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庆元县百山祖自然保护区保护植物资源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调查和现有资料统计,百山祖自然分布保护植物38种,其中珍稀濒危植物3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4种,共同种即使珍稀濒危植物又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6种,分析了它们区别,为保护好这批珍贵植物资源,提出了具体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收集整理20多年保护区野外植物调查数据基础上,总结了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和特有植物资源及其分布。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计32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2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19种;列入《中国濒危植物红皮书》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25种;中国特有属植物有19种。  相似文献   

3.
灵空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华北地区重要的油松林集中分布区域,有维管植物109科426属848种,其中三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山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种,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野生植物共12种。针对灵空山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的濒危现状和濒危机制,提出了科学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4.
河南野生国家保护植物区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调查表明,河南省自然分布的国家保护植物有30科45属51种3变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13科21属25种1变种,包括一级保护植物3种和二级保护植物22种和1变种;野生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26科36属40种3变种,包括二级保护植物11种1变种,三级保护植物29种2变种。初步确定,野生国家保护植物在河南境内进行迁地保护的种类有21科25属31种2变种。分析了河南野生国家保护植物的区系特征和生活型,探讨了河南国家保护植物的特点和迁地保护现状。表5参17  相似文献   

5.
对华南农业大学树木园这一重要的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基地引种的稀有濒危植物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种类及生长状况做了跟踪研究.结果表明:现有维管植物171科608属1200种;稀有濒危植物88种,分属46科75属,其中濒危植物14种,渐危植物49种,稀有植物25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8种,分属35科39属,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15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43种.对树木园在植物的迁地保护方面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6.
肖猛  李刚  覃瑞  陈执  刘虹 《现代农业科技》2010,(20):229-231
对鄂东大别山地区珍稀濒危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统计发现该地区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6种(一级1种,二级9种,三级6种),并提出当地珍稀濒危植物保护与综合开发利用的3点措施,以为该地区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广东增城南香山森林公园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踏查法对广东增城南香山森林公园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南香山共有维管植物123科321属461种,包括蕨类植物17科20属24种、裸子植物3科2属4种、被子植物103科299属433种.其中野生维管植物115科277属40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珍稀濒危植物5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3科3属3种,属于珍稀濒危植物的有3科3属3种,既是珍稀濒危植物又是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只有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  相似文献   

8.
桫椤是中生代的古老孑遗物种,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云南省威信县存在滇东北地区迄今最大的桫椤种群,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珍稀濒危植物,结合云南省第二次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项目,对该地区桫椤种群的地理分布、生境条件、群落结构及保护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威信的桫椤群落是结构保存完好、植物种类丰富的珍贵群落,应予以很好保护。  相似文献   

9.
湖南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仿生护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由于人为破坏和环境条件的恶化,许多植物资源处于濒危灭绝状况,一种植物和灭绝,又将导致10 ̄30个生物种的消失。为了保护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生态环境,根据迁地护存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及其原产地的生态环境条件,应用植物引种原理。从1986年开始,在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对湖南和邻近省的一些珍稀濒危植物进行了迁地仿生护存的初步研究。共迁地护存珍稀濒危植物124种,现保存118种,保存率95.16%,其  相似文献   

10.
通过2003-2007年的普查,首次查明了北京市农业野生植物种类和分布现状。普查结果表明,北京市农业野生植物有1084种,其中国家级农业野生保护植物1种;国家级野生药用植物13种;新记录野生植物54种;外来入侵植物76种;珍稀濒危植物93种,为北京市编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开展野生植物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野生植物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