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陆地棉新品种在体细胞培养中愈伤组织褐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陆地棉新品种百棉1号和百棉3号的115d正常愈伤组织与褐化愈伤组织的可溶性糖、丙二醛(MDA)、棉酚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褐化愈伤组织的PPO活性、棉酚含量和MDA含量均高于正常的愈伤组织,而褐化愈伤组织的SOD活性、CAT活性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均低于正常的愈伤组织。当细胞膜遭到破坏时,MDA的含量升高,遭到破坏的膜使PPO与棉酚在有氧条件下结合生成醌类物质,导致愈伤组织的褐化。而愈伤组织的褐化促使了SOD、CAT活性下降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2.
本论文以成熟胚为外植体,对沙地云杉胚性愈伤组织褐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不同蔗糖浓度、植物凝胶含量、pH值及肌醇含量对沙地云杉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 表明:5种蔗糖浓度中,20 9/L时胚性愈伤组织的褐化率较小,诱导率最好,并且胚性愈伤组织长的很好;pH值6种梯度中,在5.75 (5.8期间胚性愈伤组织褐化率...  相似文献   

3.
小麦胚性愈伤组织发生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率、生长率及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率的基因型效应有显著差别。供试的 5个基因型中 ,愈伤组织诱导率基因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诱导率大小顺序为 :辽 10>774 2 >Roblin>7757>新克旱 9。以成熟胚为外植体的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率 ,辽 10为 78% ,774 2为 10 % ,新克旱 9为 0 %。外植体与基因型共同作用影响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率 ,774 2两种外植体(成熟胚与幼穗 ) ,都有胚性愈伤组织发生。但不同外植体发生率不同 ,成熟胚为 10 % ,幼穗为 1%。而新克旱 9两种外植体均无胚性愈伤组织发生 ,并有褐化愈伤组织 (褐化率分别为 6 9.50 %和53.70 % )。培养基不同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率也不同  相似文献   

4.
水稻愈伤组织发生褐变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水稻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与褐变发生有关的五种影响因系。结果表明,水稻基因型的影响在所研究的诸因系中居首位。水稻不同基因型间愈伤组织发生褐变的褐化率差异很大,品种间最低与最高褐化率可相差6.67倍。培养基的不同pH值对愈伤组织褐变发生也有明显的影响。在灭菌前培养基pH6.0~6.4(灭菌后pH5.6~6.0)范围内,愈伤组织的褐化率最低,而当大于或小于此pH范围时,褐化率则明显上升。培养持续期在1~3周内,愈伤组织的褐化率与褐化指数均随培养期延长而增加。用水预先浸胚处理可增加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褐化率。紫外光预先照射稻胚处理也会增加愈伤组织的褐化率,但其影响程度基因型间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以79个品种的小麦成熟胚为材料,用切碎处理的方式对参试基因型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统计出愈率、胚性愈伤率、褐化率、分化率和成苗率并筛选出高频再生基因型。结果表明,出愈率与胚性愈伤率、褐化率、分化率、成苗率均无相关性。胚性愈伤率与分化率、成苗率都呈极显著正相关。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率与成苗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褐化率与分化率、胚性愈伤率呈显著负相关。在供试的79个小麦品种中再生成苗率大于20%的有8个基因型分别是西农2611、XNS150、XN60、XNYS3、XNZK4、XN105、XNZK10和西农1376,参考愈伤组织出愈率和褐化率等指标筛选出XNZK4,XNS150,XN60,XNYS3,XN105,XNZK10和西农1376等小麦品种作为小麦转基因成熟胚受体材料。  相似文献   

6.
对陆地棉品种713、百棉1号、百棉3号的115d正常愈伤组织与褐化愈伤组织的可溶性蛋白、SOD酶、CAT酶、IAA氧化酶、PPO酶及棉酚的测定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褐化与PPO的活性和棉酚的含量有关,褐化导致了SOD酶、IAA氧化酶和CAT酶活性的降低及蛋白合成的减少。  相似文献   

