错带植被返青期在16年间表现为明显提前的趋势,赤峰市和朝阳市植被返青期整体呈显著提前,通辽市和阜新市植被返青期呈微弱提前;研究区内植被枯黄期发生变化区域较少,仅赤峰市和通辽市呈微弱延后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1987—1988年在定西县李家堡乡推广良种畜禽的实践与体会,论述了畜牧业在旱地农业中的作用、地位、现实生产力及其潜在生产力,并对旱农地区畜牧业存在的问题和如何发展旱农地区的畜牧业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东部土壤墒情的影响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内蒙古东四盟分为4个区,以每个盟为一个区分析土壤墒情变化。结果表明,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20%~46%,下降顺序为呼伦贝尔、兴安盟、赤峰、通辽。植物生长季气温呈上升趋势,升温幅度为0.2~0.7℃,受气候变化影响,内蒙古东四盟土壤墒情呈下降趋势干旱严重程度依次为呼伦贝尔、兴安盟、赤峰、通辽。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03~2012年相关数据,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实证分析了内蒙古农业经济内部结构和内蒙古畜牧业产业内部结构.结果表明,畜牧业和种植业是内蒙古农业经济中最重要的2个部门;在畜牧业产业内部,奶牛、羊肉、牛肉和山羊毛生产的影响作用最明显.基于此,提出了稳定种植业和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经济的内部结构、合理定位和引导畜牧业内部各产业的发展方向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1978-2010年内蒙古农牧业发展数据,在分析内蒙古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粗放、财政投入不足、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低下,生态脆弱成为制约内蒙古现代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内蒙古应立足发展实际,发挥资源和地区优势,加大财政投入,以科技为先导转变生产方式,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牧民综合素质,保护生态,实现农牧业产业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最终解决"三农三牧"问题,实现内蒙古农牧业经济社会跨越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粮食安全下的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期末.在国民经济高位运行和国家加强对“三农”的政策支持作用下.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积极适应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和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发展机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积极推进“三化互动”战略,  相似文献   

19.
李大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936-5937,5983
以国家生态示范县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为例,通过分析该旗生态环境现状和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探讨发展草原牧区经济与农牧民脱贫致富、生态保护有机结合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