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通过对2010—2013年玉米螟越冬期和化蛹期气象数据分析,分析玉米螟化蛹进度与发生程度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玉米螟测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玉米螟越冬虫源基数、存活率及化蛹进度与气象条件分析玉米螟发生程度.表明:4月和5月份,温度、降水量决定化蛹期是否提前,而6月份温度、降水量则决定玉米螟化蛹期的长短;玉米螟蛹期天敌较少,越冬虫源基数较大,越冬期间气温较高,冬后存活率较高,有利于玉米螟大发生,反之则发生较轻.  相似文献   

3.
选取宁夏中宁县有代表性的枸杞田块,开展枸杞虫害检测、虫害气象预报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枸杞虫害与降水、气温、日照、湿度存在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用BASIC语言编程序在IBM兼容机上运行,应用经典的逐步回归和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做权重集成预报。使用13年田间调查结果,可提前30多天发报,历史拟合率100%,应用四年准确率100%。已投入实际发预报业务使用。  相似文献   

5.
5月份是麦蚜发生危害高峰期,6月份为一代玉米螟发生危害高峰期。因此,抓住麦蚜和一代玉米螟盛期进行有效防治是确保小麦和玉米丰产丰收的关键。2007年暖冬气候有利于麦蚜和玉米螟越冬,预计2008年小麦蚜虫为中等偏重发生,最佳防治时期为5月中、下旬。预计一代玉米螟2008年中等程度发生,最佳防治时期为6月中、下旬。因此,广大农民朋友要充分认识到麦蚜和一代玉米螟危害的严重性,抓住有利时机及早防治。小麦蚜虫和一代玉米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6.
针对山东省农业病虫害的危害评估及预防需求,对近年来山东省玉米螟(Pyrausta nubilalis)灾害进行风险评估与区划。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玉米螟测报技术规范》(NY/T 1611—2008)及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的玉米螟发生程度分级地方标准,在对山东省近13年玉米螟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数据提取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被害株率为主要划分因子及百株虫量为辅助因子的玉米螟发生程度分级准则,并以山东省16个地市为单元,进行了玉米螟的发生程度定级与频数统计;在以玉米螟发生频数为致灾因子、玉米播种面积及气象条件为孕灾环境因子、玉米产量为承载体因子的指标体系建立的基础上,进行了单指标因子风险区划的构建,并通过归一化处理,计算出综合风险指数,并根据综合风险指数生成山东省玉米螟综合风险区划。结果表明,山东省玉米螟灾害风险主要发生在该省中西部地区,其中,菏泽市为高风险区,德州市、潍坊市、滨州市及聊城市为较高风险区。  相似文献   

7.
一代玉米螟对玉米产量因素及产量的危害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螟的危害是导致玉米减产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玉米螟危害严重的年份,如果防治不及时,玉米将严重减产。人们把这种歉收叫做“哑巴灾”。一代玉米螟的危害从玉米发育的“大喇叭口”期开始,一直持续到抽雄期。这期间产生的危害症状是叶片被蛀食,老龄幼虫还会将茎秆蛀孔,严重者造成雄穗或顶部节间折断。目前,关于蛀食叶片及蛀孔对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危害效应的机理、补救措施等,报道甚少。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分析。一、材料和方法试材选用沈阳农业大学组配并经过抗螟性鉴定的8个具有不同抗螟性的杂交组合。试验设置了接虫和对照两部分,每个小区10株,各设8次重复,随机排列。接虫试验是在玉米  相似文献   

8.
鲁西北地区棉田一代玉米螟发生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来,鲁西北地区春玉米面积减少,麦套棉面积不断扩大,一代玉米螟在棉田为害日趋严重,成为棉花的重要害虫之一。一般减产10%左右,为害严重的减产达30%以上。自1984年以来,我们对鲁西北地区棉田一代玉米螟发生与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北方一代区玉米螟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黑龙江省嫩江地区北部玉米螟一代区1974~1991年中14年的玉米螟研究资料及相应年份的相关气象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筛选出非特殊灾变年份玉米螟发生量中、短期预测模型,并根据对经济阈值的分析,建立了玉米螟综合防治决策模型.从1992年开始在拜泉县等地进行综合防治决策模型的生产应用,检验和修订.累计应用面积250000hm2,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获经济效益2710万元.  相似文献   

10.
B-Z菌属(Beauveria bassiana),是从玉米螟越冬蛹中分离出的,具有很强的杀虫活性的生物菌剂。通过两年研究表明,采用B-Z菌剂灌心和喷雾法防治玉米田一代玉米螟具有良好的防效。B-Z菌剂用45~150 g/hm2灌心,药后35天的防效为56.6;~69.7;;用B-2菌剂75~180 g/hm2喷雾防效达57.2;~71.9;。参试3;呋喃丹37.5 kg/hm2灌心同期的防治效果为56.9;。大田示范结果表明:B-Z菌剂用150 kg/hm2灌心,防效达86.8;,而3;呋喃丹45 kg/hm2灌心的防效为74.0;~88.2;。从而说明生物制剂B-Z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玉米螟是危害玉米等多种作物的重要害虫。过去国内外一直认为玉米螟的卵块在玉米上的空间分布属于随机分布型(Poisson distribution)。在此基础上,我国一直采用大五点100株的抽样技术,调查玉米螟的种群动态,并进行科学研究和指导生产。根据我们多年在农村从事教学、科研和生产的观察,发现玉米螟卵块在玉米田的分布与  相似文献   