7.
以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幼嫩合子胚子叶为外植体诱导水曲柳体胚发生,对该过程中外植体的不同状态类型分别取样,检测这些不同状态类型外植体的多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分析不同状态类型外植体生理生化与体胚发生、愈伤组织发生、外植体褐化、外植体生长等方面的关系,以便为分析水曲柳体胚发生机理和改善其体胚发生技术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状态类型外植体的生理生化状态与体胚发生、愈伤组织发生、外植体褐化和生长发育存在非常有趣的相关关系,值得进一步深入解析.  相似文献   

8.
栓皮栎胚性和非胚性愈伤组织抗氧化物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诱导产生的栓皮栎不同基因型的胚性愈伤组织和非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对其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同工酶谱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胚性愈伤组织中抗氧化物酶活性均明显高于非胚性愈伤组织。不同基因型的胚性愈伤组织或非胚性愈伤组织的抗氧化物酶活性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同一基因型的胚性和非胚性愈伤组织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抗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具有特异性,且显示与酶活性一致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降低椰枣愈伤组织褐化率和提高体胚发生率,研究培养基中不同糖处理对愈伤组织和体胚发生的影响,为优化培养基配方提供依据。【方法】以椰枣组织培养物为研究对象,进行3种糖处理(蔗糖、蔗糖+果糖、蔗糖+葡萄糖)的组织培养试验,统计椰枣愈伤组织褐化率及体胚发生率,测定不同糖处理下愈伤组织、体胚和不定芽的淀粉、蔗糖、果糖、葡萄糖含量,综合分析不同糖处理对椰枣组织培养物影响的差异。【结果】在蔗糖培养基中增加果糖,体胚和不定芽的蔗糖含量和葡萄糖含量下降,愈伤组织和体胚的果糖含量及愈伤组织的淀粉含量上升,愈伤组织褐化率升高。在蔗糖培养基中增加葡萄糖,不定芽蔗糖含量和愈伤组织果糖含量降低,愈伤、体胚和不定芽的淀粉含量上升,愈伤和体胚的葡萄糖含量上升,体胚发生率升高。愈伤组织和体胚的淀粉和果糖含量显著高于不定芽的淀粉和果糖含量(P<0.05,下同),愈伤组织的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体胚和不定芽,体胚的蔗糖含量显著高于不定芽,不定芽的蔗糖含量显著高于愈伤组织。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褐化率与愈伤组织果糖含量、不定芽果糖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体胚发生率与体胚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体胚发生率与体胚蔗糖含量、愈伤组织褐化率与愈伤组织果糖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体胚发生率与体胚蔗糖含量、愈伤组织葡萄糖含量、体胚葡萄糖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同时,与体胚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椰枣愈伤组织诱导与增殖培养过程中减少果糖的用量,在体胚发生培养时增加葡萄糖的用量,可降低愈伤组织的褐化率,提高体胚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对驱蚊香草不同外植体的多酚含量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与褐变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对多酚含量、PPO活性与其褐变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不同pH培养基、不同温度处理在驱蚊香草褐变控制中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驱蚊香草不同外植体的多酚含量及PPO活性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多酚含量、PPO活性与褐变率存在着显著相关性,不同pH培养基、不同温度处理对褐变抑制的最佳条件为pH值6.0.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11.
研究测定了葡萄属10个种(品种)组培苗的多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PPO)的活性,对其与组培苗的生根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建立生根指数与多酚含量、多酚氧化酶的多项式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不同种(品种)间多酚含量和PPO活性有显著性差异;多酚含量和PPO活性相关性显著,PPO活性和生根指数不相关,而多酚含量与生根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从回归方程可以看出,PPO活性对生根指数的作用是非线性的,多酚含量对生根指数的作用是线性的,这说明多酚含量对组培苗生根的直接作用很大,PPO活性通过多酚含量间接影响组培苗生根而且直接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2.
以‘凤丹’牡丹组织培养获得的增殖幼苗为材料,在含有0~5.0 mg·L-1硝酸银的初代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后,通过测量总酚含量、单体酚种类及其含量的变化和相关酶活性变化,确定不同浓度的硝酸银对抑制愈伤组织褐化的作用。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加入硝酸银能明显减轻褐变,其中2.0 mg·L-1的综合效果最好且对组培苗正常生长无影响;硝酸银对组培苗褐变过程中产生影响的单体酚有绿原酸、芦丁、香豆酸、对香豆酸、表儿茶素、二氢槲皮素。愈伤组织中总酚含量与褐变等级呈现极显著相关性(P<0.01),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褐变程度呈现显著负相关(P<0.05),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与褐变程度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3.
以8个牡丹品种为试材,对外植体多酚含量、POD活性、CAT活性、MDA含量及其与褐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牡丹间的各个生理指标及其褐化率之间差异显著,同一品种同一部位的不同外植体间各个生理指标及褐化率之间也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叶柄的总酚含量、POD活性与褐化率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P=0.0292<0.05,P=0.0186<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6256,-0.7942.叶片的MDA含量与褐化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202<0.05),相关系数为0.7980.  相似文献   

14.
紫竹多酚氧化酶基因克隆及其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紫竹Phyllostachys nigra多酚氧化酶基因(PPO)表达与紫竹组培苗褐化之间的关系,采用同源克隆方法获得紫竹PPO基因的cDNA与DNA片段,将它命名为PnPPO。随后,研究了该基因在不同褐化程度紫竹组培苗中的表达情况。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所编码蛋白为酪氨酸酶(tyrosinase),其序列与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水稻Oryza sativaPPO基因同源性很高,是PPO的同源序列。RT-PCR分析显示,在褐化严重的组培苗中PnPPO的表达量也较高。这说明PnPPO基因的表达与紫竹组培苗褐化存在紧密的联系。图4参15  相似文献   

15.
黑暗预处理对蝴蝶兰组培中外植体褐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蝴蝶兰R4品种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时间的黑暗预处理对褐化率、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暗预处理能减轻褐化,其中以预处理10 d的褐化最轻;未经暗处理的褐化最重且PPO活性最大,总酚含量无一致变化规律,各处理中褐化率与PPO活性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以黄金梨、大香水、新梨七号为试材,研究了贮藏后梨褐变不同部位酚类物质含量和种类、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及可溶性蛋白的关系。结果表明,梨果实中的酚类物质以绿原酸为主,果实褐变与酚类物质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特别是二者在果实中不同部位的分布特性有关。黄金梨果心与其他部位比较具有较高的酚类物质含量和PPO活性。由果皮至果心CAT活性依次降低,而果皮中POD活性极大地高于其他部位。SOD的活性与褐变的直接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5个蕉类品种在果实催熟过程中多酚含量、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蕉类果实催熟后,其多酚含量均有所提高,不同品种的多酚含量表现为鸡蕉>红达卡蕉>大蕉>粉蕉>威廉斯蕉;PPO活性除了大蕉呈现先降低再升高而后降低的趋势外,其他4个品种均呈现先升高而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品种的PPO活性表现为红达...  相似文献   

18.
苹果多酚对鲜切莲藕品质及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质量分数(0.1%、0.3%、0.5%)苹果多酚处理鲜切莲藕,通过测定低温贮藏期间色泽、脆度、抗坏血酸、总酚含量、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等指标变化,研究苹果多酚对鲜切莲藕褐变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多酚处理显著抑制了鲜切莲藕褐变的发生,与其他处理组相比,0.1%苹果多酚处理保持了莲藕较好的色泽和脆度,延缓抗坏血酸和总酚含量的降解,减缓丙二醛含量的上升,抑制PPO和POD活性的升高。由此表明,苹果多酚处理可较好地保持鲜切莲藕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