12.
对山东省10多个玉米主产区的玉米越冬害虫种类和亚洲玉米螟越冬幼虫天敌寄生情况进行了调查。查明了玉米越冬害虫有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高粱条螟( Chilo acchariphagus)。大部分地区越冬害虫以亚洲玉米螟为主,但也有个别地区个别年份例外。同时显示亚洲玉米螟的主要寄生性天敌有白僵菌( Beauveria bassiana )、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腰带长体茧蜂(Macrocentrus cingulum)、玉米螟厉寄蝇(Lydella grisescens)等。白僵菌在各地均有发生,以费县为最高,寄生率在60%以上。苏云金杆菌在各地的发生率相对较低。腰带长体茧蜂在滨州、商河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在白僵菌感染率相对较低的栖霞、即墨两地,厉寄蝇的寄生率则相对较高,分别为32.58%、17.89%,而在济宁、商河则未发现。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和2008年,对辽宁全省23个县(市)31个乡(镇)的玉米螟发生和为害情况进行调研。结果表明:有81%的调查点虫蛀株率达85%以上,每株玉米螟的数量为1.2-6.8头;有45%的调查点虫蛀株率达100%,每株玉米螟数量为3.2-6.8头,穗柄虫蛀株率达95%以上;在穗柄无虫害情况下,茎秆有1-3头玉米螟时减产7%-11%,达到4-5头时平均减产28%。每个穗柄有1头螟虫时平均减产21%,有2头螟虫时平均减产31%。平原地区发生严重,山区、山坡地及水田区发生较轻。据此估计,所调查田块的减产程度至少在20%以上。玉米螟严重发生的原因:玉米面积增大、长期连作、秸秆跨年存放、冬前不翻耕造成次年虫源增加,对新情况下的玉米螟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研究滞后,有关部门和农民对防治玉米螟的认识不足。施药机械是玉米螟化学防治的限制性因子。  相似文献   

14.
杀虫剂防治糯玉米田玉米螟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糯玉米吐丝期,开展了6种药剂喷灌"4腋1顶"防治糯玉米田玉米螟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喷灌25 g/L多杀菌素悬浮剂800倍液、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1 5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1 500倍液、46%杀单.苏云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和15%茚虫威悬浮剂2 000倍液,雌穗被害率均被控制在3%以下,防治效果达95%以上。建议生产上优先选用这些药剂用于糯玉米田玉米螟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春玉米不同栽培方式对亚洲玉米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建亚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3):356-357,359
研究了江苏沿海地区春玉米不同栽培方式对亚洲玉米螟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 ,亚洲玉米螟各代次在玉米、棉花上的分布转移规律不受玉米栽培方式的影响 ,一致表现为 :1代基本上发生在玉米田 ;2代期有少量转入棉田为害 ,但仍以玉米田为主 ;3代期大多数转移到棉田为害 ,成为危害棉花的主害代次。从发生为害的数量来看 :1、2代亚洲玉米螟的差异不大 ,但在 3代期的棉田内发生了分化 ,春玉米直播类型区棉田的亚洲玉米螟百株虫量和铃害率分别为春玉米移栽类型区的 2 .12倍和 3 .2 0倍。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移栽玉米田内的亚洲玉米螟发育进度加快 ,收获期提前又与 2代亚洲玉米螟最易受损的化蛹高峰期吻合 ,加之玉米收获物提早离田带走部分虫体等因素起了压低棉田 3代虫源基数的作用所致。通过调查还发现 ,春玉米育苗移栽的栽培技术对玉米来说 ,兼有节约用种量 ,解决苗期鼠害 ,苗床占地面积小有利于提高复种指数 ,生育期提早 7d左右 ,最终产量增加一成以上等效应  相似文献   

16.
辽南地区玉米螟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辽宁南部地区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在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一个代表地点进行玉米螟发生规律的调查。通过调查1、2代玉米螟卵、幼虫、成虫的发生,明确了其成虫的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和终见期。1代玉米螟成虫在7月31日、8月6日出现高峰期;2代玉米螟成虫在8月24日出现高峰期,玉米螟的发生与当地的湿度、降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主要审(认)定玉米杂交种种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2年以来,山东省审(认)定了167个玉米新品种,本文对其中的125个普通玉米品种做了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山东省审(认)定品种核心种质是Lancaster、四平头和Reid,主要杂优模式是四平头×Reid和Lancaster×地方种质,骨干系是黄早四和Mo17。U8112是山东省利用国外种质选系成功的代表。90年代种质基础狭窄,核心种质是四平头和Reid,主要杂优模式是四平头×Reid,骨干系是掖478。期间利用外来种质育成优良自交系齐319。2001年至今,种质基础得到了有效拓宽,核心种质是四平头、Reid和PB,主要杂优模式是四平头×Reid和Reid×PB,骨干系是lx9801和齐319。  相似文献   

18.
蛋白质组学方法在玉米螟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介绍玉米螟的蛋白质组学的主要研究进展,阐述了近年来,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发展迅速。随着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许多昆虫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赤眼蜂对玉米螟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是一项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技术,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大石桥市连续3a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显著。防治过程中要注意选择质量好的蜂卡,准确测报,确保蜂卵相遇及统防统治等措施